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第3课]

合集下载

成才之路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54

成才之路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54

第三课第三节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根据笔画的形状,可以给汉字分出几十种笔画来,其中最基本、较常见的有5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横()竖(ㄧ)撇(丿)点(、)折()2.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合体字。

合体字的________就叫偏旁。

【答案】会意字形声字表音或表意单位3.汉字笔画的三种组合位置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答案】(1)笔画彼此分离(2)笔画和笔画相连接(3)笔画和笔画相交叉4.笔顺的基本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重叠套嵌结构要根据层位定顺序。

5.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B.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

C.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独体字。

D.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合体字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就叫偏旁。

【答案】C(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是合体字。

)6.下面是对汉字的笔画和笔顺做的判断,选出正确的一项()A.“凸”字的第四笔是横折。

B.“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C.“麦”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D.“鼎”字共十五画。

【答案】B(A项,“凸”第四笔是横折折折;C项,“麦”字第三笔是竖;D项,“鼎”是十二画。

)7.下面汉字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女乃及弓B.世丐弗功C.卯达廷邪D.巨区乌切【答案】D(A项的笔画数依次是3、2、3、3;B项的笔画数依次是5、4、5、5;C项的笔画数依次是5、6、6、6;D项都是4画。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一单元第三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组是()A.檐.头(yán)隽.永(jùn)青苔.(tái)B.袒露..(tǎnlù) 萌.芽(mén) 潺潺.(cán)C.团箕.(jī) 糯.米(nuò) 赐予..(jǐyǔ)D.忸怩.(ní) 炖.肉(dùn) 咄咄.(duó)【答案】B(A.隽juàn;B.萌ménɡ,潺潺chán;D.咄咄d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讴歌愤懑忸怩担忧神彩飞扬B.绯红土匪敞快乐扉妄自菲薄C.飘泊剽悍剑拔驽张咄咄逼人D.隽永荆棘肺脯之言娓娓动听【答案】B(A项,彩—采;C项,驽—弩;D项,脯—腑。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天伦..叙乐:指父子、兄弟等关系B.三番.:次、遍、回叱骂..:大声责骂C.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赐予:我D.夸口..:说大话、夸耀飘泊..:比方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答案】C(“赐予”中“予”即“给”的意思。

)4.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近日,一则“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________,引起舆论的哗然。

但很快便被证明这是则虚假消息,于是人们纷纷从批判大妈转为力挺大妈。

很多人认为,对发布这则消息的________ ,不仅要批判,更应依法进行惩处,但作为每一个个体,我们也应________ 。

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是否具备了足够的辨识力气,我们是否也会无意中成为一名道德暴力的实施者?A.不胫而走开山始祖兴师问罪B.不胫而走始作俑者扪心自问C.不翼而飞开山始祖扪心自问D.不翼而飞始作俑者兴师问罪【答案】B(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方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快速。

成才之路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54份)第5课 第3节

成才之路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54份)第5课 第3节

第五课第三节一、课内双基1.病句的基本类型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答案】①搭配不当②成份残缺或赘余③语序不当④结构混乱⑤不合逻辑⑥表意不明2.修改病句的方法基本有两种: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类比法②紧缩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

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灿烂的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

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

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答案】D(A项,语意重复,“愈加”与“更加”重复,去掉“更加”;B项,语序不当,把“丰富灿烂的”移到“中华文明”之前;C项,有歧义,“修车人”既可指“修车师傅”,也可指“车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个旧城改造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商业利润高,更应该考虑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这种潜在的长期收益高。

B.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各国学者所统计的结论相差悬殊。

迄今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自人类学家,他们通过民族研究发现,地球上70亿人大约讲6809种语言。

C.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10个年头。

10年间,西湖相继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

D.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对卫浴洁具的整体要求提高。

【答案】C(A项,两面对一面,把句中的两个“高”去掉;B项,语意重复,“悬殊”就是相差很远的意思,可以把“相差”去掉;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成才之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3单元

