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措施
探讨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

探讨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自动气象站及其设备综合防雷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整个自动站观测系统雷电安全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防护技术;接地系统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上栗县受地形及气候影响,上栗县多气象灾害,是雷暴活动相对频繁地区之一,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多集中在夏半年的4~9月,其中7~8月暖湿气流发展旺盛,极易发生强对流天气,是雷暴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
上栗县自安装自动气象站以来,汛期雷电多发季节,通常要提前对辖区内自动站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检测,严防雷击事件发生。
本文就自动气象观测站防雷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为搞好雷电安全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1 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依据及思路自动气象站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科技含量较高,但其数据采集器耐过压、过流的能力却较低,对雷电流抵御能力不高,而且局限于业务需要,自动气象观测站选址及建设也有一定限定,增加了雷击风险。
依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 4~2000及《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 30~2004等有关国家规定,自动气象站应做好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入侵三方面防护措施,采取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电涌保护、隔离等技术进行综合保护,其中接闪、分流接地用于直击雷防护,屏蔽等措施用于感应雷防御,电涌保护器主要用于雷电波入侵防护。
根据雷电对自动气象站多通道雷电入侵特点,应采用综合性全方位的雷电防护措施,以电源系统为重点保护对象进行多层次多级别防护,必要时还应运用隔离措施;对于感应雷电的入侵可灵活运用“疏导”、“堵截”方式进行有机组合,防护雷电从自动气象站电源引入;此外,要选用合适的防雷器件,从器件性价比出发,电源部分宜采用mov器件及气体放电管,必要时采用功率tvs作为快速箝位增加保护性能,通道各部分防护首选tvs,采用气体放电管与tvs器件组合进行线路防护,接地不良时或处于雷击高危区可考虑加用隔离型电源变压器。
地面气象观测站防雷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侯

地面气象观测站防雷常见问题及其对策侯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天气预报和气象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记录和监测大气中的各种气象要素,为气象预报和科研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雷电天气带来的影响,导致设备受损或者数据异常,因此防雷工作成为了地面气象观测站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针对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雷电天气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雷电天气中常见问题1. 低空放电对设备的影响低空放电是雷电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发生低空放电时,观测站设备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受损,严重影响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故障和损坏雷电天气容易导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设备故障和损坏,包括雷电击中设备、设备线路引起的电气故障、设备内部元件受损等,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异常在雷电天气中,地面气象观测站所采集的数据往往出现异常,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异常值,严重影响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1. 设备防雷保护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做好防雷保护工作,包括安装避雷针、接地线以及使用防雷接口等设备,确保设备在雷电天气中免受损害。
