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3.夜莺的歌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课文的重难点是要了解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的。
教法看过课文后,我马上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王二小》,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个新的教学方案马上在我脑子里出现,我决定采用类比法,拿小夜莺和王二小对比,了解同样是为游击队放哨,为什么王二小牺牲了,而小夜莺还活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两个辩论题:小夜莺比王二更小机灵;王二小比小夜莺更勇敢。
辩论赛的引入,可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法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学习的条件和方法,还应安排好学习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赏析语感是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要从平时的语言积累、思考运用入手,坚持不懈,逐渐养成。
所以加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也是重要的。
教学过程(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1、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小英雄的故事?(雨来、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等)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文中的小英雄与上述哪位小英雄的故事最相似?(王二小)3、出示《王二小》课文录音和故事画面。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1、齐读课文。
2、边默读边思考:小夜莺和王二小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3、分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教师随机板书。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案

《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夜莺的歌声》的意境和情感;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夜莺的歌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2.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欣赏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美和感悟生活;2.尊重、理解并欣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信沉稳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美;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抽象意义;2.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先播放夜莺的歌声音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夜莺歌声的美妙,然后询问学生对夜莺的了解和印象。
学习活动(30分钟)1.学生诵读全文,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夜莺的歌声抒发出的情感和意境;2.分组讨论夜莺的形象描写,每组呈现出自己的描述;3.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示范朗读;4.学生尝试模仿老师朗读,提高朗读的音乐感。
拓展(15分钟)1.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描绘自己印象中的夜莺;2.学生可借助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对夜莺的理解。
总结与反馈(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夜莺的形象和意境;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四、课后作业1.仿写一首关于夜莺的短诗;2.每晚欣赏一段夜莺的歌声,用心感受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情感传达,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通用5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1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1、再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
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2、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夜莺的歌声》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能读写“沉寂、盘问、埋伏”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战争中“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爱国精神。
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夜莺这种鸟儿大家熟悉吗?(幻灯片出示夜莺图片及简介)“夜莺的歌声”在文中是指这种鸟的叫声吗?(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夜莺”是一位战争中的小情报员,他学夜莺的叫声是为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多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文本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哪几个字你认为最难写?请你给同学们提个醒吧甩蠢毁惯毁注意这两个多音字:钉削2、读过课文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同学们课文写了一什么事?这事是分为几部分来写的?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记叙文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什么事,结果来概括。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个部分,把这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总结一下,然后串联起来也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
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3、我们的预习本上还有一个版块:提出问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跟大家交流吗?三、探究解决问题,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1、体会第一部分“小夜莺”与军官对话(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部分)教师引导:村庄里真的有这么多的鸟吗?战争结束后,小村庄里一片狼藉,荒无人烟。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3 夜莺的歌声》教案

113 夜莺的歌声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
大2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①“黑色的碎瓦”强调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烘托了一种战斗的气氛。
3 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②这里“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开始注视周围的灌木丛和挂在道旁的白桦树枝。
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耷(d ā)拉着4两条腿。
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③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1☜2①强调了战争对村庄的破坏,战争打破了村庄的美好与宁静,将美好的东西破坏,也写出了敌人的凶恶与残暴。
3②这两句话表面上写夜莺的歌声,其实在写机智的“小夜莺”已发现敌人,经过思考,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他们。
4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
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xiè),走到军官跟前。
5 呶(náo),让我看看!”军官说。
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挺(tǐng)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
接着又把哨子塞(sāi)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6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④孩子为什么故意不正面回答德国军官提出的问题?]“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夜莺和国王的故事,通过夜莺的歌声,展示了夜莺的美丽和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插图精美,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寓意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夜莺、歌声”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夜莺的特点,如美丽、歌声动听等。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阅读完毕,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通过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强调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夜莺的歌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夜莺的歌声]13、夜莺的歌声教材简说:《夜莺的歌声》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夜莺的歌声。
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读写“沉寂、盘问”等词语。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加上小标题,并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难点: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查找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预设:诱敌带路机智勇敢夜莺的歌声歼敌爱国精神再诱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悬念激趣,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
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夜莺的歌声》。
2、板书课题:14、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3、《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对于苏联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呢?请大家汇报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适当补充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
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夜莺的基本知识,理解夜莺的歌声给人带来的美好。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善于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夜莺的歌声给人带来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夜莺的歌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先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然后问学生:“夜莺的歌声好听吗?你们听过夜莺的歌声吗?”然后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对夜莺的了解和感受。
2.整体阅读(10分钟)
教师给出《夜莺的歌声》的课文,要求学生在心中默读一遍,然后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
3.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①夜莺为什么能唱得好听?
②夜莺的歌声为什么美妙动听?
③为什么人们喜欢夜莺的歌声?
④夜莺的歌声给人带来了什么?
4.情感体验(15分钟)
教师播放夜莺的歌声,并让学生静静地听,然后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之后,学生
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
5.语言表达(15分钟)
教师教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夜莺的歌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用形容词来描绘夜莺的歌声等。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录音,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
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
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
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
《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