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优质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优质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优质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四组诱导公式及其探究思路,学会利用

四组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

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

直觉猜想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疑问,来引起

学生的困惑与惊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来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四组诱导公式

利用四组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教学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区分下节课的几组公式,要理解为何名称不变

理解确定符号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回顾前面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学习了三角函数线,还有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如何来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

思考:你能填好下面的表吗

二、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找出我们可以解决的和目前无法解决的

2、对于还无法解决的,可否借助前面学习的知识求解

3、这些角之间有何关联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学过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知道角的

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就是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大

家先画出一个单位圆,然后把第一个角的终边画出来,它

和单位圆的交点记为(00,x y ),然后我们以每两排为一

组前后左右可以相互讨论,分别画出另外四个角的终边和

单位圆的交点,每组画一个,然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言,

看看你在画图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给五分钟画图、总结,学生在画图中容易看出另外的几个角和

开始的锐角的关系)

三、 意义建构:

教师指导:请每组推出的代表发言。(按顺序,没合适人选时,教师可以随机指出一名代表)

第一组:由画图发现0390的角的终边和6 的终边是重合的,它们相差

0360,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表中第二列和第一列值相同。

教师指导:第一组总结的很好,我们可否也把

它推广到任意的角呢总结一下就是“终

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如何

用符号表示

诱导公式一: 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k

απαtan )2tan(=+k (其中Z ∈k )

教师指导:这个公式有什么作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000360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其方法是先在000360内找出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再把它写成诱导公式(一)的形式,然后得出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大化小”。此处还可以得出三角函数是“多对一”的单值对应,为下面研究函数的周期性打下铺垫。

(此处引出本节课题,在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

第二组:由画图发现030-的角的终边和6

π的终边是关于x 轴对称的,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它们的余弦值相等,正弦值和正切值互为相反数。

教师指导:第二组总结的也不错,我们可否也

把它推广到任意的角总结一下就是“函

数名不变,正号是余弦”,如何用符号

表示

诱导公式二: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教师指导:这个公式有什么作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作用:把任意负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该角正角的正弦、余弦、

正切,其方法是对于正弦和正切直接提出负号,对于余弦可以直接去掉负号,简单来说就是“负变正”。此处还可以得出正弦函数与正切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第三组:由画图发现56π的角的终边和6

π的终边是关于y 轴对称的,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它们的正弦值相等,余弦值和正切值互为相反数。

教师指导:第三组总结的也非常好,我们

是否也可以把它推广到任意的角

总结一下就是“钝角化锐角,正弦

不变号”,如何用符号表示

诱导公式三: 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 ααπtan tan(-=-)

教师指导:这个公式有什么作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作用:主要是建立钝角到锐角的一个桥梁,对任意角也是成立的。 第四组:根据画图得到76π的角的终边和6

π的终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它们的正切值相等,正弦值和余弦值互为相反数。

教师指导:第四组总结的很好,我们可以把

它推广到任意的角吗总结一下就是:

“第三象限角,正切不变号”,符号

表示

诱导公式四: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四、 数学理论:

1、 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 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

=+k απαtan )2tan(=+k (其中Z ∈k )

诱导公式二: 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诱导公式三: 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诱导公式四:α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教师指导:观察这四组诱导公式,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公式两边具有什么特点

2、 每个公式中符号特点是什么如何确定符号的

3、 如何记忆这几组公式

小结:函数的名称不变,符号判断是把α“看作”锐角时的符号。口

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2、 思考:公式的互推与转化:

(1) 由公式二、三推导公式四 ()()sin(sin sin sin παπααα

+=--=-=-????)

