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坊破题旧房新用

合集下载

上海可持续城市 最佳案例

上海可持续城市 最佳案例

上海可持续城市最佳案例有多个,包括但不限于:
1. 奉贤“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重点围绕“2+1+X”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通过最大限度惠及民生,增加绿地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2. 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南桥源”:通过增加公共建筑和绿地面积、保留改造建筑等措施,完成城市更新土地面积2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3. 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顺利闭幕,此次大会主题为“建设宜居可持续城市,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联合国设立的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国际日。

4. 上海市虹镇老街旧区改造项目:通过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实现了从“旧区”到“新家”的蜕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5.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综合改造项目:通过对街道进行综合改造,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打造了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街区。

这些案例都是上海在可持续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更新比较好的案例

城市更新比较好的案例

城市更新比较好的案例
城市更新的良好案例有很多,这里仅提供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

这个项目规模较大,对旧居住区、旧厂房、旧商业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合理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肌理。

这种微更新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第二个是重庆万州吉祥街城市更新项目。

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项目,目的是为打开万州城市旧改更新的局面,提供一个有效的示范。

项目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实现传统与新兴业态融合共生。

通过“点式”街巷的改造,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产生网络化触发效应,促使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主动改造。

这些项目均采取绣花功夫的方式进行更新,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烟火气。

如需更多城市更新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城市规划专家。

上海老破小方案

上海老破小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面临着许多老旧小区(以下简称“老破小”)的改造问题。这些小区普遍存在房屋老化、设施不完善、环境恶劣等问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老破小改造方案至关重要。
二、项目目标
1.提升居民居住环境,确保房屋安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2.改造范围及标准
(1)改造范围:主要包括房屋本体、公共设施、环境整治等方面。
(2)改造标准:
-房屋本体:确保房屋安全,提高抗震性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公共设施:完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增设电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环境整治:提升绿化水平,改善环境卫生,打造宜居社区。
3.改造模式
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共建的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
4.改造流程
(1)立项:由政府部门负责项目立项,明确改造范围、目标、资金来源等。
(2)设计方案: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改造设计,确保方案科学、合理、人性化。
(3)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优化改造方案。
(4)项目招标:公开招标,选择具备资质和实力的企业承担改造任务。
(5)施工改造: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改造质量。
-环境效益:提升社区环境,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风险
-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资金不足、施工难度大、居民意见不统一等问题;
-项目后期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施老化、环境恶化等问题。
七、总结
本方案针对上海市老破小改造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改造策略、流程、资金筹措和政策支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关注各方利益的平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通过本项目实施,有望实现老破小居住环境的全面提升,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借鉴。

上海旧住房成套改造案例

上海旧住房成套改造案例

上海旧住房成套改造案例
1. 原上海市委校旧住房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由原上海市委校旧住房改造而成。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计划分为14个改造单元。

改造后的住房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设施。

2. 黄浦江畔旧住房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原为黄浦江畔的老旧住宅区。

项目计划改造10栋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改造后的住房将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增加公共设施和绿化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静安寺老旧住宅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原为静安寺周边的老旧住宅区。

项目计划改造20多栋老旧楼房,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

改造后的住房将提供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和设施,同时保留原有建筑的历史特色。

4. 上海格林玛利亚广场旧住房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原为格林玛利亚广场的老旧住宅楼。

项目计划改造4栋楼房,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改造后的住房将提供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设施和便利的交通配套。

5. 杨浦区滨江旧住房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区,原为滨江旧住宅楼。

项目计划改造6栋楼房,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

改造后的住房将符合城市更新的要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海市旧住房改造的情况,通过对老旧住房的改造和提升,为居
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更新和改善社区发展。

