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 61850标准分析
智能变电站IEC61850模型及通讯全解

的国际标准报文规范。它独立于应用和设备的开发
者。
49
什么是MMS
采样值 (组播) 通用面向对象 变电站事件 时间同步 核心ACSI服务 通用变电站 状态事件
SV
(Type 4)
GOOSE
(Type 1, 1A)
TimeSync (SNTP)
(Type 6)
MMS Protocol Suite
(Type 2, 3, 5)
法不同,IEC61850标准对于信息均采用面向对象
的数据自描述。
1) 定义完整的各类数据对象和逻辑节点、逻辑设备的
代码;
2) 定义用这些代码组成的完整的描述数据对象的方法;
3) 定义一套面向对象的服务。
21
建模的方法: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独立于所采用网络和应用层协议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396号文件 6.1.5章节
26
ICD模型的DO类型模板
396号文件 6.1.6章节
27
ICD模型的DA类型模板
396号文件 6.1.7章节
28
ICD模型的DA枚举类型模板
396号文件 6.1.7章节
29
IED实例ICD模型
30
服务器(Server)
广义服务器就是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Server 描述了一个设备外部可见(可访问)的行为 IED中的服务器提供通讯及保护功能服务
应用过程
ACSI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SCSM1
工 业自 动化系统 制造报文 (MMS)
SCSM2
...
SCSMn
AL1
AL2
...
Aln
可 特殊接口 以 不 断 发 应用层 展 变 化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

第25卷第9期2001年9月电网技术PowerSystemTechn0109yVol_25No.9SeD.2001文章编号:looo3673(2001)090008一0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谭文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5)ANINTRoDUCTIoNToSUBSTATIoNCoMMUNICATIoNNETWoRKANDSYSTEM—lEC61850TANGWen—shu(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China,Beijing100085,China)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61850,包括IEC61850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变电站通信网络;远动通信;国际标准中圈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c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中的一些标准,从2001年开始将进入委员会文件投票阶段。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将对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引起许多制造厂和用户的关注。
2000年6月,IEcTc57SPAG会议决定以IEc61850标准作为制定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系统体系标准的基础,实现将来的统一传输协议。
此决定引起了人们的重大关注。
为此,本文介绍IEc61850标准及其体系结构和特点,说明选用IEc61850作为制定电力系统远动无缝通信系统基础的原因.并将其和IEc608706(TAsE.2)作一些比较。
文献[1]牵涉到IEc61850有关问题,本文在谈到相关问题时一并讨论。
l变电站通信体系IEc61850将变电站通信体系分为3层(如图1):变电站层(第2层)、间隔层(第l层)、过程层(第远方控制中心(N∞07厂——奏函酉磊间隔单元Tc57l—_·—_—_:慧。
录:;i功能H:羹:嚣一·扰动i己录·其他功能ll。
仉羽记隶Iu”位用变压蚕聋妻蒋lI仪导蔷器窿黼嚣圉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般结构F姆.1G蚰enI删e咖代ofsu妯t沁naut伽僦蛔sygkmo层)。
IEC61850通信标准

Part5 功能通信要求和装置模型
61850通信协议体系的基础,共分两个部分: 61850通信协议体系的基础,共分两个部分: 通信协议体系的基础 1)详细阐述了功能、逻辑节点和通信信息片三个核 详细阐述了功能 1)详细阐述了功能、逻辑节点和通信信息片三个核 心概念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心概念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 2)对不同种类的通信报文的通信时间提出了要求 对不同种类的通信报文的通信时间提出了要求, 2)对不同种类的通信报文的通信时间提出了要求,以 及对如何验证整个系统通信性能提出要求。 及对如何验证整个系统通信性能提出要求。
IEC61850标准简介 标准简介
Part4 系统和项目管理
工程要求 参数分类 工程工具 文件 系统生命周期 产品周期和运行周期 停产通知和停产后支持 质量保证 责任 试验设备 试验类型:系统试验、型式试验、 试验类型:系统试验、型式试验、例行试验 FAT 和SAT
IEC61850标准简介 标准简介
IEC61850标准简介 标准简介
Part8~9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 )
