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黑蚱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黑蚱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黑蚱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蔡淑华;吴水南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又名蚱蝉、知了、黑蚱等,属同翅目、蝉科,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柑桔上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长泰县柑桔种植区均有发生.其成虫产卵危害枝条,若虫在土中危害不易察觉.被害柑桔树势日渐衰败,春季抽梢短而少,叶片黄化,开花少,花质差,落花落果严重,几乎没有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县岩溪镇高濑村果场测报点从1997~2000年定点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并总结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蔡淑华;吴水南
【作者单位】长泰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长泰县岩溪高濑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
【相关文献】
1.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彭清富;彭秀辉;黄增富;张宏锦;蔡道辉;何卫蓉
2.丰都县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谭晓华;岑小红;彭军;代先强
3.柳黑毛蚜在柳树上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J], 罗志文;武艳岑;张丽丽;赵也;周雪
婷;吕冬云
4.沙田柚果园黑蚱蝉的综合防治技术 [J], 冯辉先;朱杀文;李全寨;王绍斌
5.柑桔园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 [J], 钟德志;凌南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3 . 1 人 工 防治 幼虫 群集 危 害 期人 工捕 杀 。捕杀 时
注意 幼虫毒 毛 , 不要被刺 伤 。
3 . 2 物理 防治 利 用成 虫的趋光 性 , 结合防 治其 他害 虫, 在成 虫盛期 挂诱 虫灯诱 杀成 虫 。
3 _ 3 农 业 防治 结合整 枝 、 修剪 、 除草和 冬季清 扫果 园、 松 土等 , 清除枝 干上 、 杂 草 中的越 冬虫 体 , 破 坏地 下的蛹 茧 。
( 河北 省平 山县 林 业局 0 5 0 4 0 0 ) 蚱 蝉( C r y p t o t y mp a n a p u s t u l a t a F a b r ) , 又名 鸣蝉 、 蜘
柿炭疽病 防治方法
霍 晓红 ( 河北省 平 山县林 业局 0 5 0 4 0 0 )
蠊、 知了, 属同翅 目蝉科。主要危害苹果、 梨、 桃、 杏、
灰质 的茧越 冬 。 3 防治方法
2 发病规律
病原 为长 盘孢状 刺 盘孢 , 属真 菌 。主 要 以菌 丝体
在枝 梢病 斑 中越冬 , 亦 可在病 果 、 冬芽及 叶痕 中越 冬 。 次年 初夏 产生 分生 孢子 , 借风 雨和 昆虫传播 ,由伤 口 或 直接侵 入 , 侵害 新梢 及幼 果 。高温 、 高湿利 于发病 , 雨后 气温 升 高或 夏季 多 雨年 份 发病 重 。枝梢 6月上 旬开 始发病 , 雨季 为发 病盛 期 , 秋梢 可继续 受害 。果 树 6月下旬 开始 发病 , 7月下旬病 果开始 脱落 , 直 至采 收期 不断脱 落 。 3 防治方 法
波美度 石硫 合剂 或 4 5 %的晶体 石硫合 剂 , 6月上旬 喷

1 . 2 %苦 烟乳 油 8 0 0 ~ l 0 0 0倍 液 , 2 5 %的灭幼 脲悬浮 剂

柑橘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发病规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柑橘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发病规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柑橘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发病规律有哪些?如何防
治?
【柑橘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
柑橘黑刺粉虱成虫体长0.96-1.3毫米,橙黄色,薄被白色蜡粉。

复眼肾形红色。

前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

卵新月形,长0.25毫米,基部钝圆,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毫米,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蛹椭圆形,漆黑色,有光泽,边缘锯齿状,背部显著隆起,周缘有较宽的白色蜡质。

【柑橘黑刺粉虱的危害习性及症状】
黑刺粉虱又名刺粉虱、橘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

以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造成黄斑。

严重时,一叶可达数百只,虫体堆叠,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导致枝叶变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枝弱叶薄,树势衰弱,开花少,产量低。