上海红坊创意园案例详解

上海红坊创意园案例详解
上海红坊创意园
1957年
1989年(城市产业转型) 2004年
2005年
上海钢铁十厂
厂房废弃闲置10余年 上海市经委首批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 推出了红坊在内 中心落成揭幕 的17个创意产 业聚集区
国际文化时尚社区,钢铁厂的优雅重生
【案例概况】 红坊位于淮海西路(570-588号)核心地段,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融为一体,处长宁、徐汇、静安三区交界地带。总占地约 50000平方米(75亩),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改建于上钢十厂,现今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和上海的新文化地标之一。 【案例特色】 整旧如旧的同时融入艺术细节,将旧厂房特有的宏大空间、工业建筑的大桁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大片中央绿地,非常注重公共性与开放性,定期举办各类面向大众的交流活动; 空间上,注重建筑单体内部与外部的交通和联系; 一系列智能化办公设施。
1号会议室面积:100平米,建议可容纳量:60人 周一~周四 RMB8000/天(8小时) 周五~周日 RMB10000/天(8小时) 2号会议室面积:60平米,建议可容纳量:30人 周一~周四 RMB5000/天(8小时) 周五~周日 RMB6000/天(8小时)
经营效益:
• 红坊已吸引了80多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创意企业入驻, 其中70%为外资文化企业,包括全球著名广告公司李
活动场地 展览场地
会议室
租赁价格
周一~周四 RMB80000/天(24小时) 周五~周日 RMB100000/天(24小时)
按标准展位(9平米/个,可容纳100个展位以上) RMB5000/天/展位(8小时) 15天展览:RMB5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30天展览:RMB7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60天展览:RMB900000(包含布、撤展时间)

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红坊,外表冷酷内心狂野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C-6单元(近虹桥路)路过红坊时,常常有人和它擦肩而过,因为谁也不曾想到繁华高雅的淮海西路上居然奇迹般地伫立着一个巨大厂房。

这家厂房,50年前曾是万人炼钢厂———上钢十厂。

在那个年代,它因为创下了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

50年后,这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已渐渐褪色的厂房却华丽转身,因宏大而构思奇妙的空间和奢侈的中央绿地成为本城最新最IN的潮流地标。

各大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做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也即将在这里举行。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今天,红坊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它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注重柔性艺术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自然过渡。

红坊是巨大的,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其中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大型展示厅2600平方米,还有1400平方米画廊、2000平方酒吧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

面对如此大手笔的空间,红坊的改造却非常细腻。

比如将老厂房原本没有个性的灰色涂层一层层剔去,露出里面有年头的红砖。

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却是刻意保留了。

一堵堵张扬大气的红墙间,居然留有一堵幽幽的青灰墙。

凑近青砖细瞧,每块上面都有印记:“古”、“福”、“CTU”等字样,顿时让人感到时间在其中缓缓流淌。

站在如今摆放着各国雕塑家作品,艺术气息浓郁的红坊,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冷轧厂800名工人和热轧厂四五百名工人壮观工作的情景。

可它今世也是有人气的,在法国设计师的设计下,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这个浑然天成的时尚场所身价不菲,活动场地一天8万起价、办公区每平方米每天4~7元,让人感叹不愧是A级地区的A级身价。

