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素材-第四单元人教新课标(2014)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牧童作者: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①横野:宽阔的原野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作者简介】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世传“八仙”之一。

号纯阳子。

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文人与鹅及有关猫的词语 讲义(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文人与鹅及有关猫的词语 讲义(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文人与鹅及有关猫的词语1.通过使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人与鹅的相关典故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有关猫的词语的有效记忆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25分钟)回顾旧知识(标注出关键信息,可以放大、加粗等,凸显视觉刺激)由於它具有体态洁美、产生了一大批专门以画鹅为题材的名家、探索新知识(标注出关键信息,可以涂上颜色或添加视频,凸显视觉刺激;添加“类比”方式,抓住新旧知识的共性,由实验、逻辑推理来获取新知识.且两个进行类比的事物必有相似性,在进行类比要强调事物的相似性,并(关键结论请添加“视觉”方式进行呈现,可以画结构图、可以只罗列关键信息、可以用图表等)(老师写出本节课所讲授知识重点:可以画结构图、可以只罗列关键信息、可以用图表等进行展示)(15分钟)至少2个例题(请匹配带图片的练习,加强视觉刺激.)(15分钟)练习题与例题知识点内容、难度、题型匹配.至少2个习题(5分钟)打印版和手写版,每个不少于3行(20分钟)注:1.原则上,所有知识点均需用类比模板呈现,如遇到不易用类比关系讲解的知识,可用对比关系模板;2.用类比关系讲解出新知识,新知识顺带的知识点可以直接呈现.3.灰色背景标注的内容,均须保留,为顾问或者老师给家长讲解模板时用.红色内容为提示信息,老师可选择删除或保留.参考答案记忆再现:例1:猫背熊腰:背弓如猫,腰壮如熊.形容粗腰驼背的类人猿.狐假猫微:比喻不是假的就是快没气儿的.放猫归山:把猫放到山里去.比喻净干不该干的事,事与愿违.阿猫阿狗:形容小人物.含贬义.谈猫色变:意思是某些时候连猫也是禁忌,不可说.猫鼠同乳: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同“猫鼠同眠”.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例2:猫赖: 耍赖猫着: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扯猫尾: 字面意思是拉着猫的尾巴,实际是指几个人合伙耍骗术出猫腻. 同、近义词:唱双簧猫言猫语: 猫言猫语是尹戈漫画集《毛毛猫》系列漫画中那些反映人生哲理的经典语录.此系列漫画用猫的独特眼光表达了当代人、社会的一些观点,叙述风格以搞笑、幽默见长,以室内情景喜剧为主,在幽默中抒发生活哲理,绘画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追踪演练:1.猫腻: 猫腻,老北京土话,也流传到其他地方,比如天津、上海.指事情的马脚,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藏猫猫: 见“藏猫儿”.藏猫儿: 儿童互相躲藏寻找的游戏避猫鼠: 指见猫就躲避的老鼠.形容畏惧谦恭之极.醉猫儿: 讥称沉醉之后举止失态的人醉猫: (1).薄荷的别名.旧说猫食薄荷则醉,故名. (2).谑称醉后举动失常的人.瞎猫碰死耗子: 比喻偶然凑巧.照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跳猫子: 方言.指兔子.猫掌风:在平静的天气里吹皱水面的微风猫月子: 坐月子.猫鱼: 喂猫吃的小鱼猫腰: 弯腰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猫鼠同乳: 亦以喻上下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猫鼠同眠: 比喻官吏失职,纵容坏人,也比喻上下勾结,朋比为奸猫噬鹦鹉: 比喻排挤、压抑善良的人.猫食: 旧时民间称朝廷内官的家人.猫尿: 方言.指酒.表示憎厌或讥讽.猫匿: 方言.指搞小动作、耍花招等不正当手段.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猫鬼: 古代行巫术者畜养的猫.谓有鬼物附着其身,可以咒语驱使害人,因称.猫儿眼: (1).即猫睛.(2).一种野草,可入药.猫儿窝: 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猫儿头: 元代民间称勾结官府、独霸一方的人.猫儿食: 指人饭量小,食无定时.自我提升:猫儿房: 明代皇宫中掌管御猫的机构.猫蹲: 方言.谓不务正业,赋闲在家.猫冬: 方言.躲在家里过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猫道: 指壁上供猫进出的洞.猫弹竹: 即狸头竹.详“貍头竹”.捉藏猫: 同“捉迷藏”.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大道的北头,一帮孩子正在捉藏猫.”狸猫换太子: 喻以假冒真.称猫: “称猫”谓不谈政事.夜猫子: (1)猫头鹰(3) 比喻喜欢熬夜的人郎猫: 方言.雄猫.虎踪猫迹:痕迹,近似“蛛丝马迹”鸡猫子喊叫: 方言.谓喧闹之声像鸡和猫那样地喊叫.花猫巧嘴: 犹言花言巧语.花脚猫: 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阿猫阿狗: (名)〈方〉指说话人看不起某些人. 喻平庸之辈.含轻蔑或诙谐意.木猫: 木制的捕鼠器.山猫儿: 方言.老虎的别称.三脚猫: 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人猫: 唐代李义府的绰号.谓其外表柔顺而内心阴险.任务二:叮叮猫: 蜻蜓的别称.《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虾子还翻得过平梁,叮叮猫还飞得过大江.”猫坑: 茅坑.厕所里的粪坑.猫精: (1).对爱猫成癖者的戏称. (2).即猫睛石. 猫睛: 亦称“猫睛石”.具幻光性的金绿宝石亚种,表面具有猫儿眼睛中所见的垂直闪光...见“猫睛石”.猫虎头: 即猫头鹰.猫虎: 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猫猴: 哺乳动物.体大如猫,从颈部、前臂、后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飞膜,能在树间滑翔.栖息热带树林中,日间倒悬在树上,夜间活动,以树叶和果实为食.猫眼石:常磨成圆形、从内部发出蛋白色的光的宝石(金绿宝石或玉髓)猫眼: 一种作用独特的小型反光镜(如背面被抛光的厚透镜),经常安置在高速公路上作标...(3) 安装在门上用来窥视门外来人的小凸透镜猫头竹: 竹名.猫头鹰: 身体淡褐色,多黑斑,头部有角状的羽毛,头大,有两只向前看的大眼,短而弯曲的...猫头鞋: 明末宫中女眷所穿绣鞋,其上绣有兽头,称猫头鞋.猫头笋: 毛笋的别名.猫头鸟: 枭,今称猫头鹰.猫头: 笋的别名.。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4单元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人教新课标(2014_) .

