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夺权”成为40亿资产掌门人
亿撬动亿资产(郎咸平曝光顾雏军并购神话)

9亿撬动136亿资产郎咸平曝光顾雏军并购神话顾雏军用于其“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在对科龙一系列收购活动进行分析后发现,顾雏军利用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而不只是单单靠他个人的资金,来完成他在冰箱产业的收购:作为消费品生产企业,科龙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
科龙电器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1.7亿元。
一般地,科龙的经销商都是先付款后提货,而在供货商和广告商那里,科龙可以拿到30天到90天的账期。
以60天的平均账期来计算,就有10亿元的现金一直留在科龙的账面上。
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
但时至今日,在“整合冰箱产业”、“进军汽车产业”等概念之下,与他相关的资金调度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这一切却似乎只是信手拈来:“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2001年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
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000921.SZ),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
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电器(000521.SZ)、亚星客车(600213.SH)、ST襄轴(000678.SZ)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
伴随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质疑”风暴: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是什么?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
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总体而言,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Capital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
长虹业绩触底 40亿元坏账需工作10年才能挣到手

2001年2月至2004年7月,倪润峰再次出山的3年半内,主导了两件大事,一是力主背投电视,二是开拓美国市场。这两项举措都极大地提高了四川长虹的销售额。
中华数据广播最大的股东为Ultra challenge limited(下称Ultra challenge),持有公司1.72亿股,占总股本的54.06%股份。
中华数码广播有着很强的天津大学背景。董事长寇纪淞时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校产公司天大天财的董事长;董事卜冬梅,天津大学高级工程师,天大天财副董事长;董事李敏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主任;董事王广鑫;曾任天大天财部门经理。
四川长虹新班子上任后,压库是首先着手处理的问题之一。
其截至2004年9月30日,四川长虹的存货价值为85.19亿元。而这个数字,在6月30日为90.53亿元。
在四川长虹2004年半年报中,对90亿元的库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占据了重要份额,分别为31.66亿元和58.87亿元。公司对这两项库存提取了减值准备,原材料计提55万元,库存商品计提3.12亿元。
但是,在四川省GDP提高过程中,四川长虹的隐患产生了,背投是一个过渡产品,而美国市场为长虹带来了巨额应收账款问题。
有媒体报道,在人事调整前,长虹的"财务问题"已经引起国资委的关注。对此,国资委的监管部门每月为高层所做的"企业快报",已经将长虹的"财务问题 ",以数据的方式展现出来。依照常理,这理应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中国一家政经杂志曾分析说:这些异常丰富的信息,为倪的离去勾勒出接近真实的一面,足以表明真正主导长虹命运的力量对此的安排,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决定倪润峰沉浮的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对于倪润峰这样"每说一句话都深思熟虑的人物",与 APEX的交易真是他商业判断的严重失误吗?追债方向长虹厂区内,一位长虹职工告诉《证券市场周刊》,退休后的倪润峰仍居住在长虹宿舍区内,有不少老职工都打电话去他家骂他,因为企业效益好的时候,他没给职工涨工资。后来保卫部门把倪家里的电话号码给换了。而在天气好的时候,倪润峰通常会坐车出来,但到很远的地方才下来走走。
企业接班人破解“三重门”之道

企业接班人破解“三重门”之道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 2020年第1期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各行各业频频发生的企业并购、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对企业提出的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等等这些难以阻挡的变革力量,使得家族企业必须同时做好应对心理、能力和愿景三重挑战。