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创意产业助力 老厂房“变身”商办区

创意产业助力 老厂房“变身”商办区

废 旧厂 区转型
事 实上 . 像红坊这样 . 持 了废 旧 保
厂房建筑肌理 与空 间特 征 .摒弃其原
始功能而转 变为创意产 业商办 用房 的
例子 .正在 上海层出不穷 。
位 于建 国 中路的 八号桥 .即是
又一个 上海新 天地 的工厂版包装 。
八号桥 原为法租界 时期遗留下来的
部分 。 上海市经委 主任徐建 国明确指 出 . 上海近期将 以保
护和 开发利 用工业历史建筑 为切入 点发展创意产业 . 加强 政府导 向和扶持 力度 。
万航渡路一座 上世 纪 7 年代修 建 O
的老 厂房— — 亚洲 电焊条厂 .现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已经成 为一座名 叫 周家桥 创意 之门
的创意产业 园区。厂房 内部精心设计
多是传媒 、建筑规 划设计 、广告和 艺术 经纪类企业来踏勘办 公场所 。 负责
上海城雕中心和红坊整体经营管理的鼎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光向
记者 解释 。
另外 .几 个著 名的厂房改 造案例 中 .包括脱胎 于弄堂工 厂群的泰康路 田子坊 、改建 自上海窗 钩厂的 昌平路
传媒产业 园 ……设计 师的创意灵感 与 老 厂房 的历 史底 蕴碰撞 出火 花 之后 . 自发形成 了上海 目前几个创意集聚区.
利 的了。
城市雕 塑 中心 的配套 商务用房 , 是首个 由上海市规 划局直 接推动的项 目, 将成
为 日后上海承办各类 国际艺术大展 的主 场馆 。
据郑培 光透露 ,为了翻修 整个雕塑
艺术 中心 及其 配 套 的红 坊文 化 商 务社 区, 期投 资成本超过 5 0 万元 。 内 先 00 业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

老街活化更新经典案例1. 北京胡同的活化更新案例:北京胡同是古老的传统街道,许多胡同一度陷入衰败状态。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政府开始了胡同的活化更新计划。

通过修缮老旧建筑,引入有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活动,如咖啡馆、画廊、书店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居民。

现在,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寻找独特体验的地方。

2. 上海老弄堂的活化更新案例:上海的老弄堂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保护老弄堂的历史建筑,同时与私营企业合作,在老弄堂中开设创意工作室、设计公司、中小型企业等。

通过这种方式,老弄堂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创业者前来租赁和开办自己的事业。

老弄堂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也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3. 广州沙面老街的活化更新案例:沙面老街是广州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完整的活化更新过程。

政府注重修缮建筑外观,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

在老街上开设了特色商铺,如手工艺品店、美食街、文创产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此外,政府还引入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头艺术表演、音乐会等,让老街变得更加热闹。

沙面老街成为了一个文化遗产和商业地标,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对老街的活化更新如何保护历史遗产、振兴经济,创造了新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这些成功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可以为其他城市的老街更新提供经验和启示。

4. 成都宽窄巷子的活化更新案例: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经历了成功的活化更新。

政府对宽窄巷子进行了翻修和保护,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和风貌,同时引入了特色商业和文化活动。

现在,宽窄巷子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

在宽窄巷子中,可以找到传统的四川美食、特色的手工艺品店、茶馆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使得宽窄巷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5. 杭州南宋御街的活化更新案例: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个历史街区,也经历了活化更新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设报/2006年/2月/15日/第003版
第一楼市
上海红坊破题旧房新用
中国楼市记者孙艳梅
老厂房变身艺术中心
2005年底,沉寂多年的原上钢十厂仓库前的绿地广场上,悄然摆放了数座或前卫或典雅的艺术雕塑,红砖厂房经过结构加固和修旧如旧的改造后,成为老工业与现代商务交融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日前在此举办的上海雕塑百年开馆大展,吸引来5万人次的观众,而与之相邻配套的红坊文化商务社区更成为传媒界、广告界、建筑设计界和艺术界踏勘办公的热点地区。

据负责上海城雕中心和红坊整体经营管理的鼎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光介绍,与上海诸多业已成熟的工业遗址改建的商务楼宇一样,上海城雕艺术中心的红坊文化商务社区毫无例外的受到所有创意型企业的关注,但与其他工业厂房改建的办公楼有别的是,这是首个由上海市规划局直接推动,并将成为日后上海承办各类国际艺术大展的主场馆和商务中心。

由于工厂转型,这个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淮海西路上的厂房及所在厂区已闲置多年。

基于政府立项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厂房用地性质确定为公共文化用地,保留厂房改造更新,成为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文化中心。

作为城雕艺术中心的配套商务中心,红坊在厂房改建和运营方案中,汲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纽约、伦敦、巴黎、悉尼等地区的成熟经验,本着将其打造成与美国麻省当代美术馆、英国泰德、悉尼岩石区等齐名的目标,稳健展开对老工业厂区的改建。

