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1.休眠状态: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减缓代谢活动,延长存活时间。

2.冷冻保存:通过降低温度到零下或较低的温度,减慢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3.干燥保存: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降低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4.冻干保存:先冷冻再干燥保存,通过冷冻降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活性,再通过干燥去除冻结水,使菌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

二、方法:1.冷冻保存:(1)使用离心管或培养管制备菌种的蛋白质保护液,可以是细胞培养基、缓冲液等。

(2)将培养物转移到保护液中,使其悬浮均匀。

(3)加入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二甲亚砜),提高菌种的冷冻抵抗力。

(4)将混合物分装到小容器或冻存管中。

(5)使用特定的冷冻方案,将菌种快速冷冻,并存储在低温下,通常为零下80℃或更低的温度。

2.干燥保存:(1)用无菌技术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试管中。

(2)将菌种培养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3)收集培养物,将其平均分布在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

(4)将试管或培养皿放在无菌的通风柜中,使培养物在无菌环境下干燥。

(5)将干燥的培养物贮存在干燥无菌容器中。

3.冻干保存:(1)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2)使用细菌培养基将菌种制备为细菌悬浮液。

(3)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保护剂,如蔗糖或甘露醇。

(4)将混合物分装到冻干瓶中。

(5)使用低温冷冻机将菌种冷冻为固体,再将其放入冻结干燥机中进行冻干。

(6)将冻干的菌种贮存在密封的冻干瓶中。

4.长期保存:通常,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但仍需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存条件。

在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2.制备合适的保存液:保存液的配方和pH值应与菌种相适应,以保证菌种的存活和精确性。

3.保持无菌操作: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污染。

水产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

水产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

实验四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一、基础知识(一)微生物的分离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浇注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

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

微生物的平板分离纯化技术自1880年Koch发明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获得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以及在工、农、医、环境、动植物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此可见,一项新的重大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建立会对整个生命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解释涂面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乎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二)微生物的纯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在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能表现出各自特有的培养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同种类微生物的鉴别特征之一。

了解它们的培养特征、掌握其生长规律对识别、控制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价值。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1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也是生物资源的基础。

微生物的保藏需要充分的考虑长期保藏的要求,能有效防止细菌的腐败,缩短菌株检疫和检测所需的时间,还可以提高细菌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可能涉及各种复杂的方法,需要更加正确和有效的保藏来保护和维护菌株。

1.1定期替换培养基微生物菌种的保藏通常使用加入防腐剂的培养基进行贮藏,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贮藏,培养基的成分会逐渐减少,菌株也会逐渐衰老,这可能会影响到菌株的存活率和活跃度。

所以,贮藏前应加入新鲜的培养基和抗生素,定期替换新鲜培养基,以保证菌株的流动性。

1.2贮存条件的控制正确控制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控制空气的酸碱度等,可以使菌株的活跃性或存活率保持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细菌能够在室温(25度)下长期贮存,但是会减慢其增殖和繁殖的速度,同时还要注意湿度,太过潮湿会使细菌存活率降低,尤其是嗜水性细菌;而太过干燥则会造成菌株衰老,影响菌株的存活率并降低其活力。

1.3贮藏容器的选择贮藏容器也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种类的容器来保存。

一般来说,普通细菌能够在塑料袋或瓶中长期贮存,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新的瓶或袋,但对于致病细菌则必须使用带有封闭口的易破袋。

1.4贮藏环境的更新贮藏环境的更新也是保藏细菌的重要环节。

定期更换菌种本身的培养环境,例如移动菌瓶到新的室温,或将菌瓶置于新的室温环境中,可以有效提高菌种的活跃性,同时也可以更换新的培养基和抗生素,定期更新贮藏环境,有效规避细菌衰老的问题,确保细菌的存活率和增殖率。

