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6第六章_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古籍记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达200多种。 目前由野生种变家种或引种栽培的约 2000多种,其中家种成功的约1100多 种。 大面积常年栽培的有300为余种。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从国外引进成功变家栽的中药材20多种, 其中金鸡纳已在大面积种植生产。 正在由野生转家种的有防风、龙胆、肉 苁蓉、知母、猪苓、川贝母、紫草、柴 胡、天冬等。 对长春花、月见草等一些抗癌药材和治 疗心血管病的药材也进行了引种驯化工 作。
色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生 药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药用 动物1581种,占12%;矿物类药80种,不足1%。
生药产区
据资料分析我国生药产区,以云南省所产种类
最多,居全国第一位,约 5050余种;广西产
4590余种;四川(4354)、湖北(3970)、陕西 (3291)。
广西的蛤蚧、肉桂、罗汉果、石斛 ������ 天 ������ 安微的白芍、牡丹皮、菊花 广东的藿香、砂仁、槟榔、高良姜、巴戟
������
江苏的薄荷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资源的开发” 是指人们对资源进行劳动,以达到 利用采取
的措施。 “资源的利用 ”是指人们对已开发出 来的资源进行一
定目的的使用,如进行加工和制成新 产品等。 “生药的开发利 用” 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并进行 其它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 香料、色素、矫味剂、 农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综合科学研究 (三级开发)
第三节 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筛选民族药;
二、扩大药用部位;
三、寻找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 四、合成、半合成及修饰活性成分结构; 五、利用生物技术繁殖; 六、利用药用植物地域性定位发展;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各类植物生长,为了解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的区域分布,现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划分为9个区域,探讨适宜各区域栽培的药用植物。
一、寒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隅,大兴安岭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内蒙古鄂伦春以北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大叶龙胆、东北延胡索、北五味子、草麻黄、关黄柏、兴安升麻、关苍术、毛百合、岩败酱、兴安杜鹃、百里香、红花鹿蹄草、短瓣金莲花等。
二、中温带温带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的大部分、吉林、辽宁中部、辽宁北部。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人参、关龙胆、刺五加、知母、平贝母、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大叶柴胡、草麻黄、草苁蓉、辽细辛、黄芪、关黄柏、关防风、天麻、甘草等。
三、暖温带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江苏、安徽北部地区。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怀山药、半夏、党参、北沙参、黄芩、怀牛膝、防风、怀地黄、白芷、忍冬、款冬、红花、薏苡、枣、山楂、枸杞、菊花、连翘、栝楼、紫草、茯苓、灵芝等。
四、北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绝大部分。
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天冬、太子参、玄参、远志、半夏、桔梗、杜仲、荆芥、明党参、何首乌、麦冬、栝楼、厚朴、石斛、牡丹、前胡、甘遂、菘蓝、玉竹、芍药、薄荷、木瓜、白术、钩藤、茯苓等。
五、中亚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本区域主要药用植物分布:山茱萸、当归、浙贝、丹参、黄连、党参、黄柏、川芎、枳壳、川续断、附子、麦冬、白芷、牛膝、大黄、蔓荆子、杜仲、泽泻、红花、延胡索、巴豆、天麻、灵芝、薄荷、厚朴等。
六、南亚热带半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台湾省大部分以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福建和广东,广西中部,广西南部,云南的中部、南部。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及其区域分布我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得我国有许多种植物可以作为药材种植。
药用植物的栽培种类和区域分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材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植物提取制成。
我国中药材的栽培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党参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比较分布广泛。
比如,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甘肃、山西等地区;黄芪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当归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党参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
2.中药材配方植物中药材配方植物是指由多种植物组合而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成中药配方。
这些植物主要包括枸杞子、菊花、塔菜等。
枸杞子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菊花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区;塔菜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3.中成药材中成药材是指经过提取和加工而成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主要包括灵芝、冬虫夏草、鹿茸等。
灵芝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区;鹿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区。
4.育种植物育种植物是指由人工培育而得的药用植物,它们经过基因的改良和选种,具有更好的品质和药效。
育种植物主要包括白芍、金银花、柴胡等。
白芍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柴胡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总的来说,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栽培的区域也很广泛。
不同的药用植物在不同的地区生长繁盛,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
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和利用,对于我国的中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和产量。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栽培的学科,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部位的品质、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规范化栽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从种植环境选择开始,导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各生产过程。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2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3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4药材生产地道性强5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地道药材:就是传统中药材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上茎的变态:1叶状茎和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2刺状茎(山楂、皂荚);3茎卷须(恬楼、丝瓜)。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其生长习性:1立直生长;2缠绕生长;3攀援生长;4匍匐生长。
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的区别: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子。
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1耐寒的药用植物;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3喜温的药用植物4耐热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分为阳生、阴生,和中间型植物。
药用植物兑水的适应性及方式:1旱生植物;2湿生植物;3中生植物;4水生植物。
*土壤处在正常含水量的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在潮湿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多分布于浅层土壤中,而且生长缓慢。
在干旱条件下,药用植物根系下扎,入土较深。
药材品质的内涵:药材的品质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形状。
内在质量是指药用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多少,有无农药残留;外观性状指药材的色泽、质地、大小和形状。
目前已明确的药用成分有:糖类、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鞣质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肽、蛋白质和酶、脂类、有机酸类、木之泪、植物色素类、无机成分等。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茵陈蒿
牡蒿
天名精:全草入药, 止血、利尿、清热解 毒、破血、生肌。瘦 果中药称“北鹤虱”, 可驱除绦虫、蛔虫。 全草水浸液可做农 药,杀青菜虫、地老 虎、守瓜虫等。
豨签草: • 用于风湿痹痛: 味苦寒,又有 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 病症尤为适宜。 • 酒治蒸熟能强筋骨,适用于四 肢麻痹、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 斜 、半身不遂等症。 • 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疡肿毒, 以及风疹湿疮、皮肤搔痒等 症。 内服外用均可。 此外,现在又用于高血压症,有 降压作用。
