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技术分析
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分析

有机 肥的施用 量保持在 每平方公 顷 4 5 t ,已经结果 的果树有 机 肥施用 量保持 在每平方公 顷 7 5 t ,复合肥使用 量为每平方公 顷 7 5 0~ 1 5 0 0 k g 。在进 行施肥 之 时 ,可 以在离葡 萄植株 0 . 5 m的 地方挖 1 个规模恰 当的沟 ,将有机肥填人其 中。施肥 沟的位 置 不可永久不变 ,施肥量 的量也要 随实 际情况而不断变化 。
的生长是 极 为有利 的 。一 般来 说 ,乌 鲁木 齐 的年平 均温度 在 1 0 ℃左右 ,积 温保 持在 4 0 0 0 ℃ 4 3 0 0 ℃之时 ,一年 中,乌 鲁 木齐 的无霜期 可 以达到 1 8 0 d之外 。这是其 他葡 萄生产地所 不 能 比拟 的 ,因此 , 笔 者以乌鲁木齐 的气候特点 出发 , 对 葡萄优 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 分析。 1葡萄种植园的建立 葡 萄种植园的建立需要从 园地 的选择 与栽植密度等 多个 角 度进行全面 的分 析与准备 ,下面就来对葡萄种植 园的建立细节 进 行简要 的分析 : 1 . 1园地 的选 择 园地 的选择 对于葡萄的种植与生产十分重要 ,种植者应 当 选 择具有健全 的防护林 的园地。并且园地要具有灌溉条件 ,有 充 分的熟耕地 。从 土壤 的角度来讲 ,沙壤土最符合葡萄 的成 长 要 求。 1 . 2架式选择 与栽 植密度 从乌鲁木齐种植 葡萄的实际条件出发 ,小棚架是最好 的架 式选择 ,方 向应 当为东西行 向 ,架 面要 保持南面高北面低 。对 于 具体 的数 字 ,架 的前 柱高度为 1 . 5 m ,后 柱 比前柱 高 1 m,地 下部 分要保 持在 0 . 5 m左右 。前柱与后 柱的前后距 离 2 . 5 m,每 行 的行 内柱距离 4 m,架干长度为 4 m, 葡 萄架上应 当拉 6~ 8 道1 2 号 的铁丝 ,便于葡 萄秧 攀爬 。对 于葡 萄 的栽 植密 度应 当保持在 2 2 0 0 3 2 0 0株 / k m 。 1 . 3开沟施肥工作 在进 行葡 萄 的定植 之前 ,要先 进行 开沟工 作 。沟的规 格 保 持在宽 0 . 8 m、深 0 . 8 m,值 得注意 的时 ,在进行 开沟之 时 , 表层土 与底层 土要分离堆置 。在进行 回填之 时 ,最底 层要填置 0 . 2 m 的未 腐蚀 的秸秆 和树 叶等 有机 物质 ,中间层要放 置 0 . 4 m 厚 的有机肥 与土壤 的混合 物 ,最上层 要填人 0 . 2 m的过磷 酸钙 与土壤 的混 合物。对于葡萄 的生产来讲 ,有机肥 最好 用集与羊 的粪便混合 物 ,每平方公顷 4 0~7 0 t ,过磷 酸钙 的使 用量保持 在每平 方公顷 3~4 . 5 t 。如果 种植地 的土壤 较粘 ,可 以在 回填 之时掺入少量细沙进行封 的改 良。 在开沟与施肥工作完成之后 , 要 在葡萄栽种前将沟整合 为深 为 0 . 1 5~0 . 2 m, 宽为 0 . 8 m的畦 , 方便 日后管理 。
巨峰葡萄种植技术与管理_如何种植巨峰葡萄

巨峰葡萄种植技术与管理_如何种植巨峰葡萄巨峰葡萄,属中熟类品种,该品种属四倍体。
欧美杂交种。
原产日本。
中国1959年引进。
并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深受果农欢迎的主栽品种。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巨峰葡萄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巨峰葡萄的栽培技术巨峰葡萄败花严重,坐果率低,果穗松散,重摘心可以提高巨峰葡萄坐果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葡萄开花前7-10天,结果枝在花穗以上保留2-3张叶片、营养枝保留5-6张叶片摘心,主蔓延长枝到立秋前后摘心。
结果枝和营养枝除保留先端1个副梢外,其余副梢全部抹除。
结果枝和营养枝先端的副梢长到一定长度时分别保留6-8张叶片和8-10张叶片摘心,其上发生的两次副梢和主蔓延长枝的副梢均保留1张叶片反复摘心。
在摘心和处理副梢的同时,根据负载量疏去多余果枝、营养枝和果穗,留下的果穗去掉穗尖的1/4至1/5,并去掉副穗。
巨峰葡萄,果实成熟时果穗上的果粒应着生一致,粒重10-14克,紫黑色,果粉多,汁多有肉囊,味甜酸,有草莓香味。
无核率达95%以上,糖度17度以上,果穗自然、完整、紧凑,无病斑、无病果、果粒大小均匀、外观着色度基本一致,果实新鲜清洁、无异味、口感好。
大、粒大、单粒重10克左右。
8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紫黑色,味甜、果粉多,有草莓香味,皮、肉和种子易分离,含糖量16%,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
平均穗重400-600克,平均果粒重12克左右,最大可达20克,果皮厚,紫红色,有果粉,果肉较软,味甜、多汁,有草莓香味。
平均果重8克,经激素处理可达12克,果粒呈卵圆形,穗重600-1500克,果肉硬而脆甜,品质极佳,7月中旬成熟,极耐贮运,果粒深紫到黑色,含糖量17%,果粉厚,果肉硬,可刀可切片,耐贮运。
巨峰葡萄的生长习性巨峰葡萄生长需水特性,在湿度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芽萌动期到花前,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花期要求相对干燥,利于花药开放和花粉散发,过于干旱又易出现花冠不开裂脱落干枯在花蕊上不正常现象,影响坐果。
葡萄种植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葡萄产品的在线销售逐渐增加。消费者更愿意在线购买葡萄 酒、干果和葡萄制品。因此,葡萄种植者需要优化线上渠道,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并积极参与电商平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在线需求。
消费者需求趋势
可持续和有机葡萄种植
可持续和有机葡萄种植在市场中日益受欢迎。消费者更关心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他们更 愿意购买符合这些标准的葡萄产品。因此,葡萄农业需要采用更环保的种植方法,减少化 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满足这一趋势。
