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设计新趋势

合集下载

书籍装帧设计与创新研究

书籍装帧设计与创新研究

书籍装帧设计与创新研究一、引言书籍装帧是指为图书制作包装外壳,并通过外部装饰手法来美化和保护图书的过程。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书籍装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并对当前主流的装帧设计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1. 提升商品价值:精美的装帧设计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书籍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量和盈利能力。

2. 表达内容主题:装帧设计是书籍对内容主题的视觉表达,能够传递出书籍的内涵和风格,提高读者对书籍的识别度。

3. 增加阅读体验:好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给图书打上漂亮的外衣,还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4. 保护图书质量:适当的装帧设计可以提高书籍的耐久性,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保护书籍内容。

三、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趋势1. 平面设计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注重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融入现代艺术风格,使装帧设计更具有时尚感和艺术性。

2. 材质的多样化应用:传统纸质装帧仍然是主流,但近年来,更多的材质如织物、皮革等开始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使得装帧更加丰富多样。

3. 技术手段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装帧设计开始运用激活印刷、立体印刷等新技术手段,通过视觉和触觉上的创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4. 个性化定制服务: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书籍装帧设计也朝着个性化定制的方向发展,满足读者对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装帧的需求。

四、设计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角色1. 理解和把握作者意图:设计师需要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沟通,理解书籍的内容和风格,将作者的意图融入到装帧设计中。

2. 提供创意和灵感:设计师应该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提供创意和灵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装帧设计作品。

3. 技术实施与协调:设计师需要掌握图书制作的技术知识,与印刷厂、纸张供应商等进行协调,确保装帧设计能够落地实施。

4. 参与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设计师需要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竞争分析,及时调整设计策略,保持创新和竞争力。

