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赏析2
羊脂球文学评论(两篇)

羊脂球文学评论(两篇)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灵魂暴光台,在这个暴光台上,他笔下的人物的灵魂,不自觉地,赤裸裸地,曝晒在阳光之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羊脂球文学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羊脂球文学评论【一】《羊脂球》以晋法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妓女羊脂球与群“上等人”的一次同车旅行:一辆马车载着一群身份高贵的人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从敌军占领的卢昂城出发,逃往法军据守的勒阿弗尔港。
由于大家对于路途上的天气计算失误,由此造成了没有食物吃的窘状,在这样的情况下,羊脂球慷慨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食物,那一群“体面”的人接受了,并且对妓女的羊脂球还有了“好感”。
但当途径一个小镇时遭到敌军的拦截,晋鲁士军官胁迫羊脂球陪他过夜,被羊脂球拒绝,马车因此被扣留。
刚开始,所有同车的“上等人”都对羊脂球表示同情,但随着行期的延误,他们的态度却在一天天发生改变,他们先是婉言劝诱,继而旁敲侧击,最后群起而攻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答应了敌军官无礼要求。
可当事情结束后,他们面对匆匆离开旅店没有带食物的羊脂球却不闻不问,这些人却对羊脂球倍加鄙视,她给予鄙弃、讽刺,以显自己的“高洁”。
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一名属于社会最低阶层的妓女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
她的身份不仅遭到了同车“上等人”的藐视,而且连她本人都为自己羞愧不已。
所以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由于仓促出逃而忘记准备食物而饿得饥肠辘辘时,善良的羊脂球竟然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
按理说,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羊脂球无礼的歧视,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
但是她善良的天性却不忍心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请求他们接受她的帮助。
羊脂球身份虽然卑微,却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当敌军胁迫他们时,她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牺牲了自己解救了全车的人。
而那些所谓的贵族们却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羊脂球,事后把羊脂球当做垃圾一样地丢掉。
他们的心灵如此的丑恶。
一群自视高贵的人却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然而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却拥有这样一颗可贵的慈悲之心。
赏析羊脂球——精选推荐

赏析《羊脂球》近日,读了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写得非常好,我感触颇多。
小说无论是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和环境设臵都堪称经典。
首先,我觉得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小说有羊脂球、鸟先生夫妇、伯爵夫妇、卡雷〃拉马东夫妇、高尼岱、日耳曼军官等十余个人物,每一个人物作者都采用了不同描绘手法来展现,使一个个人物形象特色鲜明,具体生动。
读者可以看到身材矮小,碘着一个气球样的大肚子的鸟先生,而他的妻子却高大强壮,说话嗓门高。
这一高一矮的夫妻形象跃然纸上,随后作者又插叙鸟先生做生意偷偷摸摸,奸诈阴险的勾当,一个丑恶自私的生意人形象更具体了。
作者对伯爵夫妇、马拉东的夫妇、高尼岱的描写同样都进行了外貌描写,如高尼岱最有特色就是那一大嘴老是浸在民主派咖啡馆里啤酒的火红色的胡子,而卡拉东夫人则娇小玲珑,漂亮,一个老嬷嬷脸上满是麻子,像极了中了排炮的许多散子,另外一个年轻嬷嬷则有着一个漂亮而带病态的脑袋瓜和一个显出肺病的胸脯。
最精彩当然是主人公羊脂球的描写,作者为了突出她的胖,把她又矮又胖的身体比喻成一串儿短短的香肠,还写了她丰满得连每一节小骨和另一个结合处都箍出一个圈,具体而又细致。
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她的美,又把她的脸蛋比喻成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等等。
作者在人物的描绘过程中运用了细致精当的比喻、夸张、借代、想象等修辞手法。
除了外貌和神态,作者还在作品中插叙了各个人物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例如在羊脂球准备去礼堂为新生儿洗礼那一部分,就插叙了羊脂球曾经有一个孩子的痛苦经历,表现出羊脂球命运的坎坷与内心的善良。
