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指导书-2012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实验)(2课时)实验二局域网实验(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2课时)实验三广域网实验(静态路由配置实验)(2课时)实验四网络综合设计与应用实验(动态路由RIP配置实验)(2课时)2010-09-01 各位同学注意:每次上机实验时,请大家自己用U盘带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和cisco的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实验室不通外网,不能网络下载。

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EIA568A、EIA568B标准,根据需要制作各种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连双绞线,学习使用测试工具,掌握双绞线测试方法。

2.使用双绞线工具制作EIA568A、EIA568B标准的直连网线和交叉网线,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互连。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EIA/TIA-568标准规定了两种RJ45接头网线的连接标准,即EIA/TIA-568A和EIA/TIA-568B。

EIA/TIA-568A的线序是:1=白/绿,2=绿,3=白/橙,4=蓝,5=白/蓝,6=橙,7=白/棕,8=棕;EIA/TIA-568B的线序是: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

双绞线两种接法:直连线: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一头按T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三、实验工具双绞线RJ 45夹线钳若干、双绞线测试工具若干、双绞线若干、RJ45水晶接线头若干。

四、相关预备知识:双绞线有两种类型:直连网线和交叉网线。

直连网线又称平行线,主要用在集线器(或交换机)间的级联、服务器与集线器(交换机)的连接、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

交叉线主要用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机与交换机、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的连接、计算机与路由器、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

2012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2012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作者:刘桂江江伟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12.5实验环境项目型号数量微机/服务器清华同方/15’/多媒体 48台网卡RealTek 48块Windows2000/2003 SERVER中文版安装盘(自启动)多套交换机S2126G 多台交换机S3550G 多台路由器R1762 多台说明网络实验所需要的软件存放于FTP://219.231.57.57目录下。

实验一Windows 2000/2003 Server的安装和管理一、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2000/2003 Server的安装;2.掌握配置TCP/IP协议及测试其连通性的方法;3.掌握Windows2000 Server的基本管理功能;4.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二、实验任务1.Windows2000/2003 Server的安装;2.使用ping测试机器间的连通性;3.使用Windows2000/2003 Server管理工具。

包括:账号管理、日志文件管理、服务管理,重点掌握Windows2000/2003 Server中账号管理;4.使用资源管理器对Windows2000/2003 Server文件权限进行管理。

三、实验步骤(一)Windows2000 Server安装1、Windows2000 Server系统安装盘目录结构:●BOOTDISK 内含系统引导软盘制作工具以及创建引导软盘所用的Img文件;●Clients 内含用于Windows95/98系统的客户端增强程序;●I386 内含Windows 2000 在Intel平台上的安装文件;●Printers 内含Windows 2000/NT/9X工作站的部分打印驱动程序;●Setup.txt Windows 2000 的安装说明文档;●Supper Windows2000 Server Resource Kit工具、应用程序兼容性检查工具、版本号检查工具以及硬件兼容性列表;●Valueadd 内含Windows 2000 server 的一些没有经过完全测试的组件,包括Microsoft提供的部分,以及由第三方提供的部分。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信自学院通信工程系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实验一Windows TCP/IP协议配置及常用网络命令1 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2 实验内容一、Windows TCP/IP 协议配置添加并配置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网络中不同计算机进行相互“交谈”的“语言”,网络中通信双方的计算机应采用相同的网络通信协议。

添加协议,单击“配置”标签选项中的“添加”按钮,选择“协议”组件类型;单击“添加”或直接双击“协议”组件类型即可进入如图1-6所示的“选定网络协议”对话框;配置协议,在“配置”标签选项中的网络组件列表中单击需要进行配置的网络协议使其高亮度显示,单击“属性”按钮,即出现针对协议的相应网络属性设置面板。

图1-1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面板包含不同的标签,但一般都包含两个相同的标签:“绑定”和“高级”。

任何协议都需要绑定到网络驱动程序上,也需要绑定到客户和服务组件上。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带答案