61850880261850-8-1:对MMS及ISO/IEC 8802-3的映射 MMS及 该标准将ACSI映射到了MMS ACSI映射到了MMS, 该标准将ACSI映射到了MMS,适用于站控层和间隔层 通信内通信。同时包括将ACSI映射到以太网,用于GOOSE ACSI映射到以太网 通信内通信。同时包括将ACSI映射到以太网,用于GOOSE 报文的收发。 报文的收发。 61850- 1:基于串行单方向多路点对点链接的采样值传输 61850-9-1:基于串行单方向多路点对点链接的采样值传输 该标准将有关采样测量值传输的部分映射过来,LLC 该标准将有关采样测量值传输的部分映射过来,LLC 采用无应答无连接, 采用无应答无连接,该协议适用于间隔级设备和过程级设 备间的通信。 备间的通信。 61850基于8802.3 8802.3上的采样值传输 61850-9-2:基于8802.3上的采样值传输 采用组网方式传输采样值, 采用组网方式传输采样值,更符合今后的发展方向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850)标准概述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61850)标准概述由于现有的规约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性,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成为发展方向,性能和速度已不再是问题,因此产生了IEC 61850标准。
IEC 61850系列标准吸收国际先进新技术,并且大量引用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多个领域内的其它国际标准作为61850系列标准的一部分。
所以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标准体系,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的设计、工程、维护、运行方法准则。
IEC 61850系列标准的全称: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它规范了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通信行为和相关的系列要求。
IEC 61850的关键技术:1)变电站三层接口2)采用模型思想进行对变电站统一建模3)抽象通信服务和特定通信服务4)统一的配置描述语言5)IEC 61850标准包括10个部分:6)IEC 61850-1基本原则,包括了适用范围和目的,定义了变电站内IED(电子式互感器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之间的通信和相关系统要求,并论述了制定一个适合标准的途径和如何对待通信技术革新等问题。
7)IEC 61850-2术语,给出了IEC 61850文档中涉及的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定术语及其定义。
8)IEC 61850-3总体要求,详细说明系统通信网络的总体要求,重点是质量要求(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总的网络要求),还涉及了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机械振动、电磁干扰等)和供电要求的指导方针,并根据其他标准和规范对相关的特定要求提出了建议。
9)IEC 61850-4系统和项目管理,描述了对系统和项目管理过程的要求以及对工程和试验所用的专用调度要求。
主要包括:工程过程及其支持工具,,整个系统及其IED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期内的质量保证供三个方面。
对数字化变电站IEC 61850标准的分析与探讨

互操作 。它不仅规范了保护测控装置的模型和通信
接 口, 而 且 还 定 义 了 电子 式 互 感 器 、 智 能 开 关 等 一
次设备的模型和通信接 口。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是 变 电站 自动 化 发展 史 上 的一
a n d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n e t w o r k t o p o l o g y o f I E C 6 1 8 5 0 s t a n d a r d ;a n d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c h a l l e n g e s o f i mp l e me n t i n g I E C 6 1 8 5 0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T h e p a p e r a l s o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s u b s t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mo d e l s c r e a t e d b a s e d o n I E C 6 1 8 5 0 s t a n d a r d . KEY W ORDS: I EC 61 8 5 0;c o mmu n i c a t i o n p r o t o c o l ;e t h e r n e t ; b u s ;s u b s t a t i o n a u t o ma t i o n
1 I E C 6 1 8 5 0 与 通 信 协议 的 区别
iec61850标准

iec61850标准IEC 61850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实现电力系统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IEC 61850标准的出现,标志着电力系统通信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EC 61850标准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面向对象的通信模型,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抽象为对象,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进行描述和通信。
这种面向对象的通信模型使得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灵活、可扩展,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环境。
同时,IEC 61850标准还采用了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方式,使得通信速度更快,传输容量更大,能够满足电力系统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除此之外,IEC 61850标准还规定了一套完整的通信服务和数据模型,包括通信服务的定义、通信数据的组织方式、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式等。
