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1)精品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教学目标驾驭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规律和特别性;重点驾驭几种常见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驾驭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驾驭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汲取。

三. 教学重点、难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 教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与化学试验、化学计算联系紧密。

复习元素化合物,要运用规律、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编织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元素化合物学问复习中要留意相像、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说明:1. 氯元素的学问网络2. 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常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实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8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8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突飞猛进的新科技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使用的氕、氘、氚互为同素异形体B .天眼FAST 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有机材料C .DAC 法能够实现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该法可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D .北斗导航专用ASIC 硬件结合国产处理器打造出一颗真正意义的“中国芯”,其主要成分为2SiO【答案】C【解析】A .氕、氘、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 错误;B .碳化硅属于无机物,碳化硅硬度大,熔点高,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 错误;C .捕获空气中的CO 2可使空气中CO 2的含量降低,能够减缓温室效应,C 正确;D .芯片的主要成分为晶体Si ,D 错误;故选C 。

2.化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下列化学物质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硫酸可用于刻蚀玻璃、石英制品B .硅胶、铁粉均可作为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化剂C .晶体硅为半导体材料,可用作光导纤维D .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答案】D【解析】A .浓硫酸与SiO 2不反应,HF 能与SiO 2反应,故浓硫酸不可用于刻蚀玻璃、石英制品,氢氟酸可以,A 错误;B .硅胶无抗氧化性,硅胶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包装中的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作为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化剂,B 错误;C .晶体硅为半导体材料,不可用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 2,C 错误;D .75%的乙醇溶液即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D 正确;答案为D 。

3.下列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A .NH 3→NO→NO 2→HNO 3B .Si→SiO 2→H 2SiO 3→Na 2SiO 3C .S→SO 2→S O 3→H 2SO 4D .Fe→FeCl 2→Fe (OH)2→Fe (OH)3 【答案】B【解析】A .4NH 3+5O 2Δ催化剂4NO+6H 2O 、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故NH 3→NO→NO 2→HNO 3均能一步转化,A不合题意;B.Si+O2ΔSiO2、H2SiO3+2NaOH=Na2SiO3+2H2O,但SiO2与H2O不反应即SiO2转化为H2SiO3不能一步转化,B符合题意;C.S+O2点燃SO2,2SO2+O2Δ催化剂2SO3,SO3+H2O=H2SO4,故S→SO2→SO3→H2SO4均能一步转化,C不合题意; D.Fe+2HCl=FeCl2+H2↑、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故Fe→FeCl2→Fe(OH)2→Fe(OH)3均能一步转化,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9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训练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9讲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训练试题

专题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第9讲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3·吉林长春市一模,1)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测定NaOH熔点时,可以将NaOH放入石英坩埚中高温加热B.石英砂可以用于制取高纯度的硅,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因为氨易液化,液氨在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液氨可作制冷剂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和炸药解析石英坩埚的主要成分为SiO2,NaOH可以与SiO2发生反应,A项不正确。

答案 A2.(2012·重庆理综,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D.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解析S是一种氧化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金属的低价态化合物,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酸式盐的热稳定性要小于正盐;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为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生成NO;白磷转化为红磷需要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白磷在空气中加热会转化为五氧化二磷。

答案 C3.(2013·郑州质量预测)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解析 管氯气是否过量,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FeCl 3,Cu 与Fe 3+反应只能生成Cu 2+和Fe 2+,不能生成Fe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4.(2013·江苏化学,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 2解析 若甲为焦炭,丁为O 2,转化关系为:C ――→O 2CO CO 2,A 正确;若甲为SO 2,丁为氨水,转化关系为:SO 2――――→NH 3·H 2O NH 4HSO 3NH 3·H 2OSO 2(NH 4)2SO 3,B 正确;若甲为Fe ,丁为盐酸,则乙为FeCl 2,FeCl 2与盐酸不反应,C 错误;若甲为NaOH 溶液,丁为CO 2,转化关系为:NaOH ――→CO 2Na 2CO 3CO 2NaOHNaHCO 3,D 正确。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7)H2:Zn—稀硫酸 。
答案 (1)CaO+H2O Ca(OH)2、NH3·H2O NH3↑+H2O
(2)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3)2H2O2
2H2O+O2↑(或2Na2O2+2H2O 4NaOH+O2↑)
(4)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取Cl2,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实验室用Na2SO3与较浓的H2SO4制取SO2,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可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
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6)CaCO3+2HCl CaCl2+H2O+CO2↑
(7)Zn+H2SO4(稀) ZnSO4+H2↑
2.巧组制气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选用C装置制
恢复原色的是