此外,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十分到位,如描写鸟先生等贵族阶级分刮羊脂球的食物,“几张嘴不住地张开来又合拢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纳着”,突出了他们饥饿狼狈的样子。
还有鸟先生在大家都睡了后,“自己却向房门上的钥匙洞儿里贴着眼睛向外望,一会儿又贴着耳朵向外听”这突出了鸟先生这个生意人的精明和内心的黑暗。
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

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以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即:必须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到别人没有发掘过的东西;反对在作品中现身说法,要保持客观;揭露和鞭挞资产阶级偏见。
1880年,聚集在左拉周围的几个自然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
而莫泊桑的《羊脂球》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羊脂球》的问世使他一举成名。
《羊脂球》讲述的是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十个人身份特殊的人同坐一辆马车从鲁昂出逃,在出逃途中所发生的故事。
作者在小说中用简短的笔墨塑造了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道貌岸然的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保守且麻木不仁的修女;懦弱的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正直、勇敢、善良的妓女“羊脂球”。
作品以马车和小旅馆为主要场景,以羊脂球的遭遇为主要线索,以“羊脂球分食给众人、羊脂球被众人胁迫委身于普鲁士军官和再次启程羊脂球被再次唾弃。
”三个主要情节构成。
下面我从作者对羊脂球、其他女性以及男性的形象塑造三个角度解读小说。
一、男权至上——“羊脂球”的命运悲剧带有支配性的男性写作角度与表现手法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是充满了同情的。
但是,受到社会普遍的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作者在塑造羊脂球这一形象时也隐含了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在里面。
从作者对羊脂球这一形象的直接描述来看,作者是以一个处于支配角色的男性角度对其进行描写的。
首先,对于“羊脂球”这一称号的由来便带有歧视性的意味。
除此之外,作者对她外貌的细致描写更体现了对女性形成的惯有的刻板印象,对女性的描写偏重于描写其柔弱性。
例如:极度描写羊脂球的丰满:“她浑身都是圆圆的,肥得要滴出油来,十个手指头也都是肉鼓鼓的,只有骨节周围才凹进去好像箍着一个圈圈……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
《羊脂球》作品欣赏

•
书的最后说高奴代“以一种残忍的固执,吹着复仇的、单调的口 哨”,其实我想说的是:“他残忍吗?”对于那群自认为高贵的人来 说,他无疑是残忍的:他们刚才在面对敌人是的软弱以及对具有爱国 气节的羊脂球的牺牲的蔑视就是对祖国的背叛,更配不上这神圣的民 众之歌,所以,他们才会烦躁,恼羞成怒。但还好他们也会“羞”, 若是他们对此无动于衷,那才是真正的可悲!那既然他们也会“羞”, 又为何要这样做呢,归根到底,羊脂球的悲剧是当时的时代造成的! 时代能造就英雄,也能毁掉一颗颗原本纯真的心! 从羊脂球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她作为一个法国人最 倔犟的底线。但羊脂球的悲剧不仅仅是这个故事的结局,更是我们反 思的开端:我们生活在人人都以金钱为重,以利益为重的这样浮躁的 社会,又未尝不是一个迷失的了的社会?时代在改变,慢慢的,一不 小心就会受了伤害,迷失了自己!
• 我的演讲完了 • 谢谢
高一(7)班 杨海仪
•
她刚被人认出来,那些正派女人便交头接耳起来,"娼妓"." 国家的耻辱"之类的低语清晰可闻,使她抬起了头.她用充满 挑衅和无所畏惧的目光扫视着两旁的人,车里立刻鸦雀无 声,人人都垂下了眼睛,只有卢瓦佐除外,在神色亢奋地窥视 着她. • 所有的目光都盯着她.弥漫的香气使人张大鼻孔,馋涎欲滴, 耳朵下面的颌骨在痛苦地痉挛.太太们对这个妓女的蔑视 达到了极点,恨不得杀了她,或者把她以及她的酒杯.篮子和 食品从车上扔下去,扔到雪地里. • 雪地更为坚硬,车子也就走得更快了.在到达迪埃普之前的 沉闷漫长的旅途中,随着路上的颠簸,无论是夜幕降临还是 车内一片漆黑,他都以一种残忍的固执,吹着复仇的,单调的 口哨,迫使那些疲倦而又恼火的人从头至尾地听着他的曲 调,并且按争已经结束了,书,也看完了。但心灵的 战争还在继续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心是会保持原来 的纯真无邪,还是会被世俗掩盖,失掉了原来的光芒呢? 我们同情羊脂球的遭遇,也会鄙夷那些自认为高 人一等内心却丑恶无比的贵族们。 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谁也不知道自己最后会如何! 只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成为你们当初最为鄙夷的人,永远 保持最初的纯真!