气候与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对葡萄种植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导致产量波动。可持续 种植和水资源管理成为关键议题,以应对气候不稳定性。
行业概览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葡萄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智能农业机械和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和人 工智能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气候适应和抗旱技术
气候变化对葡萄种植业带来了挑战,但也催生了创新。培育抗旱品种和引入新的灌溉技术 成为关键。水资源管理系统、干旱耐受性栽培方法和植物遗传改良在帮助葡萄园抵御干旱 和高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技术有望提高葡萄园的生存能力,确保稳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葡萄种植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这些技术可以分析大量数据,帮助预 测产量、监测病虫害、优化收获时间和质量控制。智能农机和自动化系统也变得更加普及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
地理标志和品牌认知
地理标志和品牌认知对葡萄产品的市场地位至关重要。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具有地理标志和 知名品牌的葡萄产品,因为它们通常代表着质量和传统。因此,葡萄生产者需要建立强大 的品牌和地理标志,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消费者需求趋势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分析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分析一、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现状1.土壤监测葡萄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合适的土壤温度、湿度和养分含量对葡萄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温度、湿度和养分含量的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管理,提高葡萄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2.气象监测葡萄的生长受气候影响非常大,而不同生长阶段对气候的要求也不同。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调整葡萄的灌溉和管理措施,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各种气候灾害对葡萄的影响。
3.病虫害监测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病虫害监测对葡萄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葡萄园内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包括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调整病虫害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保证葡萄的健康生长。
4.智能灌溉葡萄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水质和水量有一定的要求。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葡萄园内的土壤水分含量和水质的实时监测,同时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对葡萄进行精准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和不必要的用水成本。
5.果实采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葡萄成熟度和产量的实时监测,同时结合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可以实现对葡萄果实的自动采摘,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
二、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前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相信在未来物联网技术在葡萄种植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1.数据分析与预测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葡萄的生长环境和发育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生长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提高葡萄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提前预警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和病虫害,降低生产风险。
