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4.2《国际行动》》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地理 4.2 国际行动学案 鲁教版选修6[001]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地理 4.2 国际行动学案 鲁教版选修6[001]

国际行动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备注【课堂检测】1.日本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请回答2~5题。

2.有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腹地C.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D.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长江3.三江源河流中哪一条是国际性河流()A.长江B.黄河C.澜沧江D.怒江4.这条国际性河流在下列国家中最后流经的是()A.老挝B.泰国C.柬埔寨D.越南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创建旅游胜地,发展地方经济B.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C.便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D.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志图案”图(8—3),回答6~8题。

图8—36.属于中国环境标志图案的是()A.A B.B C.C D.D7.有关环境标志产品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标志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B.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势C.无环境标志产品进出口要受到数量及价格上的不利影响D.中国企业环境意识增强,产品都有环保标志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问题情境】(1)世界变暖酸雨国际共同(2)①⑤⑥ ②⑧ ④ ③ (3)公平性【课堂检测】【解析】此题考查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志图案、臭氧破坏的原因及环境标志产品等有关知识。

目前我国企业环保意识不强。

氟氯烃在低空大气中不分解,上升至平流层与臭氧发生反应,从而破坏那里的臭氧。

【答案】 6.B 7.D 8.C【巩固练习】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二节国际行动学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二节国际行动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二节 国际行动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要点认识环境壁垒和绿色产品的含义。

理解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世界意识。

举例说出目前全世界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一、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利用贸易举措来影响其余国家的环境政策,或以保护环境观点为名,设置的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利益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经过拟订苛刻的环保标准, 对来自其余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关卡,限制入口种类不一样国家的生产商或花费者, 因为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差别, 会对产品的生产或花费产生影响,并造成产品在国际流通的不均衡绿色关税、环境贸易制裁、强迫性绿色标记、严格的入口表现形式查验程序和查验制度等公司采纳推行洁净生产、经过产质量量ISO14000 系统认我国采纳的举措证、申领“绿色护照”2. 绿色产品(1) 观点:指生产过程及其自己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重生和可回收的产品。

促进人们花费观点和生产方式的转变(2) 意义 促进公司以生产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门路(3) 举措:拟订“绿色标记”制度。

二、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国际行动1.国际合作非政府引 导型政府指引 型今世环境问题是一个全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应(1) 原由本着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并采纳协调一致的行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2)原则:共同的但有区其余责任。

(3)方式:宽泛睁开技术和经济合作。

(4)我国踊跃参加国际合作①国情:我国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重压力。

②政策:增强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踊跃进行多边、双边和地区环境合作③行动成立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环境保护国际行动(1)1972年 6 月 5 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国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将每年 6 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2)1992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签订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

4.2《国际行动》全方位说课稿(鲁教版选修6)

4.2《国际行动》全方位说课稿(鲁教版选修6)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撰写小论文: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国际行动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知识点复习:布置与国际行动相关的复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任务:提前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国际政治基本概念、国际组织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国际行动的类型及其区别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国际组织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把握不准,难以形成系统认识;
3.分析我国参与国际行动的实践时,可能缺乏实际案例支撑,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国际行动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掌握主要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3)了解我国参与国际行动的实践及成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不同国际组织的功能及作用;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视频播放:播放与国际行动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国际行动的实际案例,提高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析:通过PPT展示,详细介绍国际行动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认知。

4.2《国际行动》教案(鲁教版选修6)

4.2《国际行动》教案(鲁教版选修6)
活动:
“世界环境日”主题
搜集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填在表中并说说对其中某一个主题的理解。
二、国际合作
1、世界各国应广泛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经济、技术等的国际合作。
2、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三、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政府引导型和非政府引导型。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比较复杂,“环境壁垒”的教学中只需讲清其含义和两种类型即可。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如收集有关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影响的案例并作简要分析和讲解。
该活动为开放型思考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或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创思。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对策简要评价或归纳总结。
“国际环境保护行动”的讲授,可先告诉学生目前在国际舞台上已掀起了环境保护热,采取了多方面和多形式的国际环境保护行动,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介绍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把重点放在讲清两个“里程碑”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推动和促进国际环境保护行动的重大贡献上。然后让学生阅读“知识窗——《人类环境宣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了解全球合作需要统一指挥的机构。教师还可简要介绍教材提及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在对绿色产品的含义简要介绍之后,可指出我国的绿色产品首先在食品行业出现,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绿色食品”,引导学生思考推行绿色产品和实行“绿色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哪些。
这一活动既能锻炼学生调查收集和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可提示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进行分工,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信息,并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4.2《国际行动》课件(1)(鲁教版选修6)

4.2《国际行动》课件(1)(鲁教版选修6)

二、国际合作 1、原因: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当代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 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并采取协 调一致的行动,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地开 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2、合作原则
(1)合作内容: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 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2)合作的方式: 加快全球合作步伐,广泛开 展技术和经济合作,更好地 保护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环 境。
(3)合作的原则:
“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 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 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 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4)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污染是已完成工业 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广大发展中国 家是受害者。 ②发达国家是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主 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
练习(知识升华): 山东省某地区生产的“生姜”,在出口韩国 时因农药超标而被拒,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这说明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由于该产品不是绿色产品,在国 际贸易中遭遇环境壁垒,我们应采取 实行清洁生产、通过产品质量 ISO14000体系认证、申领“绿色护 照”等措施来应对绿色壁垒。
2、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
(1)什么是环境壁垒 环境壁垒,也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绿色 壁垒。它通常分为两大类:
A 政府引导型环境壁垒 B 非政府引导型环境壁垒
(2)绿色壁垒的表 现形式
绿色关税、环境贸易 制裁、强制性绿色标 志、严格的进口检验 程序和检验制度等
(3)我国与“绿色壁垒” 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绿色壁垒可 能成为我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课件1
新课程标准: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选修六鲁教版《4.2 国际行动》导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地理选修六鲁教版《4.2 国际行动》导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4.2 国际行动学习目标:1.认识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通过案例、信息收集等方式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努力履行国际公约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环境管理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课前准备:一、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引导型环境壁垒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新兴的___________壁垒;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等。