以上就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主要涉及到定期替换培养基、贮存条件的控制、贮藏容器的选择以及环境的更新等,只有正确地运用它们,才能确保菌株的存活率和活动性。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食品微生物8  微生物分离、纯化与保藏技术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 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二)菌种保藏依据:
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低温、干燥、 缺氧、缺乏营养条件,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处 于受抑制的休眠状态。 保藏菌种的选取:选取优良的纯菌种,最好是用其分生孢 子或芽孢等休眠体,在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件下保藏。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沙土管保藏流程:
菌种 斜面产孢 孢子悬浮液(≥106/ml ) 减压干燥
加入沙土管( 0.3~0.5ml/管) 密封 4℃低温保藏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菌种的保藏与菌种管理
(三)菌种保藏方法:
砂土管保藏法的特点
包藏初期,菌死亡率高,后逐渐减慢,存活下来的孢子在以后 保存期间稳定性较好。 适用于产孢子的微生物及形成芽孢的细菌 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二)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多角体病毒 等,由于长期使用,其毒力下降,导致杀虫效率降低及 衰退现象。 可以用菌种去感染菜青虫幼虫等,然后从致死的虫体上 重新分离,经过几次重复感染与分离,就可以逐步恢复 和提高毒力。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1.斜线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检验基础技能训练模块 ——
8 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藏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未来将加强伦理和法规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规范和管理措施,以确 保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的合法、安全和可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菌种保藏技术的改进
现有的菌种保藏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长期保藏过程中菌种活力的下降等, 如何改进这些技术以提高菌种的保藏 效果是另一个挑战。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和生长条件的需 求各异,如何优化这些条件以适应各 种微生物的生长是一个重要问题。
伦理和法规问题
在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过程中, 可能涉及到伦理和法规问题,如人类 微生物、病原体和转基因微生物的管 理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发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多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以满足各 种微生物的培养需求。
提高菌种保藏效果
未来将致力于改进菌种保藏技术,提高菌种保藏效果,延长菌种寿命。
加强微生物多样性保护
未来将更加重视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珍贵的微生物 资源。
加强伦理和法规建设
选择性分离法
利用培养基或试剂的选择性抑 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分 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温度、酸碱度分离法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温度、酸碱 度等条件,使适应特定条件的
微生物得到分离。
微生物分离的步骤
1 2
采集样品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 空气等。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研磨等。
在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
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分离培养耐药性微生物,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生 素药物。
疫苗制备
通过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制备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药物筛选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存(保藏)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存(保藏)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存(保藏)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时,经常需要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保存,都应遵循安全、存活、生物学特性不变以及避免差错等原则。

一、保藏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供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三类菌(毒)种由设有专业实验室的单位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2009年7月16日,卫生部颁布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原卫生部令第68号),《办法》规定保藏机构是指由原卫生部指定的,按照规定接收、检定、集中储存与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并能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非营利性机构。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应具有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既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又能够保证所保藏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质量的设施、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和规章制度。

《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保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部门和专人进行管理。

有关机构按照规定从事临床诊疗、疾病控制、检验检疫、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保管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其保管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名单应当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落实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安全保卫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与控制,设立专库专柜,单独储存,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PPT课件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PPT课件

實驗程式7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塗抹法)
實驗程式8
(微生物的分離—平板劃線法)
每組取無菌培養皿2付,在皿底貼上標籤,注明事項。取已熔化 的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倒入平皿,製成平板。
凝固後,用接種環取相應的 菌液一環(10-5或10-6)在平板上 劃線(教師作示範)。 1.連續劃線法:將挑取有樣品的接種環在平板培養基表面作連續 劃線(圖-5)。完畢後,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2.分區劃線法: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釋液1環,先在 培養基的一邊作第一次平行劃線3—4條,再轉動培養皿約600C 角,並將接種環上剩餘物燒掉,待冷卻後通過第一次劃線部分作 第二次劃線會,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劃線(見圖-5)。 劃線完畢,蓋上皿蓋,倒置於28~300C溫室培養。
液體接種法:包括從斜面菌種接入培養液,或從液體菌 種接入液體培養液,兩種情況都可以用接種環接種。但 在培養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液體接種宜採用移液管接種, 同時要求無菌操作。
穿刺接種法:用接種針經火焰滅菌後,沾取少量菌種, 垂直地穿入試管固體培養基中心至底部,然後沿著原接 種線將針拔出,要做到手穩、動作輕巧迅速,最後塞上 棉塞。再將接種針上殘留的菌體在火焰上燒掉。
2. 用無菌的脫脂牛奶將新鮮斜面菌種製成牛奶菌種懸液,無菌 操作裝入安瓿管中(裝量不超過其體積的1/3)。 3. 預凍:將分裝好的安瓿管在-25~-400C之間的乾冰酒精 中進行預凍,1h後即可抽氣進行真空乾燥。 4.真空乾燥:預凍後放入真空乾燥箱中,開啟真空泵進行乾燥。 5.封管前將安瓿管裝入多歧管上,開啟真空泵,當真空度達到 0.01mm汞柱後用火焰熔封。 6.做好的安瓿管放入冰箱中保藏。
實驗程式17
(微生物培養中的氧氣條件-厭氧培養)

(完整word版)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完整word版)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实验

实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及保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2.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

3。

学习微生物的保藏及鉴定方法。

4。

熟悉革兰氏染二、实验原理多管发酵法多管发酵法包括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1.初发酵试验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