2.精准施肥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葡萄园内土壤养分含量和葡萄生长所需养分的实时监测,进一步实现对葡萄的精准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乌海葡萄种植技术应用现状及科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观察S I N O -O V E R S E A S G R A P E V I N E & W I N E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472016.5乌海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三大沙漠(沙地)交汇处;这里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葡萄种植优质产区之一,有“葡萄之乡”的美称。
2008年,“乌海葡萄”取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证书,多个葡萄品种荣获国家级奖项。
乌海市市委、政府把推动葡萄产业发展作为本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根据乌海市不同区域的气象资料、自然生态条件和土地状况,充分考虑乌海市不同区域的区位、不同空间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建设以黄河为纽带,连接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域的“一带三圈百庄”的空间布局,形成功能优化、主体功能突出、产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区发展格局。
打造“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与葡萄酒庄之都”。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葡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助推。
当前,乌海在葡萄栽培、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研力量薄弱,技术推广人才不足,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求,直接影响到葡萄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因此,急需整合技术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推广方式,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葡萄技术推广体系。
1 乌海市葡萄种植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1 应用现状从1950年马家在乌海移植成活第一株葡萄开始,已有60多年的葡萄发展史,经过几代技术人员的努力,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
选择出了无核白、早熟红无核、克伦生、红地球、赤霞珠、蛇龙珠、美乐、黑比诺等一系列适宜当地栽培的鲜食和酿酒品种。
总结出了葡萄深沟浅栽、斜篱架、轻简化栽培、立体栽培、温室促成栽培等许多适宜当地生产的葡萄栽培技术措施,并于2007年制定了《A 级绿色食品 乌海市葡萄标准化生产、贮运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设施金红娃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分析

近年来,葡萄栽培对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栽培方式以露地栽培为主,且仅集中于巨峰、茉莉香等少数几个品种,较为单一,以致于果实成熟期过于集中且产量不高,因此效益不好,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保护地(大棚)栽培技术是利用人工设施创造利于葡萄生长的优良环境条件,在鲜食葡萄栽培面积不变甚至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丰产丰收的特殊栽培形式。
该种栽培方式上市时间早、供应期延长,与普通经济作物相比,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金红娃葡萄作为一种集鲜食、酿酒、罐头等优质效用的葡萄品种,在吉林市地区种植产量颇高。
并且,采取设施金红娃葡萄栽培管理,可以将金红娃葡萄的成熟时间提早1~2个月左右,显著增加了销售价值,提升金红娃种植效益。
吉林市隶属于吉林省辖地级市,别称“北国江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地貌有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
当地气候为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漫长。
当地年平均气温为3℃~ 5℃,年无霜期约120~130d,年降雨量为700mm,年日照时数为2400~2600h。
酿酒葡萄种植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规模性,金红娃葡萄作为一种可酿酒、可鲜食类的品种,适宜在当地种植生产。
吉林市地区气候的影响,当地昼夜温差大,金红娃葡萄在当地种植糖度水平高达22%~25%,含酸量为0.7%~0.9%,口感甜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采取设施栽培管理技术,金红娃葡萄的上市时间可提前至7月20日左右,相对于常规露天或避雨栽培管理模式中,葡萄提早上市约1~2个月左右,种植效益高。
同时,金红娃葡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抗病性,结果率高、留果穗量大,产量稳定,一般三年生果树的亩产可高达7000斤以上,是适宜于设施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
一、金红娃葡萄品种概述金红娃葡萄又名玫瑰露、底拉娃,属于欧美杂交类品种,原产地为美国。
金红娃葡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并且易于无核化处理,效果较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曾是日本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葡萄品种。
