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老照片

合集下载

中国城池史——江苏淮安篇

中国城池史——江苏淮安篇

中国城池史——江苏淮安篇淮安地处淮河南岸,商周时为淮夷所居之地。

春秋时属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沟通江淮,邗沟于末口接入淮河。

但由于淮河水位低,邗沟水位高,于是在此处筑堰以控制水位,北上的船只由此渡堰入淮,称为北辰(神)堰。

秦统一后,设置淮阴县。

北辰堰扼守江淮交通咽喉,周边人口逐渐积聚。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山阳县,为山阳郡治,并筑城池拱卫(俗称旧城)。

南齐永明七年,置淮安县(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淮安之名)。

刻有山阳字样的城砖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山阳郡,改设楚州,治于寿张县。

十二年(592年) 移治山阳县。

大业初废楚州,淮阴县并入山阳县,但不久又重置。

张爱萍将军拍摄的淮安庆成门唐武德八年(625年)复置楚州(初称东楚州),仍治山阳县。

天宝元年(742年) 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楚州。

上元二年(761年)重修山阳县城。

唐代,楚州、泗州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全国性大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清代山阳县志县城图北宋时重筑山阳县城,至宋金战争时,金军以山阳城坚固,称之为“银铸城”。

南宋时,楚州地处宋金、宋元交战前线,为双方反复争夺,归属和建置多混乱,加之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流域水患频发,楚州的繁华亦逐步衰落。

宋孝宗时,守臣陈敏重加修葺。

乾道七年(1171年),于旧城以北一里筑北城。

绍定元年(1228年)改楚州为淮安军,改山阳县为淮安县(从改名淮安即可看出,此时的淮河流域时常遭受天灾及战乱,百姓渴望淮地安宁)。

1936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淮安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名山阳县,为淮安路治。

元末为应对江淮农民起义,将土城稍加补修。

张士诚占据江淮后,以部将史文炳驻守淮安。

史文炳为更好的控制水道,于旧城北方(北辰镇之西)宋代北城故址上重修新城。

明初改为淮安府,仍治山阳县,洪武十年,增修城池,并以砖石包砌(包砌新城的砖石取自拆毁的宝应城墙),漕院署前台设谯楼(镇淮楼)。

旧城原有五座城门,至明代仅剩其四:东门瞻岱,南门迎薰,西门庆成(西门之北原有清风门,宋末塞废),北门承恩。

淮安

淮安

制作:张友华 策划:朱永 陈曦 史羽佳 张雯 朱银芬 特别鸣谢:61#甲-215宿舍
美食篇
淮安茶馓(金线缠臂 淮安茶馓 金线缠臂) 金线缠臂 盱眙龙虾 淮阴鸡粥蒲菜 银鱼 老侯野鸭
淮安茶馓(金线缠臂 淮安茶馓 金线缠臂)是淮安楚州的著名特产之一。它制作 金线缠臂 始于唐,成名于清。选用面粉、麻油、精盐等原料精心 加工而成。1930年,国际巴拿马赛会获金质奖章,并荣 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部优产品。 。《本草纲目》记载:馓“有利大 小便、润肠、温中益气”之功效。 据考,孕妇产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 松骨、催生之妙用,产后吃馓,可 强身、助健康。它以质地酥脆、色 泽嫩黄、味道清香、造型美观而深 受青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赋诗云: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 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玉人缠 臂金”。
明代第一陵——明祖陵
明代第一 陵——明 祖陵,是 明朝开国 皇帝明太 祖朱元璋 之高祖、 曾祖、祖 父的衣冠 冢,位于 盱眙县管 镇乡,距 盱眙县城 20公里左 右。
1、神道石刻:祖陵石刻 共有21对,分布在北南向 约200米长的神道上,此 为(麒麟、雄 师、华表、 马官、拉马侍、文臣、武 将、近侍)等。 2、地下宫殿:朱元璋三 代祖 宗的衣冠冢。 3、亨殿遗址:明祖陵祭 祠大殿,1680年毁于洪水, 现仅剩28个石柱础。 4、基运亭:建于明嘉靖 十一年(公元1532年), 1680年毁于洪水,今日复 建。 5、游览码头:滨临淮河 与洪泽湖交汇处。
银鱼
银鱼俗称面糊鱼、面鱼;然而银鱼又称“脍残鱼”,却是鲜为 人知的了。因为它细而如脍而得名。食银鱼,当是新鲜的最好, 刚起水的银鱼漂净,氽入开水打上几只鸡蛋,撒上几撮用油煎 过的葱花,再滴上几滴烧酒,青白黄间于一色。 鲜而不腥,滑而不腻,可谓 清腴可口,能和鲈鱼相媲美。 每当鱼汛一到,金湖鱼市上 的水鲜银鱼到处可见,这个 昔日皇家独享的贡品,现已 进入平常百姓家。在银鱼王 国里,金湖境内洒火湖所产 的银鱼最上品,他比长江银 鱼体积小而晶莹,比太湖银 鱼肥美而膏腴。口感更清爽, 幼儿食而无忌。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的发展变化

