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芒市茶园土壤养分调查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24,44(2):246~260Journal of Tea Science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严钰萧1,周大鹏1,杨艳芬1,谢瑾1,吕才有1,杨广容1,文勤枢2*1.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 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678400摘要: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有机种植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
3座茶山土壤细菌共有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为381个,其中,易武荒地特有OTU最多(293个),蛮砖橡胶园特有OTU最少(28个);而真菌共有OTU数目仅为24个,蛮砖古茶园特有OTU最多(337个),易武现代茶园特有OTU最少(55个)。
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5.88~6.62,明显高于真菌的2.71~4.30。
茶园土壤优势细菌和真菌门与非茶园土壤基本相似,但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Varibacter属、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Bryobacter 属、Acidibacter属、浮霉菌科(Planctomycetaceae)等在不同茶山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与荒地和橡胶园相比,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伞菌目(Agaric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的相对丰度较高。
浅谈芒市标准化茶园建设

2 . 2 . 1 提高春 、秋 ( 冬 )季追肥比例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 ,一 年 中 以春 、秋 ( 冬) 茶 质量 为 最好 ,所 以应 提 高春 、秋 ( 冬) 茶
的追肥 比例 。在 施 足基 肥 的基 础 上 ,春 、夏 、秋 季 追肥 的 比例 应 为4 :3 :3 ,春 季 和秋 ( 冬) 茶 的施 肥量 可 占全 年施 肥量 的7 0 %以
工 作 研 究
农 业开 发与 装备
2 0 1 7 年第 2 期
浅谈芒 市标准化茶 园建设
郭玉巩 ( 芒市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
摘要 :建立 标 准化 茶 园 必须 严 格选 址 和 采用 良种 ,利 用科 学 的栽 培 和病 虫 害 防治 技术 。从而 生 产 出富 有 营养 品 味好 的 茶 叶 ,来满 足人们 日益增 长 的需要 。 关键 词 :标准 茶 园 ;选 址 ; 良种 ;土壤 管理 ;病 虫 害 ;防治
园应 以施 经 过无 害化 处 理 的有 机肥 为 主 ,在 茶 叶各 生育 期 追施 速
择 空气 清 新 、水 质 纯净 、土壤 未 受污 染 、标 准 化 环境 良好 、能满
效化 肥 为辅 。
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符合N Y 5 0 2 0 — 2 0 0 1 的要求。 1 . 2 修 建保 水 、保肥 、保 土的 高标准 “ 三 保 ”茶 园
上。
2 . 2 . 2 实行 平 衡施 肥 。氮 、磷 、钾是 茶树 生长 的三 要素 ,镁 、锌
等微量元素 ,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 ,但若缺乏 ,将影响茶树的生 长 和 鲜 叶 品质 ,因此要 平 衡施 肥 。幼 龄 茶树 以培养 壮 、宽 、茂 、
密 的树冠 为 主 ,要 适 当提 高磷 、钾肥 施 用 比例 。一 般 氮 、磷 、钾 施 用 比例 ,1 —2 年 生茶 树 为2 :3 :3 ,3— 4 年 生为 2 :1 :1 ,进 入 盛产 期 的 比例 为3 :1 :1 。随着 树龄 的增 长 ,氮肥 的施 用 比例可 以 逐步 适 当增 加 。在 施 足氮 、磷 、钾 肥 的基 础上 ,要 适 当 补充 镁 、 锌等 微量元 素 。 2 . 2 . 3 幼 龄 茶 园 套种 和使 用绿 肥 。幼 龄 茶 园套 种 和 使 用绿 肥 , 是就 地 取 材 , 以园养 园 ,省 工 、省 本有 效 措施 。1 —2 年 生 茶 园可 选用 豇 豆 等高 产 型绿 肥 ,3— 4 年生 茶 园则 应选 用 矮秆 绿 肥 ,如 花
芒市茶叶生产区域优势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芒市茶叶生产区域优势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芒市发展茶叶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芒市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选址、选择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区域优势;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云南芒市芒市是云南省最适宜种茶区域之一,是优质绿茶的重要产地,种茶历史悠久,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1万hm2,分布于全市11个乡镇,有茶叶企业306家,涉茶人员15.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茶叶产量9 500 t。
芒市茶叶品质独特,生产优质茶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芒市茶叶技术推广站多年来推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5年多来,全市共发展新植茶园3 920 hm2,增幅达61.5%,年均增幅超过12个百分点。
到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01万hm2,茶叶产量9 500 t,产量比2006年的4 553 t 增4 947 t,增幅达108%,年均递增21个百分点。
实现了面积、产量同步增加。
当今茶叶进口国的茶叶农残、卫生等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为扩大茶叶出口量,在实际生产中应更加重视无公害茶园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 区域优势1.1 自然环境优势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种植区的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14 ℃,≥10 ℃有效积温>4 500 ℃,极端最低温>-5 ℃,年降雨量>800 mm,海拔<1 800 m。
