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获奖课件1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1》ppt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结
构的回环,形成独特的形式美。 1、《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 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 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 开头和结尾,形成回环结构,严谨又统 一,同中有异,“轻轻”开头,“悄悄”结 尾,其中蕴含多少复杂的感情,给了读者丰 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讨论: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作 者的什么感情?
明确: 1、云彩—招手— 温柔细腻 2、金柳—荡漾— 欢喜眷恋 3、青荇—招摇— 永久依恋 4、清潭—揉碎— 陶然忘情 5、星辉—放歌— 沉醉极致 6、夏虫—沉默— 淡淡忧伤 7、云彩—挥手— 难舍难分
5陶醉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美好记忆的陶醉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我康 敢桥 说的 是灵 全性 世全 界在 最一 秀条 丽河 的上 一; 徐 条康 志 水河 摩 。,
—
•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 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 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永久的依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温柔细腻
招手作别云彩图
7难舍难分
Hale Waihona Puke 挥手惜别云彩图《再别康桥》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
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
《再别康桥》ppt课件(共55页)

不幸遇难,死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7、挥手惜别云彩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
18
挥手作别云彩图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 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 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 而不伤抒情基调。
• 首尾呼应,悄悄是对轻轻的升华, 是对康桥的爱和,收到一唱三叹的 效果。
.
19
河畔的金柳
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
一挥
.
28
音乐美
音乐美,是就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 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具体体现在: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往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 相同,旋律回荡,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 离愁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 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 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 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 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 怀念。
.
31
【提示】不矛盾,因为笙箫是在诗人 心里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 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 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 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
.
25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西天的云彩
呼应开头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的心态
招手惜别云彩图
笙 箫( shēng xiāo )
.
7
朗读欣赏E:\2010-2013年必修课件 试卷\必修1\第一 单元\再别康桥\再 别康桥.flv
.
18
挥手作别云彩图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 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 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 而不伤抒情基调。
• 首尾呼应,悄悄是对轻轻的升华, 是对康桥的爱和,收到一唱三叹的 效果。
.
19
河畔的金柳
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
一挥
.
28
音乐美
音乐美,是就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 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具体体现在: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往复。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 相同,旋律回荡,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 离愁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 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 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 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 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 怀念。
.
31
【提示】不矛盾,因为笙箫是在诗人 心里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 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 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 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
.
25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西天的云彩
呼应开头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的心态
招手惜别云彩图
笙 箫( shēng xiāo )
.
7
朗读欣赏E:\2010-2013年必修课件 试卷\必修1\第一 单元\再别康桥\再 别康桥.flv
《再别康桥》参赛一等奖33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再别康桥》参赛一等奖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Leabharlann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谢谢!
《再别康桥》参赛一等奖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Leabharlann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课件将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怀旧情结
诗歌勾起了怀旧的情绪,带人重温 过去的美好时光。
结尾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再别康桥》通过优美的语言与深刻的意境,表达了 对逝去时光与故乡的思念。
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篇 经典的诗歌作品。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ppt课件

诗歌分析
《再别康桥》通过描写康桥的美景和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以及离别时的悲伤 之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美好回忆的留恋和思念。
主题和意义
《再别康桥》主题深刻,通过诗人的离别之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岁月的留恋和追忆。该诗引起了无 数读者的共鸣,深深触动了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影响和评价
《再别康桥》被广泛传诵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情的笔触和辞章,打动了无数读 者的心灵,并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分享会,我们将一起探讨李白的《再别康桥》以及相 关的诗歌分析、创作背景和意义。
李白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诗歌,由著名诗人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描写了离别与失落之情。
诗歌简介
《再别康桥》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计十四行。每一行都蕴含着诗人对离别 之情的思考和表达,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的激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的风格闻名,作品涉及广 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各个领域。
创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李白在流亡期间创作的。李白因政治问题离开了唐朝的都时的心情写照。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的诗 歌赏析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ppt课件

