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防外破问题探讨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措施及对策

随着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地方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各类基建施工作业频繁,大量的采矿勘探、吊装作业、建筑施工、线路架设交叉跨越及白色垃圾等外部环境在不断恶化,输电线路走廊不断受到侵扰,严重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电力设施,尤其是输电线路,因其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据统计,鄂尔多斯电业局输电管理处所辖线路从2010年至2016年7年间因外力破坏引起线路故障跳闸有67起,占总故障数的50%以上。线路走廊外部环境仍然十分恶劣,外力破坏正成为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外力破坏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由于其随意(机)性、突发性强、破坏几率大,给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它不仅使电力部门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它破坏了电网稳定、给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在2010-2016将近七年的防外力破坏工作实践,从中总结、感悟到一些算不上是“经验”的经验。以鄂局输电管理处所辖6000多公理110kV输电线路为例:外力破坏虽然有其随意(机)性、突发性强、破坏几率大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不可以预防和避免的,鄂局输电管理处认真分析外力破坏得特点、发生规律,以强化外力破坏管理机制、探索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线路运行维护单位实施、其中参与的“四位一体”的防外力破坏工作模式,在管理、设备上堵塞漏洞,输电线路防外力长期裸露野外,而且点多、面广、线长、巡视半径大(鄂局输电线路最大巡视半径450公里),有的还处于人口密集地区,输电线路一旦遭受外力破坏.不仅仅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重要的是它破坏了电网稳定、给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导致整个电网的瓦解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进一步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必要对输电线路受外力破坏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

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第一篇: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输电线路外破原因及防范对策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公用事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电力设施,尤其是输电设施,因其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极易遭受各种外力损害。
据统计,安徽省某供电企业从2002—2007年6年间因外力破坏引起线路故障跳闸有12起,占总故障数的39.3%。
在2006—2007年2年间因线路器材被盗所造成的缺陷、障碍等危及线路运行的隐患也高达52起。
1、造成输电线路外破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较快,线路防护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输电线路导线与房屋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瞬时接地或跳闸事故;也有一些是建筑施工时误碰电力线路而造成跳闸。
(2)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开山炸石者不乏其人,石块击中导线,致使导线断股,甚至击断导线,造成线路被迫停运。
(3)在线路保护区内违章植树,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在恶劣天气作用下引起事故跳闸。
(4)春、秋季节,在输电线路附近放风筝,风筝线缠绕在线路导线上造成跳闸。
(5)向线路抛掷铝箔或胶质线、铁丝等物,造成线路瞬时故障跳闸。
(6)午收季节,农民在输电线路下焚烧麦秸杆,释放的高温烧断杆塔地拉线,引起导线短路、线路跳闸。
(7)线路杆塔塔材被盗事件时有发生,尤为突出的是农网改造工程,严重影响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正常的供用电秩序。
2、暴露的问题(1)线路沿线农民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为图眼前利益铤而走险,违章建房、开山炸石,甚至对农网线路的偷盗行为时有发生,对其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置之不顾。
(2)法律宣传不到位。
《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电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做好电力法规的宣传。
(3)电力部门指派的群众护线员没有真正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工作没有做到位。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摘要:外力破坏的内外因有很多,在进行外破防治的过程中,维护人员应当重视对线路的保护,对任何可能造成线路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管理,避免线路被破坏,最大程度上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本文针对输电线路通道施工外破治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网;输电线路;防外破1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现状及类型1.1机械施工破坏机械外破就是大型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因为靠近输电线路,而且又没有和输电电线保持安全距离或安全高度,在施工的过程中误碰输电电线造成输电电线断裂或者短路跳闸等事故。
这种事故对于机械工作人员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生命危险。
1.2盗窃破坏盗窃铁塔塔材、拉线、导线。
盗窃塔材,拆卸螺栓是最常见的一种盗窃方式,拉线被盗属常见外力破坏形式,不仅在临汾地区乃至全国每年都会发生不少拉线被盗事件。
导线被盗多属团队作案,一般发生在退役线路、新建线路或者是停电检修的线路。
盗窃破坏一般发生在偏远地方或是人口稀少的地区。
1.3交跨碰线破坏树木碰线是一种常见的外力破坏,输电线路与树木垂直距离不足发生放电短路;线路两侧的树木生长高度超过导线高度,遇风左右摆动发生放电。
还有垂钓碰线,输电线路跨越鱼塘,鱼塘垂钓引起的线路跳闸事故屡见不鲜,现在流行的钓鱼竿是碳纤维材料,导电性能好,鱼竿碰线会造成短路跳闸,绝大多数会造成电弧灼伤或死亡事件。
1.4突发性和季节性外破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周边区域会搭建一些棚屋,拉一些横幅等,一旦遭遇大风天气,棚顶以及横幅等会在风力的作用下缠绕在导线上,进而导致送点线路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
除了一些常见的风筝、横幅以外,还有一些高空坠物、烟花爆竹的燃放以及违规钓鱼等都会导致外破事故的发生,导致线路的安全受到影响。
2输电线路防外破策略2.1加强对电力保护的宣传工作,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要想有效的保护输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要加强电力保护的宣传工作,以此来提高对电力保护的积极意识。
要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电力保护上的宣传工作,让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到对输电线路的保护工作中来,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微博等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会媒体平台来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电力保护宣传,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电力保护意识。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同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电力工程中,外力破坏已经成为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如何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应对大量的外力隐患,在输电线路面对外力隐患时迅速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管理;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引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同时各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扶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隐患点呈“点多、面广、线长”发展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输电线路运维单位的管控难度,同时也增大电力事故事件发生频次。
1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输电线路分布广泛、地处旷野、穿越各种地理环境、长期处于露天之下运行,经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伴随投运的输电线路不断增长,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建设、城市化进程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各种施工建设项目带来的隐患增多,输电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传统输电线路防外破管控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巡视发现外破隐患,然后根据个人或群体经验判断隐患类型及其危急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这种“巡防式”管控方法流程简单,但由于管控措施缺乏针对性,管控效果欠佳,且该方法仅适用于便于观察的独立隐患点,对于地形较为复杂且点多面广的外破隐患,则凸显出“巡查难、视野窄”等问题。
2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管理应对策略2.1无人机航拍技术(1)外破隐患平面可视化采用无人机对复杂区域内的外破隐患面进行全面航拍,形成能直观反映现场真实状况的航拍图片。
为真实反映隐患面状况及保证拍摄质量,无人机航拍作业拍照时应注意以下3个关键点:a.飞行高度适中,一般以10倍杆塔高度为宜;b.拍摄点选择适当,即拍摄界面内应包含隐患面内各点的隐患类型、施工机械种类及距线路水平距离、沿线的地形地物等信息;c.在俯拍面上不便获取的参数应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如线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等参数)。
关于输电线路防外破的探讨