文 / 程良越 *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严格的聚焦、长远的视野、一致认同的企业方向、灵活机动地捕捉市场机遇。
对于今天的家族企业接班人来说,时代对于这种素质的要求,远胜于企业的创始一代。
他们必须同时做好应对心理、能力和愿景三重挑战。
同时向狮子与狐狸学习三年前,台湾长荣集团的“接班风暴”,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2016年1月20日,台湾船王张荣发先生病逝。
不久,二房独子、在任的集团副总裁张国炜,根据父亲的遗嘱宣告继承父亲身后留下的全部资产,并接任集团总裁。
第二天,大房长子张国华联合其余三名兄弟发表声明,对张国炜独自片面宣布升任总裁、将私密遗嘱公诸于世之举感到遗憾。
并随即挟股权优势,召集集团高层开会,裁撤管理总部,不再设立集团总裁职位,间接地拔掉了张国炜集团总裁一职。
这场“接班风暴”最终以张国炜败阵而告终。
在财富与亲情之间,亲情的经营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家族事务清晰、家族之间的透明沟通等,都完全可以降低争产大战的发生。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同样重要的关键问题——系统的接班人领导力培养——却被大家所忽略。
关于接班人领导力的培养,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了一段“难听的实话”:作为君主,要吝啬胜于慷慨,残酷胜于仁慈。
他告诫王子们,必须同时向狐狸和狮子学习。
同时,运用人性和兽性,效法狐狸和狮子,兼备狐狸的精明与狮子的残忍。
君主要学会如何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
马基雅维利堪称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位“家族企业”顾问。
这里我们无意去评论马基雅维利思想的本质。
我们关注的是,这位活跃于16世纪初叶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在为权倾一时的佛罗伦萨城邦的麦迪奇王室服务时,被说“穿了的秘密”为今天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领导力培养所带来的借鉴意义。
【华尔街故事】从“贫民窟”走出来的15位亿万富翁

如果您尚未关注见闻,您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的“华尔街见闻→”关注我们。
出身名门或者有“富爸爸”撑腰确实能赢在起点,但富裕的家庭背景并不是通往财富顶端的唯一途径。
世界上很多顶级富豪都是贫苦出身。
相较于“富二代”,白手起家的故事更传达出正能量。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凭借决心、勇气和一点运气,任何人都可以突破身份的桎梏,获得非凡的成就,无论这种成就是以世俗的眼光来衡量,还是以自我的目光来审视。
单从财富的角度,BI讲述了15位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亿万富翁的故事(以净资产排名如下)。
15,Kenny Troutt净资产:17亿美元(截至2013年9月,下同)Troutt的父亲是一位酒保,在南伊利诺伊州大学读书期间,他通过卖保险筹集学费。
后来他赚的大部分钱都是来自于Excel Communications,这家公司是他在1988年创立,1996年上市。
两年后Troutt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这家公司卖给了环球电讯。
如今他已经退休,并且热衷于投资赛马。
14,Howard Schultz净资产:20亿美元在一次采访中,Schultz称:“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我生活在轨道的另一端,我知道轨道对面的人们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财富,更幸福的家庭。
我想要跨越这道藩篱。
如今我也西装革履,但是我很清楚自己从哪来。
”Schultz赢得了橄榄球奖学金,顺利进入了北密歇根大学,毕业后去了施乐公司。
不久后,他接手了星巴克,当时这家咖啡连锁店只有60家门店。
1987年Schultz 成为星巴克的CEO,如今星巴克在全球有超过1.6万家店。
13,Ken Langone净资产:21亿美元为了支付巴科内尔大学的学费,他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他的父母也将房子抵押了出去帮助筹措学费。
在1968年,Langone因将Ross Perot的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送上市而名声大振。
1978年他与BernardMarcus 联合创办了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该公司于1981年上市。
兰世立翻身仗:争夺40亿资产

兰世立翻身仗:争夺40亿资产原标题:兰世立翻身仗:争夺40亿资产——东星集团数十亿资产被蚕食唯余千万资产年收400万本报记者覃硕发自武汉钟祥神农架2013年8月7日早晨,湖北原首富兰世立迈出武汉洪山监狱的铁门,前来迎接的人不多。
短暂寒暄之后,兰世立钻入轿车,接车并不是他曾经的座驾—武汉市唯一的那辆宾利。
作为东星集团总裁的兰世立,自2010年4月9日因为逃税被判入狱4年到现在出狱,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状:自己曾经一手创建的市值几十亿元的东星集团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东星集团只是一个困守在湖北钟祥乡间、年营业额仅400万元的小公司。
