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采集者:
实验日期:
实验科目:化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热,比较两种物质的中和热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
中和反应是两种游离能高的离子类物质,通过构成新的化合物而发生反应,形成新物质,从溶质中释放出某种能量或热量,这种释放出的能量或热量称之为中和热。
三、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实验管、烧杯、恒温水浴、表针、放大器、凝固法温度计、移液管、搅拌管、冰水。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α-淀粉、棉籽油、石蕊油、硼酸和硫酸钠溶液。
2、在恒温水浴里,将实验管中的液体加热至37℃,在定温下搅拌均匀。
3、从定温器中取出备用的α-淀粉和棉籽油,用移液管将α-淀粉和棉籽油分别放入
两个实验管中,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4、用移液管将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放入于另一组实验管中,硼酸比硫酸钠少量,搅拌均匀。
5、将α-淀粉和棉籽油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将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放入另一组实验管中,在37℃加热,同时放入冰水,测试中和热温升。
六、实验结果
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温度升高得到25.79℃,而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温度升高得到23.81℃。
七、分析总结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反应时所产生的中和热比石蕊油混
合硼酸和硫酸钠反应所产生的中和热要大,这说明α-淀粉的中和热较大。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引言: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热变化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一系列酸碱溶液的中和热,了解中和反应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来推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实验所需的仪器有:热量计、量筒、酸碱溶液、温度计等。
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钾溶液。
2. 实验步骤:(1)将热量计放在稳定的支架上,并将其与温度计连接。
(2)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3)将稀硫酸缓慢地加入热量计中,记录下初始温度。
(4)将稀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地加入热量计中,记录下反应后的最高温度。
(5)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中和反应的热变化。
根据热力学原理,中和反应的热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H = q/n其中,ΔH代表中和反应的热变化,q表示测得的热量,n表示摩尔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热量计测得的热量来计算热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不同酸碱溶液的中和热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酸碱的反应热力学性质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稀硫酸和稀盐酸的中和热较大,而稀氢氧化钠和稀氢氧化钾的中和热较小。
2. 中和反应的热变化与摩尔数成正比,这是由于热变化是一个宏观性质,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当反应物的摩尔数增加时,热变化也相应增加。
3. 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这是由于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会释放出能量。
因此,中和反应的热变化为负值。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焓变(ΔH)和反应熵变(ΔS)。
通过计算反应焓变,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放热性质;而通过计算反应熵变,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混乱程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一系列酸碱溶液的中和热,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和相关概念,通过实验测定酸、碱溶液中和反应时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探讨中和反应对温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酸和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会释放或吸收热量,使得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变化。
在实验中,通过测定溶液的初始温度、混合后的最终温度来计算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用的酸和碱溶液,确保浓度合适。
2.在实验室温度下测定酸和碱溶液的初始温度,并记录。
3.缓慢将酸溶液倒入碱溶液中,搅拌均匀。
4.用温度计测定混合溶液的最终温度,并记录。
5.计算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实验数据记录
溶液初始温度(摄氏度)最终温度(摄氏度)
酸溶液
碱溶液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酸和碱中和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讨论中和反应对温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测定有了初步了解,了解了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规律。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探究更多中和反应的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中和反应的机理及应用。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目的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mol/L 盐酸、mol/L NaOH 溶液①。
实验步骤1 •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碎泡沫塹飄圏中和热的测定2 •用一个量筒量取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5. 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为了使计算简便一些,我们近似地认为:⑴mol/L盐酸和L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所以50mL L盐酸的质量m1=50g, 50mL mol/L NaOH 溶液的质量m2=50 g。
⑵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 J/(g「C ),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 mol/L盐酸与50mL 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1+m2) • c • (t2-t1)=(t2-t1) kJ又因50 mol/L盐酸中含有mol的HCI,mol的HCI与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molH2O,放出的热量是(t2-t1) kJ,所以,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即中和热为:A H =0.418(t a- tj0.025kJ / mol问题和讨论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实验说明: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实验:中和热(焓)测定

实验:中和热(焓)测定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效应称为中和热。
对于强酸和强碱,由于它们在水中完全解离,中和反应实质上是H +和OH -的反应。
因此在浓度足够低的条件下,不同的强酸强碱的中和热几乎是相同的。
对于弱酸和强碱进行的中和反应,情况有所不同。
以醋酸的中和反应为例,因为醋酸的解离度很小,故可以认为是HAc 与OH -进行的中和反应。
一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的概念;2.了解用热量计来直接测定反应热效应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3.学习用图解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正确ΔT 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在25℃时,强酸和强碱进行一个单位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 + OH - → H 2O ΔγHm0= -57.36KJ·mol -1 (1)在弱酸和强碱进行的反应中,因为中和热ΔγHm 只决定于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所以将其设计为HAc 的解离反应和H +和OH - 生成H 2O 两步进行:根据盖斯定律,有 △rHm =△rH 解离 + △rH 中和 (2)则 △rH 解离=△rHm —△rH 中和 (3)本实验利用热量计分别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ΔγH 中和以及醋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ΔγH 中和,利用(3)式即可求得醋酸的解离热ΔγH 解离。
为此首先利用电热法标定热量计常数K ,对热量计施以电压U (伏)、电流强度I (安培),并通过t (秒)后,使热量计温度升高ΔT (K )。
根据焦尔-楞次定律可知,热量计常数K 为:K = IUT/ ΔT (4) K 的物理意义是热量计升高1K 时所需要的热量。
它是热量计中的水及各部分的热容之和。
等量酸碱的中和热ΔγH 中和及ΔγHm 均由下式计算:ΔγHm = - (K ΔT/cV)×1000 (5)式中c - 酸(或碱)溶液的初始浓度,mol·dm -3;V - 酸(或碱)溶液的体积,ml 。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中和热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探究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
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 酸和碱的溶液,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热量计;- 量热器;- 温度计;- 火柴;- 搅拌棒;- 塑料容器。
2. 实验步骤:a. 将量热器放在塑料容器中,并将其固定;b. 在量热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并记录初始温度;c. 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溶液,并记录初始温度;d. 将碱溶液缓慢地倒入量热器中的酸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e.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最终温度;f. 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的中和热。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得了酸和碱反应的初始温度、最终温度以及反应的中和热。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反应开始时,酸和碱溶液混合,反应初期会伴随一定的温度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直到达到最终温度。
这一温度变化的过程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反应的中和热:反应的中和热通过温度变化计算得出。