一年发生4代,以二、三龄若虫在叶背越冬。

各代一、二龄若虫盛发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上旬、11月中旬。

【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

剪除病虫枝、密生枝,破坏害虫栖息场所。

(2)药剂防治。

在春芽萌动前和1~2龄若虫盛发期、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越冬代成虫初见日后40~45天喷第一次药,第一次药后20天左右喷第二次药。

发生严重的果园各代若虫期均可用药,常用药剂同蛤类防治用药。

3%莫比朗2000-2500倍液、10%天王星10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有显著效果。

柑橘防大实蝇时间

柑橘防大实蝇时间

柑橘防大实蝇时间柑橘大实蝇又叫做柑蛆,还叫做蛆果,这种病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防治不当,对果农朋友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这种病害它其实是可以防治的,只要防治时间是合适的,防治方法是到位的,这种病害是完全能够做好预防工作的。

下面来介绍一下柑橘防大实蝇时间以及防治的几个关键步骤。

柑橘防大实蝇时间大实蝇出土的时间为四月中下旬。

四月底五月初,开始羽化。

九月底,成虫活动还非常活跃的。

雌虫产卵期为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

七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

孵化盛期一般在八月上旬。

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这段时间开始化蛹。

防治的几个关键步骤大实蝇这种病害,它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危害也非常严重,但是它是可以进行防控的。

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柑橘幼果里面。

幼虫孵化之后,就会危害果实的囊瓣。

到了成虫期,果树表现不出来什么症状,所以主要还是要做好预防。

成虫产卵之前主要是要幼杀成虫。

幼杀成虫的药剂主要是一些化学方面的农药。

1,做好地面封杀的工作在五月中上旬,正好是成虫羽化期。

柑橘园内落果比较大的,可以在地面喷洒一些杀虫剂,对那些出土的成虫进行毒杀。

2,喷药成虫羽化出土之后,是需要取食的。

药剂上一般要选择两三种药剂,要具备熏蒸、触杀和胃毒的作用。

3,异常果的处理异常果主要指的是那些没有熟已经发黄的果实,还有那些落地的果实。

没熟就发黄的果实,到九月下旬是要摘除的,落在地上的果实是要捡出果园的。

还要用大型的塑料袋进行密闭,里边要加一些磷化铝片剂。

密闭的时间为三个月的样子,把果实里面的幼虫杀死。

4,做好清园,地要深翻冬季要做好修剪,做好清园工作。

地要进行深翻,上好底肥。

还要消灭地表15cm耕作层的那些过冬的蛹虫。

柑橘防大实蝇时间,主要看一下它的羽化出土、产卵期和成虫期等等,根据不同的时期来进行防治。

防治的几个关键步骤,我们主要讲了4点。

在五月中上旬,要做好地面封杀的工作,还有及时进行喷药。

对于那些异常果,是要进行密闭的。

一般密闭三个月的样子,把幼虫杀死。

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夏 秋梢被 害梢 率 1 0 . 8 %~ 3 4 . 6 %, 平均 2 6 . 8 %, 最高 4 1 . 2 %; 高龄
板缩小 , 中胸 背板 大 , 头 顶 至后 胸 背板 中央 有 一蜕 皮 线 , 腹 部 缩小 , 翅 芽发 达 , 老熟 时可 达腹部 中央 。
2 发 生规律 2 . 1 生 活 史
黑 蚱蝉 完成 1代需 数周 年 ( 5年以 上 ) , 以卯在 被 害枝 梢 内和 不 同龄 期 若 虫在 树 根附 近 土 壤 中越 冬 。 若 虫在 土 中 占整个生活史 的绝大部分时间 。 2 0 1 0年 1 0月 , 将 采 集 的 2 0 0枝 卵枝 挂在 龙 山县 里 耶镇 岩冲 村 罗 洞 坪桠 柑 园 内 1株 十 五年 生 槛柑 树 上 , 用 网罩 罩 住树 体 , 地面 用农 膜全 覆 盖 , 观察 卵 枝卵粒 及 孵化 进度 。 2 0 1 1 年 5月 9曰开 始孵 化 , 5月 l 8 —2 5日始 盛 期 , 6月 2 —2 0日盛 卵 期 , 6月 2 7 日至 7月 1 1日孵化 高峰 期 。 8月 1 5日孵化 结 束 。 2 0 1 1年 5月 1 5日 , 将 初孵 若 虫 ( 乳 白色 , 体长平均 2 . 0 m m) 移 入 罩 内缸 栽 桠柑 苗 的土中 。 2 0 1 2年 5月 1 5曰调查 , 若虫体长 平均 为 1 1 . 9m m, 淡 黄褐 色。 成 虫每 年 5月下 旬至 9月 出现 , 7 — 8月交配 产 卵 和 呜叫最 盛 。 成虫 寿命 6 0 ~ 7 0 d , 卯期 1 0个 月左 右 。
2 . 2 生 活 习性
若 虫脱 皮后 的 “ 蝉 蜕” , 一般 8 . 6 ~ 4 1 . 8只/ 株, 平均 2 7 . 6只/ 株, 最高 l l 7只/ 株; 4月 调 查 每 1 0 0 m 橘 园 虫量 为 8 9 . 4 — 2 1 7 . 6 只, 平均 1 7 2 . 7只 , 最高 7 2 5只 , 严 重影 响柑橘 产 业发展 。

