中原经济区(总的)
河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泌阳县
西平县
遂平县
驻马店市
驿城区确山县上ຫໍສະໝຸດ 县汝南县平舆县 新蔡县
正阳县
驻马店市地图
MAP OF THE ZHUMADIAN
驻马店,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 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 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在亚热带 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辖 1个区、9个县;2018年总人口805.18万人。
可拆分世界地图
MAP OF THE WORLD
欧洲 非洲
亚洲
中国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 夏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重庆
湖北
安徽
上海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钓鱼岛
台 湾
鹤山区
鹤壁市
山城区
淇滨区
淇县
浚县
鹤壁市地图
MAP OF THE HEBI
鹤壁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 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 2个县、3个区。高铁北距首都北京2.5小时,南至 省会郑州31分钟,京广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港 澳高速公路、G107等4条国道纵贯全境南北,国家 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
汝州市
宝丰县 石龙区
郏县
鲁山县
新华区
卫东区
平顶山市 湛河区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两核六城十组团2011-08-30 10:29《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正式发布:功能定位为核心增长极总体布局由两核六城十组团中原经济区新闻网8月30日消息:郑州新区被定位为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增长极,其规模将和中心城区相同,也就是说将来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区域将由两个规模相同的城市组成。
郑州新区将重点推动七组团,即CBD、龙湖区、郑州东站地区、国际物流园区、龙子湖高校内区、白沙——绿博园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到2020年郑州新区的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到400万,GDP占全市比重30%以上。
假如中原经济区是一部“大片儿”,那么郑州都市区就是这部片子的“领衔主演”。
从郑州都市区概念提出至今,这位领衔主演尚未全面展示过自己,大多数市民对其了解,仅限于媒体对它的“零星”报道。
作为昨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昨日正式发布并于今日进行探讨审议。
A城市化目标:建成区超1000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以上郑州都市区的功能定位包括:全国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服务外包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国际陆港和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2020年,郑州都市区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以上。
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区建成区面积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0标台,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5%;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0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均拥有停车位面积1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40%;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保持320天以上。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2010年为4040.9亿),占全省1/4以上,人均GDP 达到14万元左右,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2010年排名16位);B区域中心目标:3个小时可到京、沪、汉、宁、西安2020年,郑州都市区要实现通达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的3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建成以郑州为核心“30、60、120、150”分钟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郑州中小企业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郑州中小企业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担负着引领河南省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作为中小企业的聚集地,郑州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中原经济区的概况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涵盖了河南、湖北、山西、陕西四个省份。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二、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1. 区位优势突出:郑州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
这为物流和贸易提供了便利,使郑州成为中原经济区的物流和交通枢纽。
2. 产业多元发展:郑州经济基础雄厚,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以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为主导产业。
中小企业在这些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稳定条件。
3. 创新驱动发展:郑州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育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
这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4. 人才聚集效应: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的聚集,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加速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在郑州的发展状况1. 数量庞大:郑州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 企业类型多样:郑州中小企业涵盖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企业形态多样,包括个体工商户、合资合作企业、民营企业等。
3.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郑州政府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浪潮。
4. 具备竞争力:郑州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许多企业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郑州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措施1. 金融支持:郑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r——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r——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摘要】耕地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中原经济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可挖掘潜力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借助ArcGIS 10.1和Stata 14.0软件,运用区域差异度量模型、复种潜力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驱动力以及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复种指数以安徽地区最高,河南地区次之,山西地区最低;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山东地区,复种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55%,河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所下降,其复种指数年均下降率为0.65%,安徽地区、河北地区和山西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较为平稳;(2)自然环境因素对耕地复种指数及复种潜力指数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呈现出西北部可挖掘性高,而中部、东南部地区可开发利用程度小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县域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表现为空间上的正相关关系和强烈的集聚效应;(4)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非农化比重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负向作用,人均家庭纯收入、农业政策和人均经营性耕地面积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正向作用.依据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可挖掘潜力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区域耕地复种指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6【总页数】7页(P249-255)【关键词】复种指数;潜力指数;时空差异;可挖掘潜力;中原经济区【作者】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1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河南省情省貌时事政治(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公职考试必备资料河南省情省貌1、河南行政区域全省有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其中县88个、县级市20个、市辖区51个),已形成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
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巩义市、兰考县、汝州市、滑县、长垣县、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
2、河南地理位置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微、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
河南境内有豫西北的太行山系,豫西的伏牛山系,豫南的桐柏山系和大别山系等四大山系。
3、河南气候特点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正好贯穿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此线以北河南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相对较短。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期间常有暴雨。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4mm。
全省多年年均气温为12.8摄氏度~15.5摄氏度。
