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1-1509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五章成本论一、选择题1.下列正确的说法是(D )A.所有的固定成本都是沉没成本;B.一些机会成本是沉没成本;C.可变成本也可能是沉没成本;D.所有的沉没成本都是固定成本。

2.不影响行动决策的成本是( C )A.可变成本;B.隐含成本;C.沉没成本;D.显性成本。

3.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B )。

A.固定成本;B.隐含成本;C.会计成本;D.生产实际投入的成本。

4.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 )。

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

5.平均固定成本( D )A.表示每增加一个工人的产出量;B.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C.随产出增加而不断增加;D.随产出增加而不断减小。

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7.边际成本是( B )A.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B.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C.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产出量;D.不随产出量变化的成本。

8.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是(C )A. TC/QB. TP/LC. △TC/△QD. △TP/△L9.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C )。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D.上述任意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C.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D.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11.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 B )A.减少;B.增加;C.不变;D.都有可能。

12.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A )A.下降;B.上升;C.不变;D.都有可能。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二、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下列哪项问题不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3、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A.2007年9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至4.75%B.2007年美国失业率超过4%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5、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三、判断题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决定的。

3、“一家制药厂研发新药并上市销售”这一事件属于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本年度失业人数下降”这一事件属于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

4、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决策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做出的。

5、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6、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需求供给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二、选择题1、需求定律说明(B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提高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消费者偏好变化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D、商品价格变化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C、汽车需求的增加D、汽车供给的减少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5、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一、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C 其他商品的价格;D 个人收入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D 以上均不正确;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A 消费者收入变化;B 商品价格变化;C 消费者偏好变化;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 需求函数的斜率;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C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性()。

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

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B 不正确;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D 难以确定。

1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A 缺乏弹性;B 富有弹性;C 单一弹性;D 难以确定。

二、名词解释 (微观部分)1需求量2需求函数3供给量4均衡价格三、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计算题已知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常数。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B )。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D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D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B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B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2.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B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3.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B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4.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 A ).A.低档商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正常商品5.交叉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B ).A.独立品B.互补品 C.替代品D.既可以相互替代,有不可以完全替代6.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D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的变化 C.成本的下降 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7.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 D )。

微观经济学课后作业习题以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作业习题以及答案

2.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1995年十位数字的计算器每台卖50元,到2005年只卖15元,然而销售量却增加了3倍。可见,降低价格不一 定会使供给量下降。“该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①这句话不正确
②对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但是,这且是一般情况,对于高科技产品, 由于科技进步,生产计算机的投入品价格降低,就是生产成本降低了,将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在更低的价格下,供给量更大..
1)张三试题市场需求方程:Q1+Q2+Q3=90-3P
2)多出 3份,,【(90-3(P-1))-(90-3P)】=3
3)10元,,【60=90-3P】解得 P=10
4.比较联想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需求价弹性的大小。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包括其它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的台式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替代品仅包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因此,联想笔记本电脑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Q1=30.00-1.00P
Q2=22.50-0.75P
Q3=37.50-1.25P
这里,Q1,Q2,Q3分别代表三位朋友的需求量;P为每份试题的价格,以元为单位。
问:什么是张三试题的市场需求方程?如果价格降低1元,他能多出售自多少试题?如果他共有60份试题,为要全部售出他要如何定价?
③用均衡价格观点分析: 当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如果市场价格保持不变(高于实际的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供给量增加),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
总结:经济学家所指的是供给规律,前提是商品的其他条件不变,而题干中商品的科技条件提高了,所以不能从这个角度否定供给规律..

04531《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各章节答案

04531《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各章节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各章节答案第一章导言基本概念1.稀缺性2.经济学3.实证分析4.规范分析5.机会成本6.生产可能性边界答案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

2.经济学:经济学是关于人们和社会怎样处理稀缺性的研究。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这些个体经济单位包括了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实体。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的总体运行的研究。

3.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分析世界是什么,涉及解释和预测。

4.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企图描述经济体系应该如何运行。

5.机会成本:某物品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另外选择的最高价值或收入。

6.生产可能性边界:对于给定的固定数量的土地、劳动和其他投入品,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称为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学习变得更无私以解决稀缺性问题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失业问题反映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一点B.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一点C.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一点D.不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4.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5.下面哪一句是实证的表述(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C.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D.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6.下面哪一句是规范的表述( )A.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于我国国情7.“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8.小王的时间既可以听一次经济学讲座也可以打一场网球。

