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合集下载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一、片段训练的概念和特点片段训练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将作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解,分别进行训练和练习的教学方法。

片段训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作文细节,注重对作文的各个要素的训练,如开头、结尾、过渡、描写等;二是强调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三是重视灵活运用,片段训练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片段。

二、片段训练的实践方法1. 开头段落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在作文的开头段落上出现一些问题,如开篇不出奇,铺垫过长等。

在片段训练中,可以针对开头段落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

可以通过短文阅读、名句导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作文的开头段落,然后进行模仿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在开头段落上的写作能力。

2. 结尾段落的训练结尾段落是作文的收尾,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在片段训练中,可以通过名言警句、寓意性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作文的结尾段落,培养学生在结尾段落上的写作能力。

3. 连词成句的训练在作文中,过渡词语和连接词句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片段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过渡词语和连接词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过渡词语和连接词句的能力。

以上所述的是片段训练的一些实践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片段训练的实践效果通过对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片段训练的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让他们在具体的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片段,使作文更加流畅、生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片段训练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在模仿和创作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其语文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片段训练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使其在作文中更加地丰富多彩、语言生动。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作文结构的理解,提高作文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一、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理论基础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指根据作文的内容和结构,将作文进行分段处理,使每个段落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在表达思想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展开,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将思想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

2. 表达能力。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

3. 文章结构。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掌握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衔接方式和过渡技巧,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1. 选择合适的素材。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素材,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 明确训练目标。

在进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学生掌握作文结构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分段练习。

将一篇完整的作文分成几个段落,让学生逐段进行练习,分析每段的内容及结构。

4. 模仿练习。

让学生仿照优秀的作品进行模仿练习,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文章分段,如何安排每个段落的内容。

5. 逐步提高难度。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提高对作文结构的把握能力。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1. 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学会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使作文更加有条不紊。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一、文章背景作文是小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结构,提高作文写作的技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文结构通过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作文的结构,知道每个段落的作用和内容要点,使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条理地组织思路,写出更好的作品。

2. 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通过训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结构能力,使他们在作文写作中更加自信和出色。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文片段分类训练需要学生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分类,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和分析能力。

三、活动设计根据以上活动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活动。

活动内容涵盖了不同主题的作文片段,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以及不同段落的作文片段,包括开头段、中间段和结尾段等。

1. 分类运用我们向学生们介绍作文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段落的作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们对作文片段进行分类。

让学生们将一个记叙文的片段分成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理清每个部分的主题和要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结构。

2. 模仿写作3. 主题拓展四、活动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我们发现学生们的作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在写作文时更加注重结构和逻辑,呈现出更加有条理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分析和分类作文片段时更加灵活和敏捷。

五、总结与展望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结构,提高作文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拓展这样的研究,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活动设计,使其更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一、前言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作文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内涵及重要性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是指通过对文章材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作文的构成要素和写作结构,培养学生对作文材料的挑选和梳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在进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一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内容要点、情节顺序、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文章材料的构成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文字组织、表达和写作能力。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通过对文章材料的分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的构成要素和写作结构,培养他们的文字组织、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梳理能力。

在进行作文片段分类训练时,学生需要对文章材料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片段分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文章材料的分类和分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思路。

三、探索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方法和策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来开展作文片段分类训练:1.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选择不同的文章材料进行训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材料进行训练,如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结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以一篇记叙文《我的周末生活》为例,开展了作文片段分类训练。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作文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片段写作的训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提高写作技巧。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片段分类训练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一、理论依据片段分类训练采取先分后合的策略,将文章拆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考察学生对于不同部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再将这些部分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文章。

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和情感,提高其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训练形式片段分类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卡片、PPT、视频等形式呈现文章片段,学生根据片段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归类、排序、补充和改写等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训练内容片段分类训练的内容多样,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组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推理判断类: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归纳文章中的主题、论点和结论等。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组文章片段,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细节和语境推理,判断这些文章片段所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或情节。

2. 语境语义类: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细节。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段描述人物的片段,要求学生根据“眉清目秀”、“卓尔不群”等关键词语和上下文语境推断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等特点。

3. 修辞手法类:让学生通过识别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篇寓言小故事的片段,要求学生根据其中出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感悟和总结,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品质。

