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共同体的故事刘本香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创新案例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创新案例

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创新案例《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创新案例》嘿,你知道吗?中华民族共同体可太重要啦!就说在我们身边吧,有一个特别棒的实践创新案例。

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镇上,有一所学校。

这里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好多民族的孩子们都在一起学习和成长。

老师们可有心啦,他们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说那次校园文化节吧,大家一起准备节目。

回族的小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舞姿,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维吾尔族的孩子们则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音乐才华,歌声嘹亮得能穿透云霄。

汉族的同学呢,送上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嘿哈声中尽显豪迈。

这难道不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画卷吗?(类比)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各民族的孩子们自由组队。

那场景,可热闹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问题,每个人都积极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哎呀,这个我知道!”“哈哈,我们肯定能赢!”(人物对话)这样的氛围,不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吗?在这个小镇上,不同民族的人们还会一起过各种节日呢。

春节的时候,大家一起贴春联、挂红灯笼,欢欢喜喜过大年;古尔邦节时,汉族的朋友们也会一起去庆祝,感受那份欢乐。

这不就是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嘛!中华民族共同体,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呀!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

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这样的共同体点赞吗?我们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和谐与团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永远屹立不倒!这就是一个小小的但却充满意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创新案例,它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看到了民族融合的美好!还等什么呀,让我们一起继续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努力吧!(观点结论)。

我的共同体故事(赵海英)

我的共同体故事(赵海英)

他们用热情奏响了学校的旋律—“送课到校”共同体故事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由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组织,我市开展了“送课到校活动”。

我在参加完潍坊优质课评选后,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我把《勾股定理》一课带到了辉渠学校。

面对一个课改不是很先进的学校来说,要把我的《勾股定理》课上活,说实话,我显得力不从心。

但教研室的意图就是把我校的新课改精神带入本校,唤醒他们课改的细胞。

来到辉渠中学,学校的校貌给了我焕然一新的感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我仿佛松了一口气。

我把我的设计意图和上课思路对参与活动的老师做了简短陈述,我把我的担心和困惑也向老师们做了倾诉。

老师们在听完我的设计和担心后,都非常赞同这种教学设计,并对我的担心和顾虑献计献策。

其中有两个老师对小组的划分大包大揽,让我放心大胆用小组合作。

他们虚心请教小组划分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小组长的选取及培训细则。

在他们的细心、耐心、诚信下,我的信心更足了。

这个环节是没问题了,下面就是学生活动设计的问题,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老师边说边动手给学生准备上课拼图用的全等三角形。

等我们研讨完,拼图用的三角形也准备好了。

准备工作在老师们的热情下很快准备就绪,下面就是导学案印刷的问题了。

辉渠学校的讲义印刷不像我们学校那样先进,管印刷的老师那天正好请假,校领导听说我要印刷导学案,毅然打电话把该老师叫到办公室,并细心安排,我看在眼里,感在心里。

在老师们的服务下,导学案以最高水准摆在了我的面前,当时的我所有顾虑全消,热泪充满了眼眶。

我拭去眼角的泪水,拿起上课的材料,大踏步走向教室。

踏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学生饱满的热情和所有听课教师期盼的目光。

我相信这节课定会成功!在热情洋溢的辉渠中学,这节课火了,学生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我相信,在这种热情下,他们会很快走在课改前沿;我更相信,在这种热情下,辉渠学校会越来越辉煌!讲课结束后,我久久回味,是什么让这节课“火”的?是什么奏响了学校的旋律?是辉渠老师们的团队精神,是辉渠老师们的满腔热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演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演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演讲中华民族,那可是一个大家庭啊!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有着粗壮的主干和无数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枝叶。

我们每个民族都是这棵大树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想想看,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种色彩斑斓的颜料,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无比的画卷。

蒙古族的豪迈,傣族的温柔,维吾尔族的热情,藏族的神秘……哎呀,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呢!就拿蒙古族来说吧,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摔跤,多带劲啊!他们在草原上驰骋的身影,不就像一阵自由的风吗?还有傣族的泼水节,大家拿着水盆欢快地泼洒着祝福的水,那场面多热闹啊,就像一场欢乐的盛宴!我们中华民族的故事啊,那真是说也说不完。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却始终紧紧相拥。

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那是怎样的一种热血与豪情啊!再看看现在,不同民族的人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在学校里,各族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大家共同努力,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这就好比是一首和谐的乐章,每个音符都不可或缺,共同奏响美妙的旋律。

