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灌溉心灵之花
用爱灌溉,静待花开

用爱灌溉,静待花开爱是一种力量,它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如同雨露般滋润生命,如同春风般唤醒希望。
当我们用爱来灌溉自己和他人,静待花开的时刻就会到来。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不需要言语,不需要夸夸其谈,只需要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传递。
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鼓励,需要支持。
当我们把爱灌注到自己的内心,知道如何爱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把这份爱传递给他人,让他人也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爱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动力,它让我们不断地学会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无论是快乐还是挫折,都能够成为我们成长的肥料,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强和永恒。
当我们用爱灌溉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加坚定地前行。
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让我们不计回报地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支持他人。
当我们用爱灌溉他人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的时候,我们也会因此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因为爱是一种分享的精神,当我们将爱传递出去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与他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用爱灌溉,静待花开,这句话告诉我们一种人生的态度。
就像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我们的内心也需要爱的滋润和呵护。
当我们用爱去关怀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绝望。
但是当我们用爱灌溉自己的内心,就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因为爱是一种令人心生温暖的力量,它让我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当我们学会用爱来灌溉自己的内心,我们就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地面对,更加坚定地前行。
用爱灌溉,静待花开,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关爱他人的态度。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当我们用爱去关爱他人的时候,就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用爱灌溉,静待花开,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态度。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需要学会用爱去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活。
师德论文《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

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天真的孩童,他们犹如最娇嫩的花朵,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
孩子们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在他们心中引起不小的波澜,而这波澜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一扇窗户。
所以,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我们要用爱来呵护好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守护他们迎接多彩的明天。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
”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真诚的爱心。
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个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经常让我们头疼,经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存在下列问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偏差,不能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不懂得关心他人,也不爱惜自己,对周围人还存有敌视、冷漠心理。
这些孩子多来自于不完整的家庭,他们比起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一、用爱灌溉,潜移默化的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多留心自己的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波动,并且给予他们关心。
我们班有个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模样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可是翻开他的作业本,顿时我的头炸开了花。
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潦草的字,那么脏乱的本子。
而且这一次作业也是催了好长时间才交上来的。
跟家长了解,孩子一二年级都是在一所农村的小学借读,在班里不算人数,所以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写过作业,以至于现在基础这么差。
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到了这个孩子谈心,告诉他我对他的喜爱与信心,孩子好像很吃惊我能这样跟他谈话,那种长久被人忽视的冷落也着实让我心疼。
从此我对他严格要求,又总是亲切和蔼地鼓励他,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虽然字写得还是歪歪扭扭,可以我还是给了他一张“作业积分卡”,这是我们班孩子们特有的奖励,他把卡紧紧拿在手里,几乎是跳着回到了座位,一路小声嘀咕着:“我有积分卡了!”孩子慢慢地在进步,我很是欣慰。
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爱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它能够打破各种界限,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心来滋养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需要得到家庭的爱心。
家庭是学生最初的社会经验来源,家庭里的父母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爱心是最为重要的。
父母的爱心可以通过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琐事等来体现。
爱心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首先要从家庭中开始。
学校教育也可以用爱心来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成员。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爱心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爱心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育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温暖,让学生从心底爱上学习。
教师可以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社会上也应该用爱心来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社会是学生的第三个家,学生和社会互为依存。
社会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社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学业;社会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社会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对他人的爱心和关怀。
在学生的内心中种下爱心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爱护他人、关心他人的习惯,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和尊重他人,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用爱心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培养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花朵才能茁壮成长,为社会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让爱浇灌心灵的花朵

让爱浇灌心灵的花朵摘要:教师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只要你用爱的露水去浇灌,灿烂的生命之花必将绽放。
关键词:表扬鼓励感化学生倾听包容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学生往往把老师的关怀、爱护、信任,当做一种期望、一种力量,这爱是阳光、雨露、春风,能点燃学生心中的自信与进取的火种。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一扇门。
当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班主任莫能“霸王上弓”,而应当送满爱意,和风细雨寻找通往那个“世界”的途径,耐心寻找能打开那扇心灵大门的钥匙,以心育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天早自习下课,就有一个学生来找我,对我说:王学生“偷了我的铅笔,被我发现了还不还。
”听她这么一说,又有一个男孩子也凑了过来说:“老师,王云迪经常翻别人的书包。
的确,我也发现课间操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在别的同学书包里翻东西,我也对他进行了教育。
王云迪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少严格的去管孩子,也很少管得住孩子,更说不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行为习惯非常不好。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骂人的事经常发生。
在我的耐心教育下行为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
怎么现在又有偷东西的事发生呢?听了告状后我很生气但马上又平静下来,毕竟是孩子,看别人的东西好想据为己有,是很正常的事,教育一下就好了。
于是我又找到王,告诉他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样是不好的行为,如果觉得别人的东西好可以让妈妈给你买。
当时我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没想到没过两天又有同学到我这告状说王云迪又偷了他的东西,当时我心想前两天刚说完,怎么没两天就又拿别人的东西呢?于是与他的父母沟通才知道,由于他是家中最小的,想要什么父母总会满足他的要求,姐姐也总是让着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了这个习惯,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而形成孩子的性格又有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有来自社会的影响等方方面面。
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师德演讲稿