基于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分析作者:万从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5期万从芹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葡萄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果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水果种植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葡萄种植来说,阳光玫瑰葡萄是目前国内最火的葡萄品种之一,短短几年我国种植面积就达50多万亩,该品种符合现代消费者,特点是好看、好吃、无核、带香味;市场热度大,价格高,被称为葡萄中的“奢侈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
为此,本文针对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种植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促进阳光玫瑰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推动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经过实际种植研究,阳光玫瑰葡萄比葡萄的其他品种具备更好的抗病能力,同时其还具备稳产和丰产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耐贮性,阳光玫瑰葡萄实现了更大的葡萄种植优势。
通过阳光玫瑰葡萄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结合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的特性,构建完善的栽培体系,结合限根栽培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强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的肥水管理,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促进葡萄种植效益的提升。
一、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特性对于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来说,其苗株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要求不高,而且植株比较茂密,在南方地区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中,一般阳光玫瑰葡萄在3月上旬出芽,并在5月进入阳光玫瑰葡萄的花期,在阳光玫瑰葡萄盛花期后,6月为葡萄的果实膨大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之间成熟,8月为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但是不同地区的温湿度差异不同,果实的成长周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地区的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可持续到10月底。
阳光玫瑰葡萄品质具有良好的着果性,有效的避免了裂果脱粒的情况,并且这个品种容易栽培和容易存活,具有良好的低于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的抵抗白粉病、白腐病以及霜霉病,但是容易出现炭疽病。
阳光玫瑰葡萄栽培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实现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在北方种植时要格外注重保温,在南方种植时注重避雨栽培。
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摘要】福安市巨峰葡萄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传统栽培技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升巨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针对福安市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文章首先介绍了巨峰葡萄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现有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措施。
随后对该技术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价,验证了其在提升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的显著效果。
最后总结了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福安市葡萄栽培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当地葡萄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福安市、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巨峰葡萄特点、现有栽培技术问题、提质增效原理、关键技术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意义、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中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巨峰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