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

平板分离初发酵管24至48小时内产酸产气的均需在复红亚硫酸钠琼脂(远藤氏培养基)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者,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

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小时培养产酸产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1。

水样污水样本2、培养基及试剂:二甲苯、苯酚、琼脂粉、香柏油、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EMB)、营养琼脂培养基、革兰氏一液、革兰氏二液、革兰氏三液、革兰氏四液。

3、器材及耗材:双目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洁净工作台、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灭菌手推车、接种环、试管、酒精灯、滤纸、擦镜纸、载玻片、打火机、棉花、滴瓶、长塑料篓、纱布、吸耳球、产气管、培养皿、移液管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

第一天实验前的准备1)配制3支乳糖胆盐液体培养基,每支10mL,并加入产气管.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灌装进2支试管中,配置200mL伊红美兰培养基150mL,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后放进恒温干燥箱。

2)包扎5套培养皿,包扎6根1mL、1根10mL移液管和3支滴管。

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

3)称取一定量的液体石蜡,约为锥形瓶的三分之一。

于121℃高温高压灭菌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程序5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实验程序6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涂抹法)





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每个同学做一只)。在皿底贴上标签, 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以无菌操作法先在培养皿中加入0.5%重铬酸钾溶液2滴,取 已熔化的淀粉琼脂培养基2管,分别倒入培养皿,使培养基与 重铬酸钾充分混匀,铺平,制成平板。 凝固后,另取一支吸管吸取10-3或10-4的土壤稀释液 0.2mL放在平板上。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倒置于28~ 300C条件下培养6~7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 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方法同上)。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 移植纯化,至最后得到纯培养为止。
实验程序

微生物的分离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示范)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实验程序1
(微生物的分离)



用稀释平板法(又名混菌法)从土壤中分离真 菌。 用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土壤稀释 液制备同上)。 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土壤稀释液 的制备同上)。
实验程序23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此法一般常用于细菌或病毒一类的菌种 保藏,常用脱脂牛奶或血清作为菌种的保护剂。 1. 脱脂牛奶的制法:将牛奶加热到800C左右,然后冷却,除去 表面的一层脂肪。这样反复2—3次后用脱脂棉花过滤,并在 3000r/min的离心15min,再除去表面脂肪。将脱脂牛奶装 入三角瓶中,用0.5kg/cm2高压灭菌30min,连续2次,并作 无菌试验。 2. 用无菌的脱脂牛奶将新鲜斜面菌种制成牛奶菌种悬液,无菌 操作装入安瓿管中(装量不超过其体积的1/3)。 3. 预冻:将分装好的安瓿管在-25~-400C之间的干冰酒精 中进行预冻,1h后即可抽气进行真空干燥。 4.真空干燥:预冻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开启真空泵进行干燥。 5.封管前将安瓿管装入多歧管上,开启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 0.01mm汞柱后用火焰熔封。 6.做好的安瓿管放入冰箱中保藏。
实验程序25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表-1
思考题



什么叫无菌操作?分离放线菌和真菌为什么 需要分别加重铬酸钾和链霉素? 平板培养时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 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有何异同? 试述菌种斜面冰箱保藏、石蜡封藏和砂土管 保藏等方法的原理。
实验程序12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使是菌 种试管,内侧是待接的空白斜面。(两支试管的斜面 同时向上),右手将棉塞旋松,以便在接种时容易拔 出。 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 有可能伸入试管的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将两支试管的上端并齐,靠近火焰,用右手小指和掌 心将两支试管的棉塞一并夹住拔出,棉塞仍夹在手中, 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焰。 将已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外侧的菌种试管内。先冷却, 而后再用环沾取一定量的菌苔,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 抽出试管。
实验程序15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液体接种和穿刺接种)
实验程序16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



参观培养设备:包括接种室、恒温培养室、恒温培养箱、液 体发酵——摇床、厌氧培养罐等。 好氧培养:例如平板培养、斜面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液体 振荡培养或通气搅拌培养等都属于好氧培养的方法。 厌氧培养:除了最简便的深层液体培养以外,可以采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排除培养容器中的空气或空气中的氧 气,创造厌氧条件。对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要用化学和物 理并用的方法。厌氧培养罐(图-9),以某种气体取代培养 容器中空气,并添加还原剂,如产气袋法和换气法。在进行 厌氧培养时,可以用指示剂检查系统中的还原条件,一般实 验室中常用的如葡萄糖——美兰指示剂。
实验程序3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图-1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和稀释液的取样
实验程序4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涂平板:每组取培养皿2付,即每个同学做一只。 1.先在无菌培养皿底部贴上标签,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 班级。 2.另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0-4或10-5土壤稀释液1mL, 加在无菌培养皿的一边,在皿的另一边加入2滴5000U/mL的链 霉素液。此时两液严防相混。 3.取已熔化的在水浴锅中保温500C左右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2管, 分别倒入上述培养皿中(见图-2),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 链霉素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 倒置于28~300C恒温培养5~6d。观察真菌菌落形态以及计数 菌落。并计算出每g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 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得。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作纯化和性能测定,若不纯, 需要继续分离。