2. 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对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数据监测和校正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体系,对地面气象观测站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校正,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及时处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雷电天气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合理的工作流程和预案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雷电天气中往往面临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防雷工作是保障设备安全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
地面气象观测站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雷电天气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设备和人员在雷电天气中的安全和稳定。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

值 的 作用 。 3 1良好 屏 蔽 . 屏蔽 是 防止 任 何 形 式 电磁 干 扰 的基 本 手 段 之 一 。屏 蔽 的 目 的 , 是 限 一
当 自动 气 象 站 的 防 直击 雷 装 置 受 雷 击 时 ,雷 电流 以 12 / /0 12的光 速
流过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变化的电场和磁场 , 在 这一变化的点磁场 中,在 电气接触不 良和 开 口处将产生巨大的感应 电动 势 ,以避雷装置反击过 电压和避雷装置感 应过电压这两种方式来损害设 备 。 若 避雷 装 备 反 击过 电压 及 感 应 过 电压 在 几 十 千 伏 以上 , 容 易 损 坏 自 很 动站设备。因此, 自动气象站防雷包括对 直击 雷的防护和对雷 电电磁脉冲 的防护 。对雷 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应综合考虑雷 电成灾 的多种物理因素, 针 对雷 电的各种耦合途径、 耦合通道及其危害机理 , 采用相应的综合防雷技 术和措施 。对于 自 动气象站 内的设备而言 , 电电磁脉冲能量 的耦合主要 雷 通 过 以下 三 个 通 道 侵 入 : 一 是 雷 电 电磁 脉 冲 能量 通 过 各 种 多 发 管 线 通 道 ( 发管 道 、 发 构件 、 种 线 缆 等) 多 多 各 的传 导 耦 合 ; 是 通 过 地 线 通 道 的 传 导 二 耦合 ( 电位 反击 ) 三 是 雷 电电磁 脉冲 能量 通 过 空 间 通 道 的 辐 射 耦 合 。 由 地 ; 于雷 电 的侵 袭 是无 孔 不 入 的 , 因此 自动 气 象 站 防 雷 是 综 合 性 的 系 统 工程 , 所采取 的技术措施也是 多方面的 任何单一 的防护措施 , 其效果都是有限 的 。 些 防护 措 施 和 技 术 可概 括 为 : 个部 分 ( 部 防 护 、 这 两 外 内部 防 护 ) 五 项 和 技术 ( 拦截、 屏蔽、 均压 、 分流和接地) 。不 同部分和各项技术都有其重要作 用, 相互之间紧密联系, 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也不存在替代性。 2 外部防护 . 由接 闪 器 ( 雷 针 、 雷 带 ) 引 下 线 、 地 体 组 成 , 将 绝 大 部 分 雷 电 避 避 、 接 可 能量 直 接 导 入地 下 泄 放 。 2 1直击 雷防 护 . 自动 气 象 站 的 防 雷 宜 按 照 第 二 类 防 雷 建 筑 物 要 求 设计 的 。利 用 自动气 象 站 内 高为 l. O 3米 的风 杆 , 在 风 杆 顶 上 安 装 避 雷 针 , 雷 避 针 安装 安装 高度 超 过风 杆 顶 5米 。 ( 图 1 用滚 球 法 见 ) 确 定 自动 气 象 站 接 闪 器 的 保 护范 围为 3 4米 。防 雷 接 接 煳F地 装置 接地 电阻 小 于 4欧 姆 。该避雷针可保护 自动气 象站 内的所有仪器 设备 , 免 受直击雷的侵害 。 图 1自 动气象站直击 雷防护图 3 内部防冒 、
浅谈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雷电防护

2 2 感应 雷的 防护 .
当自动气象站地网做的不符合要求时 。接地电 阻过 大 。 造成 雷 电流无 法迅 速 的泄人 大地 , 电荷在 地
极 周 围堆 集 , 电位 向上 浮 动 , 形成 很 高 的 电压 , 这个
系 统结构 , 自动气 象观 测站 的 防雷措 施 主要包 括直 击雷 的防护措施 、感 应雷防护措施和地 电位 反击 防护 措 施 , 面就 自动气 象 站 的各项 防雷 措施 进行 讨论 。 下
2 自动 气 象站 的 雷 电 防护 措 施
2 1 直击 雷防 护 .
按 照二类 建 筑物 防雷设 计标 准 ,观测 场 的直 击 雷 防护 主要通 过 安装 在 风杆上 的避 雷针来 实现 。观 测 场 为边长 2m 的 正方形 , 内最 高 物体 为 lm 高 5 其 l
的方式将 雷 电波引入 自动气 象站 设备 。从 而造 成损
害。
1 3 雷 电 电磁 感应 .
后 的雷击 电磁 脉 冲全部 屏 蔽 , 样会 在风 向 、 这 风速 信 号 线上 感应 出高 于采 集器 电子 元件 所能 承受 的电涌 电压 , 使采 集器 无法 正 常工作 , 至损坏 。为避 免 致 甚 这种 情 况 的发 生 ,避 雷针 接地装 置 与风仪 等观测 设 备 防雷 感应接 地 装置 之 间应有 一定 的安全 距离 。风 杆 上避 雷针 引下 线可 沿 风杆外 表入 地 ( 利用风 杆 或
其 中 h 1 . h 4 m, ̄O5 = 25 , 5 h-. m,, = - m,求 得保 护半 径 - r 2.m, , 4 = 4 由于 仪 器距 观 测 场 边缘 护 栏有 不 小 于 3 m 的布置要 求 ,所 以整个 观 测场 内 的所 有仪 器均处 于 风杆 上避 雷针 有效 保护 范 围 内。 特 别注 意应 避免 风杆 上 的风 向、风速 信号线 与 避 雷针 引下线 并 行引 下 , 即使 风 向、 风速信 号线 已装
