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禅茶
品茶悟禅意,以茶味参禅的人生哲理

品茶悟禅意,以茶味参禅的人生哲理茶谓道,禅谓境。
以茶味参禅,以禅心品茶,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茶禅一味”的境界吗?禅茶一味:品茶悟禅意,以茶味参禅不论是从茶的角度谈禅,还是禅的角度谈茶,我总觉得所有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禅玄无可云,茶妙自待评。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禅门宗旨:以心传心,自悟自解。
一段闲文怎描述“万法、自性”的玄妙,一本《茶经》怎概括杯中乾坤的广博?品茶,可清心益思,可怡情修身……若得三二知己,于幽篁间、明月下,一起手谈、论道、吟咏、鉴赏,亦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也。
那时,旁有丝竹、清风,手有清茗一盅,眼中山岚之色,心中清泠之音,全聚集在这杯小小的茶杯里。
可茶喝到这份上,已经失了三分禅意,只因太刻意。
禅,要的不是这境界。
那么在无月之夜,独自拈一缕夜色沏茶。
一杯香茗在手,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泡下缓缓舒展,在那很轻微的声音里,可聆听四季花开花落的动静,可忽略江湖潮涨潮消的澎湃。
渐渐,氤氲雾气间,仿佛一片空无,又含无尽乾坤。
只要心有闲情,万物皆可品的,品风、品雨、品月、品花、品万籁俱寂的空灵……何必刻意要局限于某一处饮茶或某一时品茶呢?又何必一定要拘泥于某一种茶叶或某一处的茶叶呢?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静静地坐在蒲团上,品夜色,动静由心。
没有好茶的时候,倒一杯白开水,慢慢地饮,冷暖自知。
不正是喝茶的'最高境界吗?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不必百般求索。
那么,喝眼前的水,品手边的茶,还等什么呢?多少杯空,几许茶凉。
终有一日,将绝尘而去,不带走云彩,不带走风,那时,谁家的红炉正旺,谁家的新茗正香,纵是少年风流事,佳人亦然无趣知了。
那时,那事,一切的一切,于我而言,都已是一杯隔夜的冷茶了。
茶冷了,茶冷了又如何?茶冷了,禅香袅袅……。
禅茶,茶中参禅,禅中有茶_人生感悟

禅茶,茶中参禅,禅中有茶_ 人生感悟在西方,论起咖啡文化,总是一套,又一套。
而中国,论起茶文化,更加渊源颇深。
茶,又和佛教的关系密切。
似乎,参禅、悟道,都和茶休戚相关。
一杯茶,用什么茶叶、水、套杯,都极有讲究。
紫砂、陶瓷、青竹,不过试着列举一二,权作参考。
紫砂,最为推崇的一种,茶味,也更为浓郁。
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种,取谐音“慈悲”,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品的是茶,体的是境。
青竹,多了一点点木拙的意味,茶叶中,也多出一点点竹叶淡香。
凭添一分素洁、志向。
当然,也不是我要说的,只作为一个简略的介绍。
即是禅茶,首先,要境。
不只是外境,还有心境、人境。
外境,不外乎周围的环境。
身处在闹市,或是茶馆,人身煕杂,品的是茶,外境却是嘈杂,不能说不好,却是下品,体的是浊世浮生。
而竹林、方外,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到境界,不过是浪费时间,和一壶茶。
心境,一个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来的就是什么茶,一个莽夫品出来,只是一杯大碗茶,消暑解渴。
一个大师,是禅意。
茶叶的品相到茶水冲泡、茶叶的浮沉,都是禅,却不可说。
不同人的参禅,意也不同。
人境,是和你一起品茶的那个人是谁。
和不同的人,境也不同。
和寻常人相伴,品的是茶,参的是生活、琐碎。
和道合的人相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心领神会。
参的也不是禅,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通透。
和大师,或是有修性、修心的人,参的才是禅。
茶道,也是禅道,三者兼具,才是禅茶。
禅茶,讲究的是在品茶中参禅,借茶喻禅。
怎么以茶论禅,在与人境。
伯牙遇子期,或是对牛弹琴,不外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茶,一杯茶,参和悟在心境,也在外境、人境。
心境明彻,外境市井喧嚣,人境愚拙,不过是一次品茗,品的是茶,听的是家常,赏的是世态百像。
既不是禅,也不算禅茶。
禅,与意境相通。
茶,与水和茶叶相宜,所谓得水活。
禅,既不是单独的禅定、参禅,茶也不是单独的品茗、思境。
须是茶中有禅,禅中带茶。
一杯茶,从器皿、火候、茶叶、水,都有不同。
禅茶意境的句子

禅茶意境的句子
1.看尘世繁华,心中仍如水,始终保持清明恬静的心境。
2. 茶中有禅,茶香肆意,心中亦能得到片刻的宁静。
3. 茶香温润,人心也渐渐变得温和,容纳着世间的一切。
4. 泡一壶清茶,品味茶味,感受心灵的宁静与闲适。
5. 在茶道的世界里,每一步、每一口、每一瞬间,都是那么美妙而有意义。
6. 悠闲地品茶,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7. 在禅茶之间,沉淀汲取,心灵便能得到无限的滋养。
8. 一杯清茶,一份宁静,让人的内心得到了一次深层次的洗礼。
9. 茶尽意还,禅意犹存,似乎禅茶已经成为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 不要只看见茶的形态,更要体会茶的意境,让禅茶成为一种内心的寄托。
- 1 -。
人生是一壶禅茶感悟