辽东学院自编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姜春霞编(计算机专业用)信息技术学院2012年12月目录实验一非屏蔽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3)实验二链路层协议分析 (8)实验三网络层协议分析 (8)实验四静态路由 (10)实验一非屏蔽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课时: 2 指导教师:时间:201 4 年12 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实验分室:实验台号:实验员: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绞线的特性与应用场合。

2.熟悉T568A和T568B标准线序的排列顺序。

3.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4.让学生掌握线缆测试的简单方法,学会使用简易测线仪,了解连接状态指示灯的含义。

二、实验要求1.熟悉各种网络组成元件,了解设备功能;2.准备实验工具:双绞线,测试仪,水晶头,压线钳;3.掌握各种网线应用场合,能够制作标准网线;4.连通测试;三、实验内容1.直通UTP电缆的制作;2.交叉UTP电缆的制作;3.网线的连通性的测试;4.认识常用联网设备。

四、实验步骤1.认识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UTP-5双绞线图3-1 非屏蔽双绞线UTP-5(5类非屏蔽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线。

它有八根铜质导线两两绞合在一起,形成4对。

绞合的目的是利用铜线中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互相作用抵消邻近线路的干扰,并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每英寸长度上相互缠绕的次数决定其抗干扰的能力和通信的质量,绞合得越紧密其通信质量越高。

导线的主体颜色分别为:橙、蓝、绿、棕。

与橙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橙白,与蓝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蓝白,与绿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绿白,与棕色线绞合在一起的白线为棕白。

UTP-5的有效传输距离为100米/段,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

RJ-45压线钳图3-2 压线钳RJ-45压线钳有三处不同的功能,最前端是剥线口,它用来剥开双绞线外壳。

中间是压制RJ-45头工具槽,这里可将RJ-45头与双绞线合成(将RJ-45接头上的金属片压入线路中,让金属片穿过双绞线的塑料皮,从而和内部铜质导线接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我校自1986 年开始为本科生同学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当时由于设备紧张,基本没有实践环节。

1996 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建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验环境。

这个实验环境为同学提供了基本的网络操作和功能,在当时达到了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基本水平,这个实验环境为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 年,我们又重新改建了实验环境。

目前,本实验室拥有40 台联想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和五台联想、方正服务器。

现在的网络实验环境不逊于国内各知名学府,在这样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就在软件上也力争达到国先进水平。

所以,我们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调整了实验安排,加大了实践力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课程。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杨松波,此外张学东、武传胜、吴建胜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传输层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传输过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网络基本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而为今后逐步再涉及到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教学指导书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重要领域,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计算机与应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对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通讯技术以及网络应用技术有整体的了解,特别是Internet、典型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规划、设计的能力和常用组网技术。

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难度大。

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尽可能结合实际网络进行,务必使学生掌握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要求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网络安装、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

本实训手册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上机实训指导的主要依据。

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共包含4个实训。

目录实训一双绞线的制作1实训目的1实训内容1实训环境1实训步骤1实训注意事项2实训二 WEB服务器配置3实训目的3实训内容3实训环境3实训步骤3实训注意事项4实训三 DNS服务器配置5实训目的5实训内容5实训环境5实训步骤5实训注意事项6实训四组建对等网7实训目的7实训内容7实训环境7实训步骤7实训注意事项9实训一双绞线的制作实训目的1.理解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应用范围2.掌握直连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方法实训内容制作直连和交叉双绞线实训环境RJ45卡线钳一把、水晶头、双绞线、测试仪实训步骤1剪下一段长度的电缆2用压线钳在电缆的一端剥去约2cm护套.3分离4对电缆,按照所做双绞线的线序标准(T568A或T568B)排列整齐,并将线弄平直.4维持电缆的线序和平整性,用压线钳上的剪刀将线头剪齐,保证不绞合电缆的长度最大为1。