关于输电线路防外破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输电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因点多、面广、线长,长期暴露野外,输电线路容易遭受外力破坏。
本文分析了输电线路面临的防外破形势及存在的困难,并多角度、多层次对防外破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外破措施;对策前言:输电线路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运维中需要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和环境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及隐患。
当前随着电力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数量日益增多,运维环境越发复杂,外力破坏已成为影响输电线路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目前,输电线路维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尽量减少线路外破。
1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1.1外破跳闸形势近年来,电网企业逐步健全防外破管理机制,始终将外破防控工作作为输电专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输电线路通道属地化管理办法、防外破“五个一”专项行动方案等,逐步加强防外破管理。
但电网企业输电线路外破跳闸(停运)事件仍未杜绝,防外破管理基础仍不牢固。
因外破而导致跳闸的次数仅次于雷击跳闸次数,外力破坏是导致输电线路停运的首要原因。
1.2短板与不足管理引导存在偏差。
各级层面重资金投入、轻机制建设,防外破机制不健全、策略不系统、措施碎片化。
通道主体责任未明晰。
现行的通道属地化管理模式,运维单位和属地单位防外破主体责任不明确。
防护措施未标准化。
未建立防外破措施应用效果的评估机制,地区之间防控标准不统一,“隔离天网”“机械近电报警”等经验未总结推广。
属地资源效能未最大化。
同一区域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因维护责任主体不同,对通道要求理解不同,与政府、村民协商时工作标准不一致,造成属地资源效能浪费。
2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的要求供电企业要深入贯彻上级单位安委会精神,严格落实安全工作意见,通过健全管理责任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防外破技术措施全面升级,提升防外破工作水平,全力确保密集通道、重要输电通道绝对安全,逐步实现35千伏及以上线路通道外破防控目标。
浅谈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方法

