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之二布局谋篇
高中作文指导 布局谋篇讲结构

所用无非砖瓦 所建风格迥异
点题 限字 立意 唯美
开篇四字法:简、捷、明、白。简,简要 文字,不繁复累赘;捷,直奔主题,不拐弯抹 角;明,亮出观点,不故弄玄虚;白,追求美 感,不刻意雕饰。起承提结的起,是文章的开 头,常见的开头有开门见山(先行立意)法、 他石攻玉(介入引用)法、托物起兴(设置比 喻)法,等等。考场作文的开头紧要的是入题 快捷,干净利索。不要总想着开篇就一鸣惊人, 着色多多,结果夹杂不清,费力讨不来好。我 们主张开篇能立意就好,宁可少些刻意与做作, 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可能留足空间给 正文。
为人善做减法的道理古即有之。常 胜将军李广在带兵打仗中,“乏绝之处, 见水,士卒不饮,广不近水;士卒不食, 广不近食”(《史记 "李将军列传》)。正是由 于他放弃了自己原本理所应当享受的特 权,上下同欲,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看来,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 候,人才能真正接近不惑的清醒状态。
这里,重提所谓主题(观点)先行。有了思想的 引领也就明确了目标,自可勇敢坚定地奔跑、竞逐。 先有主旨不光是文章的思想之法,也是文章的结构 之法。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考场作文更是一个短 平快的“搭架子”工程,它几乎容不得细工慢活。 立意既定,思路尽早明晰,动笔之初已避免了信马 由缰,结构也就纳含在其中。理解了这一点,作文 就有了窥其堂奥的机会。因为人的主观思想必定是 有根之木、有源之水。立意准确了,明摆在那里, 就要制约整篇文字的事理表达和结构形成。这样一 来,真是妙不可言,写作被思想的线牵住,我们只 好尊重它,进而攀附着这根红线来驱遣文字,打理 结构。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 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 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 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 (《文心雕龙•熔裁》)
作文指导课—谋篇布局

• 50岁——浓浓的母爱。 • 我长大了,母亲也快50了。母亲不再扶着我干这干那了
。可母爱却像陈年老酒,越来越浓了。 • “妈,今天8点开考。”我说。母亲走到即将出门的我的
身边,望着我的眼睛,双手扶在我肩头,没有说一句话。 啊,母亲,这浓浓的爱,女儿收下了,您放心吧! • “母爱不会老……”母亲喃喃地重复着
作文指导课—— 布局谋篇
2021/10/10
1
•明晰文 •充实文 •文采文
2021/1,是文章的身段和形 式。它需要精心包装,需要认真构思和设 计。中考作文评卷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 “扣题准确,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思路 清晰。”
2021/10/10
3
文章的布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章布局要为主题服务。即通过详略处
2021/10/10
13
• 片断二
• 发语文卷!我提心吊胆的坐在座位上,恭敬的等候老师宣 读“圣旨”。“何磊,92分——”老师微微停了一下,和 善的眼睛立刻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他是全班最高分! ”呀,我高兴极了。老师笑了,我也笑了。老师的目光, 多好看呀!
• 片断三
• 不好,我闯祸了!刚才我把粉笔灰故意吹进一位女同学的
四、当我劳动出色 的时候,老师的目 2021/10/10光让人充满力量
结尾:老师的目
光时刻教育着我
们
12
老师的目光 老师的目光,有时让人害怕,有时让人高兴,有时让人伤心, 有时让人充满力量……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片断一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同学们“沙沙”写字的声音和老师沉重 而又缓慢的踱步声。我们正在进行英语考试。卷子很简单,我很快 做完了。突然同桌向我发出了“信号”,我回过头来看见老师里我 还很远,便毫无顾忌的把卷移了过去。作贼总会心虚,当我再次回 头,一双眼睛,一双严厉的眼睛正射出两道利剑似的光。我的脸红 了,我赶紧把卷抽了回来。老师的目光多吓人啊!
考前指导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从内容、结构、感情、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仅就谋篇布局(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进行相关探究和归纳。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揣摩高考试题,不断加深印象,逐步使答题趋于规范。
(一)、2008四川卷《我爱水》17题(8分)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二)、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谋篇布局类题的答题技巧 课件29张

