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合集下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避塑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段晓华(洛阳阳光热电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23)嘴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通讯方式和基锄能进行分析。

4饫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1概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测、控制和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功能。

综合自动化的该心是自动监控系统,而综合自动化的纽带是监控系统的局域通信网络,它把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功能综合在—起形成一个具有远方数掳术渤能的自动监控系统。

2系统结构总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21分散式结构硬件结构为完全分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指以一次设备为安装单位将配套的自动化单元分布安装,通过现场总线与各单元通信实现网络监控,如图1。

这种结构有两种实现模式:一是保护相对独立,测量和控制合二为一:另一种是保护、测量、控制完全合一,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高度综合。

主要特点有系统部件完全依主设备分散安装,安装节约空间和电缆,系统综合性能强。

22集中式结构形式集中式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和数字量等信息并集中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锶溯监控、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

由前置机完成㈣^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i酗飘等功能,如图2:目前国内许多厂家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的不足是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集中,如果一台计算机出故障影响面大;软硬件设计复杂,调试组态不灵活j23分层分布式结构所谓分层分布式结构如图3,将变电站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分为管理层、站控层和间隔层,按其功能分布组装成多个屏集中安装在主j空室。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系统有明显优点:可靠性提高,任—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多C P U工作提高处理能力:继电保护相对姚’3通讯方式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之前,无论R S一232C、EI A一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速度缓慢的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规约及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规约及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规约及标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变电站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套协议规约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规约及标准。

一、概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规约及标准是指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个智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所遵循的一系列协议和标准。

这些协议和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变电站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传递,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

二、IEC 61850协议IEC 61850协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用于变电站通信的标准协议。

该协议基于通用对象模型(GOM),定义了变电站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模型。

IEC 61850协议具有高度的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厂家的设备,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三、DL/T 634.5104-2002规约DL/T 634.5104-2002规约是中国电力公司制定的关于国内变电站通信的协议规约。

该规约是在IEC 61850协议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的改进和优化,使得其更符合国内变电站自动化的实际需求。

DL/T 634.5104-2002规约规定了变电站中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格式、通信接口、命名规则等。

通过遵循该规约,可以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高效运行。

四、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是一种流行的工业通信协议,常用于现场设备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一些辅助设备如断路器、遥控终端等使用MODBUS协议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该协议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变电站系统中。

五、DNP3协议DNP3(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协议是一种用于远程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协议。

该协议具有高度可靠、安全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系统的通信。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DNP3协议可以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变电站设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 从专用设备到标准的软件硬件平台; • 从集中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发展; • 从室内型向户外型演变; • 从单纯的屏幕数据监视到多媒体监视; • 设计将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综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说明1
• 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指挥中枢,计算机 程序的运行依赖于CPU来实现;
• ②电气型防误系统:是建立在二次操作回路上的 防误功能,一般通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辅助触 点连锁来实现,主要包括电气回路闭锁、电磁回 路闭锁、电气报警和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等。
• ③微机五防:采用计算机技术,用于高压开关设 备防止电气误操作的装置,由主机、电脑钥匙、 编码锁具等功能元件组成。主要用于断路器、隔 离开关、接地刀闸、遮拦网门等。
特点: ①工作稳定,线性好,电路简单; ②抗干扰能力强,不受脉冲和随机高频噪音干扰; ③与CPU接口简单,工作不需要CPU控制; ④可以方便地实现多CPU共享一套VFC变换。
模拟量输出电路的组成
• 作用是把微机系统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 拟量输出,核心元件是模/数转换器,锁存 器是用来保持数字量的稳定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说明2
• 定时器/计数器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触发采样信号, 引起中断采样;二是在V/F变换式A/D中,定时器/ 计数器是把频率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关键部件。
• Watchdog主要作用是当自动化装置受到干扰导致 微机系统运行程序出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时,能 自动复位微机系统,使微机系统重新开始执行程序, 进行入正常运行轨道。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 实时 • 可靠 • 可维护 • 信息处理和输出技术先进 • 人机交流方便 • 通信可靠 • 信息处理和控制算法先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用技术规范一、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术语和定义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设备、系统和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监测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3. 监测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

4. 控制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调节。

5. 管理子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故障诊断、设备维护和运行优化等功能。

6. 通信子系统:负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7. 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参数和状态信息的设备,包括传感器、仪表和监测仪等。

8. 控制装置:用于实现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设备,包括PLC、RTU和控制终端等。

9. 管理装置:用于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设备,包括SCADA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等。

三、设计要求1. 可靠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安全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能够防止非法入侵和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3. 灵便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灵便性,能够适应不同变电站的需求,并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4. 互操作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5. 可维护性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用电子、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
对变电站设备和过程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智能化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数据采
集和处理、远程控制和操作、报警与录波、安全保护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1. 变电站智能终端单元 (RTU):用于采集变电站各种设备
的模拟量和数字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主站进行处理。