这些规定为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通信的可靠性。
同时,IEC 61850标准还规定了通信协议的配置文件和工程文件的格式,使得设备的配置和工程的组态更加简便和灵活。
IEC 61850标准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
通过采用IEC 61850标准,电力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控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IEC 61850标准还为电力系统的监控、保护、自动化等功能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强大的通信支持,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IEC 61850标准的出现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推动了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IEC 61850标准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IEC 61850标准解读

2 IEC 61850标准内容概述
信息模型
物理设备 逻辑设备 5 模板 7-3 公共数据类 逻辑节点
信息服务模型
面向站控层的通信
MMS报文 8-1
7-2
面向过程层的通信
数据对象
数据属性 建模方法
7-4
SV报文
9-1/9-2
GOOSE报文 8-1
7-1
设备与系统的描述
6
内容提要
1 智能变电站与IEC 61850
变压器、母线、线路等一次设备的保护、控制等
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的管理、维护等
向控制中心传输实时数据/执行各种调度命令
控制中心
SAS是整个电网运行与 控制的基石
变电站
变电站 … 发电厂
1 智能变电站与IEC 61850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
发电 输电
变电领域的发展重点 是智能变电站
过程设备的数字化
智能终端
IEC 61850标准
•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网络通信技术
1 智能变电站与IEC 61850
光纤代替电缆,设计、安装、调试都变得简单
模拟量输入回路和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都被通信
网络所取代,二次设备硬件系统大为简化 统一的信息模型,避免了规约转换,信息可以充 分共享 可观测性和可控性增强,产生新功能和新应用: 如站域保护控制
物理设备 PHD 逻辑设备 LD
逻辑节点类 LN
模板 数据对象类 DO 数据属性 DA
92个
500多个
29个
公共数据类 CDC
3 IEC 61850信息模型
距离保护逻辑节点模板:PDIS(1/2)
数据对象名
IEC61850规约讲解

为什么要采用IEC61850规约?
----基于IEC61850规约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4、网络独立性 IEC 61850 标准总结了变电站内信息传输所必需的通信服务,设计了独 立于所采用网络和应用层协议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SCI)。在IEC618507-2 中,建立了标准兼容服务器所必须提供的通信服务的模型,包括服务器 模型、逻辑设备模型、逻辑节点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集模型。客户通过 ACSI,由专用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所采用的具体协议栈,例如制 造报文规范(MMS)等。IEC 61850 标准使用 ACSI和 SCSM技术,解决 了标准的稳定性与未来网络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即当网络技术发展时只要 改动 SCSM,而不需要修改 ACSI。
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
功能通信要求和装置模型,详细阐述了功能、逻辑节点和通信信息片三个概念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对不 同等级的变电站内的不同种类的通信报文的通信时间提出了要求,以及如何验证整个系统的通信性能要求。
IEC61850规约的结构和内容
配置: IEC61850-6 与变电站有关的IED的通信配置描述语言
期内的质量管理。
术语 总体要求 系统和项目管理
搜集了整个61850系列标准所涉及的术语解释、缩写名词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
从质量要求、环境条件、供电条件三个方面对SAS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规范。
主要规范了SAS的参数化、文档化等工程管理要求SAS及其IED始于研发阶段直至停产和退出运行的生命周
IEC61850-5
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数字化变电站的构建情况: 1、从变电站层次结构上来看 2、从使用设备上来看 3、从使用服务上来看
如何利用IEC61850规约构建数字化变电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在军, 等: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 <2@ ;>AB? 标准分析
(!#$%&’&()* "#&)+’, !" 变电 站 自 动 化 系 统 !"! 工程和一致性测试。定义了基于结构化 &()* !-%&.+) 语言 /01 (23&.*4.4 0’5. 67 1’*8#’8. ) (9’:& ; ) , 描述变电站和自动化系统的拓扑,及 <2= 结构化数 据。为了验证互操作性, 9’:& >? 描述<2@ ;>AB?标准 一致性测试。
?AA? !
