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与生物相容性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应用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应用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应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逐渐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表面积大,化学活性强等特性,导致其对生物系统的影响难以确定。

因此,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成为了纳米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1.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体对外部物质及其产生的反应的能力。

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需要考虑多种效应,包括细胞内的毒性、免疫反应、肝脏代谢等。

然而,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小的尺寸,使得传统的细胞毒性测试方法难以适用,因此,开发新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成为了当前的研究方向。

一种常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是细胞实验。

通过将纳米材料加入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系,通过评估细胞的生命特征(如活力、凋亡、增殖能力)来确定纳米材料的毒性。

此外,测量细胞因子的分泌,观察免疫细胞的表型变化、吞噬功能、促炎性分子表达等指标也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在动物实验方面,主要包括小鼠肌肉注射、腹腔注射和饲料摄取等方式。

通过观察小鼠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如心情况、生物示物分析),评估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影响,从而确定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全基因组技术、拜耳图像技术、纳米拉瑞散射等,这些技术可用于评估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2. 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纳米医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纳米医药主要包括纳米递药系统和纳米诊疗系统。

纳米递药系统是指利用纳米材料为药物提供载体,通过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和位置,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相比传统的药物,纳米递药系统有着更好的渗透性和生物利用度,并且有助于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侵害。

目前已有很多纳米递药系统成功用于癌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

纳米诊疗系统是指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诊断和治疗的载体,将诊断和治疗结合在一起。

纳米诊疗系统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将纳米材料标记有诊疗分子(如荧光染料、酶等),通过标记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活性等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血液透析应急处置预案试题库完整

血液透析应急处置预案试题库完整

目录一、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1)1.停电的应急预案 (2)2.停水的应急预案 (3)3.地震的应急预案 (4)4.火灾的应急预案 (4)二、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5)1.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5)2.透析器反应的应急预案 (7)3.失衡综合症的应急预案 (9)4.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10)5.肌肉痉挛的应急预案 (11)6.恶心、呕吐的应急预案 (11)7.溶血的应急预案 (12)8.透析器破膜的应急预案 (13)9.透析过程中静脉肿胀的应急预案 (14)10.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15)11.动静脉穿刺针孔渗血的应急预案 (17)12.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急预案 (18)13.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应急预案 (20)14.血管路破裂的应急预案 (22)15.水质异常的应急预案 (23)16.血液透析穿刺针脱落的应急预案 (24)17.透析中异常脱水的应急预案 (24)18.各种导管意外脱落的应急预案 (25)19.体外循环凝血的应急预案 (26)20.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 (28)透析中停电或透析机短路的应急预案透析进行中突然停电.如果是短时停电不必忙于回输血液.因为透析机内有蓄电池可运行20~30min.如果停电原因不明应立即回输血液终止透析。

(一)、发生原因突然停电、透析机短路、电线老化等。

(二)、透析机发生短路表现透析机停电报警、血泵停止、屏幕变黑。

(三)、应急预案1、安抚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

如果透析机内有蓄电池.可维持血液循环。

如果没有蓄电池.应立即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回路夹中拉出后用手缓缓摇动血泵维持血液循环。

2、回血时夹住动脉管路.打开补液口.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保险夹中拉出来.打开血泵门.安装手摇把.用手摇血泵速度宜均匀。

