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沟通)【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沟通)【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五章沟通15.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组织中的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重难点导学一、组织中的沟通1.沟通的重要性(1)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企业与外部人士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都与沟通相联系。

(2)沟通的重要性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2.沟通过程(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诸如想法、观点、资料等;(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为了有效地进行沟通,这些符号必须能符合适当的媒体;(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由于发送者翻译和传递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者接受和翻译水平的不同。

信息的内容经常被曲解;(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3.沟通的类别(1)按照功能,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①工具式沟通指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想法、要求传达给接受者,其目的是影响和改变接受者的行为,最终达到组织的目标。

②感情式沟通指沟通双方表达情感,获得对方精神上的同情和谅解,最终改善相互间的关系。

(2)按照方法,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等。

各种沟通方式比较如表15-1所示。

表15-1各种沟通方式比较(3)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①正式沟通:指以正式组织系统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②非正式沟通:指以非正式组织系统或个人为渠道的信息传递。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填充题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答案]教材P1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教材P21(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属性,又具有______属性。

[答案]P15-17(自然、社会)4、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和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答案]教材P30(原理、方法)二、选择题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__B__。

(教材P23)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2、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B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教材P32)A.归纳法B.试验法 C.演绎法3、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

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_B___。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教材P401领导的作用:指挥、协调、激励;B项与此无关)4、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_。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教材P11“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企业管理者可以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__B__。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

·一般行政管 理 ·行为管理
理》(1916) √梅奥《工业文明中八的问 题》(1933)
纷独立,殖民体系瓦 ·定量管理
√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
解(经历两次世界大
(1960)
战)
√统计学、运筹学等
计算机网络、传真、 ·过程管理
√哈罗德·孔茨《管理丛林》
1960 年 代 至 1980 年 代
工业化 后期
电话、电视飞机、高 ·系统管理 速公路、高速铁路、 ·权变管理 轮船电子化、自动化 ·精益生产
(1965) √系统管理学会《经营系统》 (1975)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 · 全 面 质 量 管 √弗雷德·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4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坊 ·劳动分工能 够提高生产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查里·巴贝奇《论机器和制 造业的经济》(1832)
不落帝国)

电话、电报、信件、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单据
(1911)
汽车、铁路、轮船、 ·科学管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
20世纪初至 1950年代
工业化 中期
飞机 电气化、机械化、流 水线生产殖民地纷
3 / 3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2-1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化与时代背景
时间
时代
时代特征
主要管理理 论
代表人物和著作
电报、电话、信件、 · 工 厂 代 替 作
18 世 纪 60 年代至19世 纪末
工业化 初期
单据铁路、马车、轮 船蒸汽机、机械殖民 地统治(英国成为日
阵营对峙)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四章激励14.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激励的性质■激励理论■激励实务重难点导学一、激励的性质1.激励与行为(1)激励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称之为激励。

(2)激励的过程图14-1激励过程从图14-1可知,未满足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激励力、效价以及期望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①效价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②期望值指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

2.内因和外因激励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人的运动形式主要分两大类: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

(1)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含义①生命运动:包括人体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规律;②思维运动:包括思维、实践、知识、技能等活动形式。

(2)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的关系人的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思维运动又对生命运动有着能动的反馈作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乃是辩证的统一。

①人的生命运动是思维运动的物质基础。

当人的生命运动结束时,思维运动也随之而终止;②思维运动又对生命运动有着能动的反馈作用,人的生命运动与思维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③人的运动的形式和特点如图14-2所示。

人生活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包括气候、水土、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和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经济地位、文化条件等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

环境(外因)是人运动的条件,自身条件(内因)是人运动的根据,环境对人的运动有影响作用,但必须通过人的自身条件才能起作用。

所以,改善外部环境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增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第五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 .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 l )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 2 )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 3 )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人员配备)【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人员配备)【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章人员配备10.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人员配备的原则■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优缺点■管理人员的考评:贡献考评与能力考评■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工作轮换与彼得原理重难点导学一、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1.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是为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

它既要满足组织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之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

(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去考察①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设计合理的组织系统要能有效地运转,必须使机构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适当的人去占据,使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进行的每项活动都有合格的人去完成。

这是人员配备的基本任务。

②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由于管理干部的成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组织要在使用的同时、或通过使用来培训未来的管理干部,要注意管理干部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③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人才流动对个人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它可以使人才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工作。

对整个组织来说,要通过人员配备,稳住人心,留住人才,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2)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去考察①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②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往往是通向职业生涯中职务晋升的阶梯。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以设计出的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

职务类型指出了需要什么样的人;职务数量则确定每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

(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技术变革、规模扩大的组要,也是为了实现成员个人的充分发展。