莫泊桑作品《羊脂球》讲析

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可以说, 莫泊桑光辉的文学艺术成
就对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永远值得后人学
习和借鉴。
谢谢!
一、写作的起因
“梅塘之夜”
1879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以 左拉为中心的几个文学界朋友 包括莫泊桑在内的“梅塘集团” 在聚会中商定,各写一部以普 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以《梅 塘之夜》之名结集出版。《羊 脂球》就是这个集子中的其中 一篇。一经面世就轰动文坛, 使本来默默无闻的莫泊桑一举 成名。
二、普法战争:小说背景
1、情节安排十分巧妙,在时间、地点和人物方面都表现出高度敏 感、高度集中和高度概括的特点。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马车和
多特旅馆两个空间里,地点、空间相对集中,便于描写。而马车上
的10位乘客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从结构布局上来看,以车上饥饿开始,以饥饿场面结束,首尾 呼应。 3、对比手法贯穿作品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为
两个修女:“她们正捏着长串的念珠一面念着天和祷告。其中一个年纪已 老,满脸都是天花留下的麻子,就仿佛有一架机关枪摆在她面前对准了她 的脸放过一梭子弹似的。”“另一个,很虚弱,有一个漂亮的带病态的脑 袋瓜和一个显出肺病的胸脯 ,那正是使她们毁坏肉体而成圣徒的吃人的 信仰心侵蚀了它。”
五、总结
综上所述, 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最灿烂的明 珠, 也是世界短篇小说非凡的写作本领, 善于从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 事中, 发掘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 从而大大
羊脂球所具有的真诚善良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 崇高的民族尊严感和牺牲精神,使她成为世界文学 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妓女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采用广泛的对照方式来塑造人物的性格。 (一)小说精心设计了贯穿于始终的纵向发展的正反 面人物对照,以羊脂球为一方,以乌先生、卡雷· 拉 马东、布雷维尔伯爵、高尼岱等九人为另一方。
论述《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论述《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羊脂球》的艺术特色:
(1)精巧的结构布局。
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高度集中,把有代表性的人物装进一辆马车,形成尖锐的对立,以两个地点——马车上和多特旅馆、两次饥饿来集中描写人物性格特征和道德面貌。
小说以饥饿始,以饥饿终,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人物形象高度个性化。
运用传神的肖像描写和准确生动的、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使人物个个显得栩栩如生,给人深刻印象。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贯穿了整篇小说,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如“上等人”与“下等人”的对比,前后两次饥饿情景的对比,以及对待侵略者无理要求不同人物态度上的对比,使读者清楚地看到“上等人”的伪善自私,和“下等人”的善良正直,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羊脂球》:羊脂球的两次奉献,让我们看透了人性的冷漠

《羊脂球》:羊脂球的两次奉献,让我们看透了人性的冷漠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1980年发布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可谓轰动文坛,继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下的上层人士丑恶肮脏的灵魂。
在整个故事中,羊脂球一共有两次舍己为人的奉献,而透过她的这两次奉献,我们看到了她的真善美,也看到了资本主义下所谓“贵族”人群的丑陋真面目。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时,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城,有十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出逃。
在这辆车上,有三对夫妇,他们分别是奸商鸟先生和鸟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还有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
在这十个人中,三对夫妇代表着资产阶级,也是这辆马车上的核心人物,他们富有、有名望、有地位;两个修女代表着宗教信徒,善良且有信仰;民主党人科尔尼代代表着自由党派人士;只有羊脂球代表着下层人民,她没有好出身,没有高贵的地位,依靠着情爱服务而生存,也可以说,她是这十个人中地位最低下的人。
1.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马车一上路,那三位太太就认出了羊脂球,并在车上交头接耳,说出“婊子”、“社会耻辱”这些词汇,羊脂球听到后,把车上的人都扫视一圈,目光大胆并无惧色,且带有挑战的神情,这下车里安静了。