试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
山 西青 年
文化 广 角
试论 中国书籍装帧设 计的发展趋势
潘 小 玲
2 5 0 1 O 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 济 南
摘 要 : 书籍装 帧艺术是一 个不断发 展演变 的动 态的过程 ,随着改革 ( 2) 书 籍的 版式 设计 受到 重视 ,舒 适 的版式 设计 让人 轻松 愉 开放 的不断深 入和市场经济 的飞速 发展,我 国书籍装帧设计呈现的发辰 快 。 趋势是重视技 术、材料与艺术的结合 、重视设计理念 、创新设计风格, ( 3 J 书 籍的 材料 以及 运用 :包 括纸 张 的选用 种类 、性能 以及 应 用 :封 面材料 的种 类及应 用等 并考虑市场 因素等 。 ( 4)书籍 印 刷 与 装订 工 艺 。 书 籍 的 制版 水 平 和 印 刷 制作 水 关键词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 发展趋势 平 、书籍 装订 的工 艺水平 都影 响着书籍 的质 量和美 观程度 。 以后设 书籍 是 人 类社 会 文 明的智 慧 积 淀 ,是 人 类文 明进 步 的阶 梯 。 计 师越老 越从 各个 方面注 意细节 的设计 ,不 管是精 装书 籍还是 平装 书籍 装帧设 计从 古至今 经历 了五 千年 的发展 历程 ,是 一 门艺 术 与技 书籍 ,都 讲究 其使 用功能 和 审美功能 ,让 书籍不仅 使用 方便而 且美 术相 结 合 的学科 。几 千年来 。中国书籍 一直 沿用 古籍 书的装 帧设 计 观 大方 ,令人 对书籍 这一精 神食 粮更 加爱不 释手 。 因此 ,新 的时代 风 格 。一 直 到 2 0 世纪 初 期 受 国外 的影 响 ,装 帧 形 态也 随 之发 生 了 下 书籍 装帧设计 应体现 技术 、材料 与艺术 的完 美结合 。 变化 。五 四运动 以后 ,书籍 的装 帧艺术 也 随着很 多艺术 家 、作 家、 三 、创新 设计风 格 出版家 的参 与很 快繁 荣起来 ,装 帧艺术 从古 籍风格 逐渐 向现 代风格 中国风格 自从2 0 0 8 年奥运会之后更是大行其道 ,奥运会让世 的生 产方 式 与设 计 形 式转 变 。 1 9 4 9 年建 国以后 ,出版 事 业 出现 了 界 对 中国有所 了解 。中国的设计 风格也 初露 端倪 。因此 ,要想 更加 崭 新 的面貌 ,书 籍装 帧艺术 也有 了进步 和发 展 ,但 十年 浩劫 却使 书 繁 荣发展 ,中国风格 必然 要有创 新 ,不能只 是胡乱 堆砌 中国元 素 , 籍 装帧 设计 有所 倒退 。改革 开放 以后 ,书籍 装帧 艺术充 分地展 现 了 而 不讲究 设计 原则和 新时 代下人 们的 审美观 念 ,创 新既 有 中国传统 勃 勃生机 。书籍 装帧艺 术家 的思 想得到 了解 放 ,有机会 发挥 自己的 元 素 ,又 有 时代 精 神 和现 代 科 学 的东西 ,避 免盲 目自大 ,关起 门 创 作 才能 ,书 籍装 帧 设计 呈现 了一 片欣 欣 向荣 的 景 象。 自1 9 5 9 秋 来 只搞 中国风 格研 究。 中国历史 上 富强 的时代都是 中西 文化互 相渗 季 第一 次参 加德 国莱 比锡 国际 图书展 以来 ,我 国书籍 装帧设 计 已经 透 ,互相 结合 ,当然有主 有次 ,体现 了能 接受和 包容 以及 科学 利用 先 后 多次获 得 国家奖 、金奖 、银 奖 、铜 奖 ,不仅 证 明了我 国书籍 装 外 来文化 的大 国强 国风范 。全球 化 的程 度下 ,网络 使地球 人近 在咫 帧 艺术 具有 世界 水平 ,而且 为 中国在 国际上 赢得 了崇 高的荣 誉 。并 尺 ,因此 ,多与世界交流 ,尤其是设计水平较高并有个性特点的设 促 进 了中外 书籍 装帧 艺术 的交流 。 目前 ,中国的 经济 发展令 世界 瞩 计 国家 互通有 无 ,交 流设计 ,共 同促进 书籍装 帧设计 的发展 。 目 ,书籍 装 帧艺术也 在 新的 时代 具 有了更 加快速 而崭 新的 发展 。 四 、与市 场接轨 通观 中国书籍装帧的发展演变过程 ,使我们认识到了书籍装 虽 然 书籍 不 同 于一 般 商 品 ,有 其特 殊 的 文化 性 和艺 术 性 ,但 帧 艺术 是一 个不 断发展 演 变的动 态的过 程 ,一个 不 断进 步不 断上 升 是书籍首先是商品,有其商业性。而且在将来的市场,这种性质将 的过 程 ,目前国 内的 书籍装 帧设计 虽然 取得 了~定 的成 绩 ,但 在 当 越来 越 明显。 书籍 的发达市 场和 有力 宣传能促 进人 们的读 书机会 和 前浮 躁 的物 质社会 大环 境下 ,在百 花齐 放 、令人 眼花缭 乱 的时代 , 学 习机会 ,让人 们 提升 品味 和修 养 。提 高 人们 的文 化水 平 和认 识 各种 风格 、流派 以及各 种思 潮不 断涌现 ,使 得设计 师对 书籍 装帧设 水 平 ,因此应 重视市 场运 作 。市 场运 作 中书籍装 帧设计 就是一 个 比 计的认识模糊 、迷茫,对设计方向把握不清 ,而流于模仿、追求时 较关键的步骤。很多畅销书都要经过一定的市场运作,加大力度宣 尚。眼看西方,自信心不足等等。因此 ,设计师应该在实践的基础 传 ,用简 明而精辟的设计形式深刻地显示主题。为其宣传和销售锦 上加 大理 论研 究 的力度 。随 着改 革开放 的不 断深入 和市 场经 济 的飞 上添花。设计师是设计书籍装帧的主体 ,面对众多的书籍,必须要 速发展 。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呈现的发展趋势是: 熟悉 每一 本书 ,熟悉 书的 内容和 精神 实质 。还要和 书的作 者交 流 , 装帧 设计 理念 的升华 了解 其意 图 ,对市场 进行调 查 ,分析 同类书 籍不 同出版社 的不 同装 最 初 ,人 们 认 为 书籍 的文 字 内容 是 主 要 的 ,能 看 明 白文 字就 帧 设计风 格 ,对书籍 市场 把脉 ,针对 不 同层 次的 受众消 费者设 计不 行 ,而且 要节 约用纸 ,字体 密密麻 麻 的排列令 人看 的头 晕眼 花 。只 同 的风格 ,做 到 以人 为本 ,让读 者手捧 书籍 爱上 阅读 ,不 仅享 受内 是 因为 内容 的有趣 才 吸引人们 阅读 ,认 为装 帧设计 可有 可无 ;后来 容 的精彩 ,还能 享受 到优秀 装帧设 计的魅 力。 人们 认 为书 籍 的 内容 是 第 一位 的 ,书籍 装 帧是 第 二 位 的 。 明显还 总之 ,中国 的书籍装 帧设计 是一个 系统 工程 ,优秀 的装帧 能为 是不 太注 重 书籍 装 帧设计 ;但 是随 着观念 的 改变 ,人们 才发现 书籍 书籍 服务 ,为市 场服 务 ,为读者 服务 ,为国 家的文 化建设 和经济 建 的 内容和 装帧 都很重 要 ,可 以看做 是一体 的 必要 的 ,没 有装 帧的 书 设服 务 。将来 的书籍 装帧设 计会 更重视 技术 、材料 与艺术 的结 合 、 籍或 者装 帧不 合适 的书 籍其 内容对 于读 者的理 解也 会受 到影 响。装 重视 设计 理念 、创新 设计风 格 ,并考 虑市场 因素 ,呈现 以人 为本的 帧的 质量 、设计 水平 和 美化程 度影 响着甚 至左 右着 书籍 的销售 和读 精美 设计 ,设计 师也 要不 断 了解 技术 和各种 知识 .成长 为素质全 面 者的选择。同类书籍不同出版社的装帧设计不同,销售业绩也有不 的综 合性 的书籍 装帧设 计人 才。 同 ,在市 场经济 下 ,不仅 要重视 书 籍 的使 用 功能 。还要 重视 其审美 参考 文献 : 功能 ,才能 在市 场经济 的大 潮 中引领潮 流。 [ i王 1 ] 受之. 世 界现代 平 面设 计 史. 新世 纪 出版社 ,l 9 9 8 . 二、技 术 、材料 与艺 术的结 合 [ 2 ] 漆杰峰. 书籍装帧设计. 中南大学出版社,2 0 0 9 . 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因素的全面 的系统工 作者 简介 : 程。 潘 小玲 ( 1 9 7 0 ~ ),女 , 山 东莱州人 ,山 东农 业 工程 学 院艺术 系 ( 1】 设 计 内容 包 括 :护封 设计 、封面 设计 、书脊 设计 、封底 讲 师 。 设 计 、环衬 设计 、书籍勒 口设计 、扉 页设计 、书籍 插图设 计 、版权 页设 计 、 目录 设 计 、版 式 版心 设计 、天头 地 脚 设计 、书 眉 中缝 设 计 、页 边距 页码设 计 、切 R插 页设 计等等 。