4. 文章结构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特点,熟悉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的写作方式。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篇新闻报道的片段,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按条目呈现的结构图,帮助其整理和梳理该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结构。

四、反思和改进片段分类训练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改进:1. 训练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古人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为写作打下基础。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见事就写,有感而发,勤于动笔。

这种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敏捷,语言通顺,行文流畅。

如果打好了片段练习的基础,作文就不难了。

因为片段练习是由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难度不大,自由灵活,学生容易接受。

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就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

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

介绍。

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初一片段练习着重于人物片段描写和景物片段描写。

一、人物片段描写人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描绘的一种形式。

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是人物描写的根本任务。

这一任务常常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来完成。

(一)人物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外貌有两方面:一是相貌,二是装束。

相貌和装束的描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描写杨绛的《老王》一文中对老王的临终肖像就极具特色:“报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也一堆白骨”.通过本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肖像描写能更有助于刻化人物形象。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常常体现着一定的思想和心理。

所以,语言描写就成了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摘要】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是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小学语文“微作文”的重要性和意义;正文部分分析了其历史背景、教学特点、实施方法、效果评估以及启示;结论部分总结了其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重要性、意义、历史背景、教学特点、实施方法、效果评估、启示、意义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微作文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书写的习惯和技巧。

微作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微作文,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微作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意义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意义在于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微作文可以促使学生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

微作文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

通过“微作文”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的写作练习,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微作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短小的篇幅内展现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正文2.1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历史背景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中。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作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写作能力不高、语言表达不流畅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片段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的研究,揭示其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机制;第二,通过实施方法的探究,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片段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效果评价的研究,评估片段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第四,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片段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通过总结与启示,提出片段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具体建议,为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拓宽作文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片段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项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的问题,通过片段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提升写作水平。

片段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作文训练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而通过引入片段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更加投入到写作中。

片段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在片段训练中,学生需要从片段中提取信息、构思故事情节,这既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片段作文训练初探
古人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为写作打下基础。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见事就写,有感而发,勤于动笔。

这种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敏捷,语言通顺,行文流畅。

如果打好了片段练习的基础,作文就不难了。

因为片段练习是由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难度不大,自由灵活,学生容易接受。

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就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

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
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

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

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初一片段练习着重于人物片段描写和景物片段描写。

一、人物片段描写
人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描绘的一种形式。

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是人物描写的根本任务。

这一任务常常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来完成。

(一)人物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外貌有两方面:一是相貌,二是装束。

相貌和装束的描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描写杨绛的《老王》一文中对老王的临终肖像就极具特色:“报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也一堆白骨”.通过本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肖像描写能更有助于刻化人物形象。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常常体现着一定的思想和心理。

所以,语言描写就成了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的语言描写,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的不同思想,更可刻画鲜明的人物个性。

所以,语言描写在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杨二嫂尖刻自私的小市民形象。

(三)
人物的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写人物的动作,通过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的动作描写:顺手把我的手套塞在裤腰里。

简单的动作,人物的性格便跃然纸。



四)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成功的人物心理描写,对一篇作文的好坏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
应要求学生多对生活中鲜活的人物进行仔细观察,多进行人物描写片段练习。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母亲贪婪世俗的个性。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人物描写成功了,一篇好的习作也就诞生了。

二、景物片段描写
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

在记叙文中不仅有大量的写景为主的文章,就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文章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事件的面貌,也常常写景。

上乘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

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进行景物描写训练是这样要求的:
(一)观察要全面调动感觉器官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

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二)要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三)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朱自清的《绿》写的令人惊异、陶醉,可谓神妙之笔。

因为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了。

由水上涟漪想到“裙幅的皱褶”,由水光、水色想到“明油的滑亮、蛋清的柔嫩”,又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与梅雨潭比较,赞美梅雨潭的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

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四)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使用修辞手法
《春》中,写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

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正是心灵感受的具体体现。

相同的景物在千人眼中有千种形象,因此范仲淹才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

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

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

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片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笔头练。

1、仿写。

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

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

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

2、生发。

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

例,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避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

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

3、修改。

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

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

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二)口头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

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

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

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

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四、片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计划性。

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写人和写景为主;初二,以抒发为主;初三以叙述议论为主。

(二)用大作文和周记的训练同步配合。

把大作文作为片断训练的综合运用,每周一次;小作文用来作片断训练;周记本用来作总结。

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