(3)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
该元素可能是


(4)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化合反
应,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

(5)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强化训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原卷+解析卷)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强化训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原卷+解析卷)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强化训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原卷+解析卷)1.(2020·安徽省濉溪县高三联考)利用自然资源制备相关化学物质,下列化学工艺不可行...的是( ) A .提取食盐后母液2Cl −−→含Br 2的液体−−−→热空气−−−→冷凝粗溴()NaBr s −−−−→蒸馏纯溴 B .石英砂−−−→焦炭高温粗硅2Cl −−−→高温粗四氯化硅2H−−−→−−−→分馏高温高纯硅 C .FeS 22O−−−→高温SO 2→水H 2SO 32O−−→H 2SO 4 D .铝土矿NaOH −−−−→溶液过滤Na[Al(OH)4]溶液2CO −−−→过滤Al(OH)3−−−→煅烧Al 2O 3−−−→冰晶石电解铝 2.(2020·安徽省2020年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测试)ClO 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11℃),实验室制备纯净ClO 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反应:NaClO 3+HCl →NaCl+ClO 2+Cl 2+H 2O ;NaClO 2+HCl →NaCl+ClO 2+H 2O ;NaClO 2+Cl 2→NaCl+ClO 2(均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中通入的N 2可用CO 2或SO 2代替B .b 中NaClO 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C .c 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D .d 中吸收尾气后只生成一种溶质3.(2020·长沙七校联考)实验室探究SO2与Fe(NO3)3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下图,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B.Y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或BaSO3C.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 反应生成了SO42-D.若将Fe(NO3)3换成FeCl3,Y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也能将SO2氧化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5.(2020·湖南省金太阳高三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6.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7.(2021·福建厦门市期末)将KIO3、H2SO4、H2O2、MnSO4、CH2(COOH)2及可溶性淀粉(指示剂)混合进行碘钟实验,通过光线传感器绘制出碘钟振荡反应曲线如下图。

高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
的管道是否漏气 (√ )
(2)(2013· 课标全国卷Ⅰ)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所以要多吃 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3)(2013· 北京高考)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 固体:Ca(OH)2+CO2===CaCO3↓+H2O (√ )
化学
首页质赢得未来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专题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
结束
专题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专题三
第10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束
第10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干知识·数码记忆]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专题三
第10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束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3· 课标全国卷Ⅰ)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
(
)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专题三
第10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束
解析: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反应生 成无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不仅能漂白品红,也能漂白其他有机 色素,A 项说法正确;锅炉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与硫酸作用 生成微溶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水垢表面,不利于水垢的进 一步溶解,B 项不合理;碳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作用生成硅和 一氧化碳,C 项说法正确;S2-与 Cu2+、Hg2+反应生成 CuS、 HgS 沉淀,D 项说法正确。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六)含答案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六)含答案

题型强化练(六) 物质结构与性质题型突破1.(2023·广州一模改编)铋的化合物在电催化和光催化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钼酸铋(Bi 2MoO 6)可用于光催化水的分解,其晶胞结构(不含氧原子)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 nm ,a nm ,c nm ,晶胞棱边夹角均为90°。

(1)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

已知原子1的坐标为⎝⎛⎭⎫12,12,0,则原子2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Bi 2MoO 6的式量为M r ,Bi 2MoO 6则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g·cm -3(列计算式)。

