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江西移动城区GSM无线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2011年中国移动GSM 天线设备规范v3_0_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 S M天线设备规范G S M A n t e n n a 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3.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分类 (6)5 电气性能要求和环境条件要求 (11)5.1电气性能要求 (11)5.2机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35)5.2.1结构要求 (35)5.2.2天线面板要求 (35)5.2.3天线安装组件要求 (35)5.2.4天线防雷要求 (35)5.2.5天线支架调整范围 (35)5.2.6重量 (35)5.2.7风速要求 (35)5.2.8温度 (35)5.2.9摄冰 (35)5.2.10其他 (36)5.2.11接头型式 (36)6测试方法 (37)6.1概述 (37)6.2增益测量 (37)6.2.1测量框图见图6-1 (37)6.2.2测量条件 (37)6.2.3测量步骤 (38)6.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38)6.3.1 测量示意图见图6-2 (38)6.3.2 测量条件满足6.2.2 (38)6.3.3 测量步骤 (39)6.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39)6.4.1 测量条件满足6.2.2 (39)6.4.2 测量步骤 (40)6.5驻波比测量 (40)6.5.1 测量框图见图6-4 (40)6.5.2 测量条件 (40)6.5.3 测量步骤 (41)6.6隔离度测量 (41)6.6.1 测量框图见图6-5 (41)6.6.2 测量条件满足6.5.2 (41)6.6.3 测量步骤 (41)6.7交调测量 (42)6.7.1交调测量方法(暗室内) (42)6.7.1现场交调测量方法 (42)6.8功率容限测量 (44)6.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45)6.10环境试验方法 (45)7. GSM天线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 (47)7.1 外罩 (47)7.2 反射板 (47)7.3 辐射单元 (47)7.3.1 压铸振子 (47)7.3.2钣金冲压振子 (48)7.3.3贴片振子 (48)7.3.4 PCB振子 (48)7.4 馈电网络 (48)7.4.1 同轴馈电网络 (48)7.4.2 空气微带线和带状线馈电网络 (49)7.5 同轴连接器 (49)7.5.1 外观 (49)7.5.2尺寸 (49)7.5.3 互换性 (49)7.5.4 接触电阻 (49)7.5.5 绝缘电阻 (49)7.5.6 电压驻波比 (50)7.5.7 三阶交调 (50)7.5.8 耐压 (50)7.5.9 拔出力 (50)7.5.10 机械耐久性 (50)7.5.11 加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51)7.5.12 外导体材料 (51)7.5.13 内导体材料 (51)7.6 安装件 (51)7.8 塑料支撑件 (52)7.9 外标签 (52)7.10全向天线要求 (52)7.11电调天线RCU的要求 (52)7.11.1 RCU的可靠性要求 (52)7.11.2 RCU的防水、防尘和温度要求 (52)7.11.3 RCU需支持AISG规范 (52)7.12 设计要求 (53)8.判定标准 (53)9. 可靠性要求 (57)10.编制历史 (57)附录A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 (58)A.1 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 (58)A.2 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 (60)A.3 全向基站天线 (61)A.4 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61)A.5 波束电调基站天线 (61)附录B电调天线监控规范 (64)附录C 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4)C.1 检验规则 (64)C.1.1 型式检验 (64)C.1.2 出厂检验 (64)C.2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5)C.2.1 标志 (65)C2.2包装 (66)C2.3运输 (66)C2.4贮存 (66)附录D 重要指标定义及对网络的影响 (67)D.1天线的重要指标 (67)D1.1 交调 (67)D1.2 驻波比 (69)D1.3 前后比 (71)D1.4 隔离度 (71)D.2 天线的其他重要指标 (72)D2.1 频段 (72)D2.2 增益 (72)D2.3 方向图圆度 (72)D2.4 半功率波束宽度 (73)附录E 现场电指标初筛检测方法(参考) (74)E.1 交调 (74)E1.1 交调分析仪断网测试 (74)E1.2 系统侧自动检测 (74)E.2 驻波比现网检测方法 (75)E.2.1 驻波比测试仪测试 (75)E.2.2 系统侧自动检测 (75)E.3 前后比现网检测方法 (75)E.4 隔离度现网检测方法 (75)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GSM天线阵列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采购和GSM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千兆宽带网络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千兆宽带网络规划建设指导意见(2020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1月编制说明为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市场发展需求,按需推进千兆宽带网络建设、完成网络平滑升级演进,指导省公司开展相关网络的规划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文件。
本指导意见明确了根据现网条件、业务需求、区域发展等因素开展千兆宽带网络建设的方向和策略,为省公司开展千兆宽带网络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建设原则 (1)三、技术方案 (3)四、建设方案 (8)五、说明 (12)附录一重点名词解释 (13)附录二 10G GPON的OLT设备技术方案要求 (14)一、总体要求宽带业务是公司“四轮驱动”中的关键业务,随着内容的逐步丰富,千兆宽带业务逐渐成为宽带发展的重点,对公司中远期市场开展具有战略意义。