根据热量计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的中和热。
中和热的单位通常是焦耳/摩尔或千焦/摩尔。
3. 实验误差的影响:在实际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量的散失、温度计的误差等,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实验过程中加盖量热器,使用精确的温度计等。
实验应用:中和热的测定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一些中和热测定的应用领域:1. 化学反应热力学研究:中和热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如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特性。
这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探究反应机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中和热测定是通过实验测量酸碱中和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
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反应热变化的理解,学习如何测定热效应,以及掌握一些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当酸和碱完全反应时会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
中和热测定实验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根据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信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两个定容压力计,分别加入适量的酸(如盐酸)和碱(如氢氧化钠)。
2. 实验操作将两个压力计的温度记下来,以确定初始温度。
使用燃烧用的点火器将一个压力计中的酸与另一个压力计中的碱混合起来,通过搅拌或轻轻摇晃来促进反应。
等待几分钟,直到反应结束,记录下混合液的最终温度。
3. 数据处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反应热:Q = C × ΔT其中,Q是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C是压力计的热容量,ΔT是反应前后温度之差。
为了消除试剂的初始温度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用相同的方法在实验室环境中混合酸和碱,然后测量温度。
将两个压力计的温度差作为基准,并用温差的大小来校正反应热。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戴手套和护目镜,注意个人安全。
2. 实验器材要清洁干净,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反应结束后需要等待几分钟,以确保反应完成,避免误差。
4. 由于压力计的热容量很小,实验中必须确保热量只来自反应,而不是其他因素。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可得到反应热,从而计算出反应的摩尔热。
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比如计算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例、反应的热力学常数等。
结论。
中和反应热测定

中和反应热测定
中和反应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的酸碱中和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测定中和反应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热力学性质、计算反应焓变以及评估反应的热稳定性等。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热量计测量中和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反应物:准确称取酸和碱的量,使它们符合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2) 混合反应物:将酸和碱混合在热量计容器中。
重要的是要保持实验条件恒定,例如保持温度和压力稳定。
3) 记录温度变化:开始测量前,记录热量计容器内的初始温度。
随后,观察并记录反应发生时温度的变化。
4) 计算反应热量:根据温度变化以及热量计容器中的热容量,可以计算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通常在热量计系统中使用双层壁的器皿,并保持封闭状态。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可以用于许多化学反应和热力学实验中,以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性质。
它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反应速率和反应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2. 典例剖析
第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典例】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 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 L-1盐
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
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 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 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 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数字媒体资源库
3.应用体验
第10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体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 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 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 1 )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 ,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 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损 。 _______ 失 ( 2 )该实验常用 0 . 50 mol· L - 1 HCl 和 0 . 55 mol· L-1的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 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 【思维点拨】1.确保盐酸完全中和 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温绝热;3.避免其他反应的干扰
.
第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C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D ________( 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
NaOH 溶 液 各 50 mL 。 NaOH 的 浓 度 大 于 HCl 的 浓 度 作 用 是 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 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3)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 g/cm3,中 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则该中和 0.418(t2-t1) 反应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kJ (填表达式),
2.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装置及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保温绝热,准确测 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 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
(3)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上下搅动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铜传 热快,热量损失大。
0.418(t2-t1) 0.025
kJ/mol 。
第12页
解析 显/隐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
量,故中和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ΔH的关系)。(5)取三次 实验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6)因为硫酸与Ba(OH)2溶 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 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第9页
回 原题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问题探究
实验探究: 中和热的测定
2.典例剖析 3.应用体验
数字媒体资源库
1.问题探究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1.中和热测定的原理是什么?
(m酸+ m碱) · c·(t终-t始) Δ H= n c=4.18 J· g-1·℃- 1= 4.18×10-3 kJ· g-1·℃- 1;n 为生 成 H2O 的物质的量。
0.418(t2-t1) — 0.025 ΔH=________________ kJ/mol(填表达式)。
解析
(1)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实验中必 须保证盐酸完全中和,所以所用NaOH的浓度要比HCl的大; (3)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CmΔt=4.18×100× (t2t1)J=0.418 (t2-t1)kJ。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则ΔH= —
盐酸
20.0 20.2 20.5
氢氧化钠溶液
20.1 20.4 20.6
混合溶液
23.2 23.4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51.8 kJ· mol-1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 (6)________(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 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转 解析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数字媒体资源库
解析
(1)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反应物被完全
中和,常常使加入的一种反应物稍微过量一些。(2)为了减小
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 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 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 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
氨水分别和1 L 1 mol· 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
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 ΔH1=ΔH2<Δ H3 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7页
数字媒体资源库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 cm-3,又知 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 g-1· ℃-1。为了 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1 2 3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