巨峰葡萄由于果皮薄、甜度高、口感好,受到广泛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目前巨峰葡萄的栽培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不力、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等,影响了巨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巨峰葡萄的栽培特点和现有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福安市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旨在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巨峰葡萄的生产效益和品质水平。
这不仅有利于福安市葡萄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类似气候条件下的葡萄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通过对巨峰葡萄的特点、现有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原理。
通过研究关键技术措施,评价该技术的实施效果,以期为福安市巨峰葡萄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福安市巨峰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提高福安市巨峰葡萄生产的品质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实行套袋栽培 葡萄逐渐开始着色,为葡萄穿“防 护衣”。葡萄套袋能有效地防止果穗被病虫、鸟、蜂、 蝇等危害,可避免果穗日灼和农药污染,果穗整洁色 艳,果实外观质量及商品性提高,其售价较不套袋者 高30%~50%。选用葡萄专用袋,疏穗后(5月初)即 套袋,套袋前应仔细喷一次农药()防治病害。套袋 后的红提葡萄,不仅葡萄色彩鲜艳、果粉完整、葡萄 甜度增加、颗粒饱满、口感香醇,从而提高果实的商 品价值,提高果品商品率,增强红提葡萄在国际市场 的竞争力。
• 生产中葡萄小粒果发生普遍,究其原因,除花期因环 境条件影响授粉受精外,主要是葡萄植株缺硼、缺锌 所致。缺硼产生小粒果,种子发育不良或无核,比正 常果成熟早,可溶性固形物高1~1.5个百分点。葡萄 植株缺硼因品种而异,可于花前或盛花期喷0.3%硼砂 液,或结合施基肥每666.7m2施1.5kg左右硼砂。缺锌时, 果穗松散,果粒较正常少,果粒大小不一,无籽小粒 果较多,且小粒果始终较硬,色绿,不成熟,无食用 价值。可于花前2~3周喷0.2%碱性硫酸锌,或花前喷 代森锰锌防病;冬剪后结果母枝喷(涂)10%硫酸锌 溶液。
• 2 严格控制产量 • 疏穗 果穗的数量直接关系产量,产量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葡萄 浆果的品质,通常情况下,质量与产量成反比。一般说来,中 等地力,亩产1700~2000千克为宜,地力强可酌高,地力弱可 酌减,但最好不要超过2500千克。疏穗时,按品种的平均穗重 和计划产量确定留穗量,计算方法是,留穗量等于计划产量除 以平均穗重。疏穗时,根据树势强弱确定。原则上,强二中一 弱不留。疏穗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于花前5天左右,此次留 穗量要略高于计划留穗量,第2次于果实膨大期后3~5天,对第 1次疏穗作最后调整。 疏果 对于一穗葡萄来说,果粒的多少与果粒的大小成反比。 因此,对以个大为优势的品种,特别如巨峰、藤稔、红提等, 疏果尤显重要。疏果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后进行,要疏去无籽小 果、残果、畸形果,剪去穗轴基部过密的支轴,疏去支轴上过 密果。
• 针对以上情况,现提出如下几项措施提高红提葡萄品质。 1 增施优质有机肥 • 农家肥与化肥相比,不但具有肥效长、利于熟化土壤、改善土 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等优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对提高葡萄品质具有明显的作用,葡萄含糖量和口感均有 质的变化。 • 当前葡萄生产中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较普遍。这导致土壤条 件变差,难以生产出高品质葡萄。对优质丰产葡萄园进行调查 发现,每生产1kg葡萄,需施入1.5~2kg有机肥。生产中在葡萄 秋施基肥时(10月底11月初)每666.7m2至少应施入2500~ 3000kg优质有机肥(尤其是鸡猪粪),以使葡萄穗形较紧,粒 更大,含糖量较高。
• 如何提高红提葡萄品质
• 几年前农户种植红提葡萄由于品质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葡 萄往往还未成熟就已经被内地的很多客商预定,很多还远销中 亚和东南亚,供不应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但近两年葡萄产量大 幅度的提升,农户的亩收益却不升反降,令很多农户不解。近 几年由于种植红提葡萄的收益大大增加,农户开始大幅度的提 高亩产量,使红提葡萄的亩产量达到了2吨以上,有些甚至达到 了3吨多,而葡萄的品质却迅速的下降。还有就是部分农户为了 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使用一些膨果剂,如最普遍的是整个生育季 节使用赤霉素3次对果粒进行膨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葡 萄品质的降低,尤其是对后期葡萄的贮藏性和耐运输性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而我国红提葡萄主要靠外销,品质的降低直接影 响了葡萄的对外输出,从而造成了葡萄价格的骤降。以2012年 为例,红提葡萄的售价最低降至每公斤2.5元,农户损失惨重。 不仅如此,通过我乡技术人员的调查,我区每年葡萄灰霉病、 白腐病面积达到了80%以上,而农户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生对葡萄的口感、硬度、糖分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才 出现了目前葡萄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 5、经济效益 • 云南鲜食葡萄种植管理较好的平均亩产在2-3 吨,高的可达到4吨以上,一般的在1-2吨左右。 销售价格较好的为10-15元/公斤(如元谋), 一般的在6-10元/公斤(如宾川、丘北等地)。 亩产效益毛收入都在2-3万元,发展潜力非常 大。每亩种植葡萄成本基本保持在5000-8000 元,每亩的经济效益都在1-2万元,高的达到4 万元以上。