两条小羊角辫,稍稍仰起黝黑的小脸儿,微微眯缝了黑葡萄般的眼睛,望着我说:“叔叔,我没见过你!” • ④“我是来采风的。”我随口说道。 • ⑤小女孩低了头,看了看我的脚下,疑惑地说:“叔叔,你脚下有风吗?你能踩住风吗?是不是还像哪吒一样踩着风火轮?” • ⑥我不禁笑了起来,刹那间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继而告诉她:“我是写文章的。” • ⑦“就是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文章吗?”小女孩睁大了眼睛说。 • ⑧我摇了摇头,看到小女孩眼里的火苗黯淡了下去,又点了点头。我不想让她失望。 • ⑨“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写文章!”小女孩认真地说。 • ⑩“你想写什么文章呢?”我问。 • ⑪“写我妈妈,还写采菱南塘秋!”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高考语文小说“谋篇布局” 的答题策略
谋篇布局的定义
• 谋篇布局,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解为“谋篇”和“布局”两个方面。 写文章时,在下笔之前要先构思文章的主旨,明确文章的目的,这就是 谋篇;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是想清楚文章的结构,这是布局。
• 通常,对于“谋篇布局”的理解,人们侧重于对“布局”认识,也就是 从“结构”这个角度构成一种狭义的概念。本文也是主要从这个方面谈 小说谋篇布局的鉴赏。
• ④爷爷对父亲的两次叮嘱,暗示父亲要做的事是有危险的,暗示结尾纪先生是地下党, 也为结尾“之后,我再也未看见过父亲”做出了解释。开头写济世堂药铺气氛的凝重, 后写胖子抢夺药方,以及跟随“我”回家查问,胖子的一系列行为,都表明着他在警惕 消息的传递,暗中查访相关人员,都能够暗示纪先生的地下党身份。(写胖子的某一次 行为即可)
专题21 写作(布局谋篇)-【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21写作(布局谋篇)一、议论文常用结构模式(一)、对照式(正反论证)对照式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正反论证也凸显了论述的力度,同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获得素材佐证,所以是考场中实用性很高的一种结构模式。
值得广大考生借鉴模仿。
1.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2.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第3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作用第4自然段:反面观点总结+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危害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现实意义3.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师说》例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
所以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是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高考语文复习:三元思辨作文如何谋篇布局精品PPT26张课件

向盘,脚踩油门,及时刹车,守正不移,行者无疆,知止不殆。(提出观点)
回车复路,正道直行。舟车前行时,必须及时调整方向盘。同理,在人生
之旅中,需用见识、定力的方向盘不断调校……(A)
行者无疆,驰而不息。握好方向盘,踩油门,才能向前,才能有加速度。
同理,奋然前行,才会铸就精彩人生。你奋然前行的勇毅背影,终会辉映人生的
新关闻注写 细节作、要深实入地基求层证、等扎。根人民、做干量人的;做精要事神重要,视接重调地视查气细研,节究要、。有基务层实的实力
鉴古学今求 突破
新闻写作要有业务水平,葆有乾 做人做事要有突破意识、创新思
坤,要吸收古 今中外写作方法 维,而这些突破创新是在广泛学
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笔力。
习借鉴中提升的,创新突破的目
典型文题
示例:
练本手,达妙手,弃俗手
棋盘上有刀光剑影,棋子间有鼓角争鸣。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在人生这盘大棋上,青萍之末有风起,微澜之间浪亦成。(概述材料)
若想赢下人生之棋,需弃俗手,练本手,方能达妙手。(提出观点)
苦练本手,心无旁骛,一剑光寒妙手出。(A)
本手扎实,妙手生辉,厚积才能薄发,行稳才能致远。(B)
宏阔背景……(AB)
行有所止,知止不殆。前方有紧急危险,紧握方向盘的前提下,必须及时
刹车。同理,人生征途中,有坦途大道,也会有歧路、深壑、鸿沟,有陷阱、诱
惑,因此,需要随时刹车,有所戒止……(AC)
愿我们踩好人生的油门,使自己成为勇者、行者;学会及时刹车,有所不
为才能有所为;同时,时时回望身后的车辙和脚印,及时调整,方能行稳致远。
典型文题
关键词及含义: 方向盘:掌控方向盘,调整方向,可理解掌控人生路上前行的方向。 油 门: 踩油门,使车子前行,可理解为人生路上的加速前进。(进) 刹 车: 踩刹车,使车子停止,可理解为人生路上的适时停止。(退)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

现代文阅读之谋篇布局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从内容、结构、感情、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仅就谋篇布局(行文结构或者行文思路)进行相关探究和归纳。
一、先积累与谋篇布局相关的术语:1、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二、注意提问的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掌握一定的答题模式:1、相关术语+具体文章的内容+作者感情、文章主旨2、文章是()结构方式。
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3、文章以()为线索。
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了()。
4、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四、揣摩高考试题,不断加深印象,逐步使答题趋于规范。
(一)、2008四川卷《我爱水》17题(8分)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二)、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17题(6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PPT《布局谋篇》中考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系列指导

