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417大学物理(电磁学 光学)2004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大学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资料三(免费下载)

四川大学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资料三(免费下载)

四川大学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资料三(免费下载)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会计学、企业管理)2001试题资料下载2.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会计学、企业管理)2002试题资料下载3.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2001试题资料下载4.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会计学、企业管理)2000试题资料下载5.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试题资料下载6.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运筹学2005试题资料下载7.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设计(8小时)2005试题资料下载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试题资料下载31.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试题资料下载32.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高等数学(环境科学专业)2005试题资料下载33.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原理2005试题资料下载34.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邓小平理论2002试题资料下载35.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原理2004试题资料下载36.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004试题资料下载37.四川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005试题资料下载38.四川大学数学院数学分析、高等代数2004试题资料下载39.四川大学数学院数分、高代基础2003试题资料下载40.四川大学数学院概率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04试题资料下载41.四川大学数学院数学分析、高等代数2005试题资料下载42.四川大学数学院常微分方程2005试题资料下载43.四川大学数学院数学分析2002试题资料下载44.四川大学数学院泛函分析2003试题资料下载45.四川大学数学院概率论2002试题资料下载46.四川大学数学院近世代数2004试题资料下载47.四川大学数学院泛函分析2002试题资料下载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7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外文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7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外文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7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2000试题资料下载74.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2001试题资料下载7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中文)2001试题资料下载76.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2003试题资料下载7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2002试题资料下载78.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中文)2000试题资料下载8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汉语(中文)2002试题资料下载8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史1997试题资料下载8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史1998试题资料下载8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史1999试题资料下载84.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史2000试题资料下载8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史2001试题资料下载86.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含比较文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8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文学(含比较文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1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2005试题资料下载11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2003试题资料下载11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史论2000试题资料下载11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史论2001试题资料下载114.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2001试题资料下载11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汉语2000试题资料下载116.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11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汉语2003试题资料下载118.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方文论2000试题资料下载12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汉语2002试题资料下载12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汉语2005试题资料下载12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12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方文论2001试题资料下载124.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概论2000试题资料下载12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方文论2002试题资料下载126.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概论2001试题资料下载12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概论2002试题资料下载147.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物理(力学、电学、光学)(光学、无线电物理专业)2001试题资料下载148.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化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149.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物理(力学、电学、光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03试题资料下载150.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普通物理(力学、电学、光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02试题资料下载。