我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可能成为我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

我国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绿色护照”等措施。

(2)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产品。

它是应用____________的产物。

目的:大力推广____________,引导公众购买绿色产品,可促进人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转变,促使企业以生产___________作为获取___________的途径。

我国农业部于1990年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_____国的绿色食品标志。

二、国际合作A BC上述图案中,属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的是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____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污染是已经完成_________的_________国家造成的。

4.2《国际行动》全方位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6)

4.2《国际行动》全方位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6)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行动案例。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行动案例。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国际行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性。
3.重点: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公正、公平的国际视野。
难点: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国际行动的实际案例,如联合国维和行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国际行动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8.持续评价,促进成长: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国际行动的关注。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造成的严重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接着,提出国际行动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进而导入新课。
4.分析和评估国际行动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如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等。
5.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际组织在实际案例中的作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国际行动的运作机制。
4.学习兴趣:学生对国际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有较高的关注,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国际行动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国际行动

一、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
(1)环境壁垒:环境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 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 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 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 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 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
(3)日本,1990年11月底仅有31类850种绿色产 品,1993年8月则增至55类2500种产品。
(4)加拿大,1990年底只向18种产品颁发了58 张许可证,到1993年8月已有57个大类800多种产品获 得绿色标志。
(5)美国,在1990年,当年有26%的家用产品都 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由上可见,进入20世纪90 年代后,绿色产品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而且发展势 头不减。发达国家的绿色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电 器、汽车等领域,例如,世界上对“绿色汽车”的积 极研制,照相机的回收处理,低汞或无汞的“绿色电 池”等。
国际行动
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壁垒和绿色产品的含义。 2.理解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价值,初 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 际行动。
案例
海峡两岸鳗业界联手抗击贸易壁垒 日前在福建莆田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鳗业发 展研讨会上获悉,海峡两岸鳗业界将协调行动,共 同抗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两岸鳗业从业者的 利益。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一些组 织无中生有,恶意诋毁中国鳗鱼产品,致使两岸鳗 业界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与会两岸鳗业界人士就 当前的鳗业形势进行了认真研判认为,两岸鳗业界 要继续推广鳗鱼的健康养殖,切实保证鳗鱼质量安 全;要努力改变鳗鱼“单一市场”的状况,努力拓 宽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要做好澄清事实、以 正视听的工作,广泛宣传鳗鱼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价 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二节国际行动
【学习目标】
1.认识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努力履行国际公约的情况。

巩固练习: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
“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2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2.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
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发展绿色食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这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回答3~5题。

3. 绿色食品是指( )
A.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B.经济附中值高的营养食品
C.富含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D.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4.目前,绿色食品的市场份额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绿色食品成本高、售价高B.绿色食品营养含量比一般农产品低
C.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 D.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产量低
5.实施清洁生产后,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某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八国集团中美国所做的工作最少。

报告通过比较各国自1990年来的排放趋势以及实施《京都议定书》目标的
进展等9项量化指标,对八国进行了排名,同时也给各国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碳市
场发展等三项具体政策方面的表现打了分。

据此回答6~7题。

6.《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酸雨过多 B.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D.臭氧层日益被破坏
7.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B.两极地区的冰山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
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2012年4月16日,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公布了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
日的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的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1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
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1.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全球硫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台湾、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内陆硫沉降来源。

来源
中国台湾朝鲜韩国日本中国内陆
地区
中国台湾92.9% 0.01% 0.09% 0.02% 6.98%
朝鲜0.02% 44.90% 8.60% 0.21% 46.27%
韩国0.02% 1.52% 90.30% 0.11% 8.05%
日本0.09% 0.47% 4.18% 85.17% 10.09%
中国内陆0.13% 0.08% 0.15% 0.01% 99.63%
(1)从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可知,硫主要储存于________之中,其天然的释放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________燃烧而产生的。

(2)从材料二可知,朝鲜硫沉降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和地区。

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对这些问题,应加强________。

(3)为控制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下措施中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是________。

(填写正确项字母)
A.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B.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 C.改善能源结构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E.增加废气排放高度,减少本国硫沉降
12.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绿色壁垒:碰伤中国农产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在环保、
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构成新的技术壁垒,它更加隐蔽,更难对付,被称为“绿色壁垒”,它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显露出来,如茶叶,欧盟宣布禁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l00倍以上;再如蜂蜜,欧盟提出蜂
蜜中的氯霉素不能超过0.1个PPB(10亿分之一)。

据统计,每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
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达上百亿美元。

(1)绿色壁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进口商品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名义上是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由,实际上其目的是________。

(3)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农产品如何痛定思痛,应对挑战?
11.【答案】(1)岩石及化石(岩石圈) 火山喷发风化侵蚀化石燃料(煤、矿物燃料)
(2)朝鲜中国内陆韩国跨国跨地区国际合作
(3)ABCD
12.【答案】(1)政府引导型非政府引导型绿色关税、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绿色标志、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

(2)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护本国市场
(3)从生产的每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发展绿色农业,通过产品ISO14000认证,申领“绿色护照”;从管理角度看,地方政府应从长远入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生态
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绿色审计体系及相关法律与政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