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类型,具有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多雾等特点。
年日照时数2 452 h,年平均气温19.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 ℃,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 ℃,极端最低气温-0.6 ℃(1963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 ℃(1960年4月29日),年积温7 170 ℃。
德宏州野生茶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

德宏州野生茶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摘要野生茶资源是农业科研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研究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材料,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
长期以来,公众对野生茶资源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加之受市场影响,野生茶遭破坏严重。
通过开展野生茶资源分布调查与样方调查,基本掌握了其在德宏州的地理分布、生存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野生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野生茶;资源现状;调查;保护对策;云南德宏野生茶资源是农业生物基因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茶种改良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是进行农业科研、教学及研究当地少数民族历史的主要材料,野生茶还具有治病和保健功能。
世居德宏州德昂族先民(“僕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种茶和用茶,州内还有百年以上古茶树。
长期以来,野生茶资源得不到重视,破坏严重,对野生茶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存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对保护利用野生茶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调查方法1.1 资料调研组织调查技术人员观看野生茶碟片,了解野生茶生物学特征特性,加强感性认识。
调查区域社会、地理、气象、农林生产状况,查阅地方高等植物名录和地方志等资料,询访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农林人员,制定野外调查线路和范围[1]。
1.2 调查区域根据资料调研,确定海拔800~2 260 m的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之间的次森林、原始森林、灌木林为重点调查区域。
1.3 野外调查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单元,调查小组在乡镇农技人员和村社干部协助下开展野生茶分布调查,采用GPS定位,1/50 000地形图实地勾图,按照调查记录表填写地理情况、土壤类型、群落名称、地点、分布面积、生境现状、濒危形势、土地权属,拍摄野生茶群落景观照片和植株照片,采取野生茶标本以便物种鉴定。
在调查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野生茶分布地段,采用样方(50 m×50 m)的方法进行群落生存现状样方调查。
2 调查结果2.1 野生茶形态特征德宏州野生茶资源有2个种,一个是大理茶种(C.taliensis),属山茶科茶属五柱茶系;另一个是普洱茶种(C.sinensis Var assamiea),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系。
茶园土壤调研报告

茶园土壤调研报告茶园土壤调研报告一、引言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香味,被广泛消费和传播。
茶园土壤是茶叶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和特性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和评估茶园土壤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茶园土壤的性质、养分状况和环境质量,并为茶农提供相关建议和技术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查和采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选择了某茶叶种植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测量土壤的外观特征、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来了解茶园土壤的基本情况。
其次,在调查过程中,采集了一定数量和深度的土壤样本,进行化验分析,进一步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
三、调研结果1.土壤性质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茶园土壤呈现壤土和黏土为主的组成,土壤颜色主要为深灰色或棕褐色。
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疏松、肥沃的结构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土壤质地中黏土的含量较高,导致土壤保水性较好,但易结块。
土壤酸碱性较高,PH值普遍偏酸,这对茶树生长和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有机质状况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是评估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次调研显示,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平均在0.8%左右。