四川大学大物光学习题解答

四川大学大物光学习题解答

精品文档光的干涉(一)一、选择题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C)1.5n λ (D) 3 λ. [ ]2.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C)1.2mm (D) 3.1 mm . [ ]二、填空题PS 1S 21-3题图精品文档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 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相位差∆φ =________.若已知λ=500 nm ,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_____________nm .(1 nm =10-9 m)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S 1和S 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为 __________.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 3.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4.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的距离为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 m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 =2 m .求: (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e =6.6×10-6 m 、折射率为n =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P ES 2-1题图 2-2题图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1.2 m ,双缝间距d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λ.3.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并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α很小)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设缝光源S 和屏C 上的O 点都在双缝S 1和S 2的中垂线上.问要使O 点的光强由最亮变为最暗,劈尖b 至少应向上移动多大距离d (只遮住S 2)?4.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a = 0.25mm 的双缝上,距缝50 cm 处放置屏幕,CSλ3-3题图7600Å.这里说的“彩色带宽度”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源S0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并且l1-l2=3λ,λ为入射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为d,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D>>d),如图.求:(1) 零级明纹到屏幕中央O点的距离.(2) 相邻明条纹间的距离.屏3-5题图光的干涉(二)一、选择题1.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 2n 2e . (B) 2n 2 e - λ1 / (2n 1).(C) 2n 2 e - n 1 λ1 / 2. (D) 2n 2 e- n 2 λ1 / 2.[ ]2. 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A) 全明. (B) 全暗.(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 ]3.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 凸起,且高度为λ / 4. (B)凸起,且高度为λ / 2.(C) 凹陷,且深度为λ / 2.(D) 凹陷,且深度为λ / 4. [ ]4.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 (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E) 向左平移. [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E)( n -1 ) d . [ ]3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1-1题图 1-2题图1-3题图 1-4题图二、填空题1.图a 为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与一个加工过的平面一端接触,构成的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反射光干涉条纹 (实线为暗条纹) 如图b 所示.则干涉条纹上A 点处所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为e =________.2.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的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果将该劈尖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 的透明液体中,且n 2>n >n 1,则劈尖厚度为e 的地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驻波实验装置示意如图.MM 为金属反射镜;NN 为涂有极薄感光层的玻璃板.MM 与NN 之间夹角φ=3.0×10-4rad ,波长为λ的平面单色光通过NN 板垂直入射到MM 金属反射镜上,则反射光与入射光在相遇区域形成光驻波,NN 板的感光层上形成对应于波腹波节的条纹.实验测得两个相邻的驻波波腹感光点A 、B 的间距AB =1.0mm ,则入射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 .4.若在迈克耳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 移动0.620 mm 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Å.5*.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μm .(1 nm=10-9 m)三、计算题1.在折射率n =1.50的玻璃上,镀上n '=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波垂直于介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λ1=600 nm 的光波干涉相消,对λ2=700 nm 的光波干涉相长.且在600 nm 到700 nm 之间没有别的波长是最大限度相消或相长的情形.求所镀介质膜的厚度.(1 nm = 10-9 m) 图b 图a2-1题图 2-3题图2.用波长λ=500 nm的单色光作牛顿环实验,测得第k个暗环半径r k=4 mm,第k+10个暗环半径r k+10=6 mm,求平凸透镜的凸面的曲率半径R.3.波长λ= 650 nm的红光垂直照射到劈形液膜上,膜的折射率n = 1.33,液面两侧是同一种媒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1) 离开劈形膜棱边的第一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是多少?(2) 若相邻的明条纹间距l = 6 mm,上述第一条明纹中心到劈形膜棱边的距离x是多少?4.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5*.在观察肥皂水薄膜(n =1.33)的反射光时,某处绿色光( = 500 nm)反射最强,且这时法线和视线间的角度i= 45°,求该处膜的最小厚度.(1 nm = 10-9 m)光的衍射(一)一、选择题1.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 [ ]2.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3.在如图所示的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a 稍稍变窄,同时使会聚透镜L 沿y 轴正方向作微小平移(单缝与屏幕位置不动),则屏幕C 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A) 变宽,同时向上移动. (B) 变宽,同时向下移动. (C) 变宽,不移动. (D) 变窄,同时向上移动. (E) 变窄,不移动. [ ]4.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1.0 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 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1nm=10−9m)(A) 100 nm (B) 400 nm (C) 500 nm (D) 600nm [ ]5*.孔径相同的微波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相比较,前者的分辨本领较小的原因是(A) 星体发出的微波能量比可见光能量小. (B) 微波更易被大气所吸收. (C) 大气对微波的折射率较小. (D) 微波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大. [ ]二、填空题1.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λ 1-3题图为a=0.40 mm的单缝上,单缝后透镜的焦距为f=60 cm,当单缝两边缘点A、B 射向P点的两条光线在P点的相位差为π时,P点离透镜焦点O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题图3.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纹.4.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0.15 mm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f=400mm 的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放置观察屏幕.现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8 mm,则入射光的波长为λ =_______________.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设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很小,若钠黄光(λ1≈589 nm) 中央明纹宽度为 4.0 mm,则λ2 = 442 nm (1 nm = 10-9 m)的蓝紫色光的中央明纹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用氦氖激光器发射的单色光(波长为λ=632.8 nm)垂直照射到单缝上,所得夫琅禾费衍射图样中第一级暗条纹的衍射角为5°,求缝宽度.