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雷电隐患及其防护措施

1 自动气 象站概 况
一
2 自动气象站 的防雷隐患
内 ,从 而 对 相关 设 备 造 成破 坏 。二 是 入 侵通 信 线 路 。 如
2 . 1 室外 设 备的 防雷 隐患 果 自动 气 象站 周 围对 直击 雷 的 防护 不 到位 时 ,高 层建 筑 由于 自动气象 站不 同气 象要 素的传感 器安装 在室 物或者是地面突出的物体一旦遭受到雷击 ,雷 电中的过 外 ,这些气象要 素传感器 由于特殊 的环境以及 自身对电 电压会击穿地面上的土壤或者是破坏建筑物。 磁 干扰敏感性的特点很容易存在 防雷隐患 ,这些 防雷隐 2 . 2 室 内设备 的防 雷 隐患 患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了气象观测 的需要 ,自 自动气象 站中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气压传感器以及 动气象站的室外设备都在观测场 内进行安装 ,观测场的 数据采集器 主要在室 内进行安装 ,这些室 内设 备并不 同 周围不能存在有高大建筑物 ,同时还要十分开阔。加上 于室外设备 ,电磁脉 冲很容易对其造成 损坏 。雷电中的 传感器为 了有效感知各种气象因素的需要 ,传感器的探 电磁脉冲不仅会借助于采集器 的传感器 系统对设备造成 头都是 由敏感性很强 的金属物体 制成的 ,这在一定程度 不 同程 度 的破 坏 ,还 会通 过 电源 线 路对 电子 设 备造 成 损
第9 卷第 2 7 期
Vo 1 . 9 No . 2 7
南方农 业
S o u t h C h i n a Ag r i e u l t u r e
2 0 1 5 矩9 Y ]
S e p . 2 01 5
自动气 象站存在 的雷 电隐患 及其 防护措施
刘伟彪 ,王 国美 ,刘 慧欢
中图分类号 :P 4 1 5 . 1 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3 — 8 9 0 X( 2 0 1 5 )2 7 — 2 1 5 — 0 2
自动气象站雷击事例分析及防雷对策

应用科技自动气象站雷击事例分析及防雷对策吉振习1韩铮铮:刘礼峰,常晓如1(1.河南省南乐县气象局,河南南乐457400;2.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河南濮阳457000;3.河南省宝丰县气象局,河南宝丰467400)。
cf i笥要1本文根据2008年南乐观测站发生的一次自动气象站雷击事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遭受雷击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各基层台站的自然条件不同致使部分台站在安装自动气象站时,未能严格批行国家相关防雷技术规范和伯动气象站场防雷技表规范》要求.存在’一定防雷安全隐患是主要原因。
本文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其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入侵途径,削订相应的保护方案,并对现有的一些防雷规范提出了修改意见。
’,瞎茑建词】自动气象站;防雷;分析;对策近年来,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全省各具局基本已全部建成全新的自动气象站,然而根据省局业务处的统计记录,从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发生故障的概率来看,由于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而影响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占到了80%以上。
因此对自动气象站进行系统的防雷分析,设计—个完整、适当的防雷方案,切实保护自动气象站有关设施免遭雷击,不但为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与运转提供了有效保证,而且为观测站值班员营造了—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1雷击情况及问题分析1.1雷击情况2008年7月12日21时14分南乐县气象局强雷暴,自动站采集器损坏。
事故造成22时卸1时4个时次的正点及部分分钟数据缺测。
事后,根据对自动气象站糊受雷击现场调查分析,自动气象坫原按装的防雷设施安装存在--定问题。
12自动气象站防雷祭护的不足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扫覆盖面广,而且一些台站屡遭雷击。
出了事故后重新做好防雷措施,仍然出现雷击故障,这也说明我们在对自动气象沾的防雷保护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二是认识程度。
对自动气象站的防雷保护的现行措施大都是参考了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规范。
自动气象站的结构和布置形式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它还有别于—般的人工气象观测站,保护重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探讨