虽然茶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并利用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但过低的有机质含量会限制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因此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养分含量调研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含量差异较大。
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整体较低,说明茶园土壤中的养分供应不足。
其中,磷和钾的含量相对较低,磷是茶树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于促进茶树的开花和结果起重要作用;而钾能够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逆境抗性,因此加强钾元素的施肥是茶园管理的关键之一。
4.环境质量在调研过程中,也对茶园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茶园周围是否有工业污染源、道路状况、土地利用历史和邻近农业活动等因素对土壤的质量和安全性均有着一定影响。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夏锐;罗琼仙;刘德和;梁名志;殷丽琼;肖星;田易萍;罗云祥;夏丽飞;孙云南【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47)8【摘要】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
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7.43、5.81、79.1 mg/kg,三大营养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特别是磷、钾元素成为茶园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茶园中适当施用磷钾肥;少部分茶园铬、铅、镉、汞的含量超标,建议在茶园管理中注意所使用肥料、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The content of organicmatter,nitrogen,phosphorous,potassium and heavy metals in soil of the middle -and low -yielding tea plantations in main production areas such as Xishuangbanna,Puer,Lin-cang and Baoshan of Yun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38.53 g/kg.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ous and total potassium were 1.72,0.55 and 12.93 g/kg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lkali -hydrolyzable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137.43,5.81 and 79.1 mg/kg respectively.Nitrogen,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 were lack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every region,especially 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The 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 were suggested to be appliedproperly in tea gardens.As the contents of chromium,lead,cadmium and mercury were over standard,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n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ea gar-den management.【总页数】5页(P63-66,70)【作者】夏锐;罗琼仙;刘德和;梁名志;殷丽琼;肖星;田易萍;罗云祥;夏丽飞;孙云南【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 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9+3(274)【相关文献】1.云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J], 杨超智;罗文富;高志丽2.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J], 梁名志;李友勇;马伟;王平盛;夏丽飞;韩丽;蔡丽;季鹏章;周红杰3.云南省中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J], 杨婉珊4.云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怒江傈傈族自治州中小学为例 [J], 蔡泳帆5.云南台地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J], 李友勇;梁名志;夏丽飞;马伟;韩丽;蔡丽;杨盛美;王平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标准化茶园,促进芒市茶产业健康发展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期摘要:结合芒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创建标准茶园的必要性,采取有效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关键词:标准;茶园;创建;措施1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茶产业是芒市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千年不败的传统产业。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万hm2,其中,投产面积0.9万hm2,产量11 530t,农业产值达1.56亿元,茶园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42.9%,产量占57.8%。
全市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6 266.67hm2,涉茶农户4.54万户,涉茶人员达15.97万人,人均茶收入1 100多元。
