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概论-03 纺纱工程
纺织工程中的纺纱工艺流程

纺织工程中的纺纱工艺流程一、纱线的定义和分类在纺织工程中,纱线是制成织物的基本原材料。
根据生产用途和规格不同,可以将纱线分为棉纱、毛纱、化纤纱和混纺纱等多种类型。
其中,棉纱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纱线。
二、棉纱的生产流程1. 筛选棉花棉纱的生产首先需要筛选棉花,这一步是确保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
选购的棉花需要杂质较少,纤维细长饱满,色泽均匀,手感柔软。
2. 梳棉梳棉是纺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工艺,主要是使粗糙的棉纤维经过梳理之后,变得柔软光滑。
经过梳棉后,棉纤维变得整齐,方便后续的制作工序。
3. 纤维成条经过梳棉之后,棉纤维需要进行成条,这一步是为了使纤维在后续加工中能够顺畅地被拉伸。
成条的过程需要将梳理过的棉纤维进行整形,使其形成带状状的纱条。
4. 纱条拉伸纱条拉伸是棉纱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成条的棉纤维变得更为细长、柔软,便于后续加工。
拉伸过程需要使用细钢丝将纱条挂在纺机上,慢慢地通过细钢丝拉动纱条,使之逐渐变细。
5. 纱锭纺纱纱锭纺纱是棉纱生产中的最后一步工序,也是将成品纺织面料所需的纱线制成的关键工艺。
纺纱工序通常采用纱锭纺法,通过对细长的棉纤维进行拉伸、捻合操作,使其形成一根长长的纱线。
三、棉纱的质量控制棉纱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其中,棉纱质量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原料的选购:棉花成分、纤维长度、强度等都会影响制成的纱线的质量,因此在选购原料时需要严格把关。
2. 工艺的控制: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等参数,严格遵守纺织工艺规范。
3. 质量检测:对于每批生产出来的棉纱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避免产品质量问题对后续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四、纱线的应用范围棉纱作为纺织品的基本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面料、服装、家居用品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纯棉面料的衣物、被套、床单等。
此外,棉纱还可用于制作纺织工业中的各种绳索和索具等。
纺纱学简要回顾

第一章绪论1、纺纱基本原理(松解、集合、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精梳、混和、卷绕)P1~2页及PPT教案。
2、纺纱工程包含的工序①初步加工工序:原棉的轧棉;原毛开洗烘及含草多时炭化;麻类纤维脱胶;绢纺中的精练以去除丝胶、油脂等。
②梳理前准备工序:棉纺即开清棉工程,制成棉卷(定量单位为克/米)或均匀的棉流。
使用机台为开清棉联合机。
毛纺即和毛。
使用机台即和毛机。
麻纺即精干麻→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开松③梳理工序:棉纺盖板梳理机,制成生条(定量单位克/5米);毛、麻、绢纺用罗拉梳理机。
④精梳工序:对棉纺而言,是精梳前准备工序(制精梳小卷)+精梳机(制精梳棉条)的统称。
⑤并条(针梳)工序:制半熟条、熟条。
涉及并合原理、牵伸原理、混和原理(涤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
⑥粗纱工序:制粗纱(定量单位为克/10米)。
⑦细纱工序:制细纱(定量单位为克/100米)。
⑧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烧毛、上蜡、丝光等。
3、棉纺纺纱系统(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废纺系统:与普梳系统相比,无并条工序)化纤与棉混纺系统(精梳系统:棉要经过精梳、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普梳系统:棉不需精梳但要经过预并、涤要经过预并、然后三道混并)第二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1、轧棉机分类、轧棉质量判断(三观察:外观变化、长度变化、皮辊棉黄根的多少及锯齿棉疵点的多少)。
2、棉包质量的标识方法(P9页。
类型代号、品级代号、长度代号、马克隆值代号)。
3、“三丝”定义,三丝含量分档(“无、低、中、高”四档)。
4、含糖棉的处理方法。
5、乳化洗毛原理及工艺流程。
(P12~13页)6、炭化原理。