当透析器及静脉管路中的血液回输完毕后.夹住补液口上端管路.回输动脉管路中的血液结束透析。

注意.停电后不要惊慌.尤其在夜晚.在将静脉壶下端的管路从保险夹中拉出来后.不要受照明等因素干扰.精神一定要集中.预防空气进入病人体内.发生空气栓塞。

透析器复用的研究现状

透析器复用的研究现状
+ 作者简介 : 文煜冰 ()在读硕 士研 究生。 一,
透 析 器 的复用 能减 轻新 透 析 器 所 引起 的 补 体 激 活 、
白细胞活化[ 。H k ai m等LJ l 的研究表 明对铜仿膜及 0 醋酸 纤维 素 膜 透析 器 的 复用 能 明 显 降低 补体 活 性 片 段 C a的产 生 , 首 用 的 P A(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3 而 MM 聚
自从 透 析 器 的 复 用 在 临 床 工 作 中开 始 应 用 以 来 , 安全 性 一 直 备 受 关 注 。 早期 的 一 些 报 道 认 为 其
复用并不影响血透患者 的生存情况 , 甚至可能 比不 复用 透 析 器 的死 亡率 更 低 L 。近 年关 于 复用对 生 存 4 ]
情况 影 响 的 文 献 报 道 出 现 了 一 些 新 的 观 点 。 H l e d 等L 调查 了 87个 独立 透 析 中心 (r sn i ili 5 3 5 fet dn da s e a g ys ui ) 6 0 7个 血透 患 者在 1 8 至 19 nt 的 6 9 s 9 9年 90年 间 的
生存情 况 , 现 使 用 戊 二 醛 、 eai( 要 成 分 是 过 发 R nl 主 n 氧 乙酸 和过 氧 化氢 ) 用 透 析 器 的死 亡 率 比 不复 用 复 组分 别 高 1% 、3 P值分别 为 0 O 、 .0 ) 以 7 1%( .1 <00 1 , 甲醛 为消毒 剂 时 复用 与 不 复用 之 间则 没有 显著 性 差 异( P=0 08 。c Un【 等 观 察 了 338个 血 透 患 .8 ) ois J 6 44
们发 现 复用 与 不 复用 的透析 器对 透 析 患者 的生 存 情 况 、 析膜 的生 物 相 容 性 、 析 器 的溶 质 清 除 、 析 透 透 透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是指医疗器械与人体组织或体液接触时,不引起明显的局部或全身的生物反应,并保证其安全可靠的性能和功能。

它是医疗器械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主要与器械的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有关。

医疗器械的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如体外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从而确保医疗器械在人体内无不良反应,不会引起组织刺激、炎症、出血、感染等不良后果。

生物相容性评价主要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个方面。

体外试验主要通过将材料与模拟人体体液接触,观察材料与体液的相互作用。

体内试验则将材料植入动物体内,观察其在体内的相容性和安全性。

这些试验可以评价材料的局部刺激性、细胞毒性、致敏性、血栓形成、感染性等。

在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从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到最终产品的使用环境等方面全面考虑生物相容性。

首先,材料选择要考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要选择符合要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

其次,制备工艺要保证产品的生物相容性,例如,要避免材料表面的污染、残留物和加工助剂等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最后,产品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要确保产品在使用时不发生疼痛、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

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它涉及到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于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来说,要确保产品的生物相容性,需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和测试。

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制备工艺,以满足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医疗器械需求。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为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与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与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与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医用植入物、可降解材料和药物传递系统等。

然而,为了确保这些材料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细胞相容性和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评价和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1. 细胞相容性的意义细胞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意味着材料与细胞可以和谐共存,并减少对生物体的不良影响。

通过对细胞相容性的评价,可以预测材料在体内的行为和效果,为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提供指导。

2. 细胞相容性的评价方法(1)细胞黏附和增殖:研究材料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情况,评估其细胞相容性。

常用方法包括细胞计数、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形态观察等。

(2)细胞毒性测试:通过评估材料对细胞的毒性程度,判断其细胞相容性。

常用方法包括MTT法、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等。

(3)细胞功能评价:研究材料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如细胞分化、细胞迁移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

常用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染色、基因表达分析和细胞骨架观察等。

3.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互作用除了细胞相容性外,生物材料还与生物体中其他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材料的降解、材料与生物体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等。

(1)免疫反应:生物材料在体内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对于材料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研究材料在免疫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可以优化材料的设计和改善生物相容性。

(2)血液相互作用:某些材料会接触到循环系统,因此其与血液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十分重要。

血液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评估材料对血凝和血小板激活等指标的影响。

(3)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修复和再生过程。

因此,研究材料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对于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十分重要。

4.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生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相互作用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在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器官、组织工程、药物输送系统等领域,以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选择和设计生物材料时,生物相容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探讨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生物相容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与生物体接触后所引发的生物学反应程度。

一个理想的生物材料应该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降低植入材料的排斥反应和炎症反应,减少感染和组织损伤的风险,提高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效果。

第二节影响生物相容性的因素生物相容性的评价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和形态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化学特性:材料的化学成分、表面特性和释放物质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例如,应选择化学稳定性高、无毒、无致敏物质释放的材料。