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摘要总结了黑蚱蝉在大荔地区的生活史及习性,指出清园不彻底和统防统治措施不力是黑蚱蝉危害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该虫食性杂、活动范围广的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有效防治黑蚱蝉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蚱蝉;发生特点;防治技术黑蚱蝉又名知了,在大荔地区主要为害苹果、梨、枣、桃、李、杏等乔灌木当年生枝条。

其若虫长期生活在土里,刺吸树根部汁液,影响树势发育;成虫补充营养和产卵划破枝梢皮层,引起“滴露”和感染病菌,造成枝梢溃疡枯死、果实脱落、品质下降、收益降低,危害逐年加重。

为做好该虫的预报与防治工作,笔者对其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生活史及习性1.1生活史黑蚱蝉一般5~6年完成1代,长者达12~13年。

以卵或若虫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大荔地区成虫每年5~8月出现,6~7月为羽化盛期,9月上旬后进入末期,雌虫寿命60~70d。

6月下至8月中旬产卵,产卵盛期为7月中上旬,每窝产卵4~6粒,单枝产卵多达百粒以上。

卵呈近梭形,长2.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

次年4~5月卵粒从枯枝落地而孵化入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孵化结束。

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

孵化后的若虫在土壤中蜕皮5次,数年后,末龄若虫出土羽化为成虫,生活史见图1。

1.2习性若虫在土中生活4~5年,每年6~9月蜕皮1次,并随气温升降而上下移动。

一般春暖后,由土层深处移动至距地面20cm的土层中沿树根营造土室,吸食树根汁液,秋凉后随气温降低向下转移深达60~100cm避寒越冬。

初孵若虫在地面爬行10min左右后入土,末龄若虫在气温达22℃时出土羽化,每天以21~23时出土最多,雨后或灌水后的晴天傍晚数量显著增加。

出土后的若虫多数沿树干爬行1.0~1.5m后静伏不动,经3~4h蜕皮羽化,羽化盛期为翌日1~3时。

成虫羽化后,沿树干继续向上爬行至树冠上部,雌虫刺吸树木汁液,进行一段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交尾时间多在9~11时,从羽化到产卵约需15~20d,以一年生嫩枝条产卵最多,产卵孔排列成“不”状,常多达百粒。