当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为取得的成 绩而自豪,但决不能自满。对照周边地区,我们看到存在的 差距和不足。淮安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经济发展的后劲有待 增强,经济集聚度和外向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果在淮安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瞻仰下,鸦片 战争民族大英雄关天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梁红玉,《西 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去感受下古老淮安的底气;
发展淮安
淮安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优良,投资政策优惠,给了投资者提供 了展现才华的机会,成就事业的好地方,温馨生活的家园,许多投资 者来淮大展宏图,在这些人的努力下,30年来已办的越来越红火,也 大大提升了淮安的经济水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能不断升级,淮 阴卷烟厂、清棉集团、清拖集团、辉煌太阳能、淮钢集团等一批大企 业逐渐提升,新亚、苏果、乐天玛特、金鹰、沃尔玛的诸多大型购物 广场坐落有致使淮安经济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有了历史的突破。
办,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淮安耀眼的形象;旅游业接待游客 731.3万人次,实现收入60.8亿元,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分别达12164元、5010元和19838?元,是1978年的42倍、39倍和 45倍;城镇居民、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平方米和32平方米;全 市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通讯拥有率、互联网注册用户率、有线电视行 政村通达率分别达29.6%、23.5%、10.7%和93%。社保体系逐步完善, 17.2万城乡低保群众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
往为抓手,以扩大开放为目标,国际友好交流活动活跃开展 ,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淮安历史建筑

淮安历史建筑

淮安历史建筑
淮安的历史建筑主要有府衙建筑、楼阁建筑、古城镇、古代园林四类。

府衙建筑主要以淮安府署、总督漕运公署为代表。

淮安府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地方府衙,关汉卿的《窦娥冤》即以淮安府署为背景。

总督漕运公署是明清时期漕运总督的府衙。

漕运总督总管运河漕运,史可法、林则徐等均担任过漕运总督。

楼阁建筑主要以镇淮楼和清江浦楼为代表。

镇淮楼始建于南宋,是一座位于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区)中心的城楼。

镇淮楼上陈列了诸多历史遗物,有古代兵器、木乃伊等,还有淮安区名人展。

清江浦楼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城楼,是当时的漕运都市清江浦繁荣的见证,是清江浦的标志,也是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古城镇主要以河下古镇和码头古镇为代表。

河下古镇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出过赵嘏、梁红玉、吴承恩等名人,进士辈出,三鼎甲齐全。

河下古镇也是淮扬菜发源地之一,淮安茶馓、文楼汤包、长鱼宴皆出于此。

河下古镇保存完好,七成以上为清代以前的建筑,九成路面为石板路,很有开发价值。

码头古镇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有淮阴故城遗址、秦甘罗城遗址,出过韩信、枚乘、枚皋等名人,也有淮扬名菜码头牛羊肉。

古代园林主要以清晏园为代表。

清晏园是清代河道总督府的后花园,是苏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园林,较好的展现了官宦园林的特色。

园内有清代碑刻、特色假山、曲廊水榭等,也展出一些与河道总督相关的陈列品。

运河之都——淮安的兴衰

运河之都——淮安的兴衰

一、我们的家乡淮安属江苏省省辖市,位于苏北平原中心地域,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涟水、洪泽、金湖、盱眙4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7.68万。

距今约四万年,淮安已出现人类足迹。

相传大禹曾治水于此,故其名有淮水安澜之意。

南齐时期,“淮安”之名始见。

历史上淮安曾经一度兴盛,成为全国性城市,走出了多位历史名人,但近代却不断衰败,尽失历史荣耀,从一座繁华的大城市蜕变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苏北小城。

淮安,是一座拥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了解淮安的兴衰历程,有助于我们找出兴衰的原因,找到淮安发展的方向,为家乡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兴盛的基础夏朝伯益的后裔在淮安地区建立了封国——徐国,创造了发达的农牧业和纺织业。

今天出土了大量当时使用的钱币,说明当时的商贸也很发达。

淮安地区处于交通枢纽,淮阴故城、泗口镇和北辰镇(即淮安前身)先后兴起。

当时陆上交通干道善道也经过淮安,在这一古道上出土了大量文物,如著名的陈璋圆壶。

淮安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也有所发展。

淮安地区扼交通要津,富灌溉之利,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秦汉时期,淮安地区的水利工程得到较大发展。

汉献帝时陈登筑高家堰30里,阻挡了淮河洪水,淮安土地丰饶,农业繁荣,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三、淮安的繁荣(1)大运河的开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余万人开通自洛阳至泗州的通济渠,又征发淮南十余万人将邗沟截弯取直。

隋大运河在淮安境内总长约300里,“渠广四十步,旁皆筑御道,树以柳”。

这条劳动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开凿的大运河给淮安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历史意义被后人无数次地评说。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民南迁,开发江南,我国的经济中心向南迁移。