为确保投资效益、保证千兆宽带网络质量、提升业务价值,各省公司应有序开展千兆宽带网络规划及建设。
千兆宽带业务主要面向家庭、企业宽带用户,可通过对现有GPON 设备的升级、改造,实现向10G GPON网络演进,满足高带宽业务接入,打造中国移动高价值宽带网络。
二、建设原则(一)业务范围:千兆宽带网络的覆盖目标包含家庭住户、企业宽带用户两大类,应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按照宽带业务需求开展网络建设。
(二)统一规划:全面梳理网络现状,结合各省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制定合理的网络升级方案;针对千兆业务接入场景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确保网络平滑演进,尽量减少对现有业务的影响,逐步增强网络接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按需实施:结合实际业务开通能力和用户需求逐步部署10G GPON COMBO板卡。
1.家庭宽带:对于千兆示范小区、潜在千兆业务需求密集区域,应部署两模10G GPON COMBO板卡(在上行速率要求高的区域部署三模10G GPON COMBO板卡),满足千兆业务接入需求;其他区域,应严格根据GPON端口带宽利用率(忙时平均峰值流量/GPON端口吞吐量)开展10G GPON端口建设,当带宽利用率达到70%时,应部署两模10G GPON COMBO板卡(在上行速率要求高的区域部署三模10G GPON COMBO板卡),满足千兆业务接入需求。
无线局域网WLAN中国移动设计要求word文档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工程设计要求(Ver 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建设部2011年7月目录1 WLAN网络规划设计及建设流程 (1)2 WLAN网络设计基本原则及指标 (1)2.1 采用标准 (1)2.2 频率选择 (2)2.3 AP发射功率 (3)2.4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 (4)2.5 信噪比 (4)2.6 终端接入速率 (4)3 WLAN热点建设方案 (4)3.1 需求调研及分析 (4)3.1.1 找准覆盖热点、精确有效建网 (4)3.1.2 分析用户特征,确定业务模型 (5)3.1.3 分析覆盖区域特点,确定覆盖方式 (6)3.2 热点组网方式 (8)3.2.1 热点网络架构 (8)3.2.2 不同覆盖方式的建设要求 (9)3.2.3 AP供电方式 (11)3.3 WLAN网络覆盖分析 (11)3.3.1 链路预算 (11)3.3.2 天线口功率建议值 (12)3.3.3 模拟测试 (13)3.4 WLAN网络容量核算 (13)3.4.1 单AP容量 (13)3.4.2 存在干扰下的网络容量 (13)3.4.3 802.11g/n终端混合接入 (14)3.5 WLAN网络频率规划 (14)3.5.1 频率规划方法 (14)3.5.2 频率总体应用策略 (15)3.5.3 802.11n频率应用策略 (15)4 AC建设原则 (16)4.1 AC设置位置 (16)4.2 AC设计容量 (17)4.3 AC备份原则 (17)5 热点传输带宽需求 (17)6 编制历史 (17)前言为了规范中国移动WLAN网络规划设计,提高设计方案质量,同时方便方案审核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特制定本工程设计要求及审核指导书。
本要求对WLAN网络规划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方案审核的要求,请各省市公司参照执行。
1WLAN网络规划设计及建设流程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规划、建设流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网络规划,勘察设计等几个阶段。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赣府厅字[2018]12号【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18.01.23【实施日期】2018.0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8〕1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1月23日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一、总体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总体原则。
--网络先行。
网络是我省进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前提。
网络发展要实现率先部署、质量优异。
--平台支撑。
突出公共服务平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鹰潭现有的基础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我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应用牵引。
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吸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我省的转移转化,带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在我省聚集和规模发展。
通过“四个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实现应用牵引。
--创新驱动。
抓住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落户我省的重大机遇,推动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重点打造移动物联网新产业,带动全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梯次发展。
统筹部署,梯次发展。
基础网络和公共平台先行;明确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适用的产业和应用领域,根据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应用的成熟度,选择相应的领域和企业分步发展。