四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4单元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人教新课标(2014_) .

4. 在下表中填出每种商品的总价。
189.2元 172元 3200元
5. 小华在草稿本上写了一个小数,先把这个小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38.79, 小华最初在草稿本上写的这个小数是多少?
38.79÷1000×10=0.3879 答:小华最初在草稿本上写的这个小数是0.3879。
2. 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错的 画“×”) (1)把0 08写成8,它就扩大到原来的2倍。 ( ×)
(2)把2 79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就是在2 79的 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 )
(3)一个小数的小( × )
3.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里) (1)把0.7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D )。 A. 0.0076 B. 0.076 C. 7.6 D. 76
2. (2)把6.66的小数点去掉,他就( A. 扩大10倍 B. 扩大100倍 C. 缩小到它的110 D. 缩小到它的1100
B )。
(3)在5 2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 A )。 A. 大小不变 B. 扩大到它100倍 C. 缩小到它的110 D. 缩小到它的1100
(4)1 7是( C )的千分之一。 A. 17 B. 170 C. 1700 D. 17000
第4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基础巩固
1. 填一填。 (1)把3.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 30.6 ), 就( 扩大 )到原数的( 10 )倍;把3.06的小数点 向左移动一位是( 0.306 ),就(缩小)到原数的 ( 十分之一 )。 (2)把2.36的小数点去掉是( 236 ),相当于把 小数点向( 右 )移动( 两 )位,它就(扩大)到 原数的( 100 )倍。 (3)把0.09扩大到它的( 1000 )倍是90,把0.45缩 小到原数的( 110 )是0.045。 (4)把5.73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扩大1000 倍后是( 57.3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素材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白公鹅(节选)[俄]叶·诺索夫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儿污泥。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

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lián yī),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

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鱼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

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选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 )。

A.作者对白公鹅的厌恶之情B.作者对白公鹅的欣赏和喜爱之情C.白公鹅装腔作势(2)最能表现白公鹅走路特点的词语是( )。

A.大模大样B.昂首挺胸C.慢条斯理(3)选文中的白公鹅做了哪些事?()。

①占地盘②赶走猎人③招呼人类④洗澡呼唤⑤与鹅群厮打⑥咽鱼饵(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耀武扬威”是一个贬义词,请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1)比喻;B(2)C(3)①④⑤(4)这句话说白公鹅“耀武扬威”是明贬实褒,表达了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表(202008111527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表(20200811152750)

塘州乡梅育小学电子备课表备课教师石昌胜日期2014年3月22日年级(班级)四年级科目语文上/下册下册单元(章)第四单元教材内容和说明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赞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的智慧和勇敢。

《小英雄雨来》赞扬了我国抗日战争中少年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精神品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达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对和平的希望和企盼。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流中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说自己了解道德国内和国外的新闻。

“习作”安排的是看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学习课文,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3.相关图片。

4.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集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授课节数13 机动课节数 5 总课时数18教案课前记录或修改13夜莺的歌声一、学习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讲授法与质疑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语文人教版】2014年新课标高考最新复习课件---写作