书籍设计案例赏析

书籍设计案例赏析

04 插图设计案例赏析
插图设计类型及风格
写实风格
以真实、细腻的手法表现对 象,注重光影、色彩和质感 的刻画,常用于科普、历史 等书籍。
抽象风格
运用点、线、面等几何元素 或自由形态,表达意境和情 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的手法塑造形 象,色彩鲜艳明快,富有童 趣和幽默感,常用于儿童读 物、漫画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封面设计也逐渐向数 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动态效果和交互设计来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03 版式设计案例赏析
版式设计原则与技巧
对齐原则
确保文本、图片等元素 在页面上对齐,营造整 洁、统一的视觉效果。
对比原则
通过字体、颜色、大小 等元素的对比,突出重
点和层次感。
空白原则
节奏与韵律
合理运用空白区域,使 页面布局更加透气、舒
书籍设计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功能性原则
设计应服务于书籍内容,方便 读者阅读和理解。
艺术性原则
追求美的感受,提升书籍的审 美价值。
个性化原则
根据书籍类型和读者群体进行 针对性设计,展现独特的风格
和特点。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 可能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书籍
的性价比。
02 封面设计案例赏析
目的
提升书籍的阅读体验,增强读者的阅 读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书籍的传播 和销售。
书籍设计发展历程
古代书籍设计
以手写、手绘为主要特点,注重文字 和图案的装饰性。
现代书籍设计
随着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书籍 设计更加注重整体性、艺术性和个性化,涌 现出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
近代书籍设计
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设计的变革, 开始出现标准化的字体、排版和装帧 方式。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传统纸质书籍的装帧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现代读者对书籍外观和内涵同时的需求。