浅谈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方法摘要:该文就如何提高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形式、制度、工作流程、具体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外力破坏;防治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油田电网的不断发展,66KV输电线路所经区域扩大,加上油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力破坏引起线路跳闸所占比重很大,可以说外力破坏导致线路跳闸可与雷击相提并论,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外力破坏原因、类型,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1 外力破坏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近几年对外力破坏的观察、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违章施工作业。
表现在一些单位和个人在66KV线路保护区盲目施工,有的挖断电缆,有的撞断杆塔,有的高空抛物,有的围塘挖堰,线下钓鱼等。
(2)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危及电网安全。
虽然近年来盗窃电力设施现象有所下降,但处于稻田地、苇塘等偏僻位置的塔件丢失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还要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力度和与当地公安部门的沟通、配合。
(3)房障、树障、交叉跨越公路、高铁危害电网安全。
表现在一些单位和个人违反电力法律、法规、擅自在66KV线路保护区内违章建房、种树、修路,严重威胁着供电安全。
(4)输电线路下焚烧农作物,芦苇失火及漂浮物(如放风筝、气球、白色垃圾),导致线路跳闸。
2 建立完善的防外力破坏工作制度(1)成立防外破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部门职责、规范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工作,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群防群治氛围,严密防范和有效处置故障或事故,使杆塔保护可控、在控,确保电网安全,为保障“为油保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明确防外破管理目标及工作流程。
①防外力破坏工作管理的范围。
清理、整治在66KV输电线路保护区及附近违章违法开挖、修建建筑物、爆破、吊装、钓鱼、空飘(放风筝、气球等物)、种植高大树木和在埋设的杆塔上取土、打桩、钻探、葬坟、种植农作物、倾倒有害化学品及车辆碰撞等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隐患。
输电线路防范外力破坏的方法和对策探究

输电线路防范外力破坏的方法和对策探究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正在逐年提升,所以相对应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向外拓建,由于电路铺设的氛围较广,其中会因为地理位置以及周围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建设的杆塔数量较多,并且经常会受到外部恶劣天气以及人为事件的干扰,使其遭受大量的侵害,以至于引起较为严重的故障。
本文对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原因分析进行分析,通过人防手段、物防手段等方面做以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标签:输电线路; 外力破坏; 人防手段。
引言:一旦输电线路受到外力的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因输电线路遭遇外力破坏而临时中断电力供应,这并不像计划停电那样会事先告知单位和居民,其属于电力事故的一种,会极大地妨碍单位和个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如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日常工作都将无法正常有序进行,对于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如果输电线路因遭遇外力破坏而造成停电等事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力企业的责任。
而电力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对于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因而若发生因外力破坏而造成的输电线路故障等情况,会对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效益等造成不良的影响。
1.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因素分析1.1施工因素。
近年来基建项目如火如荼,有些在沿线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中,与输电线路的距离并不符合相应的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保护输电线路的意识较差,加之相应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如随意堆放建筑材料、開挖土壤导致电线杆和塔架底部不牢等,极易造成输电线路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电力事故。
1.2人为因素。
输电线路遭遇外力破坏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车辆撞杆事故。
由于线路规划和其他原因,输电架空线路往往会广泛分布在道路附近,这一方面给线路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车辆碰撞的可能性。
2防止电力线路遭受外力破坏的有效措施2.1 针对外力破坏的防治对策(1)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让群众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意识,共同维护电力设施安全。
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输电线路是国家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输送电力的重要任务。
由于各种原因,输电线路常常遭受外部破坏,导致电力运输受阻、安全事故发生等严重后果。
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输电线路外破问题时有发生,不仅给电力系统带来损失,也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了影响。
加强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外部破坏事件的发生,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应对输电线路外破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外破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规律,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设备支持,从而提升输电线路的抗外破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
本文旨在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输电线路外破问题,探讨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支持,从而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输电线路外破的成因和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也可以为输电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升我国输电线路的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通过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的浅析,旨在促进行业内部门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输电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3 意义和价值输电线路外破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外破事件,将会导致电力系统中断,给用户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加强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输电线路外破事故可能导致大面积地区停电,造成不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停电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扰,甚至会影响到医疗、通讯等关键领域。
加强输电线路防外破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