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若干问题汇总

合集下载

中和热测定时.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是什么?题目和参考答案

中和热测定时.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是什么?题目和参考答案

中和热测定时,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进行中和热测定时,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主要有:
(1)仪器的保温性能差。

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并不好,避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测定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

(2)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测定的结果偏低。

(3)计算中假定溶液的比热容为4.18kJ?K-1?kg-1,密度为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比此数大,所以也使测定结果偏低。

【试题分析】。

测定中和热注意事项

测定中和热注意事项

测定中和热注意事项中和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相应的盐。

中和热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能够用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

在进行中和热测定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实验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中和热的测定需要使用化学反应和热学原理来分析和计算。

实验者需要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平衡方程式,以及热学原理中的焓变等概念。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流程和进行数据处理。

其次,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温度。

中和热的测定需要进行酸碱反应,反应条件对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会提供常规的温度控制设备,如水浴或恒温槽,用来控制反应温度。

实验者需要合理选择和调节温度,以保证反应快速进行且不产生其他副反应。

第三,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

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器材包括量热器、试剂瓶、滴定管等。

这些器材的选择要符合实验要求,具备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惰性。

使用器材之前,应该先检查其是否完好,特别是量热器是否有漏气现象。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第四,准确测量所使用的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中和热实验中,需要准确地测量所使用的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实验者要掌握使用天平、量筒、量瓶等仪器的方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在加入试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试剂的溅出和飞溅,以免造成意外伤害或者试剂浪费。

第五,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中和热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非常多,实验者要注意及时记录和整理,以免遗漏或混淆。

可以使用实验记录本或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要包括实验条件、试剂的使用量、实验结果等。

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至关重要。

最后,注意实验安全。

中和热实验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有毒或腐蚀性的试剂,如浓酸、浓碱等。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穿戴好实验室安全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八个问题(精)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八个问题(精)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八个问题1、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同,所以中和热的值就不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答: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结合成H2O的反应,每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57.3 kJ/mol。

3、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答: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

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结合成水分子放出的热量来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答:按照课本中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往往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仪器保温性能差。

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2)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结果偏低;(3)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18 J/(g·℃),密度为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较此数大,所以也使结果偏低。

5、为何说保温效果差是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答:实验中温度升高得不多,所以烧杯、玻璃棒吸收的热量甚小,影响不大;而酸、碱溶液是稀溶液,实际密度对比热容与水相差甚微;所以此影响更微弱。

因此说,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保温性能差,若能改进装置,比如用保温杯代替烧杯,使保温性能良好,就更能接近理论值。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一、引言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它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变化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反应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可以用来评估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从而了解该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并掌握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原理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间接计算。

实验中,需要将一定量的酸和碱溶液混合,使其发生中和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并利用热容量公式计算反应热。

四、实验仪器和试剂1. 实验仪器: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酸和碱溶液。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好酸和碱溶液。

2. 使用烧杯分别量取一定量的酸和碱溶液,并记录其初始温度。

3. 将酸和碱溶液缓慢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搅拌均匀。

4. 开始计时,并记录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

5. 当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最终温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在进行实验时,应佩戴实验室必备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实验仪器和试剂要干净,避免杂质的干扰。

在使用烧杯等实验仪器前,应先进行清洗和干燥。

3. 酸和碱溶液的配制要准确,浓度要一致。

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称量时,应注意准确读数,避免误差。

4. 在混合溶液时,要轻轻搅拌,避免剧烈搅拌产生的热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记录温度变化时,要准确读数。

温度计应插入溶液中央,避免接触容器壁面,以免产生误差。

6. 在混合溶液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时,应立即停止计时,并记录最终温度。

过长的实验时间可能导致温度变化不明显,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7.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仪器和试剂清洗干净,放置在指定位置。

七、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和实验所使用的试剂浓度,可以计算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中和热测定实验注意事项八条

中和热测定实验注意事项八条

中和热测定实验注意事项八条
1. 嘿,一定要量准酸碱的用量啊!就像做菜盐放多放少差别可大了呢,比如你想做个糖醋排骨,醋放多了那味道能对吗?在中和热测定实验里,酸碱量有偏差,结果能准嘛!
2. 实验装置可不能漏气呀!这就好比气球有个洞,气不都跑光啦?要是装置漏气,那热不都散走啦,还怎么准确测定呀!
3. 反应速度可得控制好呀,别像火箭似的一下子就没了!比如说跑步,一口气猛冲和保持匀速,感受能一样吗?太快了可不利于准确获取数据哦!
4. 温度计读数得看准喽!这就跟看表一样,看错了时间不就乱套啦。