(1nm=10-9m) 2.波长为6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宽度为a=0.10 mm的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透镜焦距f=1.0 m,屏在透镜的焦平面处.求:(1) 中央衍射明条纹的宽度∆x0;(2) 第二级暗纹离透镜焦点的距离x2.3.如图所示,设波长为λ的平面波沿与单缝平面法线成θ角的方向入射,单缝AB的宽度为a,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试求出各极小值(即各暗条纹)的衍射角ϕ.4.用波长λ=632.8 nm (1nm=10−9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单缝,缝宽a=0.15 mm,缝后用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在焦平面上,测得第二级与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7 mm,求此透镜的焦距.5.在某个单缝衍射实验中,光源发出的光含有两秏波长λ1和λ2,垂直入射于单缝上.假如λ1的第一级衍射极小与λ2的第二级衍射极小相重合,试问(1) 这两种波长之间有何关系?(2) 在这两种波长的光所形成的衍射图样中,是否还有其他极小相重合?光的衍射(二)一、选择题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A) a+b=2 a. (B) a+b=3 a.(C) a+b=4 a. (A) a+b=6 a.[]2.波长λ=55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d=2×10-4cm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A) 2. (B) 3. (C) 4. (D) 5.[]3.设光栅平面、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次k(A) 变小. (B) 变大.(C) 不变. (D) 的改变无法确定.[]4.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5.波长为0.168 nm (1 nm = 10-9 m)的X射线以掠射角θ射向某晶体表面时,在反射方向出现第一级极大,已知晶体的晶格常数为0.168 nm,则θ角为(A) 30°. (B) 45°.(C) 60°. (D) 90°.[]二、填空题1.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2.一束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衍射光谱中共出现5条明纹.若已知此光栅缝宽度与不透明部分宽度相等,那么在中央明纹一侧的两条明纹分别是第_____________级和第____________级谱线.3.波长为50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1.0×10-4 cm的平面衍射光栅上,第一级衍射主极大所对应的衍射角ϕ=____________.4.一长度为10 cm,每厘米有2000线的平面衍射光栅,在第一级光谱中,在________________nm.5.X射线入射到晶格常数为d的晶体中,可能发生布拉格衍射的最大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 (1)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λ1=400 nm,λ2=760 nm (1 nm=10-9m).已知单缝宽度a=1.0×10-2cm,透镜焦距f=50 cm.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2) 若用光栅常数d=1.0×10-3 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2.将一束波长λ = 589 nm (1 nm = 10-9 m)的平行钠光垂直入射在1 厘米内有5000条刻痕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光栅的透光缝宽度a与其间距b相等,求:(1) 光线垂直入射时,能看到几条谱线?是哪几级?(2) 若光线以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θ = 30°的方向入射时,能看到几条谱线?是哪几级?3.波长范围在450~650 nm之间的复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每厘米有5000条刻线的光栅上,屏幕放在透镜的焦面处,屏上第二级光谱各色光在屏上所占范围的宽度为35.1 cm.求透镜的焦距f. (1 nm=10-9 m)4.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λ1=440 nm,λ2=660 nm (1 nm = 10-9 m).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ϕ=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d.5.一平面透射多缝光栅,当用波长λ1 = 600 nm (1 nm = 10-9 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在衍射角θ = 30°的方向上可以看到第2级主极大,并且在该处∆λ = 5×10-3 nm的两条谱线.当用波长λ2 =4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在衍射角θ = 30°的方向上却看不到本应出现的第3级主极大.求光栅常数d和总缝数N,再求可能的缝宽a.光的偏振一、选择题1.三个偏振片P1,P2与P3堆叠在一起,P1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为30°.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1、P2与P3,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A) I0 / 4. (B) 3 I0 / 8.(C) 3I0 / 32. (D) I0 / 16.[]2.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如图),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i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A) 是自然光.(B)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C) 是线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 是部分偏振光.[]1-2题图3.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A) 1 / 2. (B) 1 / 3.(C) 1 / 4. (D) 1 / 5.[]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5.ABCD为一块方解石的一个截面,AB为垂直于纸面的晶体平面与纸面的交线.光轴方向在纸面内且与AB成一锐角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的单色自然光垂直于AB端面入射.在方解石内折射光分解为o光和e光,o光和e光的(A) 传播方向相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C) 传播方向不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 (D) 传播方向不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不互相垂直. [ ]二、填空题1.一束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P 上,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P ,观察通过P 的光强的变化过程.若入射光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则将看到光强不变;若入射光是__________________,则将看到明暗交替变化,有时出现全暗;若入射光是__________________,则将看到明暗交替变化,但不出现全暗.2.当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i 0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垂直于纸面)上时,画出图中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3.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60°角入射到平玻璃表面上.若反射光束是完全偏振的,则透射光束的折射角是_____________,玻璃的折射率为_____________.4. 一束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夹角由α1转到α2,则转动前后透射光强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5. 在双折射晶体内部,有某种特定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光在晶体内沿光轴传D1-5题图 2-2题图三、计算题1.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45︒和90︒角.(1) 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 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2.两个偏振片叠在一起,在它们的偏振化方向成α1=30°时,观测一束单色自然光.又在α2=45°时,观测另一束单色自然光.若两次所测得的透射光强度相等,求两次入射自然光的强度之比.3. 有一平面玻璃板放在水中,板面与水面夹角为θ (见图).设水和玻璃的折射率分别为1.333和1.517.已知图中水面的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欲使玻璃板面的反射光也是完全偏振光,θ 角应是多大?3-3题图4.有三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第一块与第三块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块和第一块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然后第二块偏振片以恒定角速度ω绕光传播的方向旋转,如图所示.设入射自然光的光强为I0.试证明:此自然光通过这一系统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 (1-cos4ω t) / 16.123-4题图5*.如图所示,A是一块有小圆孔S的金属挡板,B是一块方解石,其光轴方向在纸面内,P是一块偏振片,C是屏幕.一束平行的自然光穿过小孔S后,垂直入射到方解石的端面上.当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方解石时,在屏幕C上能看到什么现象?精品文档。

