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王维 辛夷坞

合集下载

王维《辛夷坞》赏析

王维《辛夷坞》赏析

王维《辛夷坞》赏析《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名《辛夷坞wu4》,“辛夷”:【即“紫玉兰”、“望春花”,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

《楚辞·屈原·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坞wu4”:【地势周围高,中间凹的地方。

《后汉书·董卓传》“又筑坞于睸。

”】“辛夷坞”:开满辛夷花的凹地,这个名字可能是王维他们给命名的。

《辛夷坞》是《辋川集》的第二十三首,按惯例,我们先来看裴迪写的《辛夷坞》:《辛夷坞》裴迪“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字词典故“合”:【合拢。

】“王孙”:【《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 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

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

”】“芙蓉”:【“荷花”的别称。

】“乱”:【使混乱,使紊乱。

】赏析裴迪说,这是一片绿色堤岸与春草合围的凹地,王孙们到此自然会留下游玩。

更何况有这许多美丽的辛夷花,那颜色真是让人与芙蓉花混乱了。

看来,这个“辛夷坞”是一片堤岸与春草合围的凹地,“王孙”指隐士,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就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裴迪觉得“辛夷坞”就是王孙们喜欢居留,游玩不归的好地方。

而这里又有着许多的“辛夷花”,那颜色足以让人与芙蓉花混乱了。

裴迪这样的介绍,没见过“辛夷花”的人其实没什么概念。

古诗中的“芙蓉”一般指“荷花”,裴迪前面提到了“绿堤”,不知堤的另一头是不是就有水中的荷花?好,我们来看王维是怎么描写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字词典故“木末”:【树梢。

屈原《九歌之三·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qian1芙蓉兮木末。

”,“搴”:拔取。

】“芙蓉”:【古时多指荷花,是荷花的别称。

】“发”:【开花。

】“萼”:【花萼,萼片的总称。

包在花的底部和外部。

南北朝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赏析王维说,“辛夷花”是树梢上长出的“芙蓉花”,它在山中悄悄地生发着红色的花苞。

王维《辛夷坞》

王维《辛夷坞》

王维《辛夷坞》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辛夷坞》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王维《辛夷坞》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辛夷坞》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辛夷坞》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辛夷坞: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

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木末:树梢,枝头。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试概括这首诗的动、静关系。

【参考答案】:1.寂。

此诗前两句写芙蓉花在寂静中开放,素来给人以“闹”的感觉红色,在这里正好陪衬出此竟的幽静。

后两联写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悄然散落,道出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孤独清幽的环境。

2.两联都是出句“静”,对句“动中寓静,以动衬静”。

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出鲜红的颜色。

山沟的出口寂静无人,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创作背景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赏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

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

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

王维《辛夷坞》译文及注释

王维《辛夷坞》译文及注释

王维《辛夷坞》译文及注释
《辛夷坞》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辛夷坞赏析

辛夷坞赏析

辛夷坞赏析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注释[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赏析一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著名的田园组诗《辋川集》的第十八首。

"辛夷"即木笔树;辛夷坞,因坞中有辛夷花,故名。

木末芙蓉花,由《九歌云中君》"搴芙蓉兮木末"句点化而来;木末,即树杪;芙蓉花,这里实指辛夷花,因芙蓉与辛夷花色相近,故借以代称,在裴迪的《辋川集》和诗中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两句可证。

这首诗浅近单纯,说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

自然得很,平淡得很。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诗。

诗以言志,诗人的志哪里去了?诗以言情,作者的情何处可寻?然而,这确确实实是一首好诗,你看,辛夷花在树杪怒放,开得何等烂漫!辛夷花又在纷纷凋零,又是何等洒脱!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

无情有性,你能说,这仅仅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辛夷花么?王维笔下的辛夷花,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射,是一棵人格理想之花,然而又是一棵与众不同的花。

自古以来,鲜花与诗人们的关系就特别密切。

它以美妙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诱人的芳香、摇曳的姿态,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为它歌唱,为它倾倒。

人们赞美它,因为它象征着青春、生命和理想;人们又惋叹它,因为它的花期是那样的迅速短暂,很容易引起"好景不长,良辰难再"的联想。

因此,在我们诗的王国里,咏花诗的佳作特别多,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歌唱的是少女的美貌和宜室宜家的美好品行;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则抒发了美政理想的幻灭和不肯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李清照"花自漂零水自流",都是在希望的幻灭之中包含着对生命的无限深情,至于林黛玉《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诗歌鉴赏《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该诗以其自然灵秀的描写,流畅平和的节奏,与意蕴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唐诗中不可忽视的佼佼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辛夷坞》诗歌鉴赏。

一、诗歌背景《辛夷坞》是王维的山水诗之一,这篇诗的背景是王维和他的朋友们在太原辛夷坞游玩时,感叹景色美妙,遂写下了这篇神韵奇妙的诗词。

王维在创作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如风声、翠色、山光等,表现了他对景色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二、诗歌内容《辛夷坞》全诗共十六句,描绘了夏日午后辛夷坞醉人的山水景致,以及诗人对生命的几番感慨。

诗中所描绘的风景中夹杂着人文符号,如:石屏垂红、桃花潭水深千尺、泉声咽危石。

这些描绘,虽然不升腾于破碎太空、奔逐于敞开海洋,但却极尽了它们所能给诗歌带来的各种构建力量。

同时,也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迷惘与感性的回应。

三、诗歌特色1. 山水清新却婉约,诗歌山水清新幽邃,而王维的描写则富有古典大气。

全诗细致而又富有意境,展示了王维诗歌中独特的“情景交融”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少有的“我”字出现《辛夷坞》中,王维少用“我”来描绘自己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更多借助了清新的山水来表达思乡、思亲、思旧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情感交融。

3. 平易近人的语言王维,诗歌中简单的语言却高度呈现了诗人的情感以及所感。

使用富有节奏感的五言与七言进行贯穿字画,增强了文本的流畅度。

4. 中国文化特色在《辛夷坞》这篇入木三分的诗中,王维对自然景致的表达不仅抓住了气象特征,而且在古代中文客体符号和意识形态模式的遗迹里表现出了重要价值。

四、诗歌意义1. 山水态度的表达创作中,王维采用了一种平和、淡雅、自然的山水态度,赞美和感受到自然之美,让人产生了精神上的舒适和愉悦。

2. 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田园的意象中,与自然景物反复沉淀的思考更加让人深刻。

《辛夷坞》诗中,王维则是以自然的视角,瞩目了细节、捕捉瞬间,将片段琢磨成哲理。

辛夷坞-古诗-赏析

辛夷坞-古诗-赏析

辛夷坞-古诗-赏析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注释】[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

辛夷,落叶乔木。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

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

白色者名玉兰。

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

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

【译文】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

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

鉴赏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

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杪。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王维
跨越漫漫历史长河,轻声漫步回到一千多年前,悄悄走进王维,走进一个亦诗亦画的世界。

在这里,享受心灵的洗涤和宁静,犹如午后静静的品味一杯香茗,余香袅袅,萦绕心间。

近日读了王维的<辛夷坞>,感触颇深。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王维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

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

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

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这种动静对比,透出诗人当时的失意和落寞。

这首《辛夷坞》以花在无人的
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

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诗人的无奈,诗人的这一声叹息,震动了我的心扉,在那个本该升平的年代,却隐隐着一份动荡与不安,飘摇的社会不适合这位隐士,因此他只能暂寄情怀于山水,在山水间寻找一份安慰与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