微观经济学原理(供求与需求原理)习题与答案精选全文

微观经济学原理(供求与需求原理)习题与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单选题1、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

A. 需求减少B. 需求量增加C.需求增加D. 需求量减少正确答案:B2、根据经济学原理,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 )A.整个需求曲线移动B.需求变动C.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正确答案:B4、供给变动引起(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正确答案:D5、香烟的生产厂家被征收烟草税,假设纵轴为税后价格,横轴为数量,那么()A.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左移B.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右移C.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左移D.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右移正确答案:C6、下列哪些因素变化不会引起商品需求曲线的移动()A.消费者对商品评价降低B.消费者收入减少C.商品的自身价格的下降D.替代品价格上升正确答案:C7、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则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分别为()A.P=60, Q=10B.P=20, Q=20C.P=40, Q=6D.P=10, Q=6正确答案:A8、因为汽油价格上涨,政府提高了出租车的计费标准,则人们出行对乘坐公交车的()A.需求量将会增加B.需求将会增加C.需求将会减少D.需求量将会减少正确答案:B9、下列哪个因素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量()A.生产电脑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B.生产电脑的原材料价格下降C.厂商预期电脑的价格会趋于下降D.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正确答案:D10、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则()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B.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数量减少C.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数量增加D.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1、需求规律(法则)告诉我们,随着某种物品价格上升,需求将减少。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二、选择题1.B2.D3.C4.C5.D6.B7.C8.A三、简答题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
一、选择题
1. 经济学被定义为研究( A )
A.如何使用稀缺性资源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
B.如何赚钱;
C.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失业和通货膨胀;
D.如何解决稀缺性资源的问题。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C)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4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5.如果你喜欢玩高尔夫球,那么你打扫房间的机会成本( D )
A.在下雨天和晴天是一样的;
B.晴天比雨天大;
C.晴天比雨天小;
D.等于你当天不得不做的其他任何日常事务
6.因为资源不能完全满足A、B商品的生产,所以( A )
A.当增加A的生产时,A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
B.当增加A的生产时,A的机会成本也在减少;
C.既生产A又生产B是不可能经济的;
D.A的机会成本是常数。

7.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B )。

A.市场理论;
B.价格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分配理论。

8.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 C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9.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D)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和下降;
C.联邦货物税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10.下列中哪一点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D)
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
C.缺乏市场;
D.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

二、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革命、稀缺性、自由物品、经济物品、资源配置、机会成本、“经
济人”假说、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经济模型。

1、萨伊定律: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
欲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2、边际革命:边际革命包含着两项重要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
用。

在杰文斯看来,价值由“最后效用”决定,门格尔认为价值由“最小重要的用途”决定,瓦尔拉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但他们都认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而效用是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

3、稀缺性:相对于人类多种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其数量无限。

5、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
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6、资源配置: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

而要求人们对有
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7、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
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8、“经济人”假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
经济报酬。

9、实证经济学: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
方式。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10、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在对其多种用途上就必然面临选择问题,选择就存在一个选择标准,选择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规范。

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1、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
系的理论结构。

三、问答题
1.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经济效率”(或称“效益”)的关系如何?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员工工资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保持——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

这样的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

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他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可能得到的利息。

企业主自己当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时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报酬。

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 产品的机会成本时生产A产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

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

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

相反,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表明这种物品生产上的效率就越高。

2.简述资源稀缺性的含义。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增长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由于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地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欲望。

资源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3.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

这里的“价值判断”,通俗地讲就是对经济事物是“好”还
是“坏”的认定。

如果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则为规范经济学;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坏,仅仅是就事论事,那么就是实证经济学。

“实证”,就是实例证明。

2、解决问题不同。

如果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则是实证经济学,反之,如果解决的
是“应该是什么”,则为规范经济学。

3、是否具有客观性。

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于对不同行为的成本收益的价
值判断的差异上。

正因为如此,其分析结果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而实证经济学是就事论事,所以分析结果是客观的。

4、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者并不是绝对排斥的。

在现实经济分析中,两种方法是
经混合使用的。

区别: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实践的出的,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经济学本身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

联系:两者都是从实际出发,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
4.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资源配置问题,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

如何生产:生产方式问题,从不同方法中选出成本低或有效率的方法,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为谁生产: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何时生产:是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谁做决策:涉及到经济体制问题,由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体制的选择的不同而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