爱是滋润心灵之花的甘露师德演讲稿
亲爱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关师德的话题。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我们成长的基石。
师德如同心灵之花的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能够不断前行。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滋润心灵之花的最重要的甘露。
只有心怀爱意,才能真正关心学生,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茁壮成长。
其次,师德的体现还需要我们承担起教育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重任,我们要以身作则,坚守人格底线,言传身教,让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道理、学到做人的真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值得信赖的导师,让他们在我们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最后,师德的表现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教育是一项持久的事业,我们不能只在偶尔的一个讲台上展示出自己的师德操守,而是要在日常的言行中贯彻这种精神。
只有不懈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让我们的师德之花开得更加绚烂、更加美丽。
在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们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坚守师德原则,不断滋润心灵之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甘露,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光辉、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用爱去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用爱去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心灵则是未来的基石。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用他们的爱去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让他们在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用爱去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爱是最好的肥料爱是最好的肥料,可以滋养学生内心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斥责和惩罚。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不应该以惩罚为主,而是应该借机与他们交流、引导和教育。
从他们做错的事情中,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告诉他们正确做法,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感上的稳定,这样才能以员工为本,真正地去关爱和照顾他们的成长。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是一批年轻而独立的人士,他们往往不喜欢父母和老师过度干涉自己的情感体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和家长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只有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照顾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成长的道路中独立而坚强。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也不例外。
为了让学生茁壮成长,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潜力和兴趣,培养他们是真正的“人才”。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才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以便他们发现潜在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更积极和快乐的体验。
用语言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语言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的语言应该真诚、体贴,带着温度和爱,以此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不要随意地批评或责备他们,也不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批评“或”指责“的对象,而应该以”鼓励“和”感悟“为主,用赞美和关爱来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用爱去浇灌心灵之花

用爱去浇灌心灵之花雪花师者之爱要真诚,无真心之爱,不能动之以情,不能有情感的共鸣。
我任班主任时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我对她可谓“爱之不能”,因为她不单长相有悖和谐之理,有一幅组合畸特的面孔,而且成绩也很差,更主要的是她有一批兴味相投的“哥姐”,与我啸呼于众,使我头痛而无奈,对他的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我深知欲摆脱窘境,应“攻心为上”,于是我对她软硬兼施,一方面对她严加看管;另一方面尽量发现她的优点,多赞誉多鼓舞激励,然事与愿违,她不仅不收手反而更变本加厉,我感应十分迷惑,无奈之下,我与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交谈。
我说:“我对你真是仁至义尽了,该表扬的都表扬了,甚至不应赞美的也赞美了,给足了你的面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与我说呢?”我得到的回答是:“我明白,你对我都是迫不得已假的,你真正喜欢的是成绩好的同学” 。
对此坦诚之言,当时我真是无言以对了。
这件事,使平常自觉育人有方的我深深体味到:爱是教育的根本,爱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发自心里的真诚的呼唤,披着外衣的爱、是空虚空心的,是经不起学生那颗敏感的渴望着师爱的心里的考验的。
它的真面孔终会暴露无遗,由此你得到的也必然是轻视和嘲弄,以教育的失败而告终。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你爱孩子,孩子就爱你,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能教育好孩子。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只有用竭诚的爱去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和信赖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一种纯正无私的爱,才能使之感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他们的奉献。
对学生的公爱要普遍,应象阳光一样普照每一张如朝阳灿烂的脸上。
我前几年教过的班级曾经有这么一位后进生,他是个孤儿,不单成就差,而且性情懦弱,十分自卑,更为不堪的是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眼望去,一无是处。
但若细心批阅他的作文虽然错误好笑之处甚多,但时有不同凡响之处——很真诚也很孝敬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我的职业灵感告诉我,他是个可教之材。
于是我就从这方面入手,经常对他的不俗之言给以激励和赞誉,对一些不成熟的思想给以提醒和纠正,有时还把他请到家中谈心,时时处处给以关心和辅佐。
用爱浇灌心灵的花朵