目前,全市共有茶叶初制所30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2个,国有农场茶厂1个,民营茶叶企业18家。
年生产能力1 000t以上的有7家,2 000t以上的CTC红碎茶生产线3条,速溶茶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2 000多t。
茶树品种主要有云南群体大叶种、云南勐库大叶种、云抗10号、佛香系列、普景1号、长叶白毫、雪芽100、景谷大白茶。
产品主要以生产绿茶、红茶、普洱茶、CTC红碎茶、名优茶为主。
目前,已注册“德凤”、“孔雀公主”、“勐巴娜”、“云宏”等13个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6个。
2015年德凤牌“百年官寨”生茶、“芽皇”熟茶双获云南省第十届茶博会金奖。
茶叶产品远销上海、广州、兰州、甘肃、东北、内蒙等省市和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设立茶叶专卖窗口25个,营销人员100余人,仅在广州卖茶的营销人员就达30余人。
茶叶最高年产值占全市GDP总量3.36%,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56%,茶叶产业已发展成为芒市的主要骨干产业。
2 芒市建设标准茶园的必要性2.1 标准茶园建设是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标准茶园创建,进一步吸引资金、技术、装备和人才等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搭建技术集成、产业聚集、模式创新的有效平台,率先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有利于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区,辐射和带动区域茶叶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及保护发展建议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2月第23卷第3期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调查及保护发展建议寸永护,张志坤,王德昌,寸德志,赵国亮,郭大裕(德宏州森林和草原资源监测监管总站,云南芒市678400)摘要:采用样带调查法和地理信息技术从面积、株数、茶种、分布海拔、土壤环境和权属等方面对德宏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现地调查,摸清了其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和保护措施,为下一步研究利用和保护发展古茶树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宏州;古茶树资源;样带调查法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3-0136-031引言古茶树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其起源、进化、利用和传播等构成了古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山。
德宏州历史悠久,素有“孔雀之乡”“生物宝库”和“热带亚热带物种基因库”的美称,境内世居的5个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傑傑族)和汉族与茶都有着不解之缘,其聚居区至今保留着许多关于茶的传承和习俗“间。
近年来,古茶树资源受到了各界关注,一些地方性法规逐渐诞生出台玄勺,相关专家也对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金",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摸清德宏州古茶树资源现状和特点,本文结合现有资料,采用国土三调卫星影像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以样带调查法%旳对德宏古茶树资源进行了现地调查,以期为下一步古茶树资源保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调查目的与方法2.1调查目的进一步摸清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底数、分布情况,建立数据库,为开展古茶树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古茶树国土空间规划和划定管理保护区域等提供科学依据。
2.2调查内容古茶树资源现状(面积、株数等)及分布特征。
2.3调查方法采用国土第三次调查1:10000卫星影像结合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基础数据,根据古茶树行政区划不同(县、乡、村民委)、管理界线不同(国有林界线、自然保护地及其功能区界线、林场界线、公益林界线等)、四权(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茶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同和茶树生长地类不同,小班调查采用样带调查方法,现地勾绘古茶树群落小班界线;单株调查采用实测法,用GPS定位,同时进行古茶树群落外貌、结构和特征的照片拍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市 涉茶农 户 45 .4万户 ,涉 茶人 口 1 .7万人 。 5 9 土壤是茶树赖 以生存 的基础 ,本研究 在多样本取样
和测 试 分析 的基 础 上 .全 面 了解芒 市 茶 园土壤 肥 力状 况 ,明确 茶园土壤养 分限制 因子 .为芒市茶 园土壤平衡 施肥 、提高茶 叶产量和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 据。
养 分状 况进行 评价 分级 。
并 确 定 取 样 数 量 ,根 据 芒 市 茶 园 的分 布 状 况 , 以乡
( )为单 位划 分 取 样 点 ,选 择 集 中成 片茶 园 ( 般 镇 一 面 积不 小 于 33h . m )取 土 壤 样 品 。利 用 G S记 录样 P
2 结 果 与 分 析
有 效磷 、交换 性 钾 和交 换 性镁 等 有 效 态养 分 用 M3浸 提 剂 ,2 0目土 样 ,水 土 比 1 : ,震 荡 5 m n 01 i ,5倍 稀 释液 ,I P测定 。 C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样 品采 集 . 21 0 0年 l 月 上 旬 ,由 国家 茶 叶产 业 技 术 体 系 资 1 助 ,对芒 市各 主产 茶 乡镇 的茶 园 土 壤进 行 全 面 取 样 ,
济发 展 、社会 进 步 和边 疆 繁荣稳 定 具有 十 分 重要 的作 用。截止 21 0 1年 底 ,全 市 茶 园总 面 积 1 3 . h 0 1 88 m , 其 中投 产面 积 为 75 25h 3 . m ,年产 干 茶 90 49t 9 . 。获 得无 公 害认 证 茶 园为 63 1 m , 占全 市茶 园 面积 的 0 . h 3
12 样 品 测定 .