RTU还可以接收主站的控制命令,执行远程操作。

2. 主站系统:负责监控、控制和管理整个变电站。

主站系
统通过与RTU的通信,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
和故障诊断,以及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和控制。

3. 通信网络:用于连接变电站的各个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系
统的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如有线、无线、光纤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的稳定性。

4. 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处理和管理变电站的各种数据。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为变电站运行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运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和维护工作,减少故障的发生和处理时间,提升整个电网
的运行水平和管理能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与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与标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与标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变电站通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各国电力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一些常用协议和标准,并讨论它们在提升变电站通信可靠性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IEC 61850协议IEC 61850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和控制系统的交互的通信协议。

该协议定义了通信网络结构、实时数据传输、设备配置和监控等方面的规范。

IEC 61850协议采用基于服务的架构,允许各种设备和系统通过通用的通信协议进行互联。

它提供了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变电站。

IEC 61850协议的优势在于它的统一性和互操作性。

它定义了一致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无缝衔接。

这有助于降低系统集成和维护的成本,提高变电站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此外,IEC 61850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和无线通信等,可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二、DNP3协议DNP3(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是一种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务、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

DNP3协议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通信解决方案。

它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包括串口、无线通信和以太网等,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通信环境。

DNP3协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变电站。

它定义了一种灵活的数据模型和通信接口,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此外,DNP3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主从式通信和对等式通信,可以确保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实时性。

三、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

MODBUS协议简单易懂,易于实现和维护,成本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监控、保护、测量和维护等进行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对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1. 运行监控功能:通过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并进行报警和处理。

监控内容包括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测,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开关操作等的监控。

2. 保护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保护,包括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过压保护等。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切除故障设备,并进行报警和记录。

3. 控制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包括开关的合闸、分闸、变压器的调压、调容等操作。

通过远程控制,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提供科学依据进行设备维护和优化运行。

5. 通信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与上级调度中心的通信,及时传输变电站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

通过与调度中心的通信,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份1. 监测装置: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用于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测量。

常见的监测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2. 控制装置: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RTU(远程终端单元)等,用于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

控制装置通常与监测装置相连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3. 通信装置: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等,用于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上级调度中心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于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述,对dtu功能及参数、馈线监测仪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变电站;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tu;馈线监测仪变电站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实现变电站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

下面就认识与探讨低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 系统基本概述配电室低压自动化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监测配电室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低压出线三相或者b相电流、低压出线开关位置和开关故障信号;控制低压电容器投切以及低压母联开关的自动合环。

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每台配变安装一台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简称dtu),负责测量配变运行参数、电能量数据、电能质量数据;dtu通过现场总线的方式,采集安装在低压馈线的馈线监测仪的开关位置、开关故障信号、出线电流,并形成开关变位和馈线过流等事件记录;同时还采集plc母联自投装置的301、302、345的位置信号和动作情况。

配电室dtu可以通过光纤或者gprs/cdma无线方式向配网自动化系统子站或者主站传输系统所需要的数据,结构见图1。

图1 系统结构框图2 dtu功能描述2.1 测量计算功能dtu主要对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进行测量,并计算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1)三相电压、三相电流。

(2)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三相功率因数、总有功功率、总无功功率、总功率因数、零序电流。

(3)总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有功需量。

(4)尖、峰、平、谷有功电量,尖、峰、平、谷正反向无功电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业论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部:电力工程系班级:供用电12-4姓名:豆鹏程学号:**********【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站内工作可靠、灵活性好、易于扩展的通信网络,以来满足各种信息的传送要求。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和组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及通信的功能作了有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数据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继电器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

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各子系统间的互连,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2、5]另一方面,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

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故障信息要及时上报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种操作和调控命令。

[2]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而是变电站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一、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2、3、5]现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都是分层分布式结构,传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一)现场一次设备与间隔层间的信息传输间隔层设备大多需从现场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针的诊断信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二)间隔层的信息交换在一个间隔层内部相关的功能模块间,即继电保护和控制、监视、测量之间的数据交换。

这类信息有如测量数据、断路器状态、器件的运行状态、同步采样信息等。

同时,不同间隔层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主、后备继电保护工作状态、互锁,相关保护动作闭锁,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等信息。

(三)间隔层与变电站层的信息1、测量及状态信息。

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测量值和计算值,断路器、隔离开关、主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各间隔层运行状态、保护动作信息等。

2、操作信息。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分、合闸命令,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自动装置的投入与退出等。

3、参数信息。

微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整定值等。

另外,变电站层的不同设备之间通信,根据各设备的任务和功能的特点,传输所需的测量信息、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等。

