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增压六孔垫片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6)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现在模具工业已有“不衰亡工业”之称,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比喻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金属加工帝皇”、“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在我国把模具称为“工业之母”、和“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材料成形为制品的工具产品,是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以其生产制件所表现的高精度、高复杂、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能耗材,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国民经济各产业的重视,特别是轻工、电子、机械、通讯、交通、汽车、军工等部门,如果没有模具就很难生产和发展产品;如果不能及时供应模具,就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如果模具精度低则产品质量差;在目前经济状况的形式下,更多的人员研究模具设计制造不仅可以使中国模具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化,发挥规模效应,还应注重模具产业链的前端研发、人才建设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链后端的检测以及信息服务,尽快缩短技术、管理、工装水平与国际水准的差距。冲裁件的结构为一盖,为一多工序冲裁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大。且工序分为三道工序第一道为拉深第二道进行冲孔第三道为落料,但是在拉深时有些难点,我们要知道它的拉深系数并且还要防止褶皱,所以我们要采用压板。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研究和确定模具设计方案。
(2)收集、整理相关设计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
(4)选择压力机的标准型号或校验已选压力机。
(5)工艺计算及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6)模具的具体设计并且运用AutoCAD软件绘图,主要包括模具总装图以及各个非标件的零件图。
②在确定模具设计的总体结构形式,进一步根据所生产制品进行经济高效、省力公道、使用安全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设计完善具体零部件的精度、尺寸及形状的最终方案。
③熟练掌握查阅手册、图标、资料等参考文献。充分利用与本次题目有关的冲压设计的资料,做到科学的,熟练的运用。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3900字_1

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3900字_1

三一文库()〔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3900字〕冲压模具设计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综合运用和巩固机械设计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从事模具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该设计环节,应该能全面理解掌握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相关机械设计的内容;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具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工艺规程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制定;独立解决在制定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冲模结构、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中出现的问题;会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以完成从事冲压技术工作的人员在模具设计与制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训练。

(3)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工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模具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目前满足率只能达到70%左右。

造成产需矛盾突出的原因,一是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除少量标准件外购外,大部分工作量均需模具厂去完成。

加工企业管理的体制上的约束,造成模具制造周期长,不能适应市场要求。

二是设计和工艺技术落后,如模具CAD/CAM技术采用不普遍,加工设备数控化率低等,亦造成模具生产效率不高、周期长。

总之,是拖了机电、轻工等行业发展的后腿。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对模具设计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能够很好的认识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因为利用模具成型零件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多工序重合的生产方法,采用模具成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质量,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方法已经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批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它对保证制品质量,缩短试用周期,进而争先占领市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开题报告冲压模具开题报告一、引言冲压模具是制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冲压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其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的核心装备,其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全球冲压模具市场规模庞大,主要集中在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冲压模具生产国,拥有庞大的模具制造企业和技术人才队伍。

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冲压模具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冲压模具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冲压模具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2. 制造周期长:由于制造工艺的不完善和生产设备的落后,冲压模具的制造周期较长。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限制了产品的快速推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 缺乏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冲压模具企业大多只能进行模具的加工和生产,缺乏独立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冲压模具的未来发展方向1. 技术创新:冲压模具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产业升级:冲压模具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通过与客户合作,提前介入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3. 人才培养:冲压模具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冲压模具行业,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五、结论冲压模具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装备,其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冲压模开题报告

冲压模开题报告

冲压模开题报告冲压模开题报告一、引言冲压模是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家电等行业。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冲压模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对冲压模的开题报告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

二、背景介绍冲压模是指将板材或带材通过冲压机的冲压行动,通过模具的上下冲击、剪切、拉伸等工艺,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零部件。

冲压模的设计和制造是冲压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问题陈述在冲压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传统的冲压模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和试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设计效率低下。

其次,冲压模的制造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快速交付和低成本的需求。

此外,冲压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断裂等问题,导致生产中断和维修成本的增加。

四、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冲压模的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冲压模设计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冲压过程的仿真分析,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2. 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提高冲压模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探索新型冲压模的制造方法,减少制造周期和成本。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1. 建立冲压模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2.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对冲压模进行表面处理和热处理,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探索新型冲压模的制造方法,如快速成型技术和3D打印技术,减少制造周期和成本。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建立冲压模设计的数学模型,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2. 优化冲压模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3. 探索新型冲压模的制造方法,减少制造周期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七、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阶段一: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对冲压模的设计和制造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