2. 物理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形态和纹理对生物体的反应至关重要。

例如,应选择与周围组织相似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的材料,以避免引起应力集中和创伤。

3. 形态结构:材料的形态结构与其表面积、孔隙度和孔径分布等参数密切相关。

这些参数会影响细胞黏附、增殖和组织再生的能力。

例如,应选择具有适当孔隙度和孔径分布的材料,以促进细胞迁移和组织的内生再生。

第三节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为了评价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可以在受控条件下评估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程度。

常见的体外实验包括细胞黏附、增殖、迁移等指标的测定,以及细胞毒性和细胞透过性的评估。

2.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可以更接近真实的生物环境,评估材料在生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

常见的体内实验包括植入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

植入实验可以评估材料在人体内的耐受性和生物学反应,动物模型实验则可以评估材料对整体生理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改善生物相容性的策略为了改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表面修饰:通过表面修饰,可以调控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透析器反应的应急预案

透析器反应的应急预案

透析器反应的应急预案既往又名“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

临床分为两类:A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型反应。

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一)A型透析器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5min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

发病率不到5次/10000透析例次。

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

一旦考虑A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1、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

(2)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3)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2、明确病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器复用的消毒液、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

另外,有过敏病史及高嗜酸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型反应。

3、预防措施依据可能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1)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管路,有过敏病史者采用地塞米松5毫克预冲管。

(2)选用蒸汽或γ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

(3)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必要时换用不同材质透析器。

(二)B型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出现,发病率为3~5次/100透析例次。

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

1、其诊疗过程如下:(1)明确病因透析中出现胸痛和背痛,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

如排除后考虑B型透析器反应,则应寻找可能的诱因。

B型反应多认为是补体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有关。

(2)处理B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常不需终止透析。

(3)预防采用透析器复用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B型透析器反应。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ppt课件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ppt课件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测试系统: 中国地鼠卵巢(CHO)细胞株;中国地鼠肺(CHL)细胞 株;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剂量设置 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受试物至少三 个剂量组; 最高浓度的选择:决定最高浓度的因素是细胞毒性、 受试物在试验系统中的溶解度以及pH或渗透分子浓度 (osmolality)的改变。 最高浓度应能明显降低细医疗胞器械覆生盖物相程容性度概述、细胞计数或有
微核是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粒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 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然遗留在细胞质中,末期之后,单独形 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医子疗器细械胞生物的相细容胞性概质述内。
啮齿动物微核试验
剂量设置:
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 受试物至少三个剂量组; 阳性对照组;
标准分类
医疗器材生物学评估架构与原则 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材料特性与实质对等
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框架 第13部分:聚合物医疗器械的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第17部分: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建立 第18部分:材料的化学特性 第19部分:材料的物理化学、形态学和地形学特点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概述
标准分类
具体实验
第2部分:动物保护要求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 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第16部分:降解产物和可溶出物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设计 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学毒性试验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用与生物相容性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Cinical Nephrology, vol. No3-1989(139-143>透析器复用的生物相容性:三种复用方法和三种透析膜的比较T. Kuwahara1, M. Markert2 and J. P. Wauters11Division of Nephrology and Laboratry of Clinical Chemistry, C.H.U.V., University Hospital, CH-1011 Lausanne, Switzerlandb5E2RGbCAP摘要已知经福尔马林复用的铜仿透析膜可以改善生物相容性,但没有系统的研究不同透析膜经不同复用方法处理的作用。

本文在3组4个透析病人,成功的研究了以福尔马林、次亚氯酸-福尔马林和过醋酸复用的铜仿膜<CU)、醋酸纤维素膜<CA)或聚砜膜<PS)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在透析器的第二和第三次复用时,进行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补体激活实验。

发现以3%福尔马林储存的铜仿膜可减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而聚砜膜和醋酸纤维素膜则否,且加重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程度。

用福尔马林储存前以1%次亚氯酸冲洗,对福尔马林处理铜仿膜时观察到的减低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消失了,醋酸纤维素膜和聚砜膜与单用福尔马林处理时相同。

对比之下,三种膜以过醋酸储存皆减低了白细胞减少、补体激活和血小板减少。

而且还发现,血浆处理过的透析膜碎片,经过醋酸储存后,消除了嗜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