7、麻纤维脱胶基本原理(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
第三章原料的选配与混合配棉定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
1.配棉目的或意义(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多唛混纺,混和批量大,混和棉的性能差异也较单一品种间的原棉性能差异为小,因而采用混和棉纺纱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确保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3.原棉主要性能(长度、短绒、细度等)与成纱强力、条干间关系。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

纺纱工程八个工序的总结要将纺织原料纺成符合一定性能要求的纱,除了以上述纺纱原理为基础外,还需要应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手段,并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才能实现。
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称为纺纱工程,它由下列若干子工程或工序组成,而上述的纺纱原理就贯穿于这些工序之中。
1.初步加工工序纺织原料特别是天然纺织原料,因为自然环境、生产条件、收集方式和原料种类本身的特点,除可纺纤维外还含有多类杂质,而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加以去除,这个过程即为初步加工工程。
各种纺织原料初步加工工程随原料不同而异。
(1)从棉田中采摘下来的棉铃除了棉纤维外,还含有棉籽及其他杂质,在进行下道加工前必须用轧棉机排除棉籽,制成无籽的皮棉,故棉的初步加工称为轧棉。
轧棉在轧棉厂里完成,轧下来的皮棉(原棉)经检验打成紧包后,运输到棉纺厂进行后续加工。
(2)毛纺工厂使用的原料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羊毛(原毛)。
原毛含有油脂、汗液、粪尿以及草刺、沙土等杂质,必须在原毛初步加工(俗称开洗烘工程)中清除。
除杂时,首先将压得很紧的纤维进行开松,去除原毛中易于除去的杂质如砂土、羊粪等,然后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除羊毛中的油脂、羊汗及黏附的杂质。
有的羊毛如散毛含草杂较多时,还需经过炭化,即利用化学和机械方法除去净毛中所含的植物性杂质,所用的设备为开洗烘联合机和散毛炭化联合机,得到的半制品分别为洗净毛、炭净毛。
(3)从茎秆上剥下来的麻皮(又称原麻)中除含有纤维素外,还含有一些胶质和杂质,它们大多包围在纤维表面,使纤维粘在一起,为了确保纺纱过程的顺利和纱线质量,这些非纤维杂质必须在成纱前全部或部分除去,这部分初步加工在麻纺厂称为脱胶。
苎麻原麻经过脱胶后得到的半制品叫做精干麻。
(4)绢丝原料是养蚕、制丝和丝织业的疵茧和废丝,其中含有丝胶,油脂,泥沙污杂物和其他杂质。
这些杂质必须在纺纱前用化学、生物等方法去除,这种初步加工在绢纺中称为精练工程,制得较为洁净疏松的半制品叫做精干绵。
纺纱概论—纺纱系统及工艺流程

(一)、纺纱的任务与实质
任务:将无序的短纤维纺制成连续的棉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纺 纱。 实质:“松解”与“集合”。 “松解”:破除纤维间不需要的联系。直至纤 维呈完全伸直平行的单根状态。 “集合”:将松散纤维沿轴向排列,形成耐用 的集合体。
(二)、基本作用
1、开松、除杂、混和与梳理作用 棉包→小棉束→单根纤维 2、均匀、并合与牵伸作用 棉条→一定细度的纱 3、加捻和卷绕作用
各工序的半制品
1—棉包 2—棉卷 3—生条 4—熟条 5—粗纱 6—细纱
(三)工艺流程
粗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并条Ⅰ→并条Ⅱ→粗纱→细纱 精梳系统 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并条Ⅰ→并条Ⅱ→粗 纱→细纱 棉与化纤混纺 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涤:开清棉→梳棉→ 预并条------------→并条Ⅰ→并条Ⅱ→并条Ⅲ→粗纱→细纱
纺纱的主要工艺与任务是

纺纱的主要工艺与任务是纺纱是将纺织原料(如棉花、羊毛、丝织物等)通过机械的方式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是纺织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工艺与任务包括纤维的预处理、纤维的分散和纺织纱线的形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纺纱的主要工艺与任务。