冲压模开题报告

冲压模开题报告

冲压模开题报告冲压模开题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冲压模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开题报告写作格式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内容要求: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

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的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的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的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要求: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假如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

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①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冲压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下面是为大家的冲压模具毕业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中国,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用模具成型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相比。

冲压生产靠模具与设备完成其加工过程,生产率高,操纵简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可以获得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或难以制造的、外形复杂的零件。

冲压产品一般不需要再经过机械加工便可使用,冲压加工过程一般也无需加热毛坯。

所以,冲压生产不但节约金属材料,而且节约能源,冲压产品一般还具有重量轻和刚性好的特点。

现在模具工业已有“不衰亡工业”之称,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比喻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金属加工帝皇”、“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我国把模具称为“工业之母”、和“无以伦比的效益放大器”.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材料成形为制品的工具产品,是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以其生产制件所表现的高精度、高复杂、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能耗材,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国民经济各产业的重视,特别是轻工、电子、机械、通讯、交通、汽车、军工等部门,如果没有模具就很难生产和发展产品;如果不能及时供应模具,就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如果模具精度低则产品质量差;在目前经济状况的形式下,更多的人员研究模具设计制造不仅可以使中国模具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化,发挥规模效应,还应注重模具产业链的前端研发、人才建设和产业链后端的检测以及信息服务,尽快缩短技术、管理、工装水平与国际水准的差距。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05
冲压模具设计的成果与展望
冲压模具设计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
研究成果
• 技术创新:总结冲压模具设计中的技术创新点和价值。 •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冲压模具设计案例,提炼设计经验和教训。 • 仿真与实验:研究仿真技术和实验方法,提高模具设计水平和价值。
经验总结
• 设计理念: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标,不断创新设计理念。 • 技术融合:结合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提高模具设计水平。 • 行业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行业发展。
01 仿真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优缺点
• 优点: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试模成本,预测模具性能。 • 缺点:仿真结果受模型精度、边界条件等因素影响,可 能存在误差。
02 实验技术在模具设计中的优缺点
• 优点:直接验证模具性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缺点:实验周期长,成本高,难以进行大量实验。
03 适用范围
• 仿真技术:适用于初步设计和方案评估阶段,以及难以 进行实验的场合。 • 实验技术:适用于最终验证和优化阶段,以及需要直接 测试模具性能的场合。
实验技术
• 数字化实验技术: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如激光扫描、光学测量等,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 • 智能化实验技术:应用智能化实验技术,如机器人辅助试验、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实验水 平和价值。 • 绿色实验技术:发展绿色实验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仿真与实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冲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处理
难点处理
• 模具强度与刚度分析:进行模具的强度计算和刚度分析,确保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工艺参数优化:通过试验和模拟仿真,优化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材料优化: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021年整理)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2021年整理)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冲压模具开题报告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冲压模具开题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冲压模具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

开题报告
填表说明:题目类型: 1、工程设计; 2、应用研究; 3、理论研究; 4、其它;(选1、2、3、4)。

题目来源: A、自拟课题; B、民用科研课题;C、国防科研课题;(选A、B、C)。

开题报告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字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汽车增压六孔垫片冲压模具设计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题目背景。

冲压是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或拉力,使板材塑性成形,有时对板料施加剪切力而使板材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一种零件加工方法。

冲压加工的原材料一般为板材或带材,故也称板材冲压[1]。

冲压加工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与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及机械制造中其它冷、热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生产率高;2、易于实现机械化及其自动化;3、节约材料。

节省能源;4、尺寸精度稳定,表面质量好;5、强度高、刚性大、重量轻等优点。

本课题目的训练学生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1.2研究意义
通过对汽车增压六孔垫片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制定部分零件的制造工艺,通过课题让我们能够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一般方法,对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学会对模具设计资料的检索与整合以及对已有资料的充分合理的使用,该实践性课题是对学生理论学习水平的实践和检验,可对以后从事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践性的意义[2]。

1.3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模具是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先进、影响深远的重要工艺装备, 具有生产效率高、
材料利用率高、制件质量优良、工艺适应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天、航空、轻工、电子、电器、仪表等行业。

要生产出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先进技术装备必不可少,而模具就是汽车先进技术装备中的重要装备。

“现代工业,模具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产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3]。

2005年中国模具工业产值达到610亿元,增长率保持在25%的高水平, 行业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量的10%, 仅次于日本、美国而位列世界第三。