物是人非,可能是兰世立现在最直观的感受。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了东星集团位于武汉、神农架、钟祥等多处旗下资产之后发现,随着兰世立的入狱,东星集团的大部分资产或被贱卖、或被收回,继而被多方蚕食殆尽。
身处铁窗之内的兰世立可谓是眼睁睁看着东星集团被当作“唐僧肉”一样瓜分却无能为力,这种煎熬对于兰世立来说,残酷而漫长。
显然,兰世立并不甘心。
在狱中的几年间,兰世立除了写回忆录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幕后指挥东星集团进行上诉,频繁的诉讼和举报,让兰世立身陷囹圄却一直能让外界关注自己,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
据了解,兰世立刑满出狱的时间是今年的11月23日,按照减刑政策,兰世立本应在5月份就出狱,而实际刑期却多了3个月,“其主要原因就是兰世立在狱中并不听话。
”一名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出狱近一个月,兰世立刻意保持低调,但东星集团已悄然计划东山再起。
8月28日,东星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称,东星集团、兰世立诉李军、杨嫚、融众集团的股权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以“基本事实不清”为由,撤销湖北省高院的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而在两个月前,东星集团起诉钟祥旅游投资开发总公司的钟祥风景区经营权案也被判发回重审。
这两个案子,对于急于翻身的兰世立来说意义重大。
此两处资产均为东星集团的核心资产,市值超过40亿元,“如果这40亿元资产能够拿回,东星集团东山再起有望。
世界级女强人是怎样炼成的 (24图)

世界级女强人是怎样炼成的(24图)她们是商场中的“杨门女将”,没有人会说她们不如男人,那么,她们究竟是如何华丽转身成为身价过亿的“世界级女强人”的?【1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年龄:44岁个人净资产:10亿美元【2 】雪莉·桑德伯格,1969年8月26日,生于华盛顿,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一个商人家庭。
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年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学位。
2001年,桑德伯格进入当时还是家初创公司的谷歌,随后担任负责网络销售的副总裁。
【3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年龄:60岁个人净资产:30亿美元【4 】奥普拉·温弗瑞,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妇女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控股哈普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
【5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年龄:57岁个人净资产:20亿美元【6 】梅格·惠特曼,现任惠普总裁兼CEO,曾任美国亿贝(eBay)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她曾在几家大公司任职:Procter & Gamble公司,迪斯尼公司(她负责营销的高级副总裁),Stride Rite公司,FTD公司,还有Hasbro公司。
【7 】吉娜·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年龄:60岁个人净资产:170亿美元【8 】吉娜·莱因哈特,现年57岁的澳大利亚第一富婆,外表和一般中年女性没有分别,行事一向低调,也甚少在媒体上曝光。
但事实上,她是“汉考克勘探公司”的唯一拥有人,坐拥澳大利亚矿业王国。
虽然没有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却是澳大利亚和整个大洋洲最富的女人。
她的钱来自她父亲澳大利亚矿产大王琅·汉考克的遗产。
【9 】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年龄:50岁个人净资产:150亿美元【10 】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1964年出生,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妻子。
雅戈尔曲折玩金融

李如成不是巴菲特,雅戈尔金融投资业务随着股市起伏一路颠簸。
在2021年末,雅戈尔卷入一场股权纷争。
随着工大首创董事长龚东升涉嫌其他经济案件被公安带走,工大首创承诺三个月内不再重组。
这场被解读为龚东升“夺权〞的游戏戛然而止。
雅戈尔对工大首创觊觎已久,自2021年起先后三次增持,并终于在第四次增持后跃居控股股东。
但就在工大首创发布这一消息的第二天,公司停牌重组。
外界疑声四起,对龚东升“夺权〞的质疑最多。
雅戈尔董秘刘新宇对外声称,控股工大首创只是为了有助于雅戈尔开展主业,他们目前尚未打算向工大首创派驻董事。
工大首创只是雅戈尔繁密投资业务中的一项。
与雅戈尔曾经的持股上市公司座上宾福田汽车、中信证券、中天科技、兴蓉投资相比,至少工大首创的零售百货业务和雅戈尔的服装主业有一定关联。
1993年便开始涉足金融投资业务的雅戈尔,凭借股改赚得盆满钵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但雅戈尔并不顺,2007年投资收益涨幅高达5110.92%,2021年却又亏损亿元。