精准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呀!
5. 搅拌要充分呀,可别偷懒!这就像搅拌混凝土,不搅均匀怎么行呢。

不充分搅拌,热量分布不均匀,结果能准吗?
6. 重复实验不能少哇!你想想,一次就定论是不是太草率啦?就像投篮,多投几次才能知道平均水平嘛,多做几次中和热测定实验,才能更准确可靠呀!
总之,这些注意事项可得牢记心上,不然实验就白做啦!。

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

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 同时注意:
(1)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结合原热 化学方程式 (一般2至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 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 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 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 ΔH 的换算关系。
3 2(g)===2CO
2(g)ΔH
=-590.25
kJ·mol-1②
①+②得:2Fe(s)+32O2(g)===Fe2O3(s) ΔH=-234.14 kJ·mol-1+(-590.25 kJ·mol-1)=-824.39
kJ·mol-1。答案为A。
已 知 298 K 时 , N2(g) + 3H2(g)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不可能反应完全(可逆
反应的特点),故Q1<92.4 kJ ·mol-1;题中两平衡为等效平衡,
即平衡时物质的含量相等,故 n(NH3)平也相等,由于第二种情
况下已有0.1
mol
NH
故反应再生成的
3
NH3比第一种情况少,故
Q1>Q2。
[正确答案] C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
2NH3(g)
ΔH =-92.4 kJ ·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1;向另一容积相同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5 mol N 2、2.85 mol H 2和0.1 mol NH3,达 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错因分析] 易错选C。本题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考虑,
一个反应的完成需要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基础知识精讲】一、测定中和热实验中的两个关键问题(1)要求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的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要填满,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要相平,大烧杯杯口的泡沫塑料或硬纸盖板要盖得严,盖板上的两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

要求倒入NaOH 溶液要迅速,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

(2)配制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准确。

NaOH 溶液最好是新制,因久置的NaOH 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测定中和热有误差。

量取溶液的体积要准确。

反应前的温度和反应后的最高温度的读数要准确。

二、把握引起测定误差的因素根据计算关系式: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 (酸液)+m (碱液)]·c ·[t (后)-t (前)]。

式中的比热容c 是常数,m 由溶液体积确定,t 由实验测量出来。

这样计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57.3kJ/mol ,取决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及其温度的变化。

因此,引起中和热误差的因素有:①溶液的浓度不准确;②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③量热计的隔热效果差;④温度未到达最高点就停止观察温度计;⑤不做重复实验等。

例 根据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填空。

取0.55 mol/L 的NaOH 溶液50mL 与0.5mol/L 的盐酸50mL 置于图3-4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和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图3-4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装置中还存在的错误有____________,这种错误会造成最高温度读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2)大烧杯杯口若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将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假定0.5mol/L 的盐酸和0.55mol/L 的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 EMBED Equation.3 |3cm /g 11,反应前的温度为18℃,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 ,则中和热的计算式是△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以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引言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确定反应的热效应。

本文将介绍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二、实验前的准备1. 实验器材的准备:需要准备好酸碱溶液、量筒、烧杯、计时器、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并确保它们都是干净的。

2. 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将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三、实验步骤1. 酸碱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需要,将酸和碱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溶液,并将其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

2. 实验器材的预热:将量筒和烧杯用温水预热一段时间,以确保实验开始时温度接近于室温。

3. 实验的进行:(1) 在量筒中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溶液,并记录初始温度。

(2) 将酸溶液缓慢倒入装有碱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同时用计时器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并用温度计定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 当温度稳定时,记录最终温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搅拌均匀:在反应过程中要保证酸碱溶液充分混合,可以使用玻璃棒等工具进行搅拌,以确保反应均匀进行。

2. 温度记录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可以使用多个温度计进行比对,以提高温度记录的准确性。

3. 实验器材的干净:在进行实验之前,要确保实验器材干净,尤其是烧杯等容器,以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注意实验中的安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的溅出或溅入眼睛等情况的发生,可以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1. 计算反应热: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热变化,即反应热。

计算公式为:反应热= 反应物的摩尔数× 反应物的摩尔热。

2. 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应热的大小和正负,从而得到反应的热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一、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的问题(1)教材有注,“为了保证0.50 mol·L-1的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0.55 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那可不可以用0.50 mol·L-1 NaOH与0.55 mol·L-1 HCl,让酸稍稍过量呢?答案:不是“可以与不可以”而是“不宜”。