红坊商务中心分为A、B、c三个区域,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

项目内另有2600平方米大型展示厅、1400平方米画廊和2000平方米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

在设计上,公共区域和局部办公区域顶楼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以营造一种阳光通透的效果。

在设施上,供暖系统和保温系统使用了法国节能新型材料。

红坊独特的商务软、硬件配套,为汇聚于此的商务精英创造了一个高效便捷、人情浓郁的工作环境,其配套设施设备均达到4A级写字楼水准。

从2005年6月改造工程开工到现在,艺术中心已全部落成并成功地举办了“雕塑百年”艺术展,红坊商务中心也进入到对外招租阶段。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红坊以飞快的速度,正逐渐成为沪上文化产业新地标。

历史建筑价值挖掘
大量厂房场馆如何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效用?这个课题正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逼近,成为业界一大研究课题。

有观点认为,红坊文化商务社区的成功运作,恰好为世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及上海庞大历史建筑群的合理开发迟迟难动,作了双重破题。

上海市雕塑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上钢十厂保护改造的尝试,对于上海世博会、乃至更广义的老式工业厂房的保护和利用,都有指引作用。


上海世博会场馆现在提出保留30%左右。

不保留的建筑在建造时就应该从生态的角度考虑设计,不要留下建筑垃圾。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谈及世博会建筑后续利用的话题时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些永久保留的建筑应该注重质量,尽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不要制造建筑垃圾,不要污染环境。

我们现在只考虑了保留浦西江南造船厂的建筑,因为它要到2008年底才能让出,
到这个时候再拆掉重建肯定来不及,所以江南造船厂的建筑在规划里面基本上都是保留的,只对建筑进行改造,这是很好的想法。

但是浦东也有相当多的建筑,像上钢三厂等等,有很大很高的厂房,是否对它们加以利用,现在还没有考虑好,这是一个还没有深入涉及的问题。

把它们都变成建筑垃圾的确很可惜,这些建筑的质量也相当高,造型独特,而且是大空间,可以用作展馆。

让业内人士同样感兴趣的是,上海市雕塑管理委员会主管的这一项目,也撬动了政府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探索之路。

据郑培光介绍,为了翻修整个雕塑艺术中心及其配套的红坊文化商务社区,开发商先期投资成本超过5000万元。

尽管郑表示目前尚未就租金给出最后定价,但参照与其具有类比性的卢湾区“八号桥创意中心”,后者目前的日租金报价已达每平方米6元。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按目前行情,10%~15%的年租金回报率应该不难。


郑培光对工业厂房改造项目颇有心得。

据悉,他已启动两年的别墅群改造工程因搬迁安置难度大一直无法顺利实施,“一座别墅内有‘72家房客’都要重新安置,一年能谈下一幢别墅置换,已经是很顺利的情形了。

”郑培光说。

他认为,与花园洋房相比,工业厂房的置换只面对一位业主,无论从谈判或置换的难度上来看,启动保护性开发的可行性都远远高于花园洋房。

“如果雕塑艺术中心及其配套项目的探索开卷有益,上海几百万平方米的老厂房将迎来更大商业机遇。

”郑培光说,“没有过于复杂的权属置换问题,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的破题尝试,可以从工业遗迹的保护开发入手。


链接
都市产业聚焦三大功能圈
内环线内:主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类的都市产业,包括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商务服务和物流服务等;
内外环线间: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类的都市产业,包括服装服饰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工艺美术品旅游用品制造业等;
外环线以外:主要发展都市型制造业类的都市产业,包括木材加工、纸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业等。

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面临激活机遇
根据规划,2006年,上海市经委正在划定区域,计划先期推动内环线内70个都市产业园区的转型与升级,绝大多数都属于老厂房老仓库改建后的项目。

这70个园区目前入驻企业1000户,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税收近1亿元。

据测算,改造升级后,这70个团区可入驻企业3000户,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税收近4亿元。

到2010年,上海整个升级后的都市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