同时,由于投资收益对雅戈尔净利润的奉献十分可观,李如成不忍割肉,于是雅戈尔的净利润也跟着投资收益共升降。
痛定思痛,栽了跟斗的雅戈尔,意识到依靠自身投资团队,已无法从事专业的金融投资业务,于是开始借助外力。
2021年12月3日,雅戈尔发布公告称,聘请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担任资产投资管理参谋。
凯石投资成立于2021年10月,雅戈尔集团持股70%,管理团队持股30%。
到2021年时,雅戈尔集团持股下降至60%,管理团队持股比例上升至40%。
凯石投资的法人代表正是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管理团队由陈继武、李文忠等一批投资业内人士构成。
陈继武在此之前担任富国基金总,曾在两年时间里,带着富国基金从业绩连续三年倒数第一跻身第一梯队。
与陈继武不到4年的合作,雅戈尔的净利润经历了亿元的高潮,又回到了起点。
相恋不如思念,其后,李如成和陈继武二人分道扬镳。
陈继武为雅戈尔提供的投资方式是以定向增发为主。
泽熙徐翔:从3万炒到40亿的投资传奇

泽熙徐翔:从3万炒到40亿的投资传奇徐翔,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1976年出生,17岁带3万入市,对股市很有天分,19岁时曾被上海黑帮胁迫,替黑帮操盘,相传两大黑帮为争他做操盘手而打了一次。
几年后,90年底末成为浙江龙头老大,被称为浙江敢死队“总舵主”,而叶大户当时只是“堂主”。
目前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40亿元。
徐翔不是普通人———数十亿元身价以及旗下管理的数百亿元资产,足以令他以“傲视群雄”的姿态站在众多投资者面前。
但至今为止,这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的头号人物一直很低调,基本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在2012年资本市场大幅下挫的情况下,他管理的泽熙瑞金1号达到25.20%的收益。
“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993年,还是个高中生的徐翔带着父母给的几万元本钱进入股票市场。
“那个时候,宁波老百姓家里几万元很正常,而且家里就我一个小孩。
”徐翔说。
18岁,徐翔放弃高考,专心投资,并得到家人同意。
徐翔对股市热点的把握非常敏感,个人资产迅速累积,成为营业部高手。
“我学习股票,看书,听券商培训,也看国外投资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宏观经济,也懂一点。
”徐翔表示。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徐翔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投资风格彪悍,被“敢死队”选中的股票,大进大出,高起高落。
这批人以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为核心,成员20人左右,核心是徐翔、徐晓、张建斌等。
徐翔在成名后更被媒体封为“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
三大短线高手中,徐翔是其中的头号人物,也是最年轻的一位;2号人物姓吴,35岁左右,这两位不仅经历相似,连炒股水平也是旗鼓相当;3号人物徐海鸥的,975年出生,上大学时就开始炒股,1997年在北京商学院毕业后没找工作,直接回宁波专职炒股。
在做散户时,徐海鸥与徐翔结识,便从散户室搬到4楼,为小他1岁的徐翔做助手,并逐渐成长为“敢死队”的核心成员。
名气渐响之后,徐翔的一举一动开始为外界所注意,特别其在营业部的仓位、持股,很容易被泄露,有人专门分析其持股以跟风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年可以让一个人变化多大?让两年前见过李兆会的人,今日再去看看,体会一下时间的威力吧。
一位朋友说,以两年前的“稚嫩”模样,没人敢想象李兆会今天的成熟。
而在这两年中,李兆会从一位大学在读的学生迅速蜕变,先被任命为海鑫集团的董事长,而后历经康熙式的“夺权斗争”之后,李兆会在实践中学习怎么真正掌控一个企业帝国。
“李兆会现已经全面掌权”,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幸存海向记者证实,而对于这个真正全面掌权的时间点,幸存海含糊地说是“就在不久前”。
“不久前”——在刚刚逝去的2004年,李兆会用他那还略微稚嫩的手,逐步“清洗”了父亲留下的残余部将,甚至连幸存海这位“托孤重臣”亦无幸免;在幸存海远走太原之后,海鑫集团的高管,已大都是李兆会的人了。
海鑫,一个全新的开始。
惊风密雨李兆会是在一夜间成为这家40亿资产企业集团的掌门人。
尽管李海仓早就有意将衣钵传给儿子——早年就将李兆会送去澳洲读书,并陆续把企业的一些股份转到李兆会的名下——但是在其身后把资产管理权交给这位年龄只有22岁、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却还是出人意外。
李海仓死后,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是热门的管理继承者候选人。
李天虎之前已经在海鑫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干了8年多,经验、能力和人脉兼备。
且李天虎亦是家族成员,不像幸存海虽然能力和地位都很高,但终是“外人”。
就继承以及新董事长人选问题,李氏家族召开了家族会议。
该会由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主持,开了三次,持续了三个晚上。
首先,明确遗产的继承问题。
李海仓持有的超过90%的海鑫集团的股份,除了一部分私下已经赠与李兆会之外,大部分股份按照《继承法》应分配给李海仓的直系亲属,但到最后,由于李海仓妻子以及父母亲的放弃,这些股份还是几乎全部给了李兆会。