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发展、影响因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提升书籍的品质和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其在出版行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发展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剖析其创新与实践,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总结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使读者更加了解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潮流和风向,还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思路和灵感,促进行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最终目的在于探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1.3 意义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是现代图书装帧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阅读体验:书籍装帧设计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合理的设计可以使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书籍,增加阅读的舒适感和乐趣。

2. 增加书籍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可以提高书籍的美观性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书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更多读者购买和阅读。

3. 传播文化价值观:书籍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美学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传播。

通过合适的设计风格和元素,传达作者的思想和主题,引导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4. 推动装帧设计创新:研究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可以促进设计师们在传统装帧设计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更符合时代需求和审美观念的设计风格,推动整个装帧设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书籍的装饰性和美观性,更在于推动整个书籍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新。

浅析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浅析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浅析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作者:刘杨袁家宁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10期引言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人类获取知识,了解历史,开阔眼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人类今天的全部文明和进步归根到底都是在书籍的引领下达成的。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也为书籍的印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甲骨、竹简、纸草,绢、布等物都成为造纸和印刷技术发展的见证品。

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电子读物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我们很少看到拿着书本的年轻人,取而代之的则是手拿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不论是等车,旅行还是聚餐,甚至在课堂上,他们都在不停的刷微博,刷微信,玩游戏,聊QQ,还有一部分保留阅读习惯的年轻人虽然在看书,但看的也是智能手机上的阅读应用,就连小朋友们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与家长“抢夺”手机、IPAD已成为家常便饭,一些儿童读物的应用也在遍地开花。

传统书籍市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图书批发市场倒闭或业务量大幅缩水。

各大出版社和书商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更有人预言,纸质书籍在未来的20年中将被边缘化,或将成为永久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甚至还有说5-8年内就会消亡。

虽然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这足以看到形势的严峻,数字化的浪潮正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堡垒。

留住读者成为制书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书籍与数字书籍之比较当一本只有白纸和黑字的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厌读情绪油然而生并不是不可以理解,花花世界五彩斑斓,一本毫无节奏感的书摆在眼前,就算有几个小插图,也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和外面的世界比起来,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再好的内容也会被大大折扣。

不喜欢看一点都不稀奇。

再加上体积与重量,谁还会天天把它带在身上呢。

尽管大部分电子书也是满屏的文字,但有一个优点,随身携带方便时尚,带着它就相当于带着一个可以移动的图书馆,享你所想。

要做的就是轻点屏幕下载一个你需要的应用。

二、扬长避短电子读物虽有万般的好处,但也必定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

书籍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书籍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书籍设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者:赵澈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优秀的书籍设计需要遵循整体规律,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和标准。

随着书籍设计的变化与发展,从书籍装订技术到书籍艺术的表现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气象,伴随着设计技术与观念的创新,也逐渐体现出书籍设计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保障文化底蕴及功能的前提下,让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书籍的内涵和魅力。

关键词:书籍设计;特点;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一、关于书籍设计的现状书籍设计就是从将纸张原稿从最初的形态逐渐向成书整体设计的过程,根据不同区域和阅读对象的需求,恰当地将书籍内容呈现出来,形成特色化的书籍。

我国书籍设计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之间的交流,当前书籍设计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1、设计风格多样化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影响,我国书籍设计风格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特点。

设计是与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拓宽了我国设计师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印刷技术。

比如说,《恋人版中英词典》是由赵清设计的,这本书籍色调主要以雪清色和枚红色为主,暗喻了文章中男女主角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全书中还配有小插图,以中英对比手法来进行排版设计,这样整部书籍中都呈现出一种中西结合的书籍风格。