感 器 的特 殊 布置 环境 和 自身 对 电磁 干 扰敏 感 的特 点使 其 存在 一 些 雷 击 隐患 ,这 些 安 全 隐患 大 致 如下 :1 )由 于气 象 观 测 的需 要 , 气 象站 的 室外 设 备均 安 装在 观 测场 内 ,而 观 测场 的 周 围要 十分 开 阔 ,不 能 有 高大 的建 筑 物 。加 之气 象 因素 的传感 器 由 于感 知各 种 气 象 因素 的需 要 ,探 头 均是 由敏感 性 很高 的金属 体 制成 ,这样 加 大 了传 感器 被雷 击 的概率 ;2) 虽然 最易 遭 受雷 电袭击 的 风 向和风 速 感应 器 均 采取 了一 定 的措 施 来进 行 保护 ,例 如在 风杆 上 安装 避 雷 针 或者 把 风 向和风 速 感 应器 安装 在 避雷 针 的保 护 范 围 内。感 应 器 的 风杆 遭 到雷 击 ,雷 电波就 会顺 着 风杆 传 向室 内采集 器 的传 输 电缆线 ,电缆线 感应 电磁脉 冲进而 会损 坏 室 内设 备 ;3 )观测 场 的 避 雷 针遭 受 雷击 的瞬 间会 产生 强 大 的 电磁场 和 局部 高 电位 ,电磁 场 会 经安 装 在室 外 的感 应 器 的信 号 电缆耦 合 到设 备 ,造成 设 备损 坏 ,高电位 会使感 应器 的金 属探 头遭受 电位 反击 而损 坏 。 雷 电电磁 干 扰 主要 通 过传 导耦 合 和辐 射 耦合 方 式传 送 到 自动 气 象 站 ,使 其失 效 或损 坏 。一 般 雷 电入 侵 自动 气象 站 除 阻性耦 合 影 响 的反 击 电压 之 外 ,分 别沿 电源线 、传感 器 到采 集 器和 采集 器 到 主 控微 机 之 间 的通 道 、网络 的通信 线 路入 侵 。一 是 自动 站 供 电 线 路 侵入 。在 电力 线入 室 之前 可 能遭 受 直击 雷 和感 应 雷 ,直外设 备 主要 是 各种 气 象要 素 传感 器 ,这 些 传
基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探究

基于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探究摘要:自动气象站是为广大人民提供最新的气象动态的、采集和发布的信息精确度都非常高的一个由多种设备共同构成的一个机构。
自动气象站是大气探测地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精细化预报分析所不可缺少的气象要素源。
自动气象站由各种电子设备并与计算机控制的网络紧密相连,将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
由于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特别敏感,容易受到雷电干扰,会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因此,自动气象站应该切实做好雷电防护工作,包括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两大方面。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自动气象站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布最新气象信息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由于其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操作,所以所取得的结果也更加真实、可靠,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但是,自动气象站由于自身所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特别容易受到雷电电磁脉冲影响,防直击雷装置受到雷击时,雷电流经过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并在其周围形成不断波动的电磁场,这种电磁波特别容易破坏自动气象站的电子设备。
因此,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复杂设备的防雷工程,任何一种单一的防护措施都是不全面的,效果也很有限。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工作应该综合考虑雷电成灾的多种物理因素,针对各种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1雷电流入侵自动气象站的途径自动气象站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源系统主控微机和通信接口组成。
其中,传感器负责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所得到的各种要素的变化情况转换成电参数,然后这些电参数传递到数据采集器,由其中的单片机全面采集,数据采集器能够将单片机上采集的数据进行线性和定标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转换成相应的实时值,然后形成逐日标准观测数据文件。
2自动气象站雷击防护工作的外部防护外部防护工程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由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等将电流经由引下线引导到接地体,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0 0 一 H )】 X 1 0 — 6 0 .1 2次 / a 其中: 预计 年 雷击 次数; K —— 校 正 系 数 ; 取 k = 1 .5; T d ——年 平 均 雷暴 日数 : 6 2 ,7; N g —— 雷击 大地 的 年平 均 密 度; A e ——与 自动气 象站观测 场截 收相 同雷击 次数的等效面积 L —— 自动气 象站观测 场 的长 ; 卜 自动气 象站 观测场 的宽 ; } 卜—一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金属护栏 的高度 ; ( 二 )勘察 结论 N >0 .0 5 次/ a ,根 据 G B 5 0 0 5 7 — 2 0 1 0 ,应 划 分 为 第二 类 防雷 建 筑 物 , 因此 ,安 溪 县 气 象 局 自动 气 象 站 按 第 二 类 防雷 建 筑 物 设 计 雷 电 防护措 施 。
学术论坛 A a d e c F 。 邝m
安 溪 自动 气 象 站 观 测 场 雷 电 防护 措 施
溪 季芬琴 蔡巧晖 陈州川 l 泉州市气象局 福建泉州 3 6 2 0 0 0