首先是纤维的预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对原始纤维进行清洗、精梳和拉直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短纤维和纤维束绳结。
清洗过程包括水洗、酸洗和碱洗等,用以去除棉籽、油脂和杂质。
而精梳工艺则是通过梳理纤维束,使其纤维平行排列,去除较短的纤维。
在拉直过程中,采用高速拉断纤维束,使其延长且直立,以提高纤维的拉伸性能。
其次是纤维的分散。
这一步骤通过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分成单根纤维,并打开纤维束,使其更易于进一步加工。
分散工艺中,首先是纤维的剥离,即将纤维束分成单根纤维。
随后是纤维的卷曲,即通过卷曲机使纤维产生扭曲,提高纤维的柔韧性。
最后是纤维的开松,主要是利用锭子和梳子等工具对纤维进行拉伸和梳理,使其充分开松。
最后是纺织纱线的形成。
这一步骤通过纺纱机将分散开松后的纤维加工成纱线。
纺织纱线的形成通常包括粗纺和细纺两个阶段。
粗纺是将纤维进行粗化和拉伸,以形成初步的纱线。
细纺则是通过细纱机对粗纱进行进一步拉伸和细化,使其具备所需的纤维细度和强度。
纺纱的任务主要是将纤维分散开松并加工成纱线,同时也包括优化纤维的物理特性和纱线的品质。
具体来说,纺纱的任务包括:1. 纤维的分散和开松:通过纤维的剥离、卷曲和开松等工艺,使纤维得以分散开松,并且形成柔韧、顺滑的纤维。
2. 纱线的形成:通过纺纱机的粗纺和细纺工艺,将分散开松后的纤维加工成纱线,并且使其具备足够的细度和强度。
3. 纱线的质量控制:纺纱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各种参数,以确保纱线的均匀性、强度和质量。
4. 纱线的应用性能优化:根据织造或纺织品加工的需求,调整纱线的特性,使其满足不同纺织品对强度、弹性、柔软度和光泽等方面的要求。
纺纱是纺织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纤维的加工、纱线的形成以及纺织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纺纱工艺理论

纺纱工艺理论纺纱工艺是将纤维材料进行拉伸、捻合和拉直的过程,将其转化为纱线的工艺。
纺纱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纱线的强度、柔软性和均匀性,以满足纺织品生产的需求。
纺纱工艺的基本步骤包括原料处理、精梳和精纺。
原料处理是指对原料进行清洗、开松和缩短的过程,以使纤维更易于加工。
精梳是指将原料经过多道机械过程,去除杂质和短纤维,使纤维更加纯净和均匀。
精纺是将经过精梳的纤维进行伸长、捻合和拉直,形成纺纱成品。
纺纱工艺中的重要参数包括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粗细度。
纤维长度是指纤维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
纤维强度是指纤维抵抗拉伸或破裂的能力,通常用克拉(cN)或披千程(HVI)来表示。
纤维粗细度是指纤维的直径,通常用微米(μm)或纱数(tex)来表示。
纺纱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纺纱机的选择和操作、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控制,以及纺纱机械的维护和保养。
纺纱机的选择应考虑原料的特性、产量要求和产品质量要求。
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控制是通过调整纺纱机的转速、张力和捻细等参数,使纱线的强度、粗细度和均匀性达到最佳状态。
纺纱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纺纱机长期稳定运行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纺纱工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
高效是指提高纺纱机的产量和能耗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和能源消耗。
智能是指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纺纱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环保是指减少纺纱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纺织产业的发展。
总之,纺纱工艺是将纤维材料转化为纱线的关键工艺,其目标是提高纱线的强度、柔软性和均匀性。
纺纱工艺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纺纱机、优化工艺参数和保养纺纱机械。
纺纱工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效、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