GSM无线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指导意见

GSM无线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指导意见目录1 前言 (3)2 适用范围及工作目标 (3)3 无线网络结构评估方法 (4)3.1 双频网均衡性分析 (4)3.2 网络结构分析 (5)3.3 网络结构指数 (6)3.4 重叠覆盖度 (8)3.5 冗余覆盖指数 (8)3.6 网络结构相关指标的局限性 (9)3.7 利用扫频数据评估网络结构的方法 (9)3.8 网络结构的调整策略 (11)4 室外过覆盖小区优化原则 (14)4.1 优化目标 (14)4.2 评判标准 (14)4.3 优化原则 (15)4.4 优化步骤 (16)5 室外高配置站优化原则 (18)5.1 优化目标 (18)5.2 评判标准 (18)5.3 优化原则 (18)5.4 优化步骤 (19)6 城市直放站优化原则 (22)6.1 优化目标 (22)6.2 新建与整治原则 (22)6.3 排查方法 (23)7 室内分布系统话务吸收能力提升原则 (24)7.1 优化目标 (24)7.2 总体思路 (24)7.3 实施方法 (24)7.4 实施原则 (28)7.5 评估验证和优化 (28)8 天线应用与优化 (32)8.1 优化目标 (32)8.2 现网天线主要问题 (32)8.2.1 增益不达标 (32)8.2.2 互调干扰 (32)8.2.3 天线电调下倾和机械下倾受限 (32)8.3 现网天线检测和处理 (32)8.3.1工作步骤 (32)8.4 不同场景下的天线选择 (38)8.4.1 高干扰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及应用 (38)8.4.2 广覆盖场景下的天线选型及应用 (39)9 附录 (44)附录1互调测试研究 (44)附录2 底层站建设指导方案 (46)1 前言随着中国移动GSM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以及扩容新建工程的持续开展,网络规模容量也在不断快速发展。
由于频率资源受限,在当前高密度的网络规模下,干扰问题日益严重,通话质量不断降低,传统的网络结构面临网络干扰失控、网络性能无法平衡、网络可扩展性差、网络建设效益逐步下降的发展瓶颈。
2011中国移动GSM招标定向双极化天线技术规范书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1年定向双极化天线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1年7月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投标书的内容、顺序及基本要求 (1)三采购清单 (3)四规范性引用文件 (4)五天线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5)5.1术语和定义 (5)5.2天线的性能要求 (7)5.2.1电性能要求 (7)5.2.2机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0)5.2.2.1一般结构要求 (10)5.2.2.2天线面板要求 (10)5.2.2.3天线安装组件要求 (10)5.2.2.4天线防雷要求 (10)5.2.2.5天线支架调整范围 (10)5.2.2.6重量 (10)5.2.2.7风速要求 (10)5.2.2.8温度 (10)5.2.2.9摄冰 (10)5.2.2.10其他 (10)5.2.2.11接头型式 (10)5.3天线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 (11)5.3.1外罩 (11)5.3.2反射板 (11)5.3.3辐射单元 (11)5.3.3.1压铸振子 (11)5.3.3.2钣金冲压振子 (12)5.3.3.3贴片振子 (12)5.3.3.4PCB振子 (12)5.3.4馈电网络 (12)5.3.4.1同轴馈电网络 (12)5.3.4.2空气微带线和带状线馈电网络 (13)5.3.5同轴连接器 (13)5.3.5.1外观 (13)5.3.5.2尺寸 (13)5.3.5.3互换性 (13)5.3.5.4接触电阻 (13)5.3.5.5绝缘电阻 (13)5.3.5.6电压驻波比 (14)5.3.5.7三阶交调 (14)5.3.5.8耐压 (14)5.3.5.9拔出力 (15)5.3.5.10机械耐久性 (15)5.3.5.11加紧装置抗电缆拉伸的能力 (15)5.3.5.12外导体材料 (15)5.3.5.13内导体材料 (15)5.3.6安装件 (15)5.3.7焊接要求 (16)5.3.8塑料支撑件 (16)5.3.9外标签 (16)5.3.10设计要求 (16)5.4可靠性要求 (17)5.5天线的检验规则 (17)5.5.1型式检验 (17)5.5.2出厂检验 (18)5.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5.6.1标志 (18)5.6.1.1产品标志 (18)5.6.1.2外包装标志 (19)5.6.2包装 (19)5.6.3运输 (19)5.6.4贮存 (19)六供货及验收 (19)6.1供货能力 (19)6.2合同设备验收 (20)七售后服务 (20)7.1保修 (20)7.2技术服务 (20)八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 (20)8.1技术资料 (20)8.2技术培训 (21)九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21)一零附件一、测试方法 (21)10.1概述 (21)10.2增益测量 (21)10.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23)10.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24)10.5驻波比测量 (25)10.6隔离度测量 (25)10.7交调测量 (26)10.8功率容限测量 (27)10.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28)10.10环境试验方法 (28)一一附件二、产品检测判定标准 (30)11.1电气指标检测要求 (30)11.2环境试验及其他检测要求 (30)一总则本技术规范书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对基站用定向双极化天线产品供应商(以下简称卖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卖方制定技术投标书的依据。
GSM无线网络现场优化指导书