摘 要:安溪观测场雷 电防护工程在建设初期,通过勘察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新地址的地理 、地质 、土壤 、环境等条件和 雷 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特点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 出设计方案,在综合分析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所需设备防雷性 能基础上,提出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 ;雷 电防护 ;安全
地 球 上 任 一 时 刻 ,平 均 有 2 0 0 0 多 个 雷 暴 在 发 生 ,平 均 每 天 约发 生 8 0 0万 次 闪 电 , 每 次 闪 电 约 放 出有 5 5 k W・ h 的 能 量 , 电 压 高达 5 0 0 k V 以 上 ,瞬 时 电 流 高 达 1 0 0 — 3 0 0 k A ,闪电 电流快 , 放 电 过程 时间 短 约 4 O s ,在雷 击 情 况下 ,雷 电所 释 放 出 的能 量 是相 当大的,雷云电位可达到 1 0 亿伏。随着气象事业 的快速发 展 ,人工观测 已经被 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所代替。 自动气象站 主要 由气象传感器 、数据采集 系统 、电源系统 、通讯系统等几 部分组成 。气象传感器 、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在室外观测场处于 L P Z O B 防雷 区内,具有 绝缘强 度低 ,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 能力差 ,对 电磁干 扰 敏 感 等 特 点 ,是 观 测 系 统 雷 电安 全 防护 的重 点 部 分 。所 以在 设计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及观测系统时 ,应综合考虑雷电防护措 施 ,对提高整个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及观测系统雷电安全防护水 平 具有 十 分 重要 的意义 。
防 雷 保 护 主 要 是 保 护 人 , 为 保 证 观 测 场 工 作 人 员 的 人 身 安 全 ,观 测 场 设 置 防 跨 步 电压 措 施 ,观 测 场 防跨 步 电 压 采 用 l m X l m 网状 接 地 装 置 对 地 面 做 均 衡 电位 处 理 ( 具 体跨 步 电 压 措 施 布置 图如 图 I 所示 ) 。
一
、
量传 感 器和 接地 装 置就 近 焊接 在 一起 。 2 .采 用 2 5 a r m× 4 I I I | I l 镀 锌扁 钢将 百 叶箱 、 自动气 象 站和 接 地 装 置就 近 焊接 在 一起 。 ( 三 )接地 装 置 1 . 人 工 接 地 体 采 用 5 m m× 5 0 a r m 镀 锌 角 钢 ,长 度 2 .5 米 ,间距 5 米 ,人 工 水 平 接地 体 采用 一 4 咖 x4 0 ) r  ̄ n 镀 锌扁 钢 , 人工垂 直接 地体 间 的距离及 人工 水平 接地 体间 的距离 宜为 5 米,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 .人 工 接 地体 在 土壤 中的埋 设深 度 不应 小 于 1 .0 米 ,接 地 体在施工时应远离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3 .沿观 测场敷设 成闭合环形 ,其 工频接地 电阻不应 大于 4 Q,且做好相应的防腐 、降阻措施 ,确保接地装置的有效性。 为达到接地电阻的要 求,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接地措施和相应的 降阻措施 。 , 4 .由于观测场现场土质不好 ,人工接地装置电阻值无法达 到不大于 4欧姆 的要求 ,因此接地装置和在建的办公 楼用两根 镀锌扁钢一 4 m m ×4 0 a r m 连接 在 一起 。 5 .因建 筑物所处地 理位置 的特殊性及 雷暴参数 的影响 , 所有人 工接地体 均应采用长效 防腐 降阻剂及其优化接地设计技 术 ,确保接地地 网散流能力好 ,保持水分能力强 ,使 接地电阻 受季节影响小,延长地 网使用年限。 6 .接地装置 的距离人行道不足 3 米 的地方应采取相应 的措 施 , 以 防止 跨 步 电压 和接 触 电压 。采 取 的 措 施 有 :用镀 锌 扁 钢 做均压等 电位处理 、接地体深埋措施 、用沥青绝缘层绝缘 以及 用 沥 青碎 石路 面 绝 缘等 。
二 、雷 击概率 计算与分 析
( 一 )观测 场 年 预计 雷 击次 数 N 为:
N = k N 。 = k 0 .1 T d ^ e 1 .5 ×0 .1 ×6 2 .7 X[ L W + 2( L + W )X[ H( 2 0 0 一 H ) 】 1 1 2 + 1 T H
=
四 、观测场 防跨步 电压
现场勘测 实况 安 溪县 气象局 观测 场位 于安 溪县茶 叶公 园 ,地 势较周 边 高 , 四周 无 遮 拦 ,土 壤 层 为 红 土 ,防 雷装 置 的 规 范 化 与 否 直 接 关 系 到 观 测 场 和 观 测 人 员 的安 全 问题 ,因 此 设 置 一 套 完 善 的 防 雷 装 置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经 过 本 中心 技 术 人 员 现 场 的勘 察 情 况 , 分 析得 出以下 结 论 : ( 一) 该地区累计年平均雷暴 E t 数为 5 4 .1 天 ,雷击大地的 年平 均 密 度 为 3 .5 6 [ 次 /( k m 2 .a )] 。 ( 二) 观测场长 3 5 米 ,宽 2 0米 ,现状未设置防雷装置、接 地装 置 和 防护 场 所 。 ( 三 )实测观测场周围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为 1 1 5 0欧姆 ・ 米。 ( 四) 建 成后 观 测场 金 属护 栏 高 约 1 .0 m ,风塔 高 1 0 .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