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大亮点呢!春节时,各族人民一起张灯结彩,迎接新年的到来;中秋节,大家一起赏月、吃月饼,享受团圆的喜悦。

这些不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吗?中华民族的故事,就是一部充满爱与团结的史诗。

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不分你我。

难道不是吗?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难得的情谊,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棵中华民族的大树更加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不是吗?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近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向民族复兴新时代。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看到几个生动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西藏扎什伦布寺。

有一天,当地一位藏族年轻人来到寺庙,对于自己旅居他乡的身份感到孤独和无助。

然而,在寺庙里他遇到了一位汉族年轻人,对方对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你不孤独。

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

”这句话让这位藏族年轻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他深深地意识到,他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的、跨越民族界限的亲情。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一位汉族老师到当地支教,他在教学过程中深受当地蒙古族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某一天,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一首古老的汉族民歌,蒙古族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纷纷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赞赏。

这位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他意识到,不同民族之间也可以通过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传统,从而建立共同体。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北京市一所小学。

这所小学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多个民族学生,他们在校园中融洽相处,相互尊重和关爱。

某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文化活动,各个民族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这样的活动增加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共同体意识。

以上三个故事反映了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共同体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通过了解彼此、尊重彼此、支持彼此,中华民族可以不断增强共同体意识,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家庭事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家庭事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家庭事迹(原创版)目录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2.示范家庭的选择标准和意义3.具体示范家庭的事迹介绍4.示范家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和启示正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示范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事迹,展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全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所谓示范家庭,就是能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的家庭。

他们的选择标准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显著的公益行为和良好的社会影响等。

这些家庭不仅自身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互信、传播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例如,新疆的买买提江·吾买尔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家庭。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尔津县的一名普通农民,他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始终积极倡导民族团结,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的家庭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

再如,内蒙古的巴特尔家庭,他们一家三代都是民族工作的模范。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示范家庭的事迹,不仅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我们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他们的行为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就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好故事

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好故事

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好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好故事:1. 张老师啊,那可真是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有一次,班里有个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都急得快哭了。

张老师知道后,温柔地摸摸他的头说:“孩子,别着急,老师陪你慢慢赶上来!”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引领着孩子前行,这难道不是在铸牢民族共同体吗?2. 王老师特别注重班级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她会经常组织各种活动。

记得那次民族文化分享会,同学们都特别兴奋,分享着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服饰,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这不正是在让大家的心靠得更近,铸牢共同体意识吗?3. 李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不管是汉族孩子还是少数民族孩子。

有一回一个少数民族学生犯错了,李老师耐心地教导他,如同一个亲切的朋友。

这何尝不是在为民族共同体的稳固添砖加瓦呢?4. 赵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很多民族英雄的故事,那生动的讲述啊,让孩子们都沉浸其中。

“孩子们,这些英雄不分民族,都是我们的榜样啊!”他的话语就像火种,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对民族共同体的热情,不是吗?5. 陈老师有一次组织学生们去参观民族博物馆,那一路上和同学们有说有笑,还细心地给大家讲解。

在那里,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丰富,这难道不是在无声地强化着民族共同体意识吗?6. 周老师特别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情况,时常嘘寒问暖。

有个少数民族学生家里遇到困难,周老师那着急的样子,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

“咱们都是一家人,可不能让孩子受苦!”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对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啊!7. 林老师经常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当看到他们团结协作完成一个项目时开心的样子,林老师也笑得合不拢嘴。

这不就是在身体力行地促进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吗?我觉得这些教师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让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我和共同体的故事

我和共同体的故事

我和共同体的故事诸城市石桥子镇吴家楼小学田夕玲我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和我。

我给这个大家庭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共同体爸爸每天都在工作,长年累月奔波在外。

不过他常常抽出时间给我打电话,问我一天的学习情况。

妈妈和爸爸一样,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回家,但是妈妈每天努力工作,为这个大家庭挣钱,也够辛苦的。

奶奶是农民,每天为我和弟弟做饭、洗衣、做家务,还时常下地干活,累的腰酸背疼。

爷爷也是一个标准的农民,他整天不闲着,,除了下地干活以外,主要工作就是就是接送我和弟弟上学。

我和弟弟,不为别的,为了不辜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们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成绩来报答他们。