用爱浇灌心灵的花朵摘要: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后进生,他们在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上变现不佳,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用细心去观察、用爱心去感化,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后进生缺点较多,心理特殊,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爱的春雨去浇灌他们的心灵之花,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创作出人生自励自强的奋进之歌。
我们班王楠同学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没有母亲,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
孩子表面很怕父亲,但是背地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甚至别的孩子不敢干的事他都敢干。
经常是衣服鞋子很多天不知道换洗,头发长了不知道剪,学校规定学生不让带手机,他却敢把手机三番五次带到班级。
记得有一次他又带手机了,中午在教室里玩,我发现后把手机没收了,并让他周五放学时到我那里去拿。
谁知没到周五,他的父亲向他要手机,他谎称借给同学了,并说当天一定带回家。
所以那天下班时,我发现他一直在教研室外面徘徊,便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要手机,我说教研室的门已经锁上了,我没有钥匙,明天再拿吧。
可是不管我怎么说,他也不走,最后还是回到教室,干脆不回家了。
后来校长也来劝说,他依然不走,经过再三盘问,他才说他不敢回家,是因为怕父亲打他,最后我便开车亲自把他送回家,并把事情的原委跟家长进行了说明。
第二天语文课,我提问古诗词背诵,没想到他还举起了手,并完整的背诵了一首古诗。
下课后,非常积极的去擦黑板,还帮我把作业本送到了教研室。
我从他的眼神里,能读懂他对我的感激,我也能很明显的发现他身上的变化。
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举动,用细心去关注后进生成长,用爱去温暖后进生心灵,如同春风化雨,它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甚至开花结果。
但是教育学生仅仅有细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更多时候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就拿中午吃饭这件事来说吧,王楠的父亲给他钱让他到学校食堂吃,但是这孩子不愿去食堂,而是去学校外面吃,这样一来弊端非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立德灌溉心灵
鹿泉一中康利军
我于200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带着一颗献身教育的炽热的心投入到鹿泉一中这片教育天地。
光阴荏苒,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10个春秋,鹿泉一中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深刻的印在我的心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希望的使命,我们将来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一群什么样的人。
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有一半的时间奋斗在班主任工作岗位,深感教育责任之重,不断的探索使我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和科学。
更新观念,实现多渠道有效沟通。
作为班主任,要想走进学生心灵,不仅仅是走进学生中间,还要了解现代学生的特点,更要关注这一代学生的特点。
以前教育教学中的许多观念和许多行为都要被重新解释,重新定义。
我先后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陈南的《自己拯救自己》、以及《名师讲述之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名师讲述之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名师讲述之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等。
另外,我还从网上下载了魏书生、高金英的班主任工作讲座视频和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的管理学讲座。
带着疑惑在书中与专家对话,专家的见解一次次让我茅塞顿开,使我对班级管理不断产生新的思路,在许多方面也有了超前的思考。
优化团会活动,改善评价系统,增强学生自信。
在班级管理我引入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情商训练,学生在笑声和掌声中品尝到战胜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分享中,提升自我,挖掘潜能。
自我管理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我先后在班内建立《班级日志》,推行各种以激励为主的评价系统。
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颁发荣誉证书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
比如及时肯定学习成就,肯定劳动纪律,肯定日常表现,肯定好人好事,使多数人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这些方式产生的激励作用,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好多学生在学习时加倍努力。
正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期望的那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要使一个学生发展的更好,就给他传递积极地期望。
当学生在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时,他的心理自信系统就充分开启,进而自发地在自信中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当班级多数学生能主动建立自信时,班级自信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整个团队的每个成员会从内心渴望构建共同的理想。
拓展互动空间,释放学生情感。
我通过网络搭建沟通平台,在新浪网建立了班级博客,设计了各种板块,记录了学生的青春宣言,活动记录,行为评价,在网络中建立了一个属于班级团队的新家。
我利用各种软件技术,制作班歌《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MTV,等一系列反映本班成长的记录MTV,极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
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德育的重点是育人,作为班主任,肩负着几十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我们的教育要出精品,要培养合格的有道德的人。
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祖国建设的各个岗位,他们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健康的灵魂,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身心和谐。
在教育工作中,我坚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做表率作用。
从接班级的那天起,我就坚持与学生一起出早操,三年来我们风雨同舟,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学会感恩,健康成长。
在感恩班会中,我们把家长请进来,以亲身感悟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为父母颁发感恩荣誉证书,亲情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的热情。
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工程,这是一支点金笔,把学生的青春变得更有价值。
我在德育这块阵地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年来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模范教师,分别被评为校级和鹿泉市模范班主任,鹿泉市人民政府嘉奖,鹿泉市培训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今后我要秉承“育人立德,灌溉心灵”的理念,完成一个人民教师永无止境的奉献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