解析:根据晶胞的结构,原子1的坐标为⎝⎛⎭⎫12,12,0,则原子2的坐标为⎝⎛⎭⎫14,14,34;根据晶胞的结构,Bi 原子的个数为8×18+6×12=4,Mo 原子的个数为8,所以晶胞的质量的2M r N A,晶胞密度为ρ=m V =2M r a 2c ×(10-7)3N A =2M r a 2cN A×1021g·cm -3。

答案:(1)⎝⎛⎭⎫14,14,34 (2)2M r a 2cN A×1021 2.(2023·广州二模改编)氮化镓(GaN)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

(1)GaN 的熔点为1 700 ℃,GaCl 3的熔点为77.9 ℃,它们的晶体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GaN 晶体的一种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该晶体中与Ga 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 原子个数为________。

该晶体密度为ρ g·cm -3,GaN 的式量为M r ,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_nm 。

(列出计算式,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解析:(1)GaN 熔点较高为1 700 ℃,GaCl 3熔点较低为77.9 ℃,则GaN 为共价晶体,GaCl 3为分子晶体。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项训练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项训练
二、综合题(共6题)
18.在半导体工业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其中由粗硅制纯硅的常用方法为: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
若在25℃、101kPa条件下反应生成HCl气体49L,(注:25℃、101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1)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鉴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锂元素,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当观察到火焰呈__,可以认为该矿石中存在锂元素。
a.紫红色b.紫色c.黄色
(2)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其氧化物的形式为__。
(3)为提高“酸化焙烧”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__。
(4)向“浸出液”中加入CaCO3,其目的是除去“酸化焙烧”中过量的硫酸,控制pH使Fe3+、A13+完全沉淀,则pH至少为__。(已知:完全沉淀后离子浓度低于1×l05)mol/L)
A.由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推测K2O与水反应生成KOH
B.由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推测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
C.由Fe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推测A1可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
D.由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推测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4.下列各级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Si
SiO2
H2SiO3
B
Al2O3
AlCl3
Al(OH)3
C
Fe
FeCl2
FeCl3
D
FeO
FeCl2
Fe(OH)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元素部分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在以往高考中不被看好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新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要引起重视。

从考点的变化情况来看,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计算、推断等。

预计2017高考中,将会进一步注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1.掌握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反常”(1)si 的还原性大于C ,但C 却能在高温下从SiO 2中还原出Si : 2C +SiO 2=====高温Si +2CO↑。

(2)非金属单质跟碱溶液作用一般无H 2放出,但Si 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H 2: si +2NaOH +H 2O =Na 2SiO 3+2H 2↑。

(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 能跟氢氟酸作用: si +4HF =SiF 4↑+2H 2↑。

(4)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 2为原子晶体。

(5)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 2能与HF 作用。

(6)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 2SiO 3和H 4SiO 4均难溶于水。

(7)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

(8)H 2CO 3的酸性大于H 2SiO 3,所以有Na 2SiO 3+CO 2+H 2O =H 2SiO 3↓+Na 2CO 3,但高温下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也能发生,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SiO 2高沸点难挥发固体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 2。

二、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中的热点(1)Cl 2与水的可逆反应,HClO 的强氧化性和弱酸性。

(2)Cl 2与碱的歧化反应。

(3)Cl2作为氧化剂使用,如将Fe2+氧化为Fe3+。

(4)Cl2的实验室制法,还原剂用浓盐酸,氧化剂可以为MnO2(△)、KClO3和KMnO4等。

(5)次氯酸盐为重点①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2-3、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

②ClO-体现水解性,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显示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

三、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和重要特性(1)重要规律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该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②证明酸性强弱,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如: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Ca(ClO)2+CO2+H2O=CaCO3↓+2HClO③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2)重要特性①硝酸、浓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②浓HNO3和Cu(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③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④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浓HNO3发生钝化。

四、氮及其化合物1.NO、NO2与O2溶于水的计算,利用好两个比值4∶3、4∶1即可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2.HNO3的性质,尤其是强氧化性是热点,涉及与单质反应产物的判断,尤其是与铁的反应如稀HNO3与Fe:Fe+4HNO3(稀,过量)===Fe(NO3)3+NO↑+2H2O;3Fe(过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五、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sO2-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特别注意: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检验时,要设法排除不同离子之间的干扰,如检验SO2-4时一定要排除Ag +和SO2-3的干扰。