2、加强了材质工艺美感书籍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实体,具有一定的触感。

传统书籍装帧上都是以纸质为主的,其种类也较为统一。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量不同的新型材料被使用到书籍的设计中,增加了书籍现代特色之美的同时也将书籍设计的表现力更充分地展现出来。

比如说,一些书籍用牛皮纸或者锡箔纸包裹,让书籍呈现出不同的阅读体验,也向书籍设计的基本规律发出了挑战。

3、信息时代的读书设计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书籍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化和形式化。

信息时代变了传统书籍的阅读形式,转变了大众对传统书籍的需求和观念,也改变了书籍原本的形式和内容。

关于对书籍设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书籍设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书籍设计的调研报告1. 背景和目的书籍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媒介,在数字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图书设计的趋势和市场需求,本次调研旨在对书籍设计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便为设计师和出版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结合运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书籍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调研结果分析3.1 书籍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是书籍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读者对书籍的第一印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封面设计趋向于简洁、明快和有创意。

使用醒目的颜色、简洁的图形和大字体成为了当前最流行的封面设计元素。

3.2 排版设计排版设计对于书籍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书籍采用了明快简洁的排版风格,减少了过多的装饰性元素,使得读者可以更专注地阅读内容。

同时,大量的空白和适当的行间距也成为了当前排版设计的常见特点。

3.3 色彩运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愈发丰富多样。

一方面,一些书籍运用了单色或少量的色彩,以保持简约和统一感。

另一方面,一些书籍也采用了多种鲜艳的颜色,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多样的颜色运用使得书籍设计更具活力和创意。

3.4 数字化与实体化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书籍也开始数字化发布。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实体书籍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实体书籍的触感和阅读体验无法被数字书籍所替代,仍然受到读者的青睐。

另一方面,实体书籍在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4. 调研结论与建议4.1 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书籍设计应趋向于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尤其是封面设计和排版设计。

这样不仅符合当前市场的审美需求,也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4.2 多样化的色彩运用书籍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要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和风格选择适当的颜色。

这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

4.3 结合实体书籍和数字化媒体设计师和出版商可以充分考虑实体书籍和数字化媒体的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全面、丰富的阅读体验。

论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论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裱有一段称之为镖的纸或丝绸。镖头上再 再集成一本书,在书边上打孔,用线装
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在唐以前,纸本书 订、裁切而成,均采用繁体竖排,多使用
的最初形式仍沿袭帛书的卷轴装。卷轴装 宋体。
的纸本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三、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书籍形态
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的产生是和技
3.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趣化。书籍的 形态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 悦性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师应注重对工艺 纸品的表现力。一直先生设计的((藏地牛 皮书》,近乎正方形的厚重造型让人过目 难忘,书中用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书边 全部涂成了黑色,翻阅的过程“兹兹”有 声,颇具毛边书之遗风。书内字里行间有 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 框框、红色箭头,各类手绘地图,以及横 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 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所有的
明,缩短了成书的周期,促进了书籍的形}
6.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
成,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 形式。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法一样,区别处在于护封,是将两张纸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帧材料的变革、印 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
刷技术的革命,书籍的装帧形式在装订方 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线装是中国印
装裱中仍在应用。
:术相联系的,自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来,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形式上改造而 中国书籍设计始终走在世界的前面。只是
来的。具体做法将一幅长卷沿文字版面的 在近一百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落后,导
间隔中间,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 致设计明显落后。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形的一叠,两页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 下,一批留学归国的艺术家、文化名人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9 -第26卷 第4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V ol.26 No.4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 2009现代书籍设计新趋势摘 要:优秀的书籍设计必须遵循对形态进行不间断变革的法则,这样才能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

所有的革新和变化都是以强调书的功能性为目的,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随着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使书籍的各种功能与形态融于一炉成为现实。