新版四川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四川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

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四川大学物理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690)高等数学(微积分、级数)和(933)普通物理(光学、电磁学)参考书目为:1.四川大学《高等数学》2.贾起民《电磁学》3.郭永康《光学教程》先说说真题阅读的做法…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完吧【第一遍作用就是练练手找到以前做题的感觉,千万不要记答案,分析答案…】ps:用书选择:木糖英语闪电单词+木糖英语真题。

2004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4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4年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 (2)2004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 (6)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理综试题物理部分(青海、甘肃) (1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17)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34)2004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40)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48)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 (57)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老课程) (65)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14.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

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成为H 。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15.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 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 a 、b 、c 处释放(初速为0),用t 1、、、t 2、、t 3 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A .t 1 <t 2 <t 3B .t 1、>、t 2、>t 3C .t 3 > t 1、>t 2、D .t 1=、t 2、=t 316.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 N A =υρm ② ρ= μ N A Δ③ m = μ N A ④ Δ= υN A 其中A . ①和②都是正确的B .①和③都是正确的C .③和④都是正确的D . ①和④都是正确的1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1s 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A .x=0处的质元B .x=1m 处的质元C .x=2m 处的质元D . x=3m 处的质元β α β β α α F EG H S R Q P t/s1 2 3 4 5 6y/m图2x/m 01 2 34 5 6y/m 图118.图中电阻R 1、R 2、R 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