在这个大家庭里,常常发生许多故事:有一次,我和我最喜欢的小羊玩耍,我到哪,它也到哪,我跳起来,它也跟着跳起来,并且还打几个滚。

我跑上了粮仓,它也跑了上去,呆呆的看着我,我张开上臂,挥挥手,示意它也跳下来,,没想到它“扑通”一声跳进了水缸里,悲哀的叫着。

一家人都看呆了,继而哄堂大笑,我赶紧把它抱了上来,赶紧把它放到火炉旁边还有一次,我们一家举行了一次脑筋急转弯比赛,我当主考官,考爸爸、妈妈。

我先问爸爸:“一头牛的头冲着南面,那他的尾巴是朝着什么方向的呢?”“哎呀!这道题也太简单了,我一下子就知道答案了,他的尾巴当然是朝南呀!”爸爸骄傲地说。

“NO,NO,NO,不对,牛的尾巴当然是朝着下方的呀!”我幸灾乐祸地说。

爸爸只好认输了。

该考妈妈了,我问:“你长得最像谁呀?”妈妈思考片刻说:“长得最像镜子里面的我呗。

”“哦!答对了!妈妈好聪明呀!“我大叫道。

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

这次的脑筋急转弯活动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啊!多么有趣的家庭活动呀!使我们每个人都很轻松愉快,爸爸、妈妈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压力,我消除了一周的学习疲劳。

我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为拥有这样的家庭而感到幸福。

当然,这样的欢乐家庭又何止我们一家呢?指导教师李家福。

南半小学—我的共同体故事

南半小学—我的共同体故事

我的共同体故事——共同体,引领教师幸福成长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教师的成长要立足于实践,着眼于学生。

成立教育共同体是帮助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

为了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战略,实现与兄弟单位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我们学校与上口镇口子小学、景明小学在镇教办的正确引导下,结成了教育共同体。

共同体的建立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建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共同提高和发展,营造了促进教师成长的氛围。

教育共同体成立一年以来,学校之间在共同体工作思路的知道下开展了形式丰富,富有成效的工作,并有了初步的成果显现。

在教育共同体成立初期,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整合的原则,给教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这样做不仅沟通了各校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促进了彼此在教改中的交流与进步。

重复而繁琐的教学,让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各种活动和考试,导致部分教师在自我成长时动力不够。

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学名师在我们教育共同体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根据教育共同体的安排,我们开展了各科集体备课和教学开放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搭建了校际优质资源交流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联动教研氛围,促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教育共同体的预期目标。

有了共同体的相互支撑,教师的成长从最初的被动走向主动,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也会走的更远更广。

教育共同体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教育共同体能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大范围地推广和实践,正是把教师的自我价值凸显出来,把教师的自我追求调动起来,把教师的精神成长带入一个更深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共同体故事
我与共同体的故事
诸城市贾悦初中刘本香
自从成立教研共同体以来,我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还是那次讲的一堂公开课。

2008年10月份,我接到通知,要参加我们教研共同体的活动,我要准备一堂公开课。

对于我来说,在学校讲公开课都有点紧张,更不用提让我在那么大的场合,而且要到枳沟初中参加,也就是意味着学生都不是我熟悉的,当时的心情真的可以用忐忑不安来形容。

既然不能逃避,就硬着头皮向上冲吧。

我讲的是八年级上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政治组的老师们帮着帮我准备材料,做课件,写导学稿。

然后听我试讲,讲完之后,再给我提意见,然后再改正。

在这里真的应该向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们道一声谢谢,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

带着学校领导的重托,我来到枳沟初中。

第一个讲课的是王焕新老师,王老师个人素质很高,导学稿设计合理,讲的课很有实用性。

带着更加紧张的情绪,我走进了邰瑞梅老师为班主任的班级,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情绪都没有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自学、讨论、辩论……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和我的配合也特别好,不管是导学稿还是课件都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我的课也得到教研员的好评。

如释负重的在我倾听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给我提出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时,更回想起我讲课的过程,一个充满收获和感激的过程。

这次公开课让我的思路拓展了很多,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能更深入的找准挖掘教材的切入点,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的制作业更加精美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此之后,我能更加从容的站在讲台上,更能和共同体
的老师们一起克服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能真正让自己的课堂考虑的更周到,能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能让自己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构建教研共同体活动,是对现有教研模式的创新,既有利于突破现有格局,优化各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又有利于加强城乡合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互利双赢、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