2cm。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课 程:计算机网络 编 著:孙兴春 讲 师 审 批: 文立斌 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2009 年 9 月 8 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DGUT《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网络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

在学习完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使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维护、合理地规划和实现局域网、配置相应的服务、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构建一个局域网,完成所有的配置和测试,提高网络工程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应用。

本实验指导书是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补充,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所需的预备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每个实验都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了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步骤。

共20学时的实验学时。

拟定安排以下9个实验,其中实验四占4个课时,其他各两个课时。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实验二:CRC的VC++/C++实现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总则 (1)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2)实验二CRC的VC++/C++实现 (7)实验三IP协议分析 (8)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 (12)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6)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 (21)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 (22)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 (24)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 (27)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依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手册201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手册2012

网络实验室
所需软件 Telnet(已有)
实验过程记录
(要求:写出实现某功能需要的完整命令并将结果通过屏幕截图(Print Screen) 在报告上, 每组靠走廊这边的半组(4 位同学)先行做 H3C3600 实验(即第三步), 另半组(4 人)做模拟器,即实验第二步。) 一、阅读交换机手册。 二、从教学服务器下载 HW-RouteSim.rar,解压,运行。完成以下实验内容(可参 考交换机手册)
4
温州医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号

机器号
实验名称 基本网络命令和协议分析
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实验材料与设备
PC-SERVER
地点
网络实验室
所需软件 Windows 2000 server (已有),WireShark(服务器下载)
实验结果及其它情况
五、实验结果
1. Ipconfig /all
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8. 记录本机 IP、DNS、网关信息
9. 抓任一类型的包,分析每层的协议类型,并保存上传包文件(即后
缀为.pcap 的文件)。
签名:
5
温州医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号

机器号
实验名称 交换机实验(一)基本命令与操作
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地点
实验材料与设备 H3C 交换机模拟器、H3C3600 交换机
实验结果及其它情况
签名:
7
温州医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号

机器号
实验名称 交换机实验(二)--VLAN
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上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网络设备与通信协议实验(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实验)(2课时)实验二局域网实验(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2课时)实验三广域网实验(静态路由配置实验)(2课时)实验四网络综合设计与应用实验(动态路由RIP配置实验)(2课时)2012-09-01 各位同学注意:1.实验前,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学习cisco的Packet Tracer5模拟软件的使用。

其中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都是使用模拟器packet tracer5来完成2.由于运动会和招聘会等原因,本周实验请自行完成。

有任何问题,请通过qq群或班长与我保持联系。

2.请认真写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一 EIA568标准与双绞线水晶头制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EIA568A、EIA568B标准,根据需要制作各种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连双绞线,学习使用测试工具,掌握双绞线测试方法。

2.使用双绞线工具制作EIA568A、EIA568B标准的直连网线和交叉网线,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互连。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EIA/TIA-568标准规定了两种RJ45接头网线的连接标准,即EIA/TIA-568A和EIA/TIA-568B。

EIA/TIA-568A的线序是:1=白/绿,2=绿,3=白/橙,4=蓝,5=白/蓝,6=橙,7=白/棕,8=棕;EIA/TIA-568B的线序是: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

双绞线两种接法:直连线: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一头按T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三、实验工具双绞线RJ 45夹线钳若干、双绞线测试工具若干、双绞线若干、RJ45水晶接线头若干。

四、实验步骤(1)剥线,剥线的长度为13mm~15mm,不宜太长或太短。

(2)理线:按顺序整理平,遵守规则,否则不能正常通信。

(3)插线:一定要平行插入到水晶头线顶端,以免触不到金属片。

(4)压线:将做好的水晶头插入夹线钳的RJ45接口用劲压线,目的是使水晶头的金属片和双绞线的铜线充分接触。

(5)测线:将做好的双绞线两头分别插入测试仪的两个RJ45接口进行测试。

五、实验分析与总结请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各位同学注意:请根据自己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将以上一到五的内容记录在上机实验报告册上,但是不能照搬照抄实验指导书,如果发现完全照搬照抄实验指导书的现象,一律以不及格论处。