(2)由公式二、三、四任意两个公式,能否推出另外一组公式

(此处安排学生思考可以分成三组讨论,中间两组并成一大组。)

五、 数学应用:

例1、求值 (1)π67sin (2)π4

11cos (3))1560tan( - 教师指导:做题之前,仔细想想,遇到不同的角,该选择什么样的公

式使用顺序又是如何

解析:(1)71sin sin()sin 6662

ππππ=+=-=- (2)1133cos

cos(2)cos cos()cos 44444πππππππ=+==-=

-2=- (3)00000tan(1560)tan1560tan(4360120)tan120-=-=-?+=-

000tan(18060)tan 60=--==

总结:一般我们在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时候,一般遵循的规则

为:“负变正,大化小,诱导公式到锐角。”

()()cos(cos cos cos παπααα

+=--=--=-????)()()tan(tan tan tan παπααα+=--=--=????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 x f cos 1)(-= (2)x x x g sin )(-=

教师指导:回忆判断奇偶性的步骤和注意点,思考与本节课所学习内容的联系(公式二)。

解析:(1)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且

()1cos()1cos ()f x x x f x -=--=-= ,所以()f x 是偶函数。

(2) 因为()g x 得定义域为R ,且

()sin()(sin )(sin )g x x x x x x x -=---=---=--()g x =-

所以()g x 是奇函数。

例3、化简0000sin(1440)cos(1080)cos(180)sin(180)

αααα+----- 教师指导:含字母问题,如何处理注意和例1的联系。 解析:原式0000sin(3604)cos(3603)cos[(180)]sin[(180)]αααα?+-?=-+-+00sin cos cos(180)[sin(180)]

αααα=+-+ sin cos 1(cos )sin αααα

==-- 变式训练:sin(3)cos(4)1.cos(5)sin()

πααπαππα+?---?--

解析:原式()sin()cos cos(5)[sin ]παααππα+=+-+sin cos 1cos sin αααα

-==- sin [(21)]2sin [(21)]2.

()sin(2)cos(2)

n n n Z n n απαπαππα?+++?-+∈-- 解析:原式

(此处学生板书,查漏补缺,第二小题难度较大,因为包含了字母n ,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讨论,这样也是可以的,最关键的是要注意符号。)

课堂练习:

1、教材20P 1、

2、3

2、已知2

1)cos(-=+απ,23π<α<2π,则)2sin(απ-=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简sin(2)cos(2)tan(24)ππ-+--?-=_________________

4

、00002sin(1110)sin 960225)cos(210)---+-=________________

5、

)180sin()180cos()1080cos()1440sin(?--?-?-?-?+?ααα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回顾与反思:

sin[()2]2sin[()2]sin(2)cos(2)

sin()2sin()sin 2sin sin cos sin cos 3 cos n n n n παπαππαππαπααπαααααα

α+++--=--++---===-

1、本节课学习了哪几组公式

2、如何记忆这几组公式

3、任意给出一个角,如何去求解它的三角函数值步骤是什么

七、课后作业:

书第24页13、14两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优质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四组诱导公式及其探究思路,学会利用 四组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 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 直觉猜想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疑问,来引起 学生的困惑与惊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来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四组诱导公式 利用四组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教学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区分下节课的几组公式,要理解为何名称不变 理解确定符号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回顾前面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学习了三角函数线,还有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如何来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 思考:你能填好下面的表吗 二、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找出我们可以解决的和目前无法解决的 2、对于还无法解决的,可否借助前面学习的知识求解

3、这些角之间有何关联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学过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知道角的 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就是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大 家先画出一个单位圆,然后把第一个角的终边画出来,它 和单位圆的交点记为(00,x y ),然后我们以每两排为一 组前后左右可以相互讨论,分别画出另外四个角的终边和 单位圆的交点,每组画一个,然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言, 看看你在画图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给五分钟画图、总结,学生在画图中容易看出另外的几个角和 开始的锐角的关系) 三、 意义建构: 教师指导:请每组推出的代表发言。(按顺序,没合适人选时,教师可以随机指出一名代表) 第一组:由画图发现0390的角的终边和6 的终边是重合的,它们相差 0360,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表中第二列和第一列值相同。 教师指导:第一组总结的很好,我们可否也把 它推广到任意的角呢总结一下就是“终 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如何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 (一)情境创设及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 求值问题。 【情境创设】摩天轮旋转一周(比如如图30°角的位置)后又会 回到原位,你能否从数学角度或者用数学学语言来刻画一下什么是 “回到原位”?摩天轮旋转一周后,发生变化和没有变化的量分别 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 角函数值__________,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 (二)尝试推导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4第一章节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四)”是人教版数学4,第一章1、3节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五)的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记忆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 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模型、直尺、多媒体。 自主性学习法;反馈练习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 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一.问题引入: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 具体的问题。 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 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 sin(+2kπ) = sinα,cos(+2kπ) = cosα,ta n(+2k π) = tanα (k∈Z) 。 (公式一) 通过复习 知识引人 新课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目 标 引 把学习目标板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对目标进行解读。