四川大学物理考试试卷III-IV06-07-h-da

四川大学物理考试试卷III-IV06-07-h-da

16.(本题 3 分) (
0.45 mm 3分 3分
17.(本题 3 分) (
2(n – 1)h
18.(本题 3 分) (
632.6 或 633
三、计算(共 40 分) 计算( 19.(本题 3 分) (
解:k = f/x =200 N/m , ω = k / m ≈ 7.07 rad/s (1) 选平衡位置为原点,x 轴指向下方(如图所示) , t = 0 时, x0 = 10Acosφ ,v0 = 0 = -Aωsinφ. 解以上二式得 A = 10 cm,φ = 0. ∴ 振动方程 x = 0.1 cos(7.07t) (SI) (2) 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 5 cm 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 f = m(g-a ),而 a = -ω2x = 2.5 m/s2 ∴ f =4 (9.8-2.5) N= 29.2 N 2分
3 λ 2 θ = e4 / l = 3λ / (2l ) =4.8×10-5 rad
5分
1 1 2e4 + λ ′ ,它与波长 λ ′ 之比为 2e4 / λ ′ + = 3.0 .所以 A 处是明纹 2 2
(3) 棱边处仍是暗纹,A 处是第三条明纹,所以共有三条明纹,三条暗纹.
3分 2分
2
12.(本题 5 分) (
3.43 s -2π/3 3分 2分
13.(本题 4 分) (
3 300 2分 2分
14.(本题 3 分) (
y x1 = A cos( 2π π t− ) T 2
或写成 y x1 = A sin( 2πt / T ) 3分
15.(本题 3 分) (
1.7×103 Hz 3分 3分
四川大学期中考试试题(闭卷)答案

四川大学08——09大学物理电磁学期末考试

四川大学08——09大学物理电磁学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30分) 选择题(30分 选择题 半径为R 2.(3分)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的静电场中各点的 ( 电场强度的大小E与距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曲线为: 电场强度的大小E与距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曲线为:
E
( A)
E 1/ r
2
E
(B)E ຫໍສະໝຸດ / r2E(C)
R
E 1/ r
r
2
E
(D)
R
E 1/ r
A d I2 d I1
20.若电荷Q均匀分布在长为 的细棒上.求(1)直线 .若电荷 均匀分布在长为 的细棒上. 均匀分布在长为L的细棒上 ) 的延长线上距L中点为 中点为r( ;(2) 的延长线上距 中点为 (r >L/2)处的场强;( )在棒 )处的场强;( 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处的电场强度 处的电场强度. 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 处的电场强度.
Q Q (D)E = ,U = 2 4pe0r 4pe0R
Q
O
R
r
P
两块面积均为S的金属平板A 4.(3分)两块面积均为S的金属平板A和B彼此平行 ( 放置,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线度), d(d远小于板的线度),设 放置,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线度),设A板带 有电荷q 板带有电荷q AB两板间的电势 有电荷q1,设B板带有电荷q2,则AB两板间的电势 差UAB为:
在磁感应强度为B 7.(3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 ( 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r 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r的半球面 S,S边线所在的法线方向单位 S,S边线所在的法线方向单位 矢量n与B的夹角为α,则通过半 矢量n 的夹角为 , 球面S的磁通量( 球面S的磁通量(取弯面向外为 正)为:
S
a
( A)pr B