原因是稀盐酸比较稳定,取50 mL、0.50 mol·L-1 HCl,它的物质的量就是0.025 mol,而NaOH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恰好取50 mL、0.50 mol·L-1 NaOH,就很难保证有0.025 mol NaOH参与反应去中和0.025 mol的HCl。

(2)为了确保NaOH稍稍过量,可不可以取体积稍稍过的0.50 mol·L-1 NaOH溶液呢?回答:是可以的。

比如“量取51 mL(或5 2mL)0.50 mol·L-1NaOH溶液”。

只是(m1+m2)再不是100 g,而是101 g或102 g。

(3)关于量HCl和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t1/℃”①不能以空气的温度去代替酸碱溶液的温度;也不能以水的温度去代替酸碱溶液的温度,因为空气、水和溶液(这里是酸碱)的温度是有差别的,会明显影响实验结果。

②为了使NaOH和HCl溶液的温度稳定,最好是把配成的溶液过夜后使用。

③最好不求HCl和NaOH两种溶液温度的平均值。

两者的温度悬殊差别越大,实验结果越是失去意义,最好是两种溶液的温度相同。

办法是:用手握住烧杯使温度低的溶液略有升高,或用自来水使温度高的溶液略微降温,以达到两种溶液温度相同的目的。

读者注意:中和热的测定最好在20℃左右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宜低于10℃以下,否则低温环境容易散热,会使中和热的测定值明显偏低。

④为什么采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混合液,可不可以用普通玻璃棒?能不能用振荡的方法混匀溶液?环形玻璃棒的优点在于:上下移动搅拌的面积大、范围广(切不可把环形玻璃棒移出混合液的液面!),混合均匀,普通玻璃棒显然不具有这种优点。

金属环形棒也不行。

至于振荡混合液,一定会有部分混合液附着在烧杯壁,这样散失的热量会使中和热的测定值偏低。

⑤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的中和反应热值如何估计?鉴于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因此,当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同时还有弱碱和弱酸的不断电离(吸收热量,即电离热)。

所以,总的热效应比强酸强碱中和时的热效应值(57.3kJ/mol)要小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弱电解质(如氢氟酸)电离时会放热,它与NaOH的中和热会大于57.3 kJ/mol(实为67.7 kJ/mol)。

⑥酸碱的浓度该有个什么大小范围?太大、太小对测定值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太大,混合时由于体积增大,离子继续扩散水合产生热效应。

离子的水合热大于扩散热,使总过程放热,使得测得的热值偏高。

但是酸碱溶液的浓度也不可太小,否则中和反应放出的热太少,温度变化不大,不易测出。

经验指出,测定中和热的酸碱的浓度大小范围以在0.10 mol·L-1~1.0 mol·L-1之间为宜。

⑦本测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概略因素:反应容器(烧杯、环形玻璃棒搅拌器)要吸收一些热量,反应混合液的空间要散失一些热量,以及量取溶液体积、温度计读数以及温度计的精确度等都会产生一些误差,所以本测定只能是近似测定强酸强碱的中和热值二、中和热测定实验八问1、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是强酸或强碱,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子,因此也不能完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要吸收热量,离子的水化要放出热量,不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不同,所以中和热的值就不同,这样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了。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答: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完全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结合成H2O的反应,每生成lmol水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相同的,均为57.3 kJ/mol。

3、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答: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着电离平衡。

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电离,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结合成水分子放出的热量来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答:按照课本中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往往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仪器保温性能差。

课本中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来隔热保温,其效果当然不好,免不了热量散失,所以结果偏低,这是主要原因;(2)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因此也使结果偏低;(3)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18 J/(g·℃),密度为1 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较此数大,所以也使结果偏低。

5、为何说保温效果差是造成中和热测定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答:实验中温度升高得不多,所以烧杯、玻璃棒吸收的热量甚小,影响不大;而酸、碱溶液是稀溶液,实际密度对比热容与水相差甚微;所以此影响更微弱。

因此说,结果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保温性能差,若能改进装置,比如用保温杯代替烧杯,使保温性能良好,就更能接近理论值。

6、离子方程式H++OH-=H2O代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否用此代表所有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将难电离或难溶的物质以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所以弱酸、弱碱参与中和反应时应以分子的形式保留。

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就应当写为:HAC+OH-=Ac-+H2O。

只有可溶性强酸强碱的离子方程式才可能如此表示。

7、为什么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能不能用过量的酸?答:这是为了保证碱(或酸)能够完全被中和。

