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二
回顾.拓展二

第十册语文(科目)教案设计课题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情感目标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难点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2、学生发言。
3、归纳:(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日积月累: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二:成语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二:成语教案成语教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语文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育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在训练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能力和语感,成为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也不可忽视。
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成语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一环。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二:成语教案为主题,为读者深度解析小学五年级上册成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一、成语的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特色之一,它是汉语文化的精髓。
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而且常常寓意深远,可以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水平,而且还能够丰富语言内涵,加深文化认同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语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成为日后学习生活中的有力武器。
成语可以提高语言水平。
成语取义深远,能够启发学生发现更多的语言意象,从而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成语,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常用语汇和词义,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从而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成语具备了很强的文化价值。
中国文化底蕴博大精深,而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成语,可以让小学生了解更多中华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了解和热爱了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成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感。
成语通常用简练、深入、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成语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成语的解释和举例,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逻辑和语言技巧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
二、成语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成语教学是一个关注语言、思维和文化的过程。
因此,成语教学需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推理,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成语教学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
成语知识极其丰富,而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成语知识的最先触发点。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边放音乐,边翻看童年影集。
2、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想不想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味的童年往事同大家分享呢?3、学生交流。
4、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师: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
)5、师:怎样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呢?6、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1、熟读这几条名言警句。
2、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问。
3、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比一比,看谁理解得准,背得快。
的习作,联系读过的诗文来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可以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意境中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以帮助学生树立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意识,并养成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会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架起时空的桥,让学生浸润在古今思乡诗文中,读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读读“趣味语文”,谈谈表达方法,体验浓浓的乡情。
让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同伴对话,在交流中沟通,在倾听中欣赏,在展示中学习,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二:文言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回顾拓展二: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将会接触到文言文这一部分内容。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文言文可能是十分陌生和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文言文。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文言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掌握《弟子规》中的文言文课文。
2.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每个词语和句子,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课文本次教学以《弟子规》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个传统的书籍,学习其经典的教育思想和文言文语言。
2.相关知识点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文言文的生字词、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1.演讲教学老师将文言文课文读一遍,再将学生分组逐个读。
2.词语解析通过左右解析、父母解说等方法,将文言文中复杂的词语解析清楚,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
3.语文竞赛教师可以组织语文竞赛,在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文言文课文,搜集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阅读文言文课文老师将文言文课文读一遍,并解释生字词,让学生区分出主语、谓语等词汇的位置。
2.听音辨字让学生在听老教师朗读的同时,边自己打草稿,模仿老师的语音和语调,区分生字词的组成,发现生字词之间的关系。
3.课文解析在读完文言文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解读,包括理解语句、翻译句子和解析疑难词语等环节。
4.语文竞赛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汉字拼音拼写、词义说明、句子翻译等等。
5.反思与总结在本节课的结束之前,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此次文言文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将其融合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
五、课堂效果通过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和过程,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1.学生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语法。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
交流平台忆课文,交流收获(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季羡林京张铁路詹天佑《怀念母亲》雷达兵蝴蝶小高授粉(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谈活动,交流感受(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日积月累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
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六年级下语文回顾拓展二

评价: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页,共32页。
• 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演绎 • 翡翠 栗子 爆竹 预备 风筝
• 柔顺 压抑 敦厚 酷热 抽象 • 榛子 描述 掺和 杂拌 布施
•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 蜂拥而至 肃然起敬 截然不同 •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美不胜收
第四页,共32页。
交流平台—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趣味语文
有趣的标点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有人只改动了一下标点符号,竟把它变成一首绝秒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如果将标点符号再作改动,这首诗还可以变成一处精妙的小短剧: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日苏 ,。
除 ,
石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日积月累—《元日》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一年。
除:过去。 屠苏:酒名,用屠苏草浸泡而成。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 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据说喝此酒可以避瘟疫 。 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每 逢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 可以驱除魔鬼。后来演化成春联。 诗的大意是: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旭日升千门万 户多明亮,庆新春到处是新桃换旧符。
雪顿节,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的火
回顾拓展二(ZC)

骨瘦如( 柔情似( ) ) 心乱如( 面如( 挥汗如( 健步如( ) )色 ) ) 守口如( ) 如( )随形 如( )得水 身轻如( ) 如( )灌耳 如花似( )
畅所欲言
日积月累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中国; 世界上淡水鱼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 最大的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 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最大的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
漫画家埃· 卜劳恩: 奥· 1903年3月18日生 于德国,少年时代 学过钳工,后来在 莱比锡绘画艺术学 院学习,曾给《横 断面》、《新莱比 锡报》、《前进》、 《诙谐报》作过画, 还为他的朋友、作 家埃里西· 卡斯特纳 的许多作品画过插 图。
同仇敌忾
力挽狂澜
临危不惧
中流砥柱
勇往直前
大义凛然
前仆后继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众志成城
披荆斩棘
舍生取义
奋发图强
任重道远
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质彬彬
神采奕奕
仪表堂堂
满面春风
虎背熊腰
垂头丧气
身强力壮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低声细语
活蹦乱跳
巧舌如簧
大摇大摆
娓娓动听
点头哈腰
语重心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课题:回顾 拓展二档 (2)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课题: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重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执教教师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实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很多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组成员:
课题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2.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用时2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1)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2)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应该空泛地抒发,应通过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吗?(诗人触景生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四、总结。(用时1分钟)
课时分配
1课 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用时1分钟)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用时18分钟)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你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