马车从清晨一直行驶到下午三点,车上的人都饿得饥肠辘辘,他们都没有准备食物。
这时候,羊脂球拿出了自己的大提篮。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赏析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赏析莫泊桑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其短小精悍的小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中的几篇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他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一篇:《羊脂球》这是一篇富有讽刺意味的小品文,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现象的嘲讽,展现了人们追逐名利的荒唐行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高级公务员,为了追求升职而屈膝巴结。
但他的一切努力和奉献都化为了泡影,最终只换来了一个毫无价值的羊脂球。
莫泊桑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荒谬和虚伪。
第二篇:《项链》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了一个底层妇女因一个偶然的事件而经历的沉沦和坠落。
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没有名贵的饰品而感到自卑和不满。
然而,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让她变得美丽动人,但不幸的是,她却将一个名贵项链弄丢了。
为了赔偿她的朋友,她不得不倾家荡产,沦为穷困潦倒的妇女。
莫泊桑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揭示了社会中的阶级观念和财富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第三篇:《一颗手雷》这篇小说以一颗手雷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故事围绕着两个落单的士兵,他们互相猜忌、探寻彼此的动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莫泊桑通过对战争中脆弱的人性的深入探讨,呼唤人们关注和珍爱世界和平。
第四篇:《回答》这是一篇爱情小说,通过对一个男子回忆往事的描写,表达了对已逝恋人的思念和无尽伤痛的揭示。
故事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时间和命运对爱情的冲击。
莫泊桑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拥有和失去的痛苦。
第五篇:《驴皮匠》这是一篇关于伪善和虚荣的揭示的小说。
故事中的驴皮匠因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丑陋面貌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嫉妒心理。
他通过用别人的面孔取代自己的面孔来实现自我膨胀的愿望,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莫泊桑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揭示,深刻地剖析了虚荣心导致的痛苦和灾难。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以简洁而又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的各种阴暗面和社会现象中的荒谬与虚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脂球》的艺术性(二稿)作者:程卫华导师:杜吉刚[摘要]:翻开《羊脂球》这本书,我们走进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世界。
在这里,似乎没有浪漫色彩的勾画,没有奇异非凡的性格,有的只是凡人小事,平平常常的现实生活,但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片断,描绘了千姿百态的众生相,让我们如此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存在乃至时代的精神。
也许,正因为如此,莫泊桑的小说才打动着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人们。
[关键词]:内容简介、善良、坚强、纯洁、艺术性、写作特点、“隐藏”艺术一、引言吉。
德。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之王”,在诺曼底的乡村渡过了童年,从卢昂中学毕业后,1870年到巴黎读法律,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中。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作家,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在福楼拜的影响和带领下,莫泊桑结识了不少活跃在当时文坛的知名人士。
1880年,在和左拉的友谊交往中,写成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羊脂球》,文成以后,与其他文人作品结成《梅塘晚会》集子公开出版。