领 活动导学二.尝试推导 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 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 问题: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π与角的终边关 于y轴对称,有 sin(π ) = sin , cos(π ) = cos ,(公式二) tan(π ) = tan 。 因为与角终边关于y轴 对称是角π-,,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 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 到了角π与角的三角函 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 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 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的路线图: 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 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 三.自主探究 问题: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 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有: sin() = sin , cos() = cos ,(公式三) tan() = tan 。 角π + 与角终边关于 原点O对称,有: sin(π + ) = sin , cos(π + ) = cos ,(公式四) tan(π + ) = tan 。 上面的公式一~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结论:α π α π α± - ∈ ? +, , ) ( 2Z k k的三角函数值,等 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 符号. 学生阅读、 观察、思 考、讨论交 流。 提问式回 答,教师再 补充完整。 学生观察 图形,思考 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 以 问 题 式 给 出, 把 课 堂 较 给 学 生,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自 主 性。 培 养 学 生 的 空 间 想 象 能 力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节约4课时,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正弦定理,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课时通过探究证明余弦定理,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本节课是余弦定理的第一课时,属于定理教学课。 正余弦定理是定量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基础,它们为解三角形提供了基本方法,为后续解决测量等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操作工具。余弦定理是继正弦定理之后的解三角形又一有力工具,完善了解三角形体系,为解决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是对任意三角形“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将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性定理转化为可计算的公式。 纵观余弦定理的发展史,它的雏形出现公元前3世纪。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卷二对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阐述中,利用勾股定理将余弦定理的几何形式进行了证明。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首次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命题写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余弦定理的三角形式,直到20世纪,三角形式的余弦定理才一统天下。“余弦定理是作为勾股定理的推广而诞生的,以几何定理的身份出现,直到1951年,美国数学家荷尔莫斯在其《三角学》中才真正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证明了余弦定理,至于向量方法的出现,更是晚近的事了。” 从新旧教材的内容设计对比来看,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定理的证明,简单应用都呈现出变化。旧教材数学第二册(下)中,余弦定理被安排在第五章《平面向量》的第二节解斜三角形中。基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从直角三角形

切入,提出问题后,直接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定理。新教材将余弦定理安排在独立章节《解三角形》中,首先给出探究: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从量化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也为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类型做了铺垫。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同样用了向量方法,但在推导前提出思考: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从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教材还结合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分别对三种形状的三角形进行了量化分析,旧教材没有涉及此内容。 从余弦定理的发展史和教材的设置变化来看,欧式几何依据基本的逻辑原理,建立几何关系,论证严谨,但思维量大,需要分类讨论。而作为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工具——向量引入后,欧式几何中的平行、相似、垂直都可以转化成向量的加减、数乘、数量积的运量,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成向量的运算体系,由此开创了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法。而且在证明之后还提出问题:用坐标方法怎样怎样证明余弦定理?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材的编排,就是希望学生了解可以从向量、解析方法和三角方法等多种途径证明余弦定理,另外对向量工具性作用有所体会和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发现并证明余弦定理。 二、教学目标设置 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发现并掌握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利用余弦定理能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边角有关的计算问题。 2.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能证明余弦定理,了解可以从向量、解析方法和三角方法等多种途径证明余弦定理。

1.2.1 三角函数线 教案 (1)(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 三角函数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 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 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 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角的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之间的联系,并在角的变化过程中,将这种联系直观地体现出来.所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思路1.(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在一些旅游景地或者在公园中见过大观览车,大家是否想过大观览车在转动过程中,座椅离地面的高度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有怎样 的相依关系呢? 思路2.(复习导入)我们研究了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学习了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0°—360°角的三角函数的一组公式,前面还分析讨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这些内容