其次,群龙不能无首,必须选出一个海鑫集团的当家人。
李天虎似乎在情理之中,并且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但是李春元却强烈反对;另一个提议是李兆会的六叔李天杰做董事长,李天虎接着做总经理,但李天虎和李天杰似乎水火不容,这个提议遭到李天虎的反对。
在僵持不下时,李春元提出,让李兆会当董事长。
还是一身学生气的李兆会突然面临他人生的重大抉择。
当家族会议再次召开时,家族中还有人坚持推荐李天虎掌门,但经过思考已下决心接班的李兆会要求:“先让我搞两年,万一搞不好,再给五叔搞也不迟。
”李春元这时拍板定案,财产继承人与企业接班人合二为一。
最终的结果是李兆会出任董事长,李天虎出任总经理,李兆会的董事长工作由幸存海辅佐。
夺宫初政然而,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
记者注意到,2003年8月,当李兆会出席由全国工商联组织的纪念李海仓《有产者启示录》一书的出版座谈会时,其头衔是海鑫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显然,此时的李天虎已经隐退。
从未实际参与过海鑫管理的李兆会如何从李天虎手中夺权?现在仍是个谜题,玄机重重。
须知在李海仓去世前的五六年时间,李海仓一直忙于外部事务,内部管理一直是由李天虎进行的,这么多年,足够李天虎在海鑫培养自己的势力,李兆会如何轻易撼动?本报获悉,李天虎被李兆会驱逐出权力的中心,时间点是在2003年6月,这时叔侄两人共同主政海鑫刚刚4个月,虽然其间两人矛盾不断,但有一天李天虎忽然递上辞呈。
李兆会批准李天虎辞职,并将海鑫属下的海鑫水泥厂交由李天虎打理。
目前海鑫水泥厂已成为独立于海鑫集团之外的法人,李天虎在海鑫集团的股份也已经撤出。
“夺宫”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李兆会获得了他梦寐的权力。
对于这一过程,流传在运城民间的一个说法是,李兆会巧妙地利用了各种矛盾。
关于这一说法的有关描述是这样的。
虽然李兆会当上了董事长,但是管理海鑫长达8年之久的李天虎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但李天虎同时和幸存海有着各种矛盾。
而李兆会巧妙地利用了李天虎和幸存海之间的矛盾,聚拢了幸存海、六叔李天杰。
有一天,在一个内部会议上,李天虎和幸存海的矛盾激化,李天虎甚至脱了鞋往桌上拍,两人呈现水火不容的态势。
李兆会决定抓住这次矛盾,让爷爷李春元同意,驱逐李天虎。
据说,李兆会在表示出让李天虎隐退的想法之后即暂时离家出走,李春元为了让孙子改变主意,先是驱车赶到太原,后又追至北京,但李兆会就是避而不见,最终,宠爱孙子的李春元同意让李天虎“退位”。
李
天虎退下之后,辅佐李兆会的两位肱骨重臣就只剩幸存海一人了。
然而,在与新董事长的理念不合中,他很清楚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非李氏家族的内部人,虽然自己是海鑫集团的创业者,但终究不是所有者。
但在每年300万分红的权益保证下,幸存海还能希求什么。
2004年的春节过后,幸存海开始调任海鑫集团驻太原办事处,所谓“托孤重臣”,其中“托孤”的意味已经烟消云散。
玉宇呈祥目前,海鑫集团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李兆会和其六叔李天杰手中。
李天杰和李兆会感情深厚。
澳洲的几年留学,李天杰一直和李兆会相伴。
另一方面,李兆会在实际管理中迅速成长,据说,在处理政府关系、加强内部管理等问题上,李兆会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手腕。
总体上说,海鑫交了不错的答卷。
2003年10月,海鑫集团在国内众多钢铁业巨头的竞争中,中标宁波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1.6亿元的钢筋采购项目,从而成为这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的钢筋独家供货商。
2003年海鑫总产值超过50个亿,上缴利税超过10个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成为历年来发展最为迅速和良好的一年。
而2004年,海鑫集团的目标升为总产值达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一位看过海鑫集团财务资料的人士透露,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也有人说,李兆会的“命好”,他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好时光。
这两年来的市场背景是,钢材需求量持续上涨,价格飙升不已;2004年开始的国家宏观调控,实际上更多是针对一些小钢材,对海鑫这样的大企业有所影响,但不大,倒是为海鑫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扫清了很多中小竞争对手,这些都为海鑫的发展迅速埋下了伏笔。
李兆会为海鑫带来的战略决策上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进入资本市常2004年底,海鑫先后获得民生银行和华冠科技的股权,其中在民生银行上以5.9亿的高价接盘,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
舆论认为,李兆会两度出手国内A股市场,可能是海鑫集团向多元化发展的信号。
此外,海鑫集团的上市问题也在李兆会接手后加速了进程。
李兆会作为新一代掌门人已然风格初现。
年轻的李兆会雷厉风行、派头十足。
不论是在海鑫集团所在的闻喜县还是在太原,如果说你看到三辆奔驰车同时驶过,那可能就是李兆会的车队了,而他喜欢坐中间的那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