C&IZheng Shuanyun 2006.03.29GSM无线网络现场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C&IZheng Shuanyun 2006.03.29目录1引言 3 2网络优化流程 32.1基本信息获取 42.2话务统计数据整体性能分析 52.3告警检查及硬件排障处理102.4接入类话务统计分析和处理122.5掉话类话务统计分析和处理182.6切换类话务统计分析和处理202.7现场工程调整类问题分析233网络优化常用工具243.1NEMO 路测设备243.1信令分析仪243.1 频谱分析仪243.2静态话统分析软件(CELL DOCTOR)253.3数据正确性检查工具264客户交流及输出优化报告26C&IZheng Shuanyun 2006.03.29C&IZheng Shuanyun 2006.03.29GSM无线网络现场优化指导书关键词:GSM 网络优化摘要:缩略语清单:I.引言GSM移动通信网主要分交换传输部分和无线部分,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和电波传播的复杂性,无线部分常常成为GSM网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本指导书主要讲述现场工程师针对无线部分的基本网络优化步骤和方法。
无线网络优化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对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进行合理的调整,使网络运行更加可靠、经济,网络服务质量更高,资源利用率更高,这无疑对网络运营商和用户都有重要的意义。
II.网络优化流程可以将网络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整理分析系统基础数据阶段2、优化调整实施阶段3、系统微调和总结阶段C&IZheng Shuanyun 2006.03.29A.基本信息获取获取网络基本信息的目的是找出现有网络的问题可能在哪些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优化方案,避免盲目性。
熟悉网络前期规划情况,获取网络规划的前期文档,如规划报告,工程参数表,网络拓扑图,频率计划,现场网上的DBF数据等等。
2011中国移动GSM天线质量管理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1年GSM天线质量管理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1年6月目录第1章概述 (2)第2章缩略语与定义 (3)2.1缩略语 (3)2.2定义 (3)第3章GSM天线测试要求 (6)3.1概述 (6)3.2增益测量 (6)3.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7)3.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9)3.5驻波比测量 (10)3.6隔离度测量 (10)3.7交调测量 (11)3.8功率容限测量 (12)3.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13)3.10环境试验方法 (13)3.11判定标准 (14)3.11.1标准测试场地判定标准 (14)3.11.2现场电路指标初筛标准 (18)第4章质量管理要求 (19)4.1质量管理内容概述 (19)4.2厂商生产能力考查 (19)4.3天线质量抽检内容 (19)4.3.1电路性能指标 (20)4.3.2辐射性能指标 (20)4.3.3机械性能指标 (20)4.3.4环境试验及可靠性抽检 (20)4.3.5硬件配置一致性抽检 (20)4.3.6质量反馈信息监测 (20)4.4质量抽检方式 (21)4.4.1招标前产线抽检(总部实施:标准测试场地) (21)4.4.2到货前产线抽检(省公司实施:标准测试场地) (21)4.4.3到货时分批抽检 (21)第5章对厂商的职责要求 (23)第6章问题处理措施 (24)附件一、中国移动《天线产品信息档案库》及集采供货产品变更管理要求 (26)附件二、中国移动GSM天线质量控制流程(厂商版) (29)1出厂检验单 (29)2抽检流程 (29)2.1招标前产线抽检 (29)2.2到货前产线抽检 (31)2.3到货时分批抽检 (31)第1章概述本管理规范明确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部(以下简称“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以及GSM天线合作伙伴(以下简称“厂商”)的质量抽检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制定了工作内容和相关管理措施,是中国移动GSM天线质量抽检工作的重要管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移动城区GSM无线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随着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建设必须进一步精细化、精确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话务需求,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要。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区建设和改造的不断推进,新兴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商业区及高校园区不断增多,城区话务特点的变化将更加复杂,城区GSM无线网的建设和优化已经成为网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进一步提高城区网络质量、巩固和提升网络优势、充分吸收城区话务量,全省要进一步按照省公司“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区GSM无线网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区GSM无线网的话务能力及网络质量。
一、建设目标
城区无线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重点保证各设区市城区、县城重点区的高话务量区域、高投诉量区域、高服务标准区域(比如:政府机关所在地、机场、火车站、三星级以上酒店、主要商业区、高校园区、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型厂矿及企业、高层建筑等区域)良好的通话质量和有效的话务吸收能力。
在进行城区无线网的建设和优化时,要根据用户分布、话务密度、无线传播环境等的不同,综合采用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室内/小区分布系统等多种解决方案,并在具体的工作中重点解决以下的几种典型话务场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