莫泊桑的《羊脂球》被公认为其中最好的作品,作者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从此步入创作生涯。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数十篇成为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一个“卓越超群、完美无缺的文学巨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
作品的题材广泛,逼真自然,以小见大,高度精练,重在描绘人情世态,表现社会习俗,不仅语言朴实简洁,而且在谋篇构思、细节刻画、尤其是精彩的结尾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独到的才能,因而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内容简介《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
它是一篇根据真实的素材而创作的小说。
故事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对一辆逃难驿车上的乘客的描写,折射出法国社会各阶层对战争、危难的态度和立场。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卑贱”的妓女——羊脂球。
她出于一个普通百姓的义愤,差点杀死了一名普鲁士士兵而无从在本土继续生存下去。
于是走上了逃亡之路。
与她同行的是一群“体面的人”有三对贵族资产阶级夫妇、两个天主教修女、一个绰号叫“民主党”的政客,都是“上等人”。
靠出卖肉体为生的羊脂球明了自己社会地位的低下,她在那些贵妇们的羞辱声中平静地坐在车上。
马车因风雪而耽误了行程,在饥饿面前,羊脂球表现出了心无城府,善良热心的天然本性,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用作三月旅途之用的食物奉献出来,帮助其它旅客渡过难关,而那些所谓高贵的人毫不客气地瓜分了她所有的食物却毫不担心这“肮脏”的食品会玷污他们“干净”的肠胃,忘却了对羊脂球的公然污辱和伤害。
一对自己的同胞,羊脂球奉献自己的善良和同情,对入侵法国的敌人,羊脂球则表现出她作为一个法国人的尊严和骄傲。
她“懂得在这遭遇中间每一人多少代表着祖国”,于是她“在敌人面前显得又稳重又高傲”,而那些老爷太太们,忘却了路途中曾经说过的自己对英勇的法国人的尊敬,老老实实地听从了命令。
当普鲁士军官以过境为要挟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过夜时,她毫不犹豫、无所畏惧地予以拒绝。
这个不懂多少爱国主义理论的妓女,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尽了最大努力表现出她作为一个普通法国人对自己祖国的纯朴热爱和对外来侵略者深恶痛绝:那就是绝不出卖肉体。
羊脂球的愤怒没能激起达官显贵们的爱国热情,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羊脂球。
这些成天讲爱国主义的人却只想到自己的脱身。
为了脱身,这些虚伪的上层人士,在敌人面前丧失了人格,忘却了羊脂球曾给予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却无耻地认为,羊脂球既然是个妓女,那么法国人也好,普鲁士人也好,“在她,那原是很不关重要”。
他们合起伙来,用种种“伟大”的借口不露声色地试图说服羊脂球“献身报国”。
在这些貌似绅士、淑女们的心中,其实隐藏着一种不可告人的念头:只要为了自己,什么爱国,什么贞节统统可以抛弃,包括出卖自己的灵魂。
美丽动听的“爱国主义”论调迷惑了天真善良的姑娘,为了旅伴,羊脂球出卖了自己的肉体;为了一已之利,“体面的人”出卖了自己的同胞,出卖了祖国的尊严,鲜明的对照,映称出他们虚情假意。
爱国主义原来只是爱自己,暴露出他们自私、虚伪、卑劣下流的丑恶嘴脸。
卑微的妓女反比有权有势的贵族,比腰缠万贯的资本家,比整日祈祷的修女来得更坚强,更高贵,也更为纯洁。
马车又踏上了旅途,车上的羊脂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没有人理睬她。
当饥饿又一次来临时,这一次轮到羊脂球挨饿了,但没有人管她。
在敌人面前不曾流泪的羊脂球在这些自己曾帮助过的同胞面前流下了屈辱的泪水……战争,不仅带来死亡和血腥的残酷,它还毫不留情地撕去了那些丑恶之人蒙在表面假仁假义的面纱、暴露出他们真正邪恶的灵魂。
而我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妓女身上却看到了真正闪光的地方,那就是一颗真挚纯朴的爱国之心!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
一辆马车,十名乘客,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的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主题。
究竟是谁有道德,又是谁卑鄙?小说猛烈抨击了那些所谓的高贵的人士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正是他们毒化了社会风气、丢失了民族尊严。
同时小说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羊脂球的善良、坚强、纯洁在《羊脂球》这篇小说中,身份卑微的妓女羊脂球赢得了读者的尊敬和爱戴,贫苦的出身和不幸的经历使她身上时常闪烁出劳动人民善良、正直的品质。
普鲁士军队的入侵,激起了羊脂球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不同于那些或一心想着发国难财,或为了保命而慌忙外逃者,羊脂球背井离乡是因为她差点掐死一个普鲁士士兵,这一大胆举动表现了羊脂球强烈的民族气节,失败后又不愿留下做亡国奴, 于是坐上出境的驿车。
当同车人挨饿时, 她不计前嫌,即使对刚骂过她的三位贵妇人也一视同仁,拿出足够自己吃三天的一篮子的精美食品与他们共分享。