2004AP_物理 C 电磁 真题选择题答案

2004AP_物理 C 电磁 真题选择题答案

AP PhysicsPhysics C Exam - Electricity & Magnetism 2004Solutions to Multiple ChoiceStieve '05B A SIC I DEA SOLUTION ANSWER36.capacitors in series.E 37.C 38.Gauss' LawNo field within the walls of the conducting shell.A 39.B 40.F =q v × B In order for the positive q to experience a centripetal force the rhr indicates Ccounterclockwise for its motion.41.vt=distancev =eBrm and the distance during one period is 2πr so we have CeBr m T = 2πr and then T = 2πmeB 42.W =12CV 2W =12(20µ)(30)2=9×10−3J B 43.Cons. Of Energy∆U +∆K =−qV +12mv 2=0; −eV +12m e v 2=0CK =12mv 2v =∆U =q ∆V 44. B ⋅ds =µo∫iB ⋅d s =B 2πr =µo ∫πr 2πR 2I B 45.vector addition of E's.EThe vector sum is clearly to the right and downward.46.vector addition of E'sTo yield zero they must b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at rules out the region A between the two charges where both fields are to the right. To the right of the -4Q all places are closer to this larger charge so the field is non-zero and to the left. This brings us to A or B. Since one charge is four times as great as the other and the field is a function of the inverse square of the distance, the larger charge must be twice as far away. This gives us A.47. V=IR Since adding a parallel resistor always reduces the equivalent resistance of the Bparallel resistors below the smallest of them, the total resistance of the circuit is less so the current will increase. In order to double the current the total resistance would have to be half of the original 35Ω or 17.5Ω meaning that the pair wouldR eq = R 1 + R 2 +…have to be the equivalent of 2.5Ω, where as, from it is 15Ω.48.R =ρL AR x R y =ρ2L yπ2dy2()2ρL y πdy2()2=0.5B∆V =−(ax +b )dx =05∫−a x 22+bx ⎡⎣⎢⎤⎦⎥05=−(40)(0.125)+4(0.5)−(0)[]=−7VoltsdV =− E ⋅dsab ∫V aV b∫1C eq =1C 1+1C 2+...+1C nP =IV =V 2R1200=(120)2RF =ma =mv2r+evB =mv 2rso we have eBr =mvE =14πεοQr 21R eq =1R 1+1R 2+...1R eq=120+16049.Field within the shell is zero (Gauss's Law). Outside the shell Cnot the field weakens with the inverse square so at 2R the field is one fourth as great as it is at R.E =14πεοq r 2 εο E ⋅d A =q inside ∫50.F L =µo 2πI 1I 2d doubling both currents adds a factor of 4 to the right side.C 51.ΦB= B ⋅ A A = πr 2 = π(at)2 = πa 2t 2 therefore ΦB =B πa 2t 2.Aε=−d Φdt =−2B πa 2t52.V=IR Add the change in potential from bottom to top for each circuit.CLeft circuit: -Ir + ε = 10volts. Right circuit: +Ir + + ε= 20volts Adding the two equations gives 2e = 30volts so e = 15volts53.F =q v × B Because the forces caused by the two fields must be in opposite directionsBin order to add to zero, and since the force of the magnetic fiel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force of the electric field is in the same line as that of the field, the two fields must be perpendicular.54.Lenz's Law Induced current opposes the change that caused it. The force on the magnet Aright hand ruleopposes the withdrawal, that is, the force is to the right. The flux to the right through the loop is decreasing so the induced current will try to maintain it so the magnetic field due to the induced current is to the right as well.55.τ= p × B The torque tends to align the dipole moment with the magnetic field.Co r F =I × BThe force on the top wire is out of the page and on the bottom wire is into right hand rulethe page.56.if necessaryThe quickest solution is to note that because the 35Ω resistor is in Dseries with the parallel branch the equivalent resistance must be > 35Ω.Because the 60Ω and 20Ω resistors are in parallel their combination must Be < 20Ω. This gives us that the answer is between 35Ω and 55Ω.R eq = R 1 + R 2 +…57.SymmetryThe field vectors will negate each other for the diametrically opposed pairs.A 58.The potential 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is so the potentialDenergy of a sixth charge will be so this equals the work∆U=q ∆Vrequired to bring it from "infinity" where the U = 0.59.E =−dV dr The field points down slope.A 60.Where the slope is the greatest, that is, where the equipotential lines are closestB together.61.W=∆U=q ∆VW= q(V E -V C ) = -1µC(20V -10V ) = -10µJBV =14πεοq rε=−d ΦdtF =q E 1R eq =1R 1+1R 2+...V =14πεοq rV =14πεο6QRU =14πεο6Q 2R =32πεοQ 2RE =−dV dr62.alternate statement AFaraday's Law of Induction.63.The equation for the capacitance of a parallel plate capacitor indicates D that C will increase if d is decreased.64.The force decreases with distance. Parallel wires with currents in the Esame direction appear to attract, and those with current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seem to repel. (See F =I ×B to explain the direction.)65.free electrons in a In a static situation the charges will move about until the net field in the E metalconductor is zero.66.I approaches 12/6 = 2AC 67.V=iRSince i = 0 (see equation in #66) V R = 0 at t = 0.A 68.εο E ⋅dA =q inside∫Inside the sphere:yielding E proportional to r.DThis fact alone eliminates the other choices.69.charging by induction In I the electrons are driven onto the leaves. In II the electrons are allowedD to go to ground, so in III the leaves have a net positive charge.70.The Hall Effect Negative charge will shift to the left causing the right side to be at a higher Bpotential, since potential i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positive charge.E ⋅d s =−d Φdt ∫Line integral of non-electrostatic fieldRate of change of magnetic fluxC =κεo A dF L =µo 2πI 1I 2di =εR 1−e −Rt L⎛⎝⎜⎞⎠⎟εοE 4πr 2=43πr 343πR 3F =q v ×B ∞。