随着京杭运河的开通,南北漕运(供给皇粮的水上运输)兴起。

淮安河下古镇景色描写

淮安河下古镇景色描写

淮安河下古镇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种浓郁的历史气息。

古老的建筑矗立在街道两旁,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岁月。

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镇上,让人感到温暖而宁静。

每当清晨时分,太阳刚刚升起,古镇便开始热闹起来。

晨曦中的古镇更显得古朴而神秘,仿佛在迎接新的生命。

而夜晚时分,古镇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灯火阑珊,流光溢彩,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夜幕下的古镇更加宁静而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河下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和淳朴。

古镇的小吃街是吃货的天堂,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而当地的特产更是值得一尝,它们承载着古镇的独特风味和传统工艺。

在古镇中漫步,不妨去当地的茶馆坐坐,品尝一杯香浓的茶水,感受那份悠闲和惬意。

茶馆里的人们悠闲地聊天,打牌,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宁静。

河下古镇还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这里的古建筑和传统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文人墨客前来创作和寻找灵感。

每年都有许多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在这里举办,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在古镇的一角,有一家古老的琴行,里面陈列着各种古老的乐器。

每当有风吹过,琴弦便会轻轻颤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里的人们喜欢在傍晚时分聚在一起,弹奏着古老的曲子,歌声悠扬,让人陶醉其中。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可以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风景如画,这里的故事传说让人心驰神往。

来到河下古镇,你一定会被它的美丽和神秘所吸引,流连忘返。

江淮历史名城淮安-2021苏北行(7)

江淮历史名城淮安-2021苏北行(7)

既然是"江淮历史之旅", 注重一下淮安历史是必然的。

淮安城有着2200年的建城史,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城,为漕运咽喉,商业十分兴盛,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当时城区位于运河岸上,周边水域广阔,老城的西部和城东是多水地区,只有城的中部及南北一线地势较高。

淮安府署就设置在府城中部偏北地区,总督漕运部院设在全城的中部,府学试院、督学部院和山阳县署则设在中部偏南地区,漕运刑部大堂设在城西南隅。

淮安城内名胜古迹星罗密布。

淮安府署作为全国仅存之一的古代府级官衙,是众多古迹中的佼佼者,非常值得一看。

淮安府署曾审理过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著名案件,关汉卿以淮安府署所审案件为题材,编写了戏剧《窦娥冤》。

1、淮安州府衙门有趣的是,漕运总督府已基本荡然无存,但在同一城市中,与其相距不远的淮安州府衙门却基本上完整无损。

看来随着漕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漕运总督府也就只能如此了。

而无论怎样,政府总是要存在的,所以作为地方政府的淮安州府衙门也就仍旧矗立在那里。

历史好像真是在开玩笑!这座全国少见保持完好的州府衙门,是洪武三年(1370年)时任淮安知府姚斌选址建设的,作为淮安府的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至今已有645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座完整州府衙门之一(另一座在河南南阳)。

进入大门,就来到大堂前的大院。

大堂为知府处理公务之处,处于大院正面,坐北朝南。

大院东西两侧按左文右武,文为上、武为下的传统排列府署的办事机构六科,东面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为兵科、刑科、工科,对应着朝廷的六部,办公用房简单朴素。

院落中央是一座横跨甬道的四柱三门冲天柱式牌坊称"诫石坊”,背后刻写的是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在一篇文章中截取了这么十六个字,规定刻写在全天下的府衙里,告诫世上为官者时刻要记住你的收入都来自百姓的血汗,百姓好欺,但你的所作所为都逃不过上天的慧眼。

淮安变化作文

淮安变化作文

淮安的变化
说起淮安哎,那真的是变了大样儿了哟!早些年嘞,淮安还是个不起眼咯小地方,街道窄窄咯,房子旧旧咯,走到哪儿都是灰扑扑咯。

而今呐,你再去瞅瞅,简直就跟换了张皮一样!
高楼大厦是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咯马路修得平平整整咯,汽车是川流不息,那个热闹劲儿,跟以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哟!
还有那河里头,水也变得清亮亮咯,鱼儿游来游去咯,岸边还修了漂亮咯公园,一到晚上,灯光闪闪咯,老人们在那儿跳广场舞,小娃儿们追追打打咯,欢笑声是不断咯。

再说说吃的嘛,淮安咯小吃是越来越有特色咯,各种风味小吃摊儿是摆得到处都是,闻起来就香得很呐,吃起来更是巴适得板!以前想吃个啥还得跑老远咯地方去找,现在呐,家门口就能尝到全国各地咯美食咯。

还有教育、医疗这些方面,也是提升了不少呐。

学校建得越来越好咯,师资力量也雄厚咯,娃娃们读书是越来越有出息咯。

医院设施也是越来越先进咯,看病是越来越方便咯,大家伙儿咯生活质量那是直线上升咯。

总而言之呐,淮安这些年是真咯发生了翻天覆地咯变化,变得越来越好咯,让人看了是满心欢喜咯,相信以后还会越来越好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