人生是一壶禅茶感悟花开见佛。
佛在哪里?万木凋零的旷野,一株绿草是佛;宁静无声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苍茫无际的江海,一叶扁舟是佛;色彩纷呈的世相,朴素是佛;动乱喧嚣的日子,平安是佛。
何时见佛?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即可见佛。
人生是一壶禅茶。
后来才知道,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
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
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
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
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
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
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
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
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
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换来一味甘甜。
繁华三千,但最后终归尘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装饰,沉静而安宁。
光阴弹指而过,当年在意的得失、计较的成败,都成了云烟过眼。
任何时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遥,迷途知返,天地皆宽。
《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一个过于执著于此生的人,不适合修行。
一个痴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适合修行。
茶有佛性,尤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
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
天地沙鸥,我们微如芥子。
不让自己惊扰世界,也不让世界惊扰自己。
人出生的时候,原本没有行囊,走得路多了,便多了一个包袱。
而我们如何让世俗的包袱,转变成禅的行囊。
只有用一颗清净依止的心,看世态万千,方能消除偏见,在平和中获得快乐。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
所谓云水禅心,就是在一盏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的真意。
学习禅茶茶艺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禅茶茶艺总结篇一:武夷山禅茶心得武夷山之行心得感悟“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是对武夷山的真实写照。
武夷山闻名于世,不仅有其奇妙独特的山水胜景,而且还有其历史悠久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秀丽美景遇上文化魅力,往往叫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和这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事一起参加这次禅师武夷山的活动。
这次武夷山之行让我体验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读心经、背诵心经并尝试理解心经、第一次采茶、第一次接触制茶工艺、第一次打坐等等。
行程虽短,但感触良多。
关于心经,其实之前偶尔也会听人说起心经的好,心经内容的包罗万象,但是总是片面的觉得那是信佛之人才会信的经,虽然也曾浏览过,介于实在看不懂,也没有深入理解,觉得心经离我的生活很遥远。
但是这次活动却让我这样的想法大为改观,正因为不懂,所以才会那样武断的认为。
心经中的智慧,无论是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困扰还是缓解工作中的压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心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
1、“般若”,也就是智慧,是从痛苦此岸到达幸福彼岸的大智慧、妙智慧,而非一般而言的聪明。
我觉得这种智慧集合了太多太多的真理。
如果想以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去解读心经,最后肯定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心经中的智慧只能靠我们用心去体会、感悟,并慢慢实践。
“世人皆有佛性”,开释时泽道法师说佛家只看智慧大小,不论地位高低,佛的智慧最大,菩萨的智慧次之,其次是罗汉的智慧,而我们的智慧就像月芽。
这就是对佛家“众生平等”的最好诠释,我们这次武夷山之行,大家年龄、知识、智力等都因人而异,但是对于领悟心经、禅茶而言,却都是位于同一起跑线,收获的多少只在于自己感悟的多少;2、“自在”,心经开篇称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虽是为规避帝王忌讳,但也足见“自在”是到达彼岸的条件之一。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要想自在就必须要放下很多不快、烦恼,“有容乃大”放下消极的想法才能容下更多的正能量。
禅茶感悟人生唯美句子

禅茶感悟人生唯美句子
茶香宁静却可致远,茶香淡泊却可明志。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细细品,回味甘醇。
一杯清茶,一缕清香,袅袅余音,淡淡一口,味长悠悠。
不问缘由不图利,从心而饮一壶茶。
待炉上水壶唱响,待壶中水汽沸腾,泡上一杯花茶。
闲庭信步,落英缤纷,摆上一席茶席,煮上一壶好水。
热茶一杯,暖了手,也温暖了心,说茶是灵魂的家一点也不为过,茶伴着人间百态,又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茶语佛心,宁静自若。
泡一壶香茗,享受宁静时光。
一杯茶看禅心,饮一口,佛性亦可平凡如你我。
酒渴漫思茶。
茶香袅袅,禅意悠悠,一盏清茗,一曲禅音,心境澄明。
茶如人生,苦中带甜,禅如心境,静中有动,品味之间,感悟生命。
茶韵悠悠,禅心自在,心境澄澈,万象皆空。
茶香弥漫,禅意盎然,于茶中品味人生,于禅中感悟真谛。
茶道即禅道,品茶即修心,茶禅一味,心境澄明。
茶香四溢,禅意深远,心随茶动,境由心造。
茶中有禅,禅中有茶,茶禅一如,心境澄净。
茶语禅心,静谧安详,品味茶香,体悟禅意,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禅修追求定、静、安、虑,茶禅结合,心
境和谐。
茶语禅心,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禅在于悟,茶在于雅随笔散文

禅在于悟,茶在于雅随笔散文
禅在于悟,茶在于雅随笔散文
禅是一种境界。
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集中在一个“和”字上。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
禅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在于一个雅字。
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
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
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
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
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
禅茶经典诗句

禅茶经典诗句
禅茶是一种融合了禅宗思想和茶文化的诗歌艺术形式,其经典诗句往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禅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禅茶诗句:
1.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张协
2. 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
——元结
3. 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
——张籍
4. 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
——储光羲
5. 山雨留清气,溪飙送早凉。
——朱景玄
6.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苏轼
7.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
8.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曹邺
9.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成彦雄
10.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顾况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元素,表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中,张协的“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描绘了秋季夜晚的清凉气息,荡除了世俗的喧嚣和浑浊;元结的“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则通过强调秋气的清新,表达了禅宗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敬畏;张籍的“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则通过描写高山的静谧氛围,表达了禅宗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
苏轼的“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则表达了对古老山林的向往和对清新空气的热爱。
而白居易的“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和曹邺的“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则通过茶和琴两种文化元素,表达了禅宗
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