成才之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3单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原 稿为英文),文章通过对中国诗和外国诗的比较,分析了 中国诗含蓄、“富于暗示”的特点,同时谈了中西诗不 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对那些谈中西本位 文化的人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方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要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调
扩声系统调音三方法指导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要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比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一些诗文的鉴赏分析尝读咬文嚼字要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充分理解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培养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新课标导 学
语文
必修⑤ ·人教 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 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咬文嚼字》
《说“木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谈中国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单元目标 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咬文,嚼字,品人。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忧国伤时无尽愁,木叶嗅出古诗 味。诗书,诗画,诗人。评文论艺,探幽析微。走进随 笔,走进文艺,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的治学 态度。 1.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 的创作意图。 2.揣摩有意蕴的语句,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 3.把握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4.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加深文艺鉴赏的认识,提升审美品
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 做比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一些诗文的鉴赏分析尝 试。 读《咬文嚼字》,要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充分理解作者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培养独立思考 、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读《说“木叶”》,理解中国 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认识诗歌语言具有潜在的 暗示性的特质,背诵积累文中所引的优秀诗文,结合文 章的分析,在品味诗句中获得审美体验。读《谈中国诗 》,要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品析文章比喻手法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专题训练1]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练习:专题训练1]

专题训练(一)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教头岳庙结怨高衙内(节选)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

”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

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户...②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③不认得荆妇,时间..庙来..无礼④大踏步抢入答: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成才之路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成才之路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 选择题 30 分,每题 3 分 )一、 (12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所有正确的一组是()A.字斟句酌 (ju é)令人向往 (wǎnɡ)落入下乘 (ch énɡ)一挥而就 (c ù)B.数见不鲜 (shu ò)锱铢必较 (ji ǎo)举不胜举 (sh ēnɡ)一言难尽 (j ìn)C.一字之差 (ch ā)轻鸢剪掠 (yu ān)清沁肺腑 (q ìn)窸窣飘零 (x īsū)D.遥思远怅 (ch ànɡ)眉眼颦蹙 (p ín)垂涎三尺 (y án)得鱼忘筌 (qu án)【答案】C(A 项“嚼”读“ ji áo”;B 项“较”读“ ji ào”,“胜”读“shèng”;D项“涎”读“ xi á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烂醉B.含糊烂调疏朗自鸣喜悦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叫嚣痛心疾首【答案】 D(A 项“注消”应为“注销”, B 项“烂调”应为“滥调”, C 项“干躁”1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使用适合的一句是() A.在,成“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新的追求,但是他所出的,内容浅显,文法不通,在人不忍卒。

B.没有体支撑的冰在此次金融暴中失沉重,国家面破乃罕,就明成立在空中楼中的虚是多么柔弱。

C.一声切的候,一次真的握手,莫不令人感;其人有温情,不过它如空气一般融入了我的生活,然天成而不易察了。

D.海珠区的浩在 8 就能毫,一幅“春喜悦蹄疾”的十米卷一挥而就。

【答案】B(A “不忍卒”指不忍心完,多形容文章凄惨人。

B “空中楼”指空中楼阁,多用来比空幻的事物或离开的理、划等。

C “ 然天成”形容文构自然,用毫无斧印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满自然。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3 东海之大乐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3 东海之大乐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 第3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渚.(zhǔ)崖 崖涘.(sì) 尾闾.(lǔ) B .稊.(bì)米 吾喙.(huì) 井幹.(hán) C .缺甃.(zhòu) 持颐.(yí) 灭跗.(fū) D .虷.(gàn)蟹 奭.(shì)然 口呿(qū)【答案】 C(A 闾:lǘ,B 稊:tí,虷:hán)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不知何时已而不虚.C.⎩⎪⎨⎪⎧ 方存乎见少.少.仲尼之闻D.⎩⎪⎨⎪⎧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答案】 D(A 闻:①听说,②见闻,知识;B 虚:①通“墟”,②空虚,C 少:①不多,②轻视,D 穷:都当“穷尽”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自以.比形于天地 B.⎩⎪⎨⎪⎧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乃.逸而走 C.⎩⎪⎨⎪⎧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是非..坎井之蛙与D.⎩⎪⎨⎪⎧ 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答案】 C(是非:①对错,②这不是)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答案】 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5.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答案】 B(见:接见;ACD 中的“见”都表被动)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配套练习+配套课件ppt 人教课标版5