实验二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在交换机进行单交换机VLAN配置和跨交换机VLAN配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单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第二部分是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一)单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请按下图连接好线缆,并配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所有的子网掩码均为24位掩码。

实验原理如下:将PC0和PC1设为VLAN10,PC2和PC3设为VLAN20。

划分VLAN之前,四台计算机之间都可以相互通信,即能够ping通。

划分VLAN之后,只有同一个VLAN中的计算机能够通信(即能ping通),不同VLAN之间的计算机不能通信(即不能ping 通)。

VLAN10 VLAN20单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实验组网图实验步骤如下:1.在Packet Tracer5软件中,画好网络拓扑图,给四台计算机分别配置好IP地址。

各2.在四台计算机上分别使用ping命令,确认它们之间全部能够相互通信。

3.将PC0和PC1设为VLAN10,PC2和PC3设为VLAN20。

在交换机上划分两个VLAN 的命令配置如下:Switch>enable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标示符为Switch(config)#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 10 和vlan 20两个vlan:Switch(config)#vlan 10 //创建vlan 10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10 //将其命名为vlan10Switch(config-vlan)#exit //退回到上一级模式Switch(config)#vlan 20 //创建vlan 20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20 //将其命名为vlan20Switch(config-vlan)#exit //退回到上一级模式将交换机的f0/1~f0/4端口分别划分到两个VLAN中的命令配置如下: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进入端口f0/1的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设置端口模式为access类型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f0/1划分到vlan 10中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4.测试同一个VLAN之间的计算机能否通信(即能否ping通),不同的VLAN之间的计算机能否通信(即能否ping通)。

(二)跨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请按下图连接好线缆,并配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所有的子网掩码均为24位掩码。

实验原理如下:两台交换机之间使用f0/1端口相连,交换机switch1连接PC0和PC1,交换机switch2连接PC2和PC3。

将PC0和PC2设为VLAN10,PC1和PC3设为VLAN20。

划分VLAN 之前,四台计算机之间都可以相互通信,即能够ping通。

划分VLAN之后,只有同一个VLAN中的计算机能够通信(即能ping通),不同VLAN之间的计算机不能通信(即不能ping通)。

跨交换机划分VLAN的实验拓扑图如下:VLAN10VLAN20实验步骤如下:1.在Packet Tracer5软件中,画好网络拓扑图,给四台计算机分别配置好IP地址。

各2.在四台计算机上分别使用ping命令,确认它们之间全部能够相互通信。

3.将两台交换机改名称如下:Switch>enableSwitch#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A //将交换机名称改为swichAswitchA(config)#Switch>enableSwitch#configure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B //将交换机名称改为swichAswitchB(config)#4.在交换机switchA上划分vlan 10 和vlan 20:switchA(config)#vlan 10switchA(config-vlan)#name vlan10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vlan 20switchA(config-vlan)#name vlan20switchA(config-vlan)#exit5.在交换机switchA上将f0/2端口加入到vlan 10 中,将f0/3端口加入到vlan 20 中:switchA(config)#int f0/2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A(config-if)#exitswitchA(config)#int f0/3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A(config-if)#exitswitchA(config)#6.在交换机switchB上划分vlan 10 和vlan 20:switchB(config)#vlan 10switchB(config-vlan)#name vlan10switchB(config-vlan)#vlan 20switchB(config-vlan)#name vlan20switchB(config-vlan)#exit7.在交换机switchB上将f0/2端口加入到vlan 10 中,将f0/3端口加入到vlan 20 中:switchB(config)#int f0/2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B(config-if)#exitswitchB(config)#int f0/3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B(config-if)#exitswitchB(config)#此时,将vlan 10中的两台计算机相互ping,结果ping不通,请思考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