生物学方法:利用植物呼吸作用,造成厌氧条件,常用的方 法是在密封的干燥器底部放入发芽种子,因种子的呼吸作用 增强,吸收氧气,创造厌氧条件。此法简易,但厌氧程度低。 化学方法:利用焦性没食子酸吸收容器中的氧气。在容器的 一边放一包用吸水紙包好的焦性没食子酸,在另一边放入碱 液,容器密封后,让碱液流向焦性没食子酸一边,两者反应 时吸收容器中的氧气,创造厌氧条件。 物理方法:常用真空泵抽出密封干燥器内的空气或再充入其 它惰性气体,以保证厌氧条件。抽气前,容器内放入指示剂 和培养物。一般为达到严格厌氧目的,常采用物理和化学相 结合并用的方法。
实验程序14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液体接种和穿刺接种)


液体接种法:包括从斜面菌种接入培养液,或从液体菌 种接入液体培养液,两种情况都可以用接种环接种。但 在培养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液体接种宜采用移液管接种, 同时要求无菌操作。 穿刺接种法:用接种针经火焰灭菌后,沾取少量菌种, 垂直地穿入试管固体培养基中心至底部,然后沿着原接 种线将针拔出,要做到手稳、动作轻巧迅速,最后塞上 棉塞。再将接种针上残留的菌体在火焰上烧掉。
实验程序7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涂抹法)
实验程序8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划线法)



每组取无菌培养皿2付,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事项。取已熔化 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平皿,制成平板。 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 菌液一环(10-5或10-6)在平板上 划线(教师作示范)。 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 划线(图-5)。完毕后,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2.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 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0C 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 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见图-5)。 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0C温室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 后得到纯培养。
实验程序13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的底部, 轻轻向上划线(直线或曲线)。 接好种的斜面试管口再次过火焰,棉塞底部过火焰后立即 塞入试管内。 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灭菌。先在内焰中烧灼, 使其干燥后,再在外焰中烧红,以免菌苔骤热,使菌体爆 溅,造成污染。 放下环后,再将棉塞旋紧,在试管斜面上距试管口2~ 3cm处贴上标签。 28~370C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 种保藏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试验程序 思考题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的基本方法。 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样品:新鲜土壤。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 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 无菌水:带有玻璃珠装有45mL无菌水三角瓶、装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 其它: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玻棒、台天平、 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标签纸、胶水、水浴锅。 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 0.5%重铬酸钾液
实验程序21
(微生物的菌种保藏方法)


斜面冰箱保藏法:将菌种接在新鲜斜面培养基上,定温培养长 出丰满菌苔后,一般形成芽孢的细菌要形成芽孢,形成孢子的 微生物要长出孢子,贴上标签,放在试管架上,在棉塞部位用 尼龙紙或防水紙包好,放入40C冰箱中保藏。一般每隔3个月至 半年用新鲜培养基移植1次。方法简便,实验室均采用。 缺点:移接代数太多,易产生变异、退化。 石蜡封藏法:在已长好的斜面菌种上加入无菌液体石蜡油,高 出斜面1cm直立试管放入冰箱保藏,适用保存细菌和放线菌。 石蜡的处理:250mL三角瓶装100mL液体石蜡, 1.05kg/cm3高压灭菌30min,然后放在1050C左右的烘箱中 1h,使水分蒸发掉。
实验程序9
(微生物的分离—平板划线法)
实验程序10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接种方法:常用的有斜面接种法、平板接种法、液体接种法、 试管深层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法。 接种工具:常用的有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钩、接种圈、接 种铲或接种锄、玻璃涂棒等(见图-6)。
图-6
试验程序11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斜面接种法)
实验程序2
(微生物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制备土壤稀释液:(无菌操作过程见教师示范) 1. 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 2.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 -3、10-4、10-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 荡后静止0.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 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 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 10-5 10-6土壤稀释液。 在土壤稀释过程中,应用一支吸管由浓到稀,稀释到底,稀 释方法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