要根据组织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进行全员培训,特别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管理人员的培训。

3.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计划的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目标管理:目标的性质和目标管理的过程■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对ERP的理解;ERP与MRP比较案例思考1:目标永远在技巧和方法前面张总和刘主管都是《西游》迷,这天,两人闲着无事,讨论起《西游记》中的人物来。

张总问刘主管:“你认为师徒四人中,谁最没本事、谁最不重要呢?”“当然是唐僧了”,刘主管毫不犹豫地说,“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能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挑到西天;唐僧最舒服,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手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他做事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玩玩。

”张总摇摇头:“此言差矣。

”刘主管问:“那依你之见呢?”张总说:“四个人中,最重要的是唐僧。

只有他明白去西天的目的是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就是他,在孙悟空赌气回了花果山、猪八戒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犹豫的情况下,他毅然一个人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因为他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他为什么做,他知道他做什么;而他的3个徒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保护好唐僧就行,至于为什么要保护好唐僧,他们不用去考虑。

所以,无论路程多么艰险、无论多少妖魔挡道、无论多少鬼怪想吃其肉,唐僧都毫不畏惧,奋勇前进。

最后,唐僧不仅取回了真经,而且还使曾经被称为妖精的3个徒弟最终功德圆满成佛。

”重难点导学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5 第三篇案例
通用电气公司 的组织管理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三章 领导与 领导者
第十四章 激 励
第十五章 沟 通
第四篇案例 “闲 可钓鱼”与“无 暇吃鱼”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六章 管理信 息
第十七章 控制与 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 控制方 法
第五篇案例 施贵 宝公司内部控制 制度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九章 管理的 创新职能
第二十章 企业技 术创新
第二十一章 企业 组织创新
第六篇案例 英特 尔公司创新文化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05
第五章 管理的基 本方法
06
第一篇章 计划与计 划工作
第八章 计划的实 施
第二篇案例 联想 是如何决定收购 IBM P...
第三篇 组 织
第九章 组织 1
设计
2
第十章 人员 配备
3
第十一章 组 织力量的整合
4 第十二章 组
织变革与组织 文化
06 第六篇 创 新
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 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第一篇 总 论
01
第一章 管理与管 理学
02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的发展
03
第三章 管理的基 本原理
04
第四章 管理道德 与社会责 任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课后习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控制
三鹿
方法
原理
学习
组织
电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21.1本章要点详解
本章要点
■知识经济的特点
■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重难点导学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
(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
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人脑的产物,其本质是不可能与其拥有者相分离的。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二、企业制度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1)特征
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
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过程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2)原因
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过程源动力的特点决定了资本的所有者在过程开始之初就拥有着选择过程运行的方向、组织过程的推进、处理过程的结果的各种权力。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1)人们在企业中的两类活动
①人作用于物的活动
指劳动者利用一定劳动工具借助一定方法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转换,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某种产品的劳动。

此类活动需要与操作有关的知识。

②一些人作用于另一些人的劳动
指管理人员对作用于物的劳动者的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中的指挥与协调。

此类活动需要与协调有关的知识。

(2)知识的两种类型
①与操作有关的知识
工业社会以操作知识的发展为基础,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着操作知识的进步。

工业经济愈发展,分工劳动愈细致,与操作有关的知识愈专门化。

②与协调有关的知识
分工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和知识越来越狭窄、专门化,从而使得工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人的劳动高度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性使得与协调有关的知识变得至关重要。

(3)知识经济下企业制度结构的变革
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而且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这种相对稀缺性进一步加强了协调
知识拥有者的相对地位。

在由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力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知识逻辑”。

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在利用制度结构规范参与者类群间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同时,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作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

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特征如下: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业主或其代理人)由于时间与精力的原因,必须把本应属于自己的部分工作及其相关的权力委托给一些部属去完成和行使。

部属由于同样的原因必须将工作与权力再分解,再委托。

这样便形成一个等级结构的金字塔。

其基本特征是利用直线指挥与分层授权来规范成员间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这一特征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

(2)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层级结构的工业企业实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分工原则不仅体现在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生产劳动中,而且体现在与生产过程协调有关的管理劳动中。

分工劳动不仅严格规定了组织成员应该履行的职责,而且明确了相应职务的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责而可以行使的权力。

这一特征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3)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①作业方法的标准化
在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岗位上,生产者按照标准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这种标准化也逐渐被移植到管理劳动的组织中,在处理同类的管理业务时,都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和方法来操作。

②企业政策的一致性
制约管理人员行动及其行为的政策和规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统一制定,统一推行。

2.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1)网络结构的主要特征
①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②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③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