布局谋篇的方法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是指在布局谋篇时,选择一个和中心
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 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运用此法,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 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 度思维,才能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 写到哪算哪,思路缺乏条理性。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 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去,破 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 适度性。
4. 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 句篇》
中考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系列指导
布局谋篇是指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 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 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 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 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怎样布局谋篇
①.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 材料作进一步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2.片段组合构思法: 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
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人物、事件或景 物的片段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法。
2.片段组合构思法: 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
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 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3.悬念设置构思法: 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
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 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 的构思方法。
4.纵横对比法: 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之二布局谋篇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
其原因在于: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
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三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
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一、【并列式】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
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
2010年山东省作文样卷阴影之美(58分)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的确,人生的一切美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公共构成的。
然而,我们毕生寻觅的只是光明之下的欢乐、幸福,却不知,阴影下的苦难与泪水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苦难于人生有多宝贵?那位充满智慧与良知的老者给出了我们答案。
“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多高远。
”这句话不也是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真实写照?他风光过,出版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很畅销,被邀请去各国大学做演讲,声誉和财富都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可是,正是他那埋藏于阴影之下的苦难成就了他。
坐牢的经历铸就了他的坚韧,流亡多年使他有了更强烈的代表俄罗斯良知讲一句真话的愿望。
若是没有那段阴影下黑暗的生活,索翁又如何能再万众瞩目的光明之下接受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国家荣誉奖”,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就是穿破阴影后,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
我们常说,中国文人的命运多是不幸的。
但若不是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又怎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句子?我仿佛依稀看到了那位站在大明湖畔的美丽女子。
李清照出生名门,饱读诗书,才华过人,后又结识了赵明诚,爱情美满。
这是怎样一个上帝的宠儿啊!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闺思诗让人如何也对她怜爱不尽的。
可生活到底没能给她足够多的恩宠。
人到中年,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她还依然渴望在乱世中为朝廷做点贡献,可在那个“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一个孤弱的女子,纵有再多的抱负,也无用武之地。
于是她只能孤苦地抱着她的志向知道终老,无奈地吟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前半生上天赐予她的光明让她拥有了过人的才华和美满的爱情,而后半生生活施加给她的阴影才真正使她拥有了超越古今的大气大度,大节大义。
光明之美,美的鲜艳,夺目,众所周知;而阴影之美太过含蓄,常被人遗忘。
阴影之美,美在低调,不张扬,美在她对人的心灵“润物细无声”的浸染,美在她对人格长久而坚韧的塑造。
人们常常因为苦难太过深重而想要远离和摈弃她,但当我们真正感受到阴影之下的荣耀时,才会理解她的珍贵与可爱。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斗士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只有真正领悟阴影之中苦难的力量,才会在光明之下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
议论文并列结构模式通常表现为:参考我发的:(要求1、分论点千万不能假大空。
2、分论点分得开,不能有重复或交叉,3、分论点要按一定顺序排列)(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2)本论A、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B、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C、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3)结论(照应全文)二、【递进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小到大、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孤独与幸福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
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
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诠释论点)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分论点一)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
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
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
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议论)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分论点二)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
(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
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议论)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分论点三)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
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
(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议论)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
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
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联系实际)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
(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结论)本文的提纲为:1、立论部分: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2、论证部分:(1)分论点一——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2)分论点二——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3)分论点三——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4)联系实际——因孤独丧失幸福感是一种极大的悲哀3、结论部分:应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重申论点尊严与灵魂尊严是什么?它是生命的尊贵与庄重,它是不肯弯腰屈膝的坚持与豪放,它是令人仰视的气节与精神……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
尊严是人的灵魂。
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之源,来自于生命的灵魂,正是人本性中的正直与大气,尊严才会如此坦荡。
我不免想到了晏子使楚的故事,他的处世不惊、南橘北枳的雄辩赢得了楚王的赏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这位出色的外交家的灵魂中,如果没有傲然之骨,怎会有不卑不亢的凛然之辞?所以,尊严是人的灵魂。
尊严是民族的灵魂。
无论是燕赵小国义不赂秦战败而亡的气魄,还是抗日战争中华夏民族在衰败之时发出的沉重的呐喊,一个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由此体现。
那是坚守节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伫守,那是矜持地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壮。
毋庸置疑,当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存时,这个民族也将不复存在。
她的灵魂不仅来自四海之谋臣、天下之奇才的智慧,更来自贤士豪杰每一份不屈的情怀。
正是他们的每一分付出,才得以使一个民族捍卫她的尊严之魂!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尊严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却得以在万物之中处处体现。
那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那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那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归隐田园的清高;甚至那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着……万物的灵性,就在于那块沉稳的磐石,在于那道刺穿黑夜的曙光——尊严。
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尊严太宝贵又太平凡了,平凡在于它几乎处处可见,而宝贵在于,你是否能坚持你的尊严,倚仗它,登上人类灵魂之顶峰。
这篇文章的结构分解为:引论:它更是万物之精灵,灵魂之倚仗”中心观点。
第二部分:分论点尊严是人的灵魂本论: 第三部分:分论点尊严是民族的灵魂(层进)第四部分:分论点尊严是万物的灵魂。
结论:回归人类的本性,灵魂在那条挺直的傲骨边倚仗。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语言一定要简洁些。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
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如《谈坚持》中心观点: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什么: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
为什么要坚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坚持需要什么:坚持需要韧性,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
(张海迪)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
结论: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
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