标准的稳定性与未来网络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不需修改 以 后 网 络 技 术 发 展 了 只 要 改 动 9D9+ ,
ED9K 。
报告、 日志 请求
P
K X W 数据
结语
采用信息 K6D C@LMA 标准对间隔功能进行抽象,
应用
ZE>, !E>
响应
分层、 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 数据自描述和
过 程 接 口
执行器
高压设备
图 E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分层 F(8D E <*G):+’&()* H.I.H(*8 (* %#$%&’&()* ’#&)+’&()* %-%&.+
模拟量采样和控 #" 过程层主要完成开关量 < J K、 制命令的发送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过程层通 过逻辑接口L和接口B与间隔层通信。
#$%: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 0.123标准 6F 70 +,-./ := +01*:.330 8 03D7 .. 8 3373 8 39 (4334 ) &’()*:6F 5.2C3D;
多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在给用户带来更多 选择的同时, 也带来了互操作的问题。所谓 “互操作 性” , 指的是同一厂家或不同厂家的多个智能电子设 备 !"# (!$%&’’()&$% "’&*%+,$(* #&-(*& ) 具有交换信息 [.] 。 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正确协同操作的能力 为使不同厂商的产品具有互操作性, !"/ 已制定 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国际标 准 !"/ 0.123 。 !"/ 0.123 标准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对 变电站内不同应用提供开放的可互操作的功能和对 信息交换进行规范。它详细阐述了分层的变电站通 信体系结构, 采用抽象类和服务定义, 使得标准独立 于特定的协议栈、 实现和操作系统。 这一体系 从!"/ 0.123 通信协议体系的组成可看出, 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和系统做出了全面、 详 细的描述和规范。
K X W 数据
K6.
[WW96 服务
广播
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方法将应用和通信解耦,是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变为开放式系统的一个可行的实 现方法。 国外一些试验项目已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
K6.
应用
K6.
应用
K6.
应用
K6.
K6D C@LMA 对于 现 在 和 将 来 变 电 站 自 动 化 技 术 发 展
)!"/ 0.123818.) 。间隔层和过程层间的网络 *A%(,$( 映射成串行单向多点 H 点对点传输网络(!"/ 0.1238 (!"/ 58.)或映射成基于!""" 134C9标准的过程总线 (:A+% 7 8 4 , 。 0.123 8 5 8 4) :A+% 1 H 5)
! >> "
.Hale Waihona Puke !"/ 0.123标准制定的背景
图.
早在 43 世纪 53 年代初, !"/ 意识到不同厂家的保 护设备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口, 实现设备的互操作 性。 为此, !"/ 6/27和!"/ 6/52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 组,制定了“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标准”即 !"/ 。 03173 8 2 8 .39标准[4] 美 国的":;!在.553年开始了公共通信体系</= (<%(’(%> /,??@$(*A%(,$ =+*B(%&*%@+&) 标准制定工作, 其 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 功能强大的通信 协议, 使各种!"#能够通过使用该协议实现互操作。 为避免出现两个可能冲突的标准, !"/ 决 定 以 [9] 数据模型和服务为基础, 将 </= 的研究结 </= 4C3 果 纳 入 !"/ 标 准 , 建 立 世 界 范 围 的 统 一 标 准 !"/ 并于.555年9月提出了委员会草案版本。 0.123,
远方控制 E 过程层
LRB
传感器