研究结果说明,不能笼统的说透析器复用可以改善生物相容性,而是因透析膜的种类和复用的方法而异。

p1EanqFDPw关键词:生物相容性-补体-透析器膜-白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复用引言一般认为,复用的透析器膜比新的透析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使用复用透析器的透析病人,减轻或很少发生白细胞减少、补体激活、恶心、痉挛、胸背痛和因透析相关综合征住院 [Wing et al. 1978, Kant 1981, Hakim and Lowrie 1980, Chenoweth et al. 1983 ]。

复用的好处被认为是在第一次使用时,透析膜表面受保护性的覆盖,特别是铜仿膜与C3b结合,阻断了补体激活部位 [Chenoweth et al. 1983]。

但是,白细胞减少和补体激活的改善,几乎毫无例外的被认为是用了复用的铜仿膜,而改良的纤维素膜或合成膜则无此作用 [Hakim 1984, Heierli et al. 1987 ]。

而且,福尔马林迄今是研究的标准复用剂 [Deane and Berman 1986],对最近提出的交替复用技术,结果仍有争论 [Berkseth et al. 1984, Bauer et al. 1983, Gagnon and Kaye 1984 ]。

DXDiTa9E3d 本研究成功地在透析病人比较了三种透析器复用技术、三种透析膜<铜仿膜、醋酸纤维素膜或聚砜膜),研究它们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补体激活的影响。

此外,也研究了这些复用方法在体外对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影响。

结果显示透析器复用不是都改善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的改善不仅与透析膜的种类有关,且主要与复用方法有关。

RTCrpUDGiT病人及透析方法被研究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4人,年龄42-80岁<平均64岁),每周进行血液透析3次,至少透析8个月<范围8-192月)。

病人中没有糖尿病患者,实验期中没有发生急性疾病或感染,也没有服用皮质激素。

每组使用不同种类的中空纤维透析器,即铜仿膜<CF 1511,1.2 m2, Travenol, USA),醋酸纤维素膜<CA 170, 1.7m2, Travenol, USA)或聚砜膜<Hemoflow F 60, 1.3m2,Fresennius, Germany)。

血液流速250-300 ml/min, 透析液流速 550ml/min。

几乎所有病人都使用含醋酸的透析液。

每个病人在1周内,在使用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透析器时进行实验。

每隔一周采用不同的复用方法。

每周开始使用一个新的透析器,资料从所有病人中获得。

在开始进行研究前,所有病人都采用半自动透析器进行复用。

5PCzVD7HxA方法复用步骤透析器每次使用后先用反渗处理过的自来水反超滤<压力高至1.5 bar)处理20min。

第一种处理方法<F),每个透析器的透析液室及血室充以3%福尔马林,存放于4oC。

第二种方法<H-F),先以1%次亚氯酸冲洗,后按上法充以3%福尔马林消毒剂。

第三种方法<PA),透析器用自动处理机<伦拿系统,USA)按照使用说明以过醋酸<4%原液AcetoPer…,Bionic, W-germany)冲洗和消毒,然后在室温中存放。

透析器在使用前,当透析液流经滤器时,以3000ml盐水冲洗20min。

我们单位在进行本研究前,采用透析器复用技术<在半自动机器上以福尔马林处理)已超过8年。

jLBHrnAILg标本采集每次透析时,0时从病人的动静脉瘘,5、15、60min及透析结束时从透析器的静脉<流出)管路,采血2ml。

血标本置于含3.3mg 固体EDTA钾盐的试管中。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用自动分析仪<Sysmex CC-800)进行。

离心取出血浆,储存于-80 oC,供测定补体活性,使用时只融化一次。

xHAQX74J0X补体测定血浆C3d片段的浓度以抗C3d抗血清<Dako Immunoglobulin, Copenhagen, Denmark)在用11%聚乙烯乙二醇示差分离后用火箭免疫电泳<Bourke et al. 1982)定量测定。

LDAYtRyKfE体外测定氧自由基产物来自健康成人志愿者的嗜中性粒细胞,以不连续密度Percoll梯度<Pharmacia, Uppsala, Sweden)离心提纯。