纺纱工艺是纺织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纺纱技术的创新,纺纱工艺也在不断演变和提高。
本文将继续探讨纺纱工艺的相关内容。
纺织概论(新2)

第一篇1.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2.纺纱过程基本原理:主线: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决定着成纱的可能性)副线:混和、除杂、并合、精梳(它与主线相配合,决定着成纱的质量和加工进行的顺利程度)插入线:卷绕(由两个相邻的间断工序之间的卷绕构成)3.纺纱原理:初加工,原料选配与混合,开清,梳理,精梳,牵伸,并和,加捻,卷绕第三篇第一章纺织原料的初步加工1.轧棉的主要任务:把籽棉上的纤维和棉籽分离开2.轧棉的基本要求:保护原料的原有性质;清除杂质;按照不同品种、等级,分别打包、编批,以便储藏、运输和纺纱厂分级分批使用衣分率=(原棉量/籽棉量)×100%3.皮辊棉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4.锯齿棉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5.轧工质量检验:观察轧出原棉的外观(光洁、均匀、平整松散、无缠绕),观察纤维长度变化(皮棉长度与籽棉长度关系;纤维长度整齐度变化),皮辊棉着重观察黄根,锯齿棉着重观察疵点6.唛头---质量标识:原棉类型、品级、长度、马克隆值黄棉Y ,灰棉 G,长绒棉L,皮辊棉下划横线,锯齿棉在三个数字上方加“锯齿线”,如果是霜黄棉,则在三个数字两边加圆括弧。
马克隆值为A、B、C例329A:品级为3级,纤维手扯长度为29mm,马克隆值A级的锯齿白7.含糖棉的处理法:喷水给湿法,气蒸发,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8.原棉的选配与混合:(1)原料选配的目的:合理使用原料;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本占65-80%);增加花色品种(2)原料选配的原则:根据成纱品种和用途选配原料;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考虑原料的加工性能;考虑生产成本(3)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①棉纱号数:细号:纱直径小,横截面内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色泽洁白、级数高,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用棉;中粗号:要求低些,原棉可以短粗些,可混部分再用棉。
纺纱工程

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称为纺纱工程。
1.初步加工工序•轧棉:籽棉→皮棉(原棉)•开洗烘工程:原毛→洗净毛(炭净毛)。
原毛通常要经过分选、开松、洗涤、烘干、炭化等初步的加工,经过初步加工的毛叫做洗净毛(炭化净毛)。
•麻脱胶:原麻→(苎麻)精干麻•精炼工程:精干棉2.梳理前准备工序•开清棉工程:开清棉联合机,开松、除杂、均匀、混合。
•和毛机:和毛机,开松、混和、加油、给湿、散毛染色。
•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分磅堆仓:软麻机、开松机。
改善纤维的柔软度,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静电。
•选别、给湿、配绵、开绵:剔除毛发、麻丝、蛹屑等杂质,增加纤维回潮率,减少静电。
使用开绵机制成有一定松散度、纤维平行伸直度及一定规格厚薄均匀的绵片。
3.梳理工序:盖板梳理机和罗拉梳理机。
4.精梳工序:精梳前准备工序和精梳机5.并条(针梳)工序:并条机或针梳机6.粗纱工序:粗纱机7.细纱工序:细纱机8.后加工工序:络筒、并纱、捻线。
1.纺纱基本原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除杂、混合、并和、精梳•卷绕2.纺纱工程:把纺织纤维制成纱线的过程•初步加工工序、梳理前准备工序、梳理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后加工工序3.纺纱工艺系统•棉纺普梳、精梳、废纺和化纤与棉混纺系统;•毛纺精梳、粗梳和半精梳系统;•绢丝纺与丝纺系统以及麻纺系统。
4、结论(1)目前,国产悬锭粗纱机落纱方式都属半自动落纱,并在纺织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科技进步,国内粗纱机制造厂商,已研制出自动落纱系统,必将带动纺织企业对这一方面形成需求,自动落纱粗纱机是半自动落纱粗纱机的升级换代产品。
(2)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的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半自动落纱粗纱机与自动落纱粗纱机将并存。
半自动落纱粗纱机为主流机型。