采用 ;>AB?标准对于信息均采用面向对象的自描述。 “面向点” 的数据描述方法, 在信息传输时, 数据收发 双方必须对数据库进行约定, 才能正确反应现场设备 的状态。 协议确立后, 若增加或删除某些信息就必须 对协议进行修改。 随着技术的发展, 电力市场的建立 和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变电站内需要传输的新 信息不断增加, 目前这和 “面向点” 的数据描述方法 可能还无法传输这些新的信息, 因此使新功能的应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 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在数据源就对数据进行 自我描述, 传输到接收方的数据都带有自我说明, 不 需要再对数据进行工程物理量对应、标度转换等工 作。 因数据本身带有说明, 这就不受预先定义的限制 进行传输, 简化了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2@ ;>AB? 标准提供了一套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方法。
基本原则 术 语
:=;6. :=;64 :=;69 :=;6D :=;62 :=;60 :=;67
一般性要求 系统和工程管理 功能和装置模型的通信要求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化语言 基本通信框架
I/IF = I/IF T :=;61 I%A*S = I%A*S T
I/IF Q I/IF R I%A*S Q I%A*S R :=;65
动化系统不同,现有系统中过程层的功能都是在间 隔层设备中实现的, 于是就没有独立的逻辑接口L 和 接口B了。 随着光电流、 电压互感器的使用, 现代电力 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越来越多的间隔层功能下放到 过程层。可见<2@ ;>AB?是面向未来的开放式标准。
CDL
[B]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定义了独立于所采用网络和应用层协议的
方向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K6D C@LMA, D433()%8$2%4) )/2N41O; $)F ;=;2/3 %) ;(G;2$& [9 ] 2%4);, 0$12 M I [? ]K6D LSA R M R @AT, J/7/84)2147 /,(%03/)2 $)F ;=;2/3;&843&
远方控制 变电站层
功能 "
<2=
M
技术服务
逻辑设备
逻辑节点
数据对象
公用数据类
功能 Q
>R; C
间隔层
保 护 控 制
>R; A
控 制
图 C 服务器中典型数据模型结构 F(8D C !&:#N&#:. )G ’ 4’&’ +)4. (* ’ %.:I.:
C
保 护
CDC
LRB E 远方保护
数据自描述 和采用 “面向点” 的数据描述方法不同, <2@
CDE
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
定义 <2@ ;>AB?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了基于客户机 J 服务器结构数据模型。每个 <2= 包含 , 每个服务器又包含一个 一个或多个服务器 (!.:I.: ) 或多个逻辑设备。逻辑设备包含逻辑节点, 逻辑节点 包含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则是由数据属性构成的公用 数据类的命名实例。从通信角度看, <2= 同时也扮演 客户 (@H(.*&) 角色。任何一个客户通过抽象通信服务 接口 "@!< ("$%&:’N& @)++#*(N’&()* !.:I(N. <*&.:G’N. ) 和服务器通信进而访问数据对象, 如图C 所示。
客 户 抽象通信 服务接口 服务器 数据属性
C
CD>
<2@ ;>AB?标准的主要特点
信息分层 变 电 站 通 信 网 络 和 系 统 协 议 <2@ ;>AB? 标 准 草
案提出了变电站内信息分层的概念,无论从逻辑概 念上还是从物理概念上,都将变电站的通信体系分 且定义了层 为变电站层、 间隔层和过程层 C 个层次, 和层之间的通信接口, 如图E所示。
$" 间隔层的功能是利用本间隔的数据对本间隔
的一次设备产生作用,如线路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 控制设备就属于这一层。 间隔层通过逻辑接口L和接 口B与过程层通信,通过逻辑接口 C 完成间隔层内部 的通信功能。 一是与过程相关 %" 变电站层的功能分为两类: 的功能,主要指利用各个间隔或全站的信息对多个 间隔或全站的一次设备发生作用的功能,如母线保 护或全站范围内的逻辑闭锁等,变电站层通过逻辑 二是与接口相关的功能, 主要 接口 A 完成通信功能; 指与远方控制中心、 工程师站及人机界面的通信, 通 过逻辑接口>, ;, M完成通信功能。
第 44 卷第 .. 期 4334 年 .. 月
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 :,M&+ =@%,?A%(,$ "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