大学物理习题册详细解析(电磁学、光学)

大学物理习题册详细解析(电磁学、光学)

四川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册详细解析(电磁学、光学)[主编聂娅]四川大学物理学院二〇一二年十月大学物理习题册解答答静电场1一. 选择和填空题1. B ,2. A ,3.A ,4. D ,5. B 二. 填空题1. ()40216/R S Q ε∆π 由圆心O 点指向△S2. λ=Q / a 异号3.4(V/m ) 向上 4.3028R qdεπ 指向缺口 5.E R 2π三.计算题1. 解:如图所示,由于对称分布,放在中心处的q 0无论电荷多少都能取得平衡.因四个定点上的电荷受力情况相同,因此只需考虑任一顶点上的电荷受力情况.例如考虑D 点处的电荷,顶点A 、B 、C 及中心处的电荷所激发的电场对D 处点电荷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2002000122/24a qq a qq qE f εεπ=π== ()202222824aq a q qE f B εεπ=π== 20234a q qE f A επ==20244a q qE f C επ== 各1分各力方向如图所示,α=45°.D 处电荷的受力平衡条件为:∑=0x f , ∑=0y f 用0cos cos 123=-+=∑ααf f f f x 3分 将f 1,f 2,f 3式代入上式化简得:()4/2210q q +==0.957 q 2分用∑=0y f 得同样结果.2.解:在φ处取电荷元,其电荷为d q =λd l = λ0R sin φ d φ它在O 点产生的场强为R R qE 00204d sin 4d d εφφλεπ=π= 3分在x 、y 轴上的二个分量d E x =-d E cos φ 1分 d E y =-d E sin φ 1分 对各分量分别求和⎰ππ=000d cos sin 4φφφελR E x =0 2分RR E y 0002008d sin 4ελφφελ-=π=⎰π 2分∴j Rj E i E E y x008ελ-=+= 1分3.解:(1)如图示,电荷元dx dq λ=(L Q=λ)在P 点的场强为20)(4x r dxdE -=πελ 整个带电直线在P 点的场强为)4/(4)(42202/2/20L r Lx r dxdE E L L -=-==⎰⎰-πελπελ 方向沿x 轴正向(2)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L r dqE 24sin πεα利用几何关系22,sin x r r r r+=''=α,统一积分变量得 2202/3222/2/0412)(41rL r Qr x L r Q d x E L L +=+=⎰-πεπε当∞→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代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 rL r LQ r E L 02202/41/21limπελπε=+=∞→4.解: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圆环所代电荷元θθπσσd R dS dq sin 22==,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i r x x d q E d2/3220)(41+=πε 由于平行细圆环在O 激发的电场强度相同,利用几何关系θcos R x =xLzθsin R r =统一积分变量,有θθθεσθθπσθπεπεd d R R R r x xdq dE cos sin 2sin 2cos 41)(4102302/3220==+=积分得 02/004c o s s i n 2εσθθθεσπ==⎰d E四.证明题1.证明:以λ表示线上线电荷密度,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