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之上的,这些知识在以后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内容时,是经常、反复运用的,请同学们务必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记忆.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对于角α的各种三角函数我们都是用比值来表示的,或者说是用数来表示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我们知道,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方向有关.因此自然产生一个想法是以坐标轴的方向来规定有向线段的方向,以使它们的取值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新知探究 (1)提出问题:问题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思考: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否用 几何中的方法来表示,应怎样表示呢? 问题②:回忆初中学过的线段,若加上方向会怎样呢?什么是有向线段? 活动:指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单位圆,设任意角α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x 轴的正半轴与单位圆相交于A(1,0),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A 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平行于y 轴(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设它与角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T.教师点拨学生观察线段的方向与点P 的坐标.显然,线段OM 的长度为|x|,线段MP 的长度为|y|,它们都只能取非负值. 当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我们可以把OM 、MP 都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 如果x>0,OM 与x 轴同向,规定此时OM 具有正值x;如果x<0,OM 与x 轴正向相反(即反向), 规定此时OM 具有负值x,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OM=x. 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同向,规定此时MP 具有正值y;如果y<0,把MP 看作与y 轴反向,规定此时MP 具有负值y,所以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有MP=y. 引导学生观察OM 、MP 都是带有方向的线段,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于是,根据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就有 sin α=r y =1 y =y=MP, cos α=r x =1x =x=OM. 这两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 、OM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 类似地,我们把OA 、AT 也看作有向线段,那么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 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就有tan α= x y =OA AT =AT. 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α的正切线.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一)

1.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一) 预习案(限时20分钟)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学习重点: 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体会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预习指导:请根据任务提纲认真预习课本P23-25 ? 任务一:探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 (三)(四) 思考: (1)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什么?(只讨论正弦、余弦、正切)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公式一的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探究一:任意角α与(π+α)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 (π+α)角的终边关系如何? ②设α与(π+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则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那么点P 2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π+α),cos α与cos(π+α),tan α与tan(π+α)的关系如何?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自己探索,归纳成公式(二) _______)tan(_______)cos(_______)sin(=+=+=+απαπαπ 探究二:任意角α与(-α)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设α与(-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α),cos α与cos(-α) ,tan α与tan(-α)关系如何?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三) _______)tan(_______)cos(_______)sin(=-=-=-ααα 探究三:α与(π-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π-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设α与(π-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π-α),cos α与cos(π-α) ,tan α与tan(π-α)关系如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四) _______)tan(_______)cos( _______)sin(=-=-=-απαπαπ 预习检测 1.cos 225?=_________ 2.)45sin(ο-=_________ 3.)150tan(ο =________ _______)180tan()cos()180sin(.4=--?+οοααα 5.若,31)tan(=+απ则=αtan 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贾斐三维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个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等. 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①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②复习诱导公式一及其用途.

思路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并且利用公式一可以把绝对值较大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到360°(0到2π)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得,对于90°到 到2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怎样求解,能不能有像360°( 2 公式一那样的公式把它们转化到锐角范围内来求解,这一节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由公式一把任意角α转化为[0°,360°)内的角后,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记住了,对非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通过查数学用表或是用计算器求得.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0°到90°的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用何法可以求得?90°到360°的角β能否与锐角α相联系?通过分析β与α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解决设问的一种思路:若能把求[90°,360°)内的角β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有关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适时提出,这一思想就是数学的化归思想,教师可借此向学生介绍化归思想.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名师:杨峻峰)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从对称性出发,获得一些三角函数的性质.会选择合适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二)学习目标 1. 牢固掌握五组诱导公式. 2. 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熟练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及恒等证明. 3. 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4.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重点 熟练、准确地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及证明. (四)学习难点 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判断.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 阅读教材第23页至第27页,填空: (1)如图,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原点 对称; (2)如图,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x轴 对称; (3)如图,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y 轴 对称; (4)如图, 2 π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直线y =x 对称;