【语文人教版】2014年新课标高考最新复习课件---写作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精准审题法
考 题 v s 升 格
懂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人都来奉献爱的 社会,懂得爱是世间最无敌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精准审题法
考 题 v s 升 格
—— 升格展台 —— 考场病文 体会身边的渺小 天津一考生 老鱼问小鱼,水怎么样?小鱼却想,何为水?自己日 日夜夜生活在水里,却不知水为何物,可真是一条糊涂的 鱼啊!可如今的我们,又有多少次忽略了身边之物,忘记 了身边的渺小呢?我想,只有体会身边的渺小,关注那些 简单而又平凡的细节之处,才有可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与 生活。(对“渺小”的定位不准确,依据题意,不仅仅是 “简单和平凡”,还有“不可或缺”。)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精准审题法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精准审题法
考 题 v s 升 格
人们习惯将追寻温暖、追寻幸福当作一生的目标。可 是,我们是不是也该问自己一句:什么是温暖?其实温暖 蕴藏在我们身边,既渺小又简单。体会妈妈的呵护、爸爸 的叮嘱,这就是温暖;体会老师的关心、校长的教诲,这 就是温暖;体会陌生人的微笑和搀扶,这就是温暖。(以 排比句式,体会温暖无处不在,很好;略显空泛,“体会 ”之味未出,遗憾。)我们曾苦苦追寻的温暖,就是这短 暂而又渺小的瞬间,简单而又平凡的生活镜头。让我们体 会身边的渺小,不做糊涂的小鱼,终将收获幸福的生活。
专题十四 精准审题法
考 题 v s 升 格
—— 深度解读 —— 本题的材料属于寓言,就是老鱼与小鱼的一则简单对 话。老鱼问:“水怎么样?”小鱼说:“水到底是什么东 西?”。寓言所讲的是,鱼要懂得认识自己所生活的水是 什么,寓意就是:人要懂得自己生存的环境,以及环境中 的那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如此,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 ,才能正确选择与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交往相处的方式。 考生在审题构思时,也要把思维打开,不可单从生存与环 境的意向思维去立意。根据材料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寓言 在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多关注 那些细微处的感动,多关注那些富贵而易逝的事物,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8永生的眼睛人教版新课标2014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8永生的眼睛人教版新课标2014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8永生的眼睛人教版新课标2014我在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执教四年级的研讨课例——《永生的眼睛》。

课后大朗、常平等兄弟学校的老师分学段进行了课例研讨。

在与名师、与兄弟学校的同行真诚对话中,使我对略读课的教学、对“本真、灵动”的语文课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共有15篇略读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五十,我又查看了其它年级的教材,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我重新审视了各年段略读课的教学,试图通过《永生的眼睛》的磨课,与名师点评的再思考,探寻一些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和处理方法。

如何才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简约而有效呢?我认为只有目标更简明、教学结构更简约,方法指导更扎实才能够达到简约而有效。

一、教学目标更简明简约教学是一种境界,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和智慧,而不是花样繁多,华而不实。

语文教学,简单才是最美的。

教学目标简明,把握文本脉搏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就是方向,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它就好比是一堂课的“心脏”。

第一次试教的失败,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一堂课设定的目标太多,每个目标都想抓,但什么都抓不好。

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是制定不完的。

这时就需要智慧教学,制定最简明有效的目标,学生才能把握文本脉搏,会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揣摩文本,获得最真切感受。

经过反思,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这三个目标分别从认知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其紧扣文本,简明又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学习都有体会,都有收获。

二、教学结构更简约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是四十分钟完成,这个简单的现实,也直接地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必须认真做好“减法”:要找准学生的语言生长点,整合教学板块,进行块状安排,精心设计能够提纲挈领的“大”问题——实行一线串珍珠,这是让略读教学走向简约的法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作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作练习。

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写一篇关于他们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教材中给出了动物朋友的选择范围,包括家禽、家畜、宠物等,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并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课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一些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思路不清晰;2.写作内容不具体;3.写作语言表达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供具体的内容素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内容更具体,写作语言更准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教学难点:学生写作思路的明确,写作内容的具体,写作语言的准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写作榜样;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供写作素材和建议;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为写作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动物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思路和内容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素材-第四单元2014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单元13 夜莺的歌声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对词语的理解。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这里是指树木、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末。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对句子的理解。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

“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

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

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

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

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

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

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

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

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

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

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

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

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呻(shēn)吟(yín)”的韵母是前鼻音,“拧(nínɡ)”、“钉(dìnɡ)”的韵母是后鼻音,“钉”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ɡ”,14* 小英雄雨来注意加拼音的词语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维护、壮烈、牺牲、谢意、沉浸、深情、凯旋、征衣、凝固、阿姨、精通、经济、贡献、圣坛罪恶、呼吁、健康、永驻人间对词语的理解。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对句子的理解。

①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维和部队士兵均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②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③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

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④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加利对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⑤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

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⑥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注意加拼音的词语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编排的意图,一是照应本组的语文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

再由此发散开去,从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交流一下理解这些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

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再召开一次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会,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

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

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

《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

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唳:鹤叫。

《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

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宽带网本次“宽带网”围绕本组专题“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时,要开辟活动的空间,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