(3)自动运输粗纱装置一般是与自动落纱粗纱机配合使用,为纺纱无人化创造了条件,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可以实现我国纺织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打击——快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打击,其特点为作用缓
和,纤维不易损伤,杂质不易碎裂。其机械有六辊筒开棉机、 轴流开棉机、刺辊开棉机等。;
握持打击——棉层在给棉罗拉的握持下接受打手的打击。特 点是作用剧烈,开松除杂作用较强,其打手机件的型式有豪 猪、梳针、锯齿等三种,该类机械有豪猪开棉机、锯齿开棉 机等。
排杂。
(2)AS024喂棉机
(3)多仓混棉机
FA022型多仓混棉机示意图
MCM6多仓混棉机
MCM6多仓混棉机
6.清棉: 作用: 继续开松、均匀、混合原料;继续清除叶屑、 破籽、不孕籽等杂质和部分短纤维;控制和提高棉 层纵、横向的均匀度,制成一定规格的棉卷或棉层。
(1)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 可用于处理各种原棉、棉型化纤及76mm以下的中长化纤, 将其加工成卷供梳棉机使用。 组成:开松除杂机构、均匀机构、成卷机构
1.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 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2.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3.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4. 梳理:形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纤维,并除杂, 混合; 5.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细小杂 质及混合;
(2)轴流开棉机
使用角钉辊筒打手,对自由状态下原棉或棉块进行打击和扯松, 完成开清作用。原棉在机内沿轴向流动。 单轴流开棉机 双轴流开棉机
组成:辊筒打手、尘格、排杂辊
青岛宏大FA105A单轴流开棉机适用于各种等级的原棉的 处理,是一台高效的预清棉设备。进入本机的原料,经 排除微尘后,在自由状态下经受多次均匀、密集、柔和 的弹打,使之得到充分开松,杂质经尘棒排除,开松除 杂质后的纤维经输棉管道送入下道工序。 主要特点 :无握持开松,不损伤 纤维; V形角钉富有弹性,开松 柔和充分,除杂效率高;变频电 机传动打手,实现无级调速;新 颖的尘棒调节机构,满足不同的 工艺要求;可供选择的间歇或连 续式吸洛棉装臵;特殊设计的结 构,加强了微尘和短绒的排除。
梳理机:
盖板梳棉机—— 加工长度较短纤维,主要用于棉纺加
工系统中加工棉、棉型化纤等。
罗拉梳理机—— 加工长度较长纤维,用于毛纺、麻纺、
绢纺加工系统中加工毛、毛型化纤、麻、绢丝等。
盖板梳棉机
FA201型梳棉机
盖板梳棉机
盖板梳棉机
主要梳理过程:
喂入预梳理梳理剥取成条
罗拉梳理机
罗拉梳理机
(2)往复直行式抓棉机(FA006)
它适于加工各种原棉和76mm以下的化学纤维。
往复式与环行抓棉机相比较 1、堆放棉包数量多,可进行多包混棉。 2、抓棉打手速度提高,抓取棉块减小,为 提高产品质量 打下良好基础。 3、更换品种方便。
4. 开棉除杂:
利用角钉、刀片或针齿对原料进行打击,继续实现开松、除
原 棉
开 清 棉
梳 棉
头道 并条
二道 并条
粗 纱
细 纱
棉 卷
生 条
半 熟 条
熟条
粗 纱
细 纱
2. 棉型精梳纺纱系统: 应用范围:纺制高档棉纱、特种用纱或棉与化纤混纺纱 工艺流程:
原 棉
开 清 棉
梳 棉
精 梳 前 准 备 条 卷
精 梳
头 道 并 条 半 熟 条
二 道 并 条
粗 纱
细 纱
棉 卷
生 条
落 麻
开 清 及 梳 前 准 备
梳 麻
并 条
粗 纱
细 纱
后 加 工
亚 麻 纱
第二节 棉纺工艺
一、开清棉工序
开清棉工序是棉纺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 纺纱原料(原棉或化学短纤)形式——大多为紧压的棉 包。 原料中既有含多种杂质和疵点的原棉,也有紧压缠结在 一起而含杂较少的化学纤维。 为了保证纺出品质优良的棉纱、化纤纱或混纺纱,满足 后进工序加工的要求,必须进行开清棉工序。
原 毛
初 加 工
洗 配 毛
和 毛
粗 纺 梳 毛
细 纱
后 加 工
毛 型 纱 线
2. 精梳毛纺系统 : 应用范围:精纺毛织物(华达呢、哔叽、凡立丁、精纺花 呢等轻薄服装面料)、精纺绒线、长毛绒三大类。 工艺流程:
原 毛
初 加 工
制 条
精 梳 制 条
前 纺
后 纺
毛 型 纱 线
制条工序
洗 净 毛
洗 配 毛
(三)绢纺纺纱系统: 把不能缫丝的疵茧和废丝加工成纱(绢丝或紬丝)的工 艺过程称为绢纺工程。
绢丝纺系统:
原料:经过精练加工(除去丝纤维上的油脂和大 部分丝胶,即脱脂与脱胶。)的精干绵。 特点:纤维细而长,光泽优雅、吸湿性好、可以 纺制细特绢丝,纺纱线密度小,用于织造薄 型高档绢绸。 紬丝纺系统: 原料:制绵工程下脚料。 特点:纺纱线密度大,成纱疏松,有毛绒,风格 独特。