(5)诱导公式: 公式二:()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公式三:()sin α-=sin α-,()cos α-=cos α,()tan α-=tan α-; 公式四:()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公式五:sin 2πα??-= ???cos α,cos 2πα?? -= ???sin α; 公式六:sin 2πα??+= ???cos α,cos 2πα?? += ??? sin α-. 2.预习自测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利用诱导公式二可以把第三象限的三角函数化为第一象限的三角函数.? B.利用诱导公式三可以把负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 C. sin cos 2παα? ?+=- ?? ?. ? ? ? D .若α为第四象限角,则sin cos 2παα? ?-=- ???.? ? ? 答案:C.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授课教师:吴淑群 教材:苏教版数学4第1章1.2.3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运用这些公式处理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等问题; 目标解析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诱导公式; 2.能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进行简单的三角变换; 3.经历由几何特征(终边的对称)到发现数量关系(诱导公式)的探索过程;4.从公式推导和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 5.初步体会三角函数和周期性变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和运用。 难点: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数形关系的转换;符号的判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先行组织者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是以圆周运动为原型,为 了刻画周期性运动而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周期性是怎样体现在三角函数的概念之中的?今天,我们仅就上述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二、建构数学 1.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 (1)提出问题(展示课件) 已知任意..角α,观察角α的终边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的过程。 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有哪些东西会周而复始的重复出现? (2)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视机提出下列提示性问题) 问题1-1:角的终边的位置会重复出现吗三角函数值会重复出现吗 问题1-2:什么时候“角的终边位置”会重复出现什么时候三角函数值会重复出现 要求学生把分析的结论用数学等式表示出来: )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Z k k Z k k Z k k ∈=+∈=+∈=+απααπαα πα 问题1-3 :角α与角παk 2+)(Z k ∈的三角函数值为什么相等呢? (让学生回到定义去解决问题) (3)小结: 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下面的框图

杨启刚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学时间:2014.11.20第七节课教学地点:北楼一楼授课班级:高一(2)班执教人:杨启刚●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推导公式四. (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四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提高对数学内部联系的认识. 难点:发现圆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对称性)与三角函数性质的联系.式的关系.●教学建议 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因此,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单位圆关于坐标轴、原点等的对称性出发研究诱导公式,是一个自然的思路.利用单位圆的对称性,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分别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使得诱导公式(数)与单位圆(形)得到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大大简化了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缩减了认识、理解诱导公式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2.诱导公式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应当使学生学会利用单位圆帮

助记忆.教科书对诱导公式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建立各组公式与相应图形的联系,并对各个公式的异同进行比较,以此加深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1(x,y),π+α的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2. 1.点P2的坐标是什么? 【提示】P2(-x,-y) 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得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吗? 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_α. 任意角α与-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验证-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吗? sin(-α)=-sin_α;cos(-α)=cos_α;tan(-α)=-tan_α. 任意角α与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公式四:sin(π-α)=sin_α;cos(π-α)=-cos_α;tan(π-α)=-tan_α. 2.公式一~四可以概括为: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洪璐 教材: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数学》第1.2.3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 cos(α+k·360°) = cosα,(k∈Z) tan(α+k·360°) = tanα。 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 cos(α+2kπ) = co sα,(k∈Z) (公式一) tan(α+2kπ) = ta nα。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公开课教案(精.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 2.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 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 3.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法. 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关键: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六个比值的确定性(α确定,比值也随之确定)与依赖性(比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 二、教学过程 [执教线索: 回想再认: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情境:能推广到任意角吗?——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何?)——优化认知:用直角坐标系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探索发展:对任意角研究六个比值(与角之间的关

系:确定性、依赖性,满足函数定义吗?)——自主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登高望远:三角函数的要素分析(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与正负符号判定)——例题与练习——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 开门见山,面对全体学生提问: 在初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前几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学习了角度制和弧度制,这节课该研究什么呢? 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想,再明确一下: (情景1)什么叫函数?或者说函数是怎样定义的? 让学生回想后再点名回答,投影显示规范的定义,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修正、强调: 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现代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f(x),x∈A ,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情景2)我们在初中通过锐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习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 单位:泸县一中 年级: 九 学科: 数 学 设计者:_______ 时间:2015年 4月14日 【学习目标】: 1. 巩固三角函数的概念,巩固用直角三角形边之比来表示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2. 熟记30°,45°, 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的对应的角度.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图形,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难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灵活、恰当地选择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考点梳理: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角α sin α cos α tan α 30° 45° 60° 1sin =A A A ∠=∠———— ——— ————的、正弦函数:的=A A A ∠= ∠———— ——— ———— 的2、余弦函数:cos 的=A A A ∠=∠———— ——— ———— 的3、正切函数:tan 的