二、综合自动化系统与控制中心的通信[2、3]综合自动化系统前置机或通信控制机具有执行远动功能,能将变电站所测的模拟量、电能量、状态信息和SOE等类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同时又能从上级调度接收数据和控制命令。

变电站向控制中心传送的信息称为“上行信息”;控制中心向变电站传送的信息称为“下行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遥测信息、遥信、遥控和遥调。

图1 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框图为了保证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

一般根据现场的要求,系统应具有通信通道的备用及切换功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应具备多个调度中心不同方式的通信接口,且各通信接口及MODEM应相互独立。

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可采用独立的通信与调度中心连接,通信规约应满足调度中心的要求,符合国标和IEC标准。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的要求(一)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由于变电站的特殊环境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其数据网络具有以下要求:1、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网络要及时地传输现场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

在电力工业标准中对系统的数据传送有严格的实时性指标,网络必须很好地保证数据通信的实时性。

[2、5]2、很高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是连续运行的,数据通信网络也必须是连续运行的,通信网络的故障和非正常工作会影响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设计不合理的系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子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1、2、5]3、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变电站是一个具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存在电源、雷击、跳闸等强电磁干扰和地电位差干扰,通信环境恶劣,数据通信网络须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这些干扰。

[1、2、5]4、分层式结构。

这是由整个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决定的,也只有实现通信系统的分层,才能实现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

系统的各层次又有其特殊应用和性能要求因此每一层都要有合适的网络环境。

[1、2、5](二)信息传输响应速度的要求[2]不同类型和特性的信息要求传送的时间差别很大,举例说明:1、经常传输的监视信息。

(1)监视变电站的运行状态,需要传送母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频率等测量值,这类信息经常传输,响应时间需满足SCADA的要求,一般不宜大于1~2s。

(2)计量用的信息如有功电能量,传送的时间间隔较长,传送的优先级可降低。

(3)刷新变电站数据库所需的信息可以采用定时召唤方式。

2、突发事件产生的信息。

(1)系统发生事故的信息要求传输时延最小,优先级最高。

(2)正常操作的状态变化信息要求立即传输,传输响应时间要小。

(3)故障下,继电保护动作的状态信息和时间顺序记录,不需立即传送,故障处理完后再传送。

(三)各层次之间和每层内部传输信息时间的要求[2]1、设备层和间隔层,1~100ms。

2、间隔层内各个模块间,1~100ms。

3、间隔层的各个单元之间,1~100ms。

4、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10~1000ms。

5、变电站层的各个设备之间,≥1000ms。

6、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1000ms。

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微机保护子系统、自动装置子系统及微机监控子系统组成,其通信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

(一)微机保护的通信功能[3]微机保护的通信功能除与微机监控系统通信外,还包括通过监控系统与控制中心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

1、接受监控系统查询。

2、向监控系统传送事件报告,具有远传数据功能,失电后这些信息还能保留。

3、向监控系统传送自检报告,包括装置内部自检及对输入信号的检查。

4、校对时钟,与监控系统对时,修改时钟。

5、修改保护定值。

6、接受调度或监控系统值班人员投退保护命令。

7、保护信号的远方复归功能。

8、实时向监控系统传送保护主要状态。

(二)自动装置的通信功能[3、4]目前微机保护装置以综合了原自动装置的重合闸、自动按频率减负荷等自动功能,其通信指:接地选线装置、备用电源自投、电压和无功自动综合控制与监控系统的通信。

1、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选线装置的通信内容。

母线和接地线路,母线TV谐振信息接2、时间,开口三角形电压值等。

3、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通信功能。

与微机保护通信功能类似。

4、电压合无功调节控制通信功能。

除具有与微机保护类似的通信功能外,电压和无功调节还具有接收调度控制命令的功能。

调度中心给定电压和无功曲线时,切换为变电站监控后台机自动就地控制。

(三)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功能[3、4]1、具有扩展远动RTU功能传统变电站的远动RTU功能是指遥控、遥测、遥信、遥调的“四遥”功能。

在综合自动化的变电站中,大大扩展了传统变电站远动RTU功能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对保护及其他智能系统的远动功能。

此外,还包括变电站其他信息的监视和控制功能,如温度、压力、消防、直流系统等,几乎整个变电站的所有信息均通过网络通信传送至调度中心,相应地调度中心下传的信息也增加了许多。

2、具有与系统通信的功能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与系统的通信具备两条独立的同通信通道。

一条是常规的电力载波通道,一条是数字微波通信或光纤通信信道。

结束语当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改变了传统二次设备的模式,在简化系统、信息共享、减少电缆、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价等方面已改变了变电站运行的面貌。

虽然国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将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许克明.熊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8[2]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变电所自动化实用技术及应有指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崔明.21世纪变电站与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4]王国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二次回路及运行维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5]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及其新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