7月最热,1月最冷。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天~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河南地处中原,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季风气候特别明显,虽然四季分明,但也容易造成旱、涝和干旱风、大风、沙尘暴、冰雹以及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
4、河南土地资源概况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
河南有哪些市

18、 济源市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约68.25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3°C,年降水量641.7毫米,无霜期223天。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土特产有黄花菜、冬凌茶等。
文章来源于王铁匠 转载请注明出处
10、 焦作市
辖4个市辖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全市共有45个街道、36个镇、22个乡。 焦作市 面积4072平方千米,人口353万(2010年)。
11、 濮阳市
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0〞-116°5′4〞,北纬35°20′0〞-36°12′23〞。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49.5平方千米,总面积426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2.5%)。2009年,濮阳市总人口为36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31万人,非农业人口64.83万人,性别比为101.76(女性为100) 。
5、 商丘
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国中原东部,简称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拥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亳、商、商丘、宋国、梁国、睢阳、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商丘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陇海与京九铁路、商杭与徐兰高铁、连霍与济广高速、105与310国道等在商丘市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为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东部经济、交通和工商业中心。
中原崛起河南发展前景

中原崛起河南发展前景中原崛起是指中国的中原经济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河南作为中国中原地区的核心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下面将从河南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来分析河南的发展前景。
首先,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的交通枢纽,具备了辐射周边地区和连接全国的地理优势。
随着交通的发展,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更加凸显,有利于河南成为物流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其次,河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农业基础。
农业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的潜力。
随着农业的发展,河南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推动农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再次,河南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口规模大、教育水平高、劳动力充足。
河南的人力资源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河南吸引了许多人才的流入,不仅有本地的优秀人才,还有外来的高端人才。
随着人才的流入,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最后,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原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河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河南的旅游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河南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中原崛起河南发展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河南作为中国的中原地区核心省份,具备了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河南的发展,河南将成为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为中国的中原地区的崛起做出重要贡献。
郑州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 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清末朝廷 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 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如今拥 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 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货运东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 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未 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 “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半小时经济圈”、中原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 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 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 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
为契机,以国务院定位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 市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中原、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 国际化航空大都市
概况
北临黄河。郑州为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 域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 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经国务院 批准成立的中国首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中 西部唯一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1],历史上 夏朝、商朝、管国、郑国、韩国五次为都,八代为州。考古人员于 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 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 头。
水文 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 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 大水系。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 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 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 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 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汜水河分为两支,东支 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 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 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 库。枯河古称“旃然河”。 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 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 进入郑州市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 自身优势,明晰发展定位 1、大省优势。 2、民族血脉之根。 3、粮食优势。 4、区位优势。 5、城市群优势。
(四)有利于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 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1、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积累经验。 2、继续探索传统农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3、继续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路子。 4、为国家生态和环境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1)构筑全国生态屏障 (2)推进全国污染减排 (3)改善全国环境质量
第二,改造提升原材料产业
第三,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 (3)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第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第二,发展现代生物产业 第三,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第四,发展新材料产业 第五,发展新能源产业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发展现代物流业。第二,发展文化产业 第三,发展旅游业。 第四,发展金融业
第五,发展新兴服务业
河南航空运输
河南现有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场每周有 500个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56 个城市。每周有5个航班直飞香港、澳门,经 澳门可直达台北。郑州新郑机场是全国十大机 场之一,也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 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达600万人次,年货运吞 吐量3万吨。
(2)人口优势。河南人口占全国的1/10,人力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张维迎说,“过去,我们把人口当做 包袱,其实人口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重要的 不仅是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巨大 的市场。这就是河南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3)文化优势。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 。以“根” 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 ,对于增强海内外同胞的向心 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为“五新”
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 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 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 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战略:五年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