包装、材料、版式、装订、印刷等要素的改变展现了书籍已经、正在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书籍设计;变革;整体观念;新趋势中图分类号:TS80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008-793 (2009)04-0059-04陈 瑜1,2(1.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传达系, 江苏 苏州 215104)On the New Trend of Book DesignCHEN Yu 1,2(1.School of Ar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2. 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Suzhou Tourism andFinance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Abstract :Quality book designs should conform to the rule of constant transformation so as to meet people's changing needs. All th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should serve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book fun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onvey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echnology and concept, it is practical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books' various forms and functions. The changes of book packaging, material, format, binding, printing and so forth display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book designs. Key words :book design; transformation; concept of holism; new trend“最美的书”评奖委员会认为:“最美的书必须有合适的字体,以及包括有扉页、附录在内的美观的版面设计,书籍的各个部分都要设计得适当和符合美学的要求,书籍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纸张、护封、封面、环衬和印刷等要素,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并在使用时感到方便。

”①由此可见,书籍设计不只是指物理性的装订技术,也不只是指封面的美术装帧,而是指策划和制定书籍的整体与局部、材料与工艺、思想与艺术、表面与内部等因素的整体方案,它是使作者的思想及作品的特色,通过装帧艺术形式获得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从而塑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的创造性活动。

随着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书籍的各种功能与形态融为一炉成为现实。

当然所有的革新和变化都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为目的的。

图1是《一个女人的衣橱》,是为在伦敦博物馆展出而设计的一本书。

书籍被设计成一个时尚拎包的形态,材质以透明的PVC 材料为主。

整本书在展览时可以被女士拎来拎去,就像在逛伦敦西区的牛津街一样,这时展览变成了意义上的商店,更好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

好的书籍设计应该多考虑传达信息的形式,传达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书籍的内涵。

视觉具有主观性,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陈 瑜(1977-),女,江苏靖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① “最美的书”评选由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

从2006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一次。

评奖主要从图书的艺术装帧、布局、设计和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图1 《一个女人的衣橱》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26卷- 60 -美国语言哲学家古德曼指出:“眼睛并不是作为一架自动仪器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多变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

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得受需要和趣味的控制。

它选择、舍弃、组织、辨别、联系、归纳、分析、构筑。

与其说是反映,倒不如说是接纳和创造。

”①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往往会被一些丰富的视觉形象所吸引,这就要求书籍通过包装、材料、版式、装订、印刷等要素的革新来展现力量。

一、包装的变化“纹样的精美、不对称的设计、精巧的做工以及卡纸、木材、纸、丝带等材质相互照映,使包装不再是临时加在产品上以便运输的附加物,而成为产品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装是一种理念。

”(ROLAND BARTHES )②书籍作为一种产品当然也要包装,包装是读者接触书籍的第一印象。

好的包装能吸引读者的视觉,并产生心理暗示。

比如,书被放在用破损牛仔布缝合而成的书套里,上面还绣有精致的品牌标志,经过不同程度人为的破损处理的牛仔布封面,使人很容易想象书中的内容,有什么能比直接感触到的牛仔质感包装更吸引读者呢?(一)包装的形态包装的形态决定着使用者的第一印象。

应通过形态直接向使用者告知书籍里面的主题、风格与倾向。

图2是书籍《DOME (圆顶建筑)》的包装,有着鲜明的圆形特征:整个形态为圆形的盒子,盒子上的标题是用圆点构成的文字,盒子本身就像一个建筑物,除了必须直角的地方,其他造型都是圆形的。

(二)包装的隐语包装的隐语指的是非直接的,能使人产生联想的设计思路。

通常通过包装上的某个细节来完成隐语的提示。

《梦幻女人》主要介绍关于“女性”的摄影、绘画、诗歌。

整本书的外观采用了反光性极强的银色塑料浇模制成,外表光滑细腻,同时又通过不同的转折面来打破单一的意义上的“平面” ,给人一种未来外太空船的感觉,强调一种虚幻。

书的标题被设计在打开盒子的金属搭扣上,这个看上去坚硬、多棱角的结构,带有强烈男性气质的外包装下却隐藏着一本非常柔软的、暧昧的、红色调的书籍,两者的反差形成了书的焦点,特别是在打开外包装的一瞬间。