柑桔黑蚱蝉发生现状及防治

柑桔黑蚱蝉发生现状及防治

1 为害 症状
柑桔黑蚱蝉雌成虫将产卵器插入 柑桔枝梢木质部 内造
成大 量 似锯 齿状 的“ 瓜” 状卵窝, 不久 , 受 害枝 萎 蔫 , 逐 渐干 枯
死亡 。 成虫还吸取幼嫩枝梢的汁液, 使枝梢凋萎。 黑蚱蝉各龄 若虫潜伏土 中, 终年吮吸桔树根部汁液 , 使树势生长不 良, 抽
梢 短 而少 , 叶 片黄 化 , 开 花少 , 花质 差 , 落花 落果 严 重 , 几 乎 没 有产量。
内产卵, 造成机械损伤 , 严重影响了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 致使 受害枝条干枯死亡。近年在龙 山县柑桔上不断加重发生 , 对
柑 桔 生 产 造 成 较 大 的 威 胁 。2 0 1 2年 全 县 发 生 面 积 为 4 0 5 8 h m 2 , 造 成柑 桔损 失 6 0 8 7 t 。 .
显。
2 . 2 若 虫
重; 挂果桔树以果枝受害重, 幼龄桔树以新抽 的嫩枝受害重 。
近年来 有 逐渐 上升 危害 的趋 势 。
4 发 生危 害加 重 的原 因分 析
4 . 1 隐蔽性 强 , 世 代 周期 长 , 防 治几乎 看 不到效 果
体长 3 5 a r m左右 , 形状似成虫 , 幼龄体软 , 为 白色或黄 白
具 有一 定 的趋光性 和趋火性 。
2 形 态特征
2 . 1 成虫
经 多年 观 察 ,一般 5~1 O年 生树 ,产 卵 为害 株 率 1 2~
体长 4 0 ~ 4 5 m m, 翅展 1 2 2 ~1 3 0 m m, 虫体黑色具光泽 , 局
部 密 生 金 黄 色细 毛 , 头 比中胸 背 板 基 部 稍宽 , 头 的前 缘及 额
4 0 %; 1 1 ~ 2 0 年树被害株率在 4 5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 2 0 年生以上的老树

6、7月柑橘锈壁虱科学防治技术指南

6、7月柑橘锈壁虱科学防治技术指南

6、7月柑橘锈壁虱科学防治技术指南作者:盘杨飞南方的6、7月是高温多雨的季节,也是农业病虫害爆发的时节,特别是危害园艺植物柑橘树的螨类锈壁虱,在整个果园内很容易爆发,达到一年的为害高峰。

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锈壁虱,必将会给果树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帮助广大农户朋友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治改害虫,避免其对果树生产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现将从该害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预报方法、防治方法等内容加以介绍。

一、形态特征锈壁虱,又称锈螨、锈蜘蛛、柑橘锈瘿螨等。

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满目瘿螨科中的一类小型有害动物。

雌成螨淡黄色或橙黄色,体扁平,呈现纺锤形,体长一般在142-178.5μm之间,需借助显微镜才可以清楚观察。

头胸板前面有一个中等长度的前叶,前叶端并有一横沟。

口器为锉吸式口器。

(形态特征见图1、2)锈壁虱图2图1二、危害特点据报道,世界各地柑橘产业都有锈壁虱危害。

目前认为柑橘类是其唯一的寄主,其中以橘、橙、柚和柠檬受害最多,近年来,我广西的沙田柚受害最为严重。

锈壁虱多以若螨、成螨在柑橘树的叶背面、嫩枝以及果面吸取植物汁液为害,使油细胞(植物上层保护组织内的一种细胞,内含有香味的芳香油)破裂,使其内的芳香油溢出,再经过空气氧化变成类似于铜、铁锈状的污黑色,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把锈壁虱为害叫做“铜病”的原因了。

如果锈壁虱是在春梢上为害时,梢上的叶片会变小、变脆跟畸形,抽生的叶片会大量脱落,进而使梢上的果脱落。

如果锈壁虱上果为害时,果皮大多会变成黑褐色,果小皮厚汁少,果肉酸度也会增加。

锈壁虱不仅对果树的上部器官造成影响,还会伤根,而且对下一年的柑橘产量产生影响,俗语“一年铜,三年穷”就是这一现象的形象描述。

(常见为害图3、4、5)锈壁虱图3图4锈壁虱图5三、发生规律锈壁虱属于螨类,单只生命周期经过卵期、若螨期、成螨三个虫态阶段,完成一代的历期,在平均气温为29度时,大约7.6天就也可以完成生命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摘要阐述了龙山县柑橘黑蚱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柑橘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柑橘黑蚱蝉;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436.66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54-02
柑橘是龙山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2012年柑橘总产量14.3万t,总产值超过9 000万元。