3、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类型 (1)定义:一般地,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 5 个元素,即______条边和______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 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 的叫做俯角. (2)方位角 一般以观察者的位置为中心,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方位角。如下图: OA 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为 ;OB 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为 。 (3)坡角、坡度 坡角:指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如图中的 坡度:指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如图中的i =1:表示AF 与BF 的比 坡角与坡度的关系: 二、基础巩固: 1. 如图,在Rt △ABC 中, ∠ C=90°,BC=3,AC=4,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2.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 m,迎水坡AB 的坡度为 ,则AB 的长为( ) 3 . 4A 4. 3B 3. 5 C 4. 5 D 3.12A m .43B m .53C m .63D m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2 新人教A 版必 修 4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借助于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相互转化的诱导公式。 难点: 利用诱导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函数名称 )(2Z k k ∈+πα α- απ- απ+ αsin αcos αtan 2.(1)=6 sin π _____;=3 cos π _____。 (2)=4 sin π _____;=4 cos π _____。 (3)=0sin _____;=2 cos π _____。 那么能否将锐角推广到任意角呢? 猜测公式五: 。 3.角6π与3 π 的终边有何关系?利用单位圆,画出三角函数线,证明你的结论。 4.(1)=65sin π_____;=3cos π_____。(2)=43sin π_____;=4cos π_____。 (3)=65cos π_____;=3sin π_____。(4)=43cos π_____;=4 sin π_____。 x y O 知识链接:初中学习过,任意锐角的正弦 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 等于它的角的正弦值。 由2π βα= +得απ β-= 2 , )2cos(sin απα-=,)2 sin(cos απ α-=

猜测公式六: 。 5.你能否用公式二和五证明你猜测的公式六? 例题剖析 例1.求证:(1)ααπcos )2 3sin(-=+ (2)ααπsin )2 3cos(=+ 例2.已知3 1)75cos(=+α ,且?-<

必修四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④ 必修 1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三角函数线,从单位圆关于x 轴、y 轴、直线y x 的轴对称性以及关于原点O 的中心对称性出发,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解任何新事物须从它较为熟悉的一面入手,利用转化的方法将新事物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事物,从而达到了解新事物的目的,并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组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等. 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关键:五组诱导公式的探究. 教学突破方法:问题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切实贯彻学案导学,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 1. 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2. 强调记忆规律,加强公式的记忆; 3. 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直尺、圆规. 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利用单位圆定义了三角函数,而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能否利用圆的这种对称

公开课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 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主要是从“数”上去研 究的.在具体解题时,要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 间的关系去进行数的运算. 2、方程的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常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使 问题变得清楚明了. 3、转化的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和解直角三角形时,常利用三角函数的 意义,可以实现边和角的互化,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互化. 教学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四、考题透视 锐角三角函数在中考中考查的难度不大,分数约4-6分,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出现;解直角三角形方面的应用题历来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之一,分数达到8~12分不等,分值占的比例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1(郴州市2007年)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 B 3

ABC 中,则______. 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例2:计算 考点三:解非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60,∠B=45,AB=8.求△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例4、一高速铁路即将动工,工程需要测量某一段河的宽度。如图1,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的A处测得对岸岸边的一根标杆B在它的正北方向,测量员从A点开始沿岸边向正东方向前进100米到达点C处,测得∠ACB=68°. (参考数据:sin68°≈0.93,cos68°≈0.37,tan68°≈2.48); 1)求所测之河的宽度 2)除图1的测量方案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测量江宽的方案,并在图2中画出图形。

1.3.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教、学案)

1. 3.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 【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这节是诱导公式(二)的推导,在诱导公式(一)的推导中用到了一次对称变换,这节是利用两次对称变换推导到的诱导公式,充分体现对称变换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练习中加以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的任意性;综合诱导公式(一)、(二)总结出记忆诱导公式的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诱导公式在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作用,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2.通过公式的应用,了解未知到已知、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 απ±2角的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及其探求思路 教学难点:απ ±2角的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第一类诱导公式学习中感受了数形结合思想、对称变换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用对称变换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两次对称变换思想的应用是上一节课的深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习高中数学有了一定兴趣和信心,且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理解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但由于诱导公式多,学生记忆困难,应用时易错,应该渗透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找规律,体现自主探究、共同参与的新课改理念。 【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