诗歌特点
三美
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在韵律方面给人的美感。 建筑美:指外观整齐,给人建筑的美感。 绘画美: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给人 以美感。
具体分析
(一)音乐美
1.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 构上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 方法我们在《雨巷》中接触过,叫做 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复沓”。 这样就可以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 圆合,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 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 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 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 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对 “爱、自由和美”的追求正像天上的 霓虹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 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暗喻诗人的青 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也沉浸着 他康桥生活的美好回忆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6.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一句中,谁在沉默?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与夏虫都不知诗人要离去,不可 能为他的离去而沉默,是诗人自己主观 上的沉默,无声的侧面烘托离别的愁绪。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但给我 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习 这首诗后,让我们仿佛亲身进入到了美丽的剑桥大学, 走到了那美丽的拜伦潭旁.
具体分析
(一)音乐美
2.韵律和谐 韵脚: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一小节 2 、 4 句押韵,节节换韵, 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具体分析
(一)音乐美
3.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 乐美。
具体分析
(二)建筑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送别诗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中那些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景物给你 留下了印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象?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 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
送行的人 、车站码头 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 波” 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 感觉? 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
悄的来; 我挥一挥 衣袖, 不带走一 片云彩。
诗歌 软泥上的青荇, 但我不能放歌, 朗读,把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握诗人感 在康河的柔波里, 夏虫也为我沉默, 情。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诗歌鉴赏: 从诗歌意 象角度分 析诗歌
什么是诗歌 的意象?
寄托着诗人感情的物象 即为诗歌的意象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悄悄的, 揉碎在浮藻间, 我走了,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正如我悄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的来; 我挥一挥 衣袖, 不带走一 片云彩。
诗歌 软泥上的青荇, 但我不能放歌, 朗读,把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握诗人感 在康河的柔波里, 夏虫也为我沉默, 情。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 海宁人。 1921年赴英国,就读剑桥大学 1922年8月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飞机失事身亡
“内涵是它的骨骼,辞 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 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 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 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 的艺术。”
——储安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悄悄的, 揉碎在浮藻间, 我走了,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正如我悄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试着从诗歌 的结构、语言等方面分析 该诗 。
←
欣赏歌曲《再别康桥》
回忆诗中的意象,进一 步掌握其意象描写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软泥上的青荇, 但我不能放歌, 那河畔的金柳, 悄悄的我走了, 寻梦?撑一支长篙, 那榆阴下的一潭,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正如我悄悄的来;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是夕阳中的新娘;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夏虫也为我沉默, 我挥一挥衣袖, 满载一船星辉, 我轻轻的招手, 在康河的柔波里, 波光里的艳影, 揉碎在浮藻间,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 志 摩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我的心头荡漾。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一种清新之感
↓
意象的选择新颖
诗歌的意象:
离别的对象特别
营造的气氛轻松 意象的选择新颖
←
沙扬娜拉
——赠 日 本 女 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试将两诗进行比较分析,把握其意象: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 “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 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 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 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轻轻的我走了,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是夕阳中的新娘; 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 甘 心 做 一 条 水 草 !
在 康 河 的 柔 波 里 ,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 淀 着 彩 虹 似 的 梦 。
徐志摩的诗与这首词相比,情感氛围上有什么不同?
徐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 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 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营造的气氛轻松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榆荫下的一潭, 悄悄的,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我走了, 揉碎在浮藻间, 正如我悄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的来; 我挥一挥 那河畔的金柳, 寻梦,撑一支长篙, 衣袖, 是夕阳中的新娘;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不带走一 波光里的艳影, 满载一船星辉, 片云彩。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悄 悄 是 别 离 的 笙 箫 ;
但 我 不 能 放 歌 ,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歌诵读体味
示 范 朗 诵
诵 读 提 示 生 个 别 轻的我走了,
诵读指导:
←
这首诗像一首忧伤 的小夜曲,诗的结构整 我轻轻的招手, 齐、节奏分明,诗的第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节旋律带着细微的弹 跳性,诗的第二到第六 节舒缓而悠扬,诗的尾 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 相呼应,又有感情的升 华。 正如我轻轻的来。
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 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 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 样呢?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 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 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 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离别的对象特别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沉 重)
徐志摩
《悼志摩先生》
徐志摩的人生观里 只有三个大字:一 个是爱,一个是自 由,一个是美。 ——胡 适
徐志摩
代表作: 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
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等
《 猛 虎 集 》 封 面
康 桥
《再别康桥》出于诗集《猛虎集》。
←
1209年成立,学院于1284年出现,现有31个学院 •康桥即剑桥,剑桥大学所在地
主讲人:进贤三中
再 别 康 桥 向徽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 象,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 读能力、分析诗歌能力。
诗人徐志摩
再别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课堂内容
作 者 及 背 景 介 绍 诗 歌 诵 读 体 味 整 体 鉴 赏 拓 展 训 练 课 后 练 习 歌 曲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