此时,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和卡雷- 拉玛东夫妇怕失掉绅士风度, 强忍着所谓“坦塔罗斯的苦难”, 而羊脂球对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可谓是仁至义尽,她尊重别人而又十分明智,尽量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婉转有礼地献出自己的食品。
最后又为了同胞能早日脱离困境,忍辱含愤委身于敌人,这点可以由以下证明:首先,当旅馆老板告诉羊脂球,普鲁士军官要马上找她谈话时,羊脂球断然拒绝,在众人的央求、催逼、讲大道理下,羊脂球才被说服了,为了大家去见普鲁士军官。
其次,在羊脂球得知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后,起初是严词拒绝了,但后来九位旅伴又一次为了各自的利益轮番劝说羊脂球,说服她就范,而此时的羊脂球也出于考虑到为同胞摆脱困境,善良的她不得以才答应了敌人的要求。
自始至终羊脂球所做的一切,出发点二都是为了同胞,她对同胞的忍让、迁就、无私、热情,充分展现了她善良、纯洁的品质,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妓女身上处处都有善良的痕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羊脂球不是一个自暴自弃,为求得金钱毫无廉耻之心的烟花女子,而是一个在忍辱负重中仍盼得到人们理解和尊重的下层妓女。
她只是为了生活而卖身,就羊脂球本人来说,她对异国侵略者恨之入骨,她不会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去屈从他们,正是在同车人的整体利益的挤压下,她做出了牺牲。
与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只关心个人安危和金钱截然不同,在一个普鲁士士兵面前, 九个人的脸惊恐万状,只有羊脂球毫无惧色, 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 面对一名普鲁士军官企图占有她的无耻行径,羊脂球满怀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义愤, 愤怒地反抗, 因为她知道,敌人的求欢不仅是对一个妓女的侮辱,而且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侮辱,因此她严词拒绝了敌人,表现了大义凛然,奋不顾身地维护民族尊严的高贵品德。
羊脂球的灵魂深处闪耀着法国普通劳动人民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她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方式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因此,羊脂球身上闪烁着高尚无私的光辉。
在此特定环境下,她还拒绝了高尼岱的追求,原来她是不肯在敌人身边受人爱抚。
然而,羊脂球这一形象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善良正直的行动,更在于她那健康、坚强的心理品质的保持和发扬。
在旅行中,她艰难地维护着自尊自爱这一人生准则,她所面临的人生考验是极其痛苦、残酷的。
四、《羊脂球》的艺术性下面,我着重讲讲这篇小说的艺术性。
在普法战争的短篇小说中,它的篇幅是最长的,有三万字,人物是最多的,至少有十二个,结构是最复杂的,恰与《最后一课》形成鲜明对照。
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字数的分配得当,显示出作者的创作布局。
小说以爱国妓女羊脂球为中心,写了十个旅客从卢昂到勒阿佛尔港六天中发生的事,情节结构可简化为小城——马车——旅馆——马车的线索。
莫伯桑用1/10的篇幅写普军占领卢昂,用3/10的篇幅写第一次马车内发生的事,用一半的篇幅写旅馆的五天,最后用1/10的篇幅写第二次马车内发生的事。
写小城是背景,背景字数不能多,写旅馆五天是故事的核心,用了一半篇幅说明作家把力气放在这里,两次马车的场面是情节的开端和结局,结局要紧凑有力,所以字数比开端少。
情节的跌宕与矛盾的转化,写得极好。
第一次马车内的情节已有跌宕,作者描写了九个旅客为一方、羊脂球为另一方的矛盾的开端,由于羊脂球的一篮子食物,矛盾又暂时缓和。
旅馆五天的情节跌宕更多。
由于出现了一个普鲁士军官,也就引起了九人对羊脂球新的仇恨。
由于羊脂球的自我牺牲,答应和军官睡觉,矛盾又一次缓和。
以后小说不再写军官,从情节上说,军官与乘客的矛盾不复存在,而九个旅客与羊脂球的矛盾的表面缓和,却潜伏着更尖锐的冲突。
旅馆的情节所以写得好,是因为故事写得完整集中,写法上不同于马车上的情节,不用一个场面,而用好几个场面去写,这好几个场面,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但所有场面又集中在九个乘客与羊脂球对同一件事——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的不同态度,这和马车上几个乘客与羊脂球对同一件事——篮子中的食物——的写法又是近似的。
这就是旅馆情节得以集中的关键。
在对比中写心理。
旅馆的情节跌宕起伏向前发展,九个旅客和羊脂球双方心理也跟着跌宕起伏地向前发展。
九个旅客先是对羊脂球表示同情,对普鲁士军官表示愤慨,但这是虚假的。
当羊脂球出于爱国动机拒绝了军官的要求,危及九个旅客的私人安全与利益时,他们就扔掉爱国的外衣,对羊脂球就暗生恨意,直至发展成露骨的敌恨。
他们慑于羊脂球的民族正气,便设圈套让羊脂球上当,未达目的时坐立不安,达到目的后相互庆贺,这是他们虚伪面目的大暴露。
羊脂球的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三从坚决拒绝普鲁士军官,到为了几百名得天花的法国士兵得到救护、九个同胞能安全上路,最后甘愿忍辱出卖肉体,一个普通妓女的爱国思想和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充份的表现。
比之第一次马车内的场面,她的精神面貌已有质的变化,不仅富于同情心,把食物分给众人,并出现了舍己为人的新的心理特征。
第二次马车的情节,是小说的最后部分,也是情节的高潮,心理对比写法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