土壤样 品先进 行前 处 理 ,即取 土后 ,挑 除植 物 根 系 、石 块 等 ,风 干 。过 1m 筛 ,待测 。每 个土 壤 样 m
品 风 干 后 的重 量 4 0 5 0 g 0 ~ 0 ;取 部 分 土 壤 ( 5 ) 约 O g 15 0 ℃烘 干 。用研 钵磨 碎 ,过 01m 筛 ,置 于 一 单独 . m
为通讯作者。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21 0 2年 第 5期
表 1 茶 园 土 壤 养 分 分 级 标 准
Y n a o ge K j u n n N n y e i
土壤 p H值 用 p H计测定 ,2 0目土样 ,水土 比 11 :, 同 时用 电导 率仪 测 定 电导 ;T C、T N含 量用 元 素 分 析
仪测 定 (0 10目土样 ,V r MA N,Ee na) ai o XC l me t ,有 r
机 质 ( M)含量 依 据 T O C含 量 换 算 ( M= x .2 ) O C 1 4; 7
21 茶 园土壤 酸度 . 在 所 调 查 的茶 园 中 .土 壤 p 值 最 小 值 是 33 , H . O 最 大 值 为 49 。平 均 值 仅 为 38 ,主 要 集 中 在 33 — .3 . 3 . 0
收稿 日期目 :该 项 目 由国 家茶 叶产 业 技 术 体 系 资 助 。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l 6
Y na ogeKj u nnN ny e i
21 0 2年 第 5期
德 宏 芒 茶 囡 土 壤 乔 分 调 查
朱兴正 ,章松 芬 ,孙云南 ,杨盛 美 ,陈 玫 ,夏 丽飞 ,蔡 丽 ,汪云刚
(. 1 云南 省农 业科 学院茶 叶研 究所 ,云 南 勐海 660 ;2 芒 市茶 叶技 术推广 站 ,云 南 芒 市 6 80) 62 1 . 74 0 摘 要 :采 用 网格 取 样 法采 集 芒 市 3 茶 园土壤样 品 进行 分 析 测 定 。结 果表 明 ,芒 市茶 园土壤 潜 3份 在 酸 化严 重 ,土 壤 p 值 4以 下的 茶 园 占 7. H 88 %;土壤 有 机 质 、全 氮 、有 效镁 、有 效 锌含 量 丰 富 ; 有 效磷 含 量 过低 ;4. 5 %的 茶 园土壤 速 效钾 表 现 亏缺 ;微 量元 素 中 ,土壤 有 效铁 含 量 高 ,全 部 达到 4 I级 茶 园标 准 ;有 效铜 含 量严 重 偏低 ,7. 8 %的茶 园土壤 有 效铜 含 量低 于 1 /g 94 茶 园土 7 k ;3 . mg %的 壤 有效 锰含 量偏 低 。改善 茶 园土壤 的酸化 状 况 ,加 强对磷 、钾 、铜 、锰 的 施 用是 提 高 芒 市茶 园茶 叶
采用 网格取 样 。6 . 133h 积取 1个 土壤 样 品 , 66 3 . m 面 ~
1 土壤 养分评 价 . 3
结 合 国 家绿 色食 品产 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Y N / T 9 — 0 0 中茶 园 土壤 的肥 力 分 级标 准 、优 质 高效 3 120 ) 高 产茶 园土 壤营 养诊 断 指标 和第 2次 土壤 普查 的标 准 提 出茶 园土壤 养分 评价标 准 ( 1 ,对 芒市 茶 园土 壤 表 )
小包内 ( 与大 样 品 放在 一 起 ) ,供 有 机 质 和 元 素 全量 测 定 。处理 好后 送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茶 叶研 究所 分 析检
测。
6. 22 %。全市现 有茶 叶初 制所 3 8个 ,生 产规模 1 0 0 0t 0
以上 的企 业 有 7家 ,已通 过 Q S认 证 的企 业 有 1 0家 。
产量和 品 质的 关键 。
关键词:茶园;土壤养分 ;调查;芒市
芒 市是 全 国三绿 工程 茶业 示 范县 ( )之 一 ,同 市
地 纬度 、经度 和海拔 。
时也 是云 南十 大茶 叶基地 市 之一 。茶 叶是芒 市 传统 产 业 ,也是 芒市 农业 经 济 重要 支柱 产 业 ,对促 进 芒 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