全县有近4万农户通过柑橘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部分村组农户迈入小康行列。

黑蚱蝉是龙山县柑橘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通,为害严重。

据2011—2012年观测调查,龙山县柑橘一至二年生夏秋梢被害梢率10.8%~34.6%,平均26.8%,最高41.2%;高龄若虫脱皮后的“蝉蜕”,一般8.6~41.8只/株,平均27.6只/株,最高117只/株;4月调查每100 m2橘园虫量为89.4~217.6只,平均172.7只,最高725只,严重影响柑橘产业发展。

黑蚱蝉(cryptympana atrata(cfabrius)),又称知了、蝉、蚱蝉、黑蚱,属同翅目,头喙亚目,蝉总科,蝉科,杂食性。

寄主植物有柑橘、桃、李、柿、梨、杏、枇杷、板栗、葡萄、核桃、樱桃、猕猴桃、石榴、银杏、杨、柳、榆、槐、桑、苦楝、梧桐、乌桕、松柏、桂花等许多果树、行道树及其他草木本植物。

成虫刺吸柑橘夏、秋枝梢汁液并产卵在小枝条上,产卵时将产卵器刺破枝梢皮层,
直达木质部,成锯齿状2排,削弱树势,使枝条开裂,失水干枯,卵多产在挂果的结果母枝上,使幼果干枯脱落,影响柑橘优质高产,阻碍柑橘产业发展。

1 形态特征
雄虫体长44~48 mm,雌虫体长38~44 mm,翅展22~125 mm,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被金色细毛。

复眼发达突出淡黄褐色。

单眼3个、琥珀色,呈三角形排列于复眼之间。

头部中央及颊的上方各有1块黄褐色的斑纹。

触角短、刚毛状。

前胸背板短于中胸背板,微突起,中胸甚发达,背面宽大中央高,上有级明显的“x”形红褐色隆起,前角有1条暗色斑。

前后翅均透明。

基部1/3黑褐色,脉纹黄褐色。

前足腿节发达,粗壮,基节隆线及腿节背面红褐色,腿节复面有锐利的刺,后足腿节有黄褐色的脉纹。

腹部各节侧缘黄褐色,背面及腹面各有1对瓣片状。

背瓣将发音器全部盖住,酱褐色,腹瓣大,舌状,长达腹部1/2,边缘红褐色。

雄虫第1~2腹节两侧有发音器,膜状透明,能振动发出“蚱、蚱”或“苏儿、苏儿”的鸣叫声。

雌虫无发音器,有听音器及发达的产卵器。

卵细长,椭圆形,稍弯曲,两端渐尖,长2.0~2.4 mm,宽0.5 mm,乳白色,有光泽。

初孵若虫乳白色,体软,细小如蚁,体长2 mm,体色随虫龄增大,逐渐加深。

末龄若虫黄褐色,有翅芽,体长35 mm,形似成虫。

额显著膨大,触角和喙发达。

无复眼,在复眼部位置上有1个突出的单眼。

前胸背板很大,前足腿节,胫节发达。

有齿适于开掘。

老龄时体较硬,前胸背板缩小,中胸背板大,头顶至后胸
背板中央有一蜕皮线,腹部缩小,翅芽发达,老熟时可达腹部中央。

2 发生规律
2.1 生活史
黑蚱蝉完成1代需数周年(5年以上),以卵在被害枝梢内和不同龄期若虫在树根附近土壤中越冬[1-2]。

若虫在土中占整个生活史的绝大部分时间。

2010年10月,将采集的200枝卵枝挂在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村罗洞坪椪柑园内1株十五年生椪柑树上,用网罩罩住树体,地面用农膜全覆盖,观察卵枝卵粒及孵化进度。