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配套练习+配套课件ppt 人教课标版5

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 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 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6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
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6.了解背景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 辉煌,发展到现在。当代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 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知名的诗人如:海子卧轨自 杀,食指进了精神病院,顾城杀妻后自杀……针对这种现状,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说2009年 上半年产业资本的能量还未被深刻理解的话, 那么现在,机构对于它的决定性影响已经是 洞若观火了。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 手掌给人看。如:尤纳斯率领希腊队在今年欧 锦赛上勇夺铜牌,作为中国男篮前任主帅,他 对昔日弟子了如指掌。
学 习 目 标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
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
般规律的能力。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 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徒拿俸钱,深感
愧疚。从诗的结构上看,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也是 主要的原因。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三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祈.求(qí)呜咽.(yè)埋.怨(mái)B.蕴藉.(jí) 笞.(chī) 唾.弃(tuò)C.劫难.(nàn) 俨.然(yǎn) 压榨.(zhà)D.应和.(hè) 谄.媚(chǎn) 船舷.(xuán)【答案】C(A.埋:mán;B.藉:jiè;D.舷:x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沁雅花园处于工农路和涂山路的交汇处,周围道路纵横捭阖....,交通极为便利,离火车站和汽车站不到半小时的路程。

B.电影《风暴》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警察吕明哲打出的子弹,常常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C.法医经过认真而细致地化验证实,犯罪嫌疑人衣服和身上的血迹与犯罪现场残留的血迹如出一辙....,都是受害者留下的。

D.改革开放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如果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答案】D(A.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B.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C.如出一辙:形容两件事情非常相像。

D.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波什和韦德在夏季篮球系列赛中连续低迷,使很多人担心热火的命运,不过詹姆斯却坚信,他的队友们会在生死战中找回手感。

B.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望在下半年推出的首批民营银行,一家可能在北京,另一家可能会在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地区。

C.据新华社报道,日本东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了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D.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答案】B(A.“由于……命运”这一句缺主语。

C“获得……举办地”动宾搭配不当。

D.“承载了……渗透其中”,结构杂糅。

)4.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但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因为翠翠对龙船和演出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她已经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渐渐长成一个“大人”。

B.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关心的不再是节日的游戏。

C.从下文祖父和别人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祖父已经开始考虑翠翠的“大事”了。

虽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得比较含蓄,但是从二老的询问和祖父无意的问话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D.因为后来的龙船表演已经不如原来的艺术水平高了,让人看了兴味索然。

【答案】 D5.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

《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

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答案】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不对。

)6.对文章主题把握正确的几项是()A.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B.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人人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C.边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好多习俗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民和睦安乐的风貌。

D.沈从文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所以,《边城》给人桃花源般幻想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

【答案】ABCD(把握本文的主题,可以从小说的创作动机入手。

沈从文说,他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7~10题。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

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

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

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

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快地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7.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关心翠翠的婚事,且一提到这事便闭口不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船夫辛辛苦苦把孙女拉扯大,而今就要嫁人,将会剩下自己一个人过活,这令他感到难以接受。

反映出他对孙女的爱与内心的孤寂。

8.翠翠的“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说,那你也认识二老吗?你觉得他怎样?这是翠翠想探一探爷爷对二老的看法。

9.当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娶翠翠时,翠翠为什么会“怏怏”,心里感到不高兴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因为祖父没能领会翠翠喜欢二老的心思,反而想把翠翠嫁给她不爱的大老,因而翠翠心里不高兴。

10.联系上文分析,在听祖父唱催橹歌时,翠翠为什么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祖父所唱的歌令翠翠想起了此时正在青浪滩行船的二老,反映出翠翠内心对二老的思念。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从文先生逝世后,傅汉思、张充和夫妇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

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

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

《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

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

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示范而写的,因此试验了各种方法。

这种试验,后来形成一种他自己说是“文白夹杂”的独特的沈从文体,在四十年代的文字中尤为成熟。

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

他的原稿,一改再改,作品发表了,改。

成书了,改。

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

他很爱他的家乡。

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

一说起来,不胜神往。

八十岁那年,和三姐一同回了一次凤凰,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

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

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

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

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

没有他们的提挈,沈先生也许就会当了警察,或者在马路旁边“瘪了”。

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

清茶一杯,闲谈片刻。

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

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

一九四七年,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

柯原一九八○年去看沈先生,沈先生才记起有这回事。

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

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

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

《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

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

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

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

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臵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沈先生五十年代后放下写小说散文的笔,改业钻研文物,而且钻出了很大的名堂,不少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奇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