机。
3.抓棉
作用: 开松原棉:抓棉打手刀片连续抓棉,使其成为棉块。在满足 产量和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棉块应尽量小而松散,有利于 后道除杂和混和。 混配棉:按配棉成分摆放各品种和等级的棉包,相同品种和 等级棉包纵向分散,横向错开,有利于混和均匀。棉包数宜 多不宜少,推荐20~48只。
机构有两种:
1. 开清棉工序的任务与要求
任务:
开松——把棉包中紧压的棉块松解成尽可能小的棉束,而且 尽量不损伤纤维。 除杂——有效地清除原棉中的各种杂质和疵点,而尽量少排 除可纺纤维。 混和——按配棉成分,使各种不同性能的原棉充分、均匀、
细致地混和。
均匀成卷 制成一定规格的均匀棉卷,供梳棉加厂。若采用 清忧联就不必成卷,而是以均匀的棉流喂给梳棉。
纺织概论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第三章
纺纱工程
第一节 纺纱工程概述 一、纺纱的概念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短纤维制 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纺纱基本原理:
大量而紊乱的纤维 ——纤维集合体——纱(一定标准、结构)
Arkwright’s Water Frame
二、纺纱的基本工艺过程
和 毛
梳 毛
理 条 2~3 道
精 梳
整 条 2~3 道
精 梳 毛 条
化精 纤梳 条毛 条条
配 条
混 条 及 练 条 4~5 道
粗 纱
细 纱
后 加 工
毛 型 纱 线
精梳毛纺系统的工艺过程
3. 半精梳毛纺系统 : 介于精梳与粗梳毛纺之间的工艺系统。 与精梳系统不同之处:不用精梳机 纱线风格:介于精梳纱与粗梳纱之间:比精梳纱蓬松、 柔软,比粗梳纱光洁、均匀。
原理及流程:振动棉箱给棉机输棉帘角钉罗拉紧压天平罗 拉+天平杆综合打手尘笼集棉罗拉合并成棉层防粘罗 拉紧压紧压罗拉(4只)压实导棉罗拉+棉卷罗拉棉卷扦 棉卷(定长自动落卷) 棉卷秤
二、梳棉工序
任务:
梳理:细致分梳,使纤维束分离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
单根纤维;
除杂:清除细小的纤维及粘附性较强的杂质; 混合均匀:反复多次梳理,使纤维之间得到进一步较细 致的混合与均匀。 成条: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重量要求的棉条,圈放在棉 条筒内。
精 梳 条
熟 条
粗 纱
细 纱
3. 废纺系统: 应用范围:纺制价格低廉的粗特棉纱 工艺流程:
原 棉
开 清 棉
梳 棉
粗 纱
细 纱
4. 化纤与棉混纺系统: 精梳系统:
4. 化纤与棉混纺系统: 普梳系统:
(二)毛型纺纱系统:
粗梳毛纺系统
精梳毛纺系统 半精梳毛纺系统
1. 粗梳毛纺系统 : 应用范围:粗纺呢绒(大衣呢、粗花呢等)、毛毯、地毯、 工业用呢、粗纺针织纱等。 工艺流程: 工序少、流程短。
精 干 绵
配 绵 给 湿
开 绵
切 绵 及 圆 梳 2~3 道
精 绵
制绵过程
精 绵
配 绵
延 展 2 道
制 条
练 条 3 道
延 绞
粗 纱
细 纱
后 加 工
绢 丝
绢丝纺纱系统的工艺过程
落 绵
开 清
混 合 给 湿
梳 棉 附 成 条
细 纱
后 加 工
紬 丝
紬丝纺纱系统的工艺过程
(四)麻型纺纱系统:
苎麻纺纱系统
亚麻纺纱系统
黄麻纺纱系统
苎麻纺纱系统:
精 干 麻
梳 前 准 备
梳 麻
精 梳 前 准 备 3 道
精 梳
精 梳 后 并 条 4 道
粗 纱 煮 练
细 纱
后 加 工
苎 麻 纱
亚麻纺纱系统
打 成 麻
梳 前 准 备
梳 麻
成 条 前 准 备
成 条
并 条 3 道
粗 纱Biblioteka 细 纱后 加 工亚 麻 纱
短、落麻纺纱系统
抓棉机械:抓棉机是从众多的棉包中精细抓取棉束。它具
有开松与混和作用。 开棉除杂机械:原料进一步开松,并除去大部分杂质。 混、给棉机械:混棉机可将抓棉机或开棉机输送来的原料 充分混和,并有一定的扯松和除杂作用。给棉机和成卷机 相配套、其主要作用是均匀给棉,同时也有一定的扯松与 混和作用。
清棉机械:细致开松除杂,成卷或由气流将棉丛送至梳棉
6.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除弯钩; 7.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8.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 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 9.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的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加 工的连续性;
三、纺纱工艺系统
纺纱系统: 各种原料在纺纱时,所采用的纺纱机械和加工步骤,以 及在各种纺纱机械上特殊处理方法等所组成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