(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 二是突出“三化”协调. 三是突出载体建设. 四是突出改革开放. 五是突出改善民生. 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5)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
第一,发展能源基础设施。
第二,发展水利基础设施。
第三,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等。
2.构建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1)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一,提升郑州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第二,要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加快郑汴新区建设。
第三,促进郑州与毗邻城市联动发展。
第四,把洛阳市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副核心城市。
3、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
高速公路 全省高速公路已基本形成了以郑州 为中心的1个半小时中原城市群经 济圈,3小时可达全省任何一个省 辖市,6小时可达周边6省任何一个 省会城市。
高速公路网
铁路
河南地处全国铁路网中心,铁路干线京广、陇海、京 九、宁西、焦枝、焦新、新荷、候月以及孟宝、新密 等支线在境内交汇,还有漯(河)阜(阳)、汤(阴)台(前 )等地方铁路。全省铁路正线营运里程达到3761公里 ,其中:国家铁路2549公里,地方铁路1212公里。 地方铁路里程居全国第一位,已形成“三纵五横”的 铁路网络。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 火车站是全国八大客运站之一;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 的零担货物中转站,货物中转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郑州海棠寺车站被批准为全国铁路一类口岸;国家规 划的北京—深圳、徐州—兰州铁路客运专线纵贯河南 ,在不远的将来,郑州又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客运 专线“十字”枢纽。河南在全国铁路网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河南规划8条城际铁路 郑州到南阳将通高 铁。
(四)中原经济区形成的历程
1.思想发动。 2.系统研究。 3.各界研讨 4.高层研讨,达成共识,专家支持,领导重视。 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沃森说, “现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已经发展得 很完备了,如果还持续把资金、人才往那里聚集的话,整个国家的发展 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智慧的选择。”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河南省和经济区的战略问 题,而且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周叔莲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紧紧抓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视频:专家热议中原经济区(6分钟) 5.中原经济区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1) 6.国务院制定并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1.9) 。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指导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一
1.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 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必须科学发展。 第一是土地资源。 第二是物质资源。 第三是环境资源
指导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二
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到尽 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三高一低就是例证。(“高 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 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 )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1、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 2、推动和加快中部崛起进程。 3、大力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二)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 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1、中部崛起所形成的新的增长板块对全国区 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部地区形成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为区 域科学发展能作出积极贡献。 3、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板块。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 业和粮食为代价,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
指导思想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条途径。
主体区: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开封、平顶 山、许昌、南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漯河、三门
峡、周口、信阳、驻马店、济源(18个市)。
合作区:山东省的聊城、菏泽、泰安东平县;安徽省的淮
北、宿州、蚌埠、亳州、阜阳、淮南潘集区及凤台县;河
北省的邢台、邯郸;山西省的运城、晋城、长治;
2、特点 (1)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要建成全 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2)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 区。其核心是“两不”、 “三新”、“三化协调”的 科学发展模式。 (3)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 交通枢纽。 (4)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9.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10.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1.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第二,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三,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第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4、主体功能格局 (1)中原城市群。加强城市的功能互补和产业
分工,形成交通一体、产业连接、服务共享、协 调发展的城市群,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
(2)粮食生产核心区。依托南阳盆地、黄淮平
原、河南北部、西部山前平原产粮区,发展现代 农业,形成高产、稳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生态功能区。推进建设大别山生态区、伏
学习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不 仅要了解中原经济区的内涵,了解如何 建设中原经济区,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 技术人员,如何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结合自己的专业作一些课题研究,为中 原经济区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时间:3个学时。
提纲
中原经济区提出的背景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中原经济区建设 南阳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体系
1.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2.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3.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 4.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5.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 6.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 7.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
8.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
第五,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 区改造。
第六,将全省18个省辖(管)市纳入中原城市群范畴。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第一,把县(市)城区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扩大
规模
第二,原则上每个县(市)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
第三,加快重点中心镇发展,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
第四,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坚持分类指导、统筹 推进
2. 经济区的特点 (1)客观性 (2)区域性 (3)多层次性 (4)开放性 (5)变化性与相对稳定性 (6)协调性
3. 经济区的类型 (1)部门经济区 (2)综合经济区
4、目前我国的主要经济区介绍
(1)京津冀经济区 (2)长三角经济区 (3)珠三角经济区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5)关中--天水经济区 (6)海峡西岸经济区 (7)环渤海经济区 (8)东北经济区 (9)成渝经济区 (10)皖江城经济区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既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 以为继。
微笑曲线
指导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三 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 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的路子。
(二)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
2011年9月28日,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 战略理清了河南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总体发展战略,找准了科 学定位,指明了战略重点,提升了河南的地位和形象。这对振 兴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这样一个跨省 经济区,可以打破行政区的限制,使得空间布局更加符合实际、 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中原地区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可以说, 这是一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