2011年5月9日开始孵化,5月18—25日始盛期,6月2—20日盛卵期,6月27日至7月11日孵化高峰期。

8月15日孵化结束。

2011年5月15日,将初孵若虫(乳白色,体长平均2.0 mm)移入罩内缸栽椪柑苗的土中。

2012年5月15日调查,若虫体长平均为11.9 mm,淡黄褐色。

成虫每年5月下旬至9月出现,7—8月交配产卵和鸣叫最盛。

成虫寿命60~70 d,卵期10个月左右。

2.2 生活习性
成虫在夜晚羽化,尤其以20:00—22:00时羽化最多,2:00后能作短距离飞翔,8:00飞到枝梢上吸食汁液,白天活动,迁飞性强,有趋光性。

羽化后20 d左右交配产卵,在荫蔽的树冠内部枝条上产卵,交配时雌、雄虫头部方向相反,呈“一”形,雄虫能继续发育。

成虫喜在高大茂密橘树上产卵,矮小稀疏橘树产卵枝少,幼小橘树产卵枝极少。

卵主要产在柑橘树冠外围一至二年生,直径3~5 mm的夏秋嫩枝
梢内,直径大于8 mm或小于2 mm的枝梢少见产卵。

产卵时头朝上,先用足紧抱枝条,再用产卵器刺破韧皮部,插入木质部内,造成爪状裂口,产卵于其中,1个枝梢有孔20~50个,多达100个以上。

卵孔顺枝梢纵斜排列成2行直线型,少数弯曲或螺旋形,很少不规则形。

1个卵孔有卵3~5粒,少数1粒或6~8粒,每个产卵枝平均有卵142粒,多达418粒。

1头雌蝉腹内怀卵一般500~900粒,最多的达1 308粒,平均700余粒,产卵枝枯死后,卵仍存活完好。

若虫在白天孵化,初孵若虫落地入土,附在树根上吸食汁液,不大活动,并随龄期的增加,分别筑成大小、形状不同,外表粗糙、内壁光滑的土室,壁的一侧附着在根上,栖居其中吸食生活。

秋凉后深入土下40 cm处越冬,春暖又向上移动。

若虫蜕皮5次。

成熟若虫在5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雨量显著增加,傍晚以后破室而出,从树干基部爬至枝条叶背,固定后从背部破皮羽化,少数在橘树干、杂草枝叶上羽化。

5—7月雨水多,土壤湿润,成虫大量羽化,当年危害重;若遇干旱,则成虫羽化困难,当年发生量锐减。

3 防治技术
3.1 剪除产卵枝条
产卵枝在叶片枯萎未脱落时或结合冬春修剪,彻底剪除,集中烧毁,同时剪除附近树林上产卵枝。

可大量减少虫源基数。

橘园附近避免种植或砍除杨、柳、苦楝等树木。

3.2 捕杀成虫与若虫
端午节后15~20 d,成虫发生高峰期,在橘园夜间举火把,摇动
树枝,引其扑火自焚,或乘势捕杀。

5—6月若虫出土上树羽化前,傍晚以后21:00前在树干上捕杀上树若虫。

在树干绑1条6 cm宽的塑料薄膜带或粘胶带,阻止若虫上树,再在树干基部用双层薄膜做成8 cm高的陷阱,捕捉掉落其中的若虫[3]。

3.3 松土除虫
4月前,橘园松土,翻出蛹室,消除若虫。

该地农户喜食黑蚱蝉若虫(俗称阴虫),该方法效果好。

3.4 毒杀若虫与成虫
5月若虫上树羽化高峰期,用40%氧乐果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200倍液,淋灌于树干半径1 m以内的土壤中,每株灌8 kg药液,毒杀若虫效果好。

7—8月,成虫盛发期,下午树冠喷布20%速杀丁乳油或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杀灭成虫,具有一定效果[4]。

4 参考文献
[1] 伍兴甲,陈新文.黑蚱蝉生活习性及对柑桔的危害与防治[j].现代园艺,2009(10):39-40.
[2] 康雅萍,谷卫忠,董瑾瑜,等.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12.
[3] 谷卫忠,康雅萍,董瑾瑜,等.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西北园艺:果树,2006(1):54.
[4] 钟德志,凌南昌.柑桔园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j].江西园艺,2003(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