(三)包装的参与性强调打开包装过程行为的一种设计,更接近行为艺术,强调过程和思考。

《行动》(有参与的意思)是介绍一系列超现实主义的理论的,充满着手稿和涂改痕迹的书。

书籍本身没有封面、扉页、插图,看上去很简单,整本书被透明的塑料纸所包围。

书的标题被印刷在塑料纸上,它的包装就是封面,看上去极其简陋和前卫。

想要看书就必须将书籍外部包装的塑料完全撕开和破坏,这时封面也就灭亡了,打开书的过程就更好地呼应了书标题中提到的“行动或参与”的概念。

二、新材料材料的选择首要考虑到环保回收、预算、手感、材料、工艺等。

传统用于书籍装帧的材料基本局限于纸、塑料、金属、木材、织物、皮革等。

但观念和设备的改革使更多的新材料被采用。

新材料包括两种意思:全新高科技材料和传统材料新用法。

(一)全新高科技材料全新高科技材料指的是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可以运用到书籍设计中来的材料,是全新概念的、合成的、高分子的材料。

图3是《秋千》,是讲述关于人生的书籍,封面采用了厚片光栅板材立体(变图)呈像的材料,其特点在于每一个角度看到的封面图像都是不一样的:荡秋千的人物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着,强调荡秋千时的动感,这是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

(二)传统材料新用法从新的思路出发,可以尝试使用彼此看上没有任何关联的传统材料,用它们进行新的组合,达到全新的装帧效果。

《遗失的声音》是一本设计精美的反映现实的书,整本书以黑色为主。

在书的封面内册有一张CD ,旁边页面的材质采用了工业海绵为陪衬。

书摸上去很软,是因为封面和封底也是内衬着工业海绵。

从功能上说,工业海绵起到保护CD 的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形式上看,工业海绵上的小孔极像① 出自古德曼的论著《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

② ROLAND BARTHES 为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师,这是其在德国莱比锡图书展中谈到的观点。

图2 《DOME》图3 《秋千》2009年第4期- 6 -陈 瑜:现代书籍设计新趋势隔音室墙面的消音孔,遗失的声音是不是被工业海绵吸到里面去了?工业海绵和声音、CD 这几个原本毫不相关的物品被设计成一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视觉上的还是思维上的。

三、装订产生的变化装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书脊的变化上,书脊作为书的一部分也要在设计中考虑到。

图4利用挂衣架将服装目录有效地装订在一起。

装订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将印张加工成各种形式本册的工艺。

“装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多数打动我们的作品大都由现成的东西得来,或采用相同的材料,转换另一种形式,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①只要符合最原始的装订原则都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最直接地体现在书脊的装订设计上。

(一)装订产生的造型传统意义上的一本书的书脊只有一个,而图5则通过“Z ”形的封面将代表印度、日本、埃及诗歌内容的三本书结合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就产生了三个书脊。

整本书在结构上自成一体,在查找内容上面更方便,但又可以合三为一,便于携带。

(二)装订产生的色彩书脊的色彩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有一本书是由6个小册子组成的。

既可以成组出现,又可以单独分开,每个册子都是独立的,主要靠黑线来贯穿组合。

每个册子的色彩又不一样,组合在一起使得书脊在色彩上变得很好看,打破了常规的、苍白无力的书脊色彩。

(三)装订产生的行为图6《FORM+ZWECK 》是德国的一本设计期刊,其中有一期的书籍是全封闭的,没有开口,里面的页面也是散装的。

在书的背面写着如何撕开第一页,然后取出书中的铆钉,按照事先打好的孔用铆钉将散装的页面固定在一起。

由读者完成书籍的装订过程,不失为一种行为的设计。

装订本来是由工人在厂里完成的事,在这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游戏,或行为,或节约成本——由读者自己来完成。

(四)装订产生的顺序电子读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顺序,传统的书籍只能一页一页地翻阅。

现在装订可以让书籍没有头尾的概念,更像在阅读电子读物一样,想看哪一页就看哪一页。

读者已经不再介意看到没有明显顺序的书籍。

四、新印刷技术激光、新型油墨印刷机等已经占领了整个印刷领域,谷登堡式的技术已被远远地超越了,印刷技术越来越细化。

(一)印刷的油墨特种油墨被广泛使用,如可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反应的液晶油墨;发出香味的香味油墨;能再现自然界珍珠、贝壳、蝴蝶、游鱼及金属所具有的光泽和颜色的珠光油墨;具有吸光、蓄光、发光的功能,吸收各种可见光10~20分钟后,即可在黑暗中连续发光12小时以上的夜光油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