H+与OH-相互接触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如果用等量的酸、碱,随着反应的进行,H+与OH-相互碰撞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可能有一部分H+与OH-就不能反应,而在一种微粒过量的情况下,则大大增加了另一种微粒完全反应的机会。

不能用过量的酸,因为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酸过量就会有酸与碳酸盐反应导致中和热测定不准.8 为什么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不会有影响?答为了使反应充分.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使铁与酸反应放出热量而且铁丝传热快,使测量值偏低三、仪器和试剂: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四、步骤:1.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为了使计算简便一些,我们近似地认为:(1)0.50 mol/L盐酸和0.55 mol/LNaOH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所以50 mL 0.50 mol/L盐酸的质量m1=50 g,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的质量m2=50 g。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由此可以计算出,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1+m2)·c·(t2-t1)=0.418(t2-t1) kJ,又因50 mL O.50 mol/L盐酸中含有0.025 mol 的HCl,0.025 mol的HCl与0.025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 mol H2O,放出的热量是0.418(t2-t1) kJ,所以,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即中和热为:16.72(t2-t1) kJ/mol.五、注意事项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以用保温杯来做,也可用块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与小烧杯外径相近的绝热外套来做,以保证实验时的保温隔热效果。

如果按教材中的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2.盐酸和NaOH溶液浓度的配制须准确,且NaOH溶液的浓度须稍大于盐酸的浓度。

为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宜小不宜大,如果浓度偏大,则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表观电离度就会减小,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去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较大误差(偏低)。

3.宜用有0.1分刻度的温度计,且测量时应尽可能读准,并估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精度。

4.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6•芦溪县三模)已知H++OH﹣═H2O生成1mol H2O放出57.3kJ热量,下列过程中放出热量为57.3kJ的是()A.1mol H2SO4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B.稀盐酸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 H2OC.稀盐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1mol H2OD.稀NaOH与98%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 H2O2.(2016春•福建校级期中)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100 mL 0.3 mol/L 的HCl 和50 mL 0.3 mol/L 的NaOH相混合B.80mL 0.3 mol/L 的HCl 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C.80mL 0.3 mol/L 的H2SO4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D.50mL 0.3 mol/L 的H2SO4和50 mL 0.6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3.(2016春•松原校级期中)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为△H=﹣110.5 kJ/molB.1molC(s)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1molCO(g)所具有的能量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也放出57.3 kJ 热量4.(2016春•新乡校级月考)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向50mL 2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1mol/L的某种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加入酸的体积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热量的散失),则该酸可能是()A.醋酸(CH3COOH)B.盐酸C.草酸(HOOC﹣COOH)D.硫酸二.填空题(共8小题)5.(2015秋•肇庆校级月考)0.50L 2.00mol/L H2SO4与2.00L 1.00mol/L 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其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6.(2009秋•和平区校级月考)I.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1)△H=﹣57.3kJ•mol﹣11L 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则三者关系为(用<、>或=表示).II.在饱和Mg(OH)2溶液中c(OH﹣)=1.0×10﹣4mol/L.,若往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中的c(OH﹣)变为原来的10倍,则Mg(OH)2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在理论上将变为原来的倍.7.(2012秋•苏仙区校级期中)1.00L 1.00mol•L﹣1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 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溶液状态用aq表示)8.(2016春•南宁校级期中)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9.(2016春•沈阳校级期中)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上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10.(2016春•沈阳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目的是;若实验中不加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11.(2015春•长春校级期末)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除此之外还有一处错误的是.(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绝对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12.(2015秋•景洪市校级期末)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测得中和热数值与上述实验相比(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实验中,盐酸与NaOH溶液是快速混合好还是慢速混合好?;(填“快速”或“慢速”)理由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13.(2016春•高安市校级期中)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热反应,Ba (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热反应.反应过程(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2FeCl3+Cu═2FeCl2+CuCl2(1)以上两个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2)写出设计原电池正、负极电极反应式.14.(2016春•鹤岗校级期中)5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1)烧杯间填满泡沫塑料的作用是;(2)大烧杯上若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如下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H﹣57.3KJ/mol(填“>”、“<”或“=”);(4)实验中改用8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6)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15.(2016春•上饶校级期中)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①如图装置中,为了酸碱能更充分地反应,应该增加一个(填玻璃仪器名称);大烧杯上没有盖上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②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的关键是(填代号)A.进行实验时的气温B.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C.实验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③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所测出的“中和热”的数值将(填“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16.(2016春•安徽校级期中)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2)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3)用50ml0.25mol•L﹣1H2SO4代替盐酸,用50mL0.275mol•L﹣1Ba(OH)2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绝对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