国外的模具制造企业, 广泛使用先进的高精度、高速度、专业化加工装备。

模具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强的精密基础工艺装备技术,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是冶金、材料、计量、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以及铸、锻、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诸多工种共同打造的系统工程。

用模具生产制品具有高效率、低消耗、高一致性、高精度和高复杂程度等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加工制造方法所不及的。

目前,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与高新技术产业互为依托的产业,模具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中国的模具行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精度差距大、交货周期长等方面, 模具寿命也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50%左右,大型、精密、技术含量高的轿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和精密冲裁模具, 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口。

目前,国内外涌现并迅速用于生产的冲压先进工艺有:精密冲压、柔性模(软模)成型、超塑性成型、无模多点成型、爆炸和电磁等高能成型、高效精密冲压技术及冷冲压技术等[5]。

随着技术的进步, 冲压模具三维设计工作逐步兴起,文献[ 6 - 8 ]报道: 国内模具企业陆续开始使用Unigraphics、Pro / Engineer、Cimatron、CATIA、I - DEAS、Euclid、Power - SHAPE等国际先进的、多功能软件设计冲压模具, 特别是利用这些软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设计和部件干涉检查, 以期能够及早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减少试模期间进行的修整。

冲压模具的未来发展应该以模具产品“交货快”、“高精度”、“高质量”、“低价格”作为要求标准[9]。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给定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并确定工艺方案;
(2)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及相关工艺计算;
(3)进行模具零部件的设计;
(4)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非标准件的零件图;(5)拟定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
(6)编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汽车增压六孔垫片(如下图)
(三维及二维)
图2.1
图2.2
2.2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次设计按照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设计的思路进行。

(1)方案对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成形[10]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两个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闰土机械外文翻译成品某宝dian,再成形。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冲孔——成形复合冲模[11]。

(2)方案分析
方案一:结构简单,但需要三道工序三幅模具,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难于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12];方案二:该方案经计算可冲孔落料复合完成,只需要一幅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是模具制造比较复杂,调整维修较麻烦[13]。

(3)方案确定
因为方案一使用的模具设计相对简单,适合刚学习冲压模具设计者[14],所以选择方案一。

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3.1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通过对汽车增压六孔垫片的工艺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模具工
作部分零件的设计(比如:凸模、凹模、凸凹模),各种固定板的设计和相关尺寸计算和校核[15]。

(2)设计时前后工序的关联性以及模具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工序,尽量使模具的结构更紧密[16]。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所设计零件的可加工性,要尽可能多的选用标准零件[17],达到规范化设计的要求成为此毕业设计的难点[18]。

3.2前期已开展工作
在写开题报告之前,查阅资料,看相关书籍,在网络上看冲压相关的资料和视频。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第1-2周:消化课题题目,收集资料,明确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第3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4-5周:确定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6-9周:编制冲压工艺规程;
第10周:初定模具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画出总装草图;
第11-13周: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第14-15周:制定模具加工工艺规程;
第16周:进行毕业设计总结,编写毕业设计论文,并作好答辩的准备。

5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年月日
6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年月日
参考文献
[1]屈华昌.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魏春雷、朱三武.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 周永泰.我国汽车冲压模具市场状况及技术分析[J].现代零部件,2008(3):32-35.
[4]李焕芳.冷冲压模具发展现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5-6.
[5] 谈正光.浅析冲压模具的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硅谷,2010(22):26-27.
[6] Hein, Philipp (ArcelorMittal R and D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Wilsius, Joel Source: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 79, n 2, February, 2008, p 85-91.
[7] S.H.Zhang,K.Zhang,Y.C.Xu. Deep-drawing of magnesium alloy sheets at warm
temperature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85:147-151.
[8] Hein, Philipp (ArcelorMittal R and D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Wilsius, Joel Source: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 79, n 2, February, 2008:85-91.
[9] 向伟.冲压模具设计[J].科技传媒,2011(21):90121-122.
[10] 彭忠.冲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思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4):8-9.
[11] 郭清恒.小间隙复合冲模加工技巧[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14):49-50.
[12] 刘振奇、刘腾云.冲裁模具结构设计的要点简介[J].科技信息,2010(5):750-752.
[13] 褚长萱、刘丽萍.双层进料复合冲模[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7(5):56-57.
[14] 吕玉充.《冲压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15.
[15]王斌修,李雅倩.精冲工艺与模具设计[J].模具制造,2010(1):21-23.
[16]潘成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530-531
[17] 徐华.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3):68-70.
[18] 胡凤辉.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5):2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