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 5~15g。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 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 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又摸索出其许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伤 、胆结石 、外伤性食道炎 、面神经麻痹 、外伤性 神经损伤 、痔疮出血 、头痛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食管癌 . 威灵仙有较强的走散力,气血亏虚者忌用。
藿香: 全草入药有止呕吐, 治霍乱腹痛,驱逐肠 胃充气,清暑等效; 果可作香料;叶及茎 均富含挥发性芳香 油,有浓郁的香味, 为芳香油原料。藿香 亦可作为烹饪佐料, 或者烹饪材料。
5、蔷薇科
蔷薇科为有花植物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共有126 属,近4 00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 带,南半球为数很少。本科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 样,包括酚类化合物、有机酸、二萜类、三萜类以 及含氮化合物。 本科的常用药用种多为木本植物,主要有乌梅、杏、 桃、郁李、皱皮木瓜、枇杷、金樱子、玫瑰及山楂 等。
唇形科为一世界性分布的大科,我国有 102属约800种。唇形科是进化较高级的一 个类群,化学成分类型多样,除富含挥发 油外,还含有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 二萜及三萜类成分(通常为苷元),部分 类群富含芹菜素、木犀草素衍生的黄酮类。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
人工种植的中药种类

人工种植的中药种类人工种植是指通过人工培育、种植和经营的方式获得药用植物。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人工种植中药品种繁多,包括草本、木本、菌类等多种类型。
本篇回答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人工种植的部分中药种类。
1. 人参:人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阳、止血调经等功效。
人参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目前,人参已投入大规模人工种植,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供应。
2. 黄芪: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被誉为“千金之草”。
黄芪具有健脾开胃、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黄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质量稳定。
3. 当归:当归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安胎的功效。
在人工种植中,当归的生长周期较长,但由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人工种植当归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4. 丹参:丹参是一种重要的心脑血管药物。
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人工种植的丹参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稳定供应。
5. 甘草:甘草是一种醒脾开胃、补中益气的中药。
人工种植的甘草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由于种植环境的控制,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6.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解表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理肝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柴胡能够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7.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药,能够健脾化湿、调中和胃。
人工种植的陈皮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8. 参:参是一种补气养血的中药,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人工种植的参保证了品质和数量的供应。
9.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药,具有止泻、固表止汗的功效。
人工种植的白术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10.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药,具有利尿、益气等作用。
人工种植的茯苓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11. 银杏叶:银杏叶具有润肺止咳、止血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人工种植的银杏叶能够保证质量的稳定供应。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药用植物调查相关资料——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一、 我国中药材资源概况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其种类之多是一大特点。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我国是中药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中药资源》,1995版),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12 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药用植物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 312属,计11 118种(包括9 905种、1 208个种以下单位)。
可以说,药用植物是所有经济植物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据调查,我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其中,来自于野生中药材的种类占7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30%左右。
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二、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规模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之久,开发利用之早,品种之多,是世人公认的。
但是由于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所以多数品种的生产、研究水平都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有些具有特殊生物学性状或适应范围较窄的品种,其生产水平提高的步伐更慢。
新中国建立后,这种局面日趋改变。
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板蓝根、地黄、人参等。
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约250种,分属菊科、豆科等80余科。
其中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
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
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照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来分类。
一般常依照其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分类。
现简介如下:(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入药。
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8大类:
1.根与根茎类:其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等,如人参、三七、大黄、当归、地黄、川芎、甘草、附子、麦冬、云木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芷、黄连、天麻、延胡索、贝母、丹参、牛膝、巴戟天、北沙参、板蓝根、西洋参、太子参、玄参、郁金、黄芩、柴胡、桔梗、半夏、紫菀、明党参、射干、百合、知母、玉竹、白芍、姜、泽泻和山药等。
2.全草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穿心莲、细辛、广藿香、薄荷、荆芥、泽兰、肾茶、紫苏和紫花地丁等。
3.叶用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叶,如毛花洋地黄和古柯等。
4.花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如金银花、款冬、番红花、红花、洋金花、菊花和辛夷等。
5.果实及种子类: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
核、种仁,如栝楼、山茱萸、木瓜、五味子、酸橙、酸枣仁、枸杞、砂仁、使君子、罗汉果、补骨脂、水飞蓟和葫芦巴等。
6.皮类:其药用部位为树皮或根皮,如金鸡纳、杜仲、厚朴、肉桂、地骨皮、黄柏和牡丹皮等。
7.树脂和乳汁类:有安息香与罂粟等。
8.真菌类:为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银耳、猴头菌等。
(二)按中药性能功能不同分类: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
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可分如下11类:
1.解表药类: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中药材,称解表药。
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凡能引起腹泻或利胃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
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
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
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等。
6.祛风湿药类: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
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
藤、络石藤、徐长卿等。
7.安神药类:凡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安神药。
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柏子仁等。
8.活血化淤药类:凡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活血化淤药。
如鸡血藤、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牛膝等。
9.止血药类:凡具有制止体外出血作用的中药材,称止血药。
如三七、仙鹤草、地榆、小蓟、白茅根、断血流等。
10.补益药类: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以治疗各种虚症的中药材,称补益药。
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当归、沙参、女贞子等。
11.治痛药类:凡用于试治癌症,并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材,称治癌药。
如长春花、茜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天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