细胞混悬于含葡萄糖<5mmol/L)Hank平衡盐溶液<HBSS)中,浓度为2×107细胞/ml。

CU、CA和PS透析器膜剪成小片,每片10mg,以肝素化<10U/ml)血浆或盐水在37oC处理1h。

处理过的透析膜以盐水洗涤3次,室温下在过醋酸<4%原液)或盐水中储存24-36h。

在测定它们对嗜中性白细胞氧化代谢的影响之前,用大量盐水冲洗。

按Kuwahara et al. <1988)描述的luminol 和 lucigenin-增强化学发光反应<CL),测定与上述复用透析膜接触的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产物。

Zzz6ZB2Ltk统计分析对同一透析膜每次复用与第一次使用比较,当体外实验数目少于6次时,用Student 配对t检验,否则用Wilcoxon 符号秩检验。

所有统计分析皆用绝对值。

dvzfvkwMI1结果I.复用方法的影响<体内实验)白细胞计数不同复用方法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以白细胞减少最大值表示于图1。

第二次使用时,铜仿膜福尔马林消毒法,白细胞减少从透析前的26%减轻至透析前的76%,醋酸纤维素膜从透析前的59%加重至41%,聚砜膜没有变化。

次亚氯酸-福尔马林法,铜仿膜引起与第一次使用时相同的白细胞减少;醋酸纤维素膜白细胞减少从透析前的59 %减轻至透析前的44 %;聚砜膜没有变化。

过醋酸复用的三种透析膜,减轻了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但是,只有透析膜引起最大的白细胞下降的差别是明显的。

第三次使用时,3种复用方法主要引起的反应相同,但铜仿膜以次亚氯酸-福尔马林法处理未再见有白细胞减少,以过醋酸处理后对白细胞减少的改善与醋酸纤维素膜一样明显。

rqyn14ZNXI第二次使用白细胞计数<透析前数值的百分率)第三次使用白细胞计数<透析前数值的百分率)图I. 复用方法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最大白细胞减少值)符号:□第一次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方法□次亚氯酸-福尔马林方法□过醋酸方法* p < 0.05 每次结果与0时比[ p < 0.05 与没有处理的15min比0时的白细胞计数绝对值<×109/L):铜仿膜8.1±1.1,醋酸纤维素膜6.8±1.0, 聚砜膜6.2±1.0。

4个病人3次实验的平均值±标准误。

EmxvxOtOco血小板计数复用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见表1。

用福尔马林处理,只有醋酸纤维素膜血小板减少明显。

用次亚氯酸-福尔马林法处理,与第一次使用比较,铜仿膜再次引起白细胞减少。

对比之下,过醋酸处理后未见到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

SixE2yXPq5表1. 透析15 min 的血小板计数<透析前数值的百分率,4个病人的平均值+标准误)透析器铜仿膜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第一次用91.4 ± 2.2a 96.9 ± 1.5 96.3 ± 2.76ewMyirQFL第二次用1. F 97.3 ± 1.0 87.5 ± 5.3b 99.8 ± 4.3kavU42VRUs2. H-F 93.3 ± 1.7a 96.3 ± 3.2 91.5 ±4.7y6v3ALoS893. PA 96.5 ± 1.8 97.3 ± 1.3 99.3± 1.8M2ub6vSTnP第三次用1. F 97.5 ±2.5 89.5 ±3.9ab 101.8±6.60YujCfmUCw2. H-F 97.3 ± 1.7 94.8 ± 4.5 87.5 ± 4.7aeUts8ZQVRd3. PA 103.3 ± 3.5b 98.0 ± 5.0 101.0 ±5.1sQsAEJkW5Ta = 与透析前比 p < 0.05;b = 与第一次使用比 p < 0.050时的血小板计数绝对值<×109/L):铜仿膜240±24;醋酸纤维素膜 139±10;聚砜膜178±21。

因复用的影响绝大多数在15min,故选透析15min 的结果作比较补体激活复用技术在白细胞减少最大值时对补体活性的影响见图2。

在三种复用方法中,过醋酸处理的三种透析膜,在第二次及第三次使用时引起的C3d积聚最少。

值得注意的是,以福尔马林或次亚氯酸-福尔马林处理的聚砜膜引起的ΔC3d水平减少,说明这种复用透析膜除去和/或吸附C3d 的速度快于它产生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