• 霜霉病感染副梢,久治不愈。 • 分布区域:各产区均有,只发生在个别园子。 • 发生原因:1,氮肥过量,副梢过多过旺,田间修剪不 合理,过于郁闭,造成通风不良,加重病害发生;2, 喷药没有做到均匀周到,叶片互相重叠处没有用到药; 3,用工有问题,工人没有尽职尽责。 • 对策:1,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2,改变用工机制, 提高工人的工作自主性和责任心;3,一旦发生这种情 况,先剪除发病过重的副梢,在正常防治之外,另用 50%科克500倍+80%霜脲氰1000倍单喷前次喷药不周到 部位或发病严重的部位,用来补漏。
•
5 科学灌水和抗旱 红提葡萄品种对土壤湿 度的剧烈变化反应敏感,生产中应注意保持葡 萄园湿润,避免干湿变化剧烈。我区6-8月降 雨量较多,而8-10月高温干旱,因此在梅雨结 束前(8月下旬)应对葡萄园进行覆盖杂草、绿 肥、麦秆等物保墒抗旱。注意在梅雨结束后一 周内,如遇高温天旱,务必进行第1次灌水,以 免新梢基部叶片提早脱落。灌水以沟灌为宜, 忌漫灌。第2次灌水与第1次灌水间隔7~10天, 以后灌水视干旱持续时间而定。
• 2、种植区域划分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元谋县、永仁县、宾川县、 华萍县、永胜县、巧家县、禄劝县。 • 云南干热高海拔区域:德钦县、香格里拉县、 维西县、丽江市。 • 红河流域:弥勒县、蒙自县、泸西县、红河县、 元阳县、建水县、石屏县、元江县、丘北县、 砚山县、文山县、广南县。 • 其他区域:昆明市(富民县、嵩明县、呈贡县、 东川)、玉溪市、曲靖地区、楚雄市、保山市。
• 炭疽病发生严重。
• 发生区域:200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炭疽病发生早且严重。 • 发生原因:1,没有转变老的防治观念,见病治病,不重视预防; 2,田间卫生没有搞好,致使田间积累的病源菌越来越多;3, 没有规范的综合防治,特别是花前花后的防治;4,发生后没有 及时治疗,一是炭疽病菌有二次侵染现象,不及时治疗,就会 严重发生,二是炭疽病刚发现时,病斑只在果粒表皮上,当病 斑面积扩大后,就会烂得很深,当病斑只在表皮时,喷药后, 药集中在表皮上,浓度高,容易治愈,当烂得较深时,就没有 办法治愈了,因为药由葡萄粒表面吸收后分散到整个葡萄粒后, 药的浓度下降较多,达不到有效浓度,即使加量使用农药,也 不容易达到有效浓度,加之成熟期,果穗较紧,往往不能使整 个果粒都接触药,防治效果就更差。
葡萄栽培学
麒麟区珠街乡农业综合站 何 琼
• 葡萄栽培学
内容提要
一、栽培意义 二、云南葡萄栽培现状 三、提高红提葡萄品质
• 葡萄栽培意义 第一章栽培的意义 • 1、香浓味美,营养丰富 • 葡萄果形千姿百态,色泽异彩纷呈,观之悦目,闻之 香浓,食之味美。 • 2、适应性强,栽培容易 • 葡萄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气候要求不严,除了热带、 寒带不可栽培,其它均可栽培。 • 3、早果丰产,受益期长,经济价值高 • 葡萄优质苗定植,次年就能结果,亩产高达1000公斤, 三年投产,进入盛果期,一般可达2000公斤,亩效益 上万元,在管理科学,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寿命可达 20至30年。
• 3、主要种植葡萄品种 • 80年代开始从国内引进100多个葡萄品种试 验种植,主要筛选出以下品种 • 鲜食品种:红提、无核白鸡心、巨玫瑰、 红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光无核 • 酿酒品种:蛇龙珠、赤霞珠、水晶、梅辘 輒、烟73
• 4、种植技术与模式 • 种植技术与模式源于我国北方(山东等省) 的传统种植技术与模式,基本没有适合云 南特殊气候条件的技术模式 • 多数为高密度种植的单篱架势 • 2008年以来有部分“V”型架或简易棚架
• 云南葡萄种植现状 • 1、云南葡萄种植面积: • 云南从50年代开始种植葡萄,到80年代中 期种植面积和区域在逐步扩大;至2000年 大面积开始发展,每年增加的面积在5000 亩以上。 • 2003年统计,葡萄栽培总面积为79500亩, 总产量为42606吨,以昆明和红河州较集中。 2010年云南省葡萄种植达到20万亩
葡萄套袋
套袋的主要优点: (1)能有效地防止黑痘病等的感染。 (2)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害虫为害果穗。 (3)避免果实受药物污染和积累残毒。 (4)避免和减少裂果的发生,商品性好。
• 4 使用膨大素和微肥 • 于葡萄盛花期后15~20天,使用10mg/l葡萄膨大素(四川省农科 院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中心生产)浸渍或喷雾果穗,可使果粒 显著增大(一般增大12.7%~36.7%)。不同处理方法中,浸渍 比喷雾的果粒增重6.7%,但浸渍费时费力,喷雾药液用量较多, 从省工高效来讲,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喷雾为宜。
• 5,没有选择恰当的农药和科学的施药方法。由于药剂吸收后浓 度会降低,一般农药按正常使用浓度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加量 使用又会导致药害和残留问题。比如,咪鲜胺类的药大量使用, 导致果品品质下降(鲜食葡萄有异味,酿酒葡萄糖度低);溴 菌清类的药滥用,导致果面污染严重;丙环唑与苯甲的混合药 剂超量使用导致涩味增加。 • 对策:1,转变观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结合田间管理, 搞好田间卫生;3,早发现,早治疗;4,选择恰当的药剂,科 学的使用农药。炭疽病刚发生时,建议如下用药:(1)20%苯 醚甲环唑1000-1500倍+50%醚菌酯3000倍;(2)20%苯醚甲环唑 1500倍+10%美铵600倍;(3)12.5%氟环唑1000倍+50%醚菌酯 3000倍;(4)12.5%氟环唑1000倍+10%美