六、无机推断(一)无机物的转化与推断方法突破口又称“题眼”,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常见的突破口主要有以下几类:1.特殊结构(1)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通常是H2O2、C2H2、C6H6、Na2O2等。

(2)“A≡A”分子必然是N2,三角锥形的分子是NH3、PH3等。

(3)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有CH4、CCl4、NH+4、P4等。

(4)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

2.物质的特有颜色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3.特殊的实验现象(1)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

(2)遇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气体是氨气。

(3)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4)Cl2通入含Br-的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2通入含有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

(5)遇SCN-显红色或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是Fe3+。

(6)遇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2-4或SO2-3。

(7)遇HCl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iO2-3。

(8)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或SO2,但将褪色后的液体加热又复原的是SO2。

(9)碘遇淀粉显蓝色。

(10)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的转化一定是:Fe(OH)2→Fe(OH)3。

(11)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般是Al、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2S、NH4HS。

(12)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铝、铵盐,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NH3。

(13)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Na、Na2O2、CaC2、Mg3N2等。

4. 特殊反应条件(1)高温:铝热反应,制玻璃,煅烧石灰石,炼铁,制水煤气,制粗硅,水蒸气与铁反应等。

(2)高温高压、催化剂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3)加热、催化剂 2KClO 3=====MnO 2△2KCl +3O 2↑2SO 2+O 2催化剂△2SO 3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4)放电 3O 2=====放电2O 3 N 2+O 2=====放电或高温2NO5.特殊转化关系 (1)直线型转化①金属――→O 2碱性氧化物――→H 2O 碱――→酸盐:满足此关系的有K 、Na 、Ca 、Ba 等。

②非金属――→O 2酸性氧化物――→H 2O 酸――→碱盐:满足此关系的有C 、N 、S 等。

③A ――→O 2B ――→O 2C ――→H 2O酸或碱:满足此关系的有NH 3、S 、N 2、H 2S 、C 、Na 等。

(2)交叉型转化(3)三角型转化(4)属于“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置换反应)”类型的反应有: ①单质同主族:2Na +2H 2O===2NaOH +H 2↑;2C +SiO 2=====高温Si +2CO↑;Cl 2+2NaBr===2NaCl +Br 2等。

②单质不同主族:2Al +6HCl===2AlCl 3+3H 2↑;H 2S +Cl 2===2HCl +S↓;C +H 2O(g)=====高温CO +H 2等。

③有过渡元素参加的常见置换反应:Fe +2H +===Fe 2++H 2↑;Fe +Cu 2+===Fe 2++Cu 。

(5)能“三合一”的反应有:NH 3+H 2O +CO 2===NH 4HCO 3; 4Fe(OH)2+2H 2O +O 2===4Fe(OH)3。

(6)常见的一种物质能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该物质可能为NaHCO 3、NH 4HCO 3、(NH 4)2CO 3、HNO 3或KMnO 4。

6. 其他特征(1)常温下短周期呈气态的单质(除惰性气体外):H 2、N 2、O 2、F 2、Cl 2。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O 2和O 3、白磷和红磷。

(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

(4)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Hg ;非金属单质:Br 2。

(5)常见的可燃性气体:H 2、CO 、H 2S 、CH 4、C 2H 4、C 2H 2等。

(二)解无机推断题“五步曲”1.审:审清题意,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标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

2.找: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

3.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

4.验: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5.答: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例1.【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A.①②⑥ B.②③⑥C.①③④⑤D.全部解析:选C。

SiO2可与烧碱溶液、氧化钙反应,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在制玻璃过程中SiO2与Na2CO3固体反应;SiO2不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

【变式探究】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SiO2中含Al2O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B.CO2中含有CO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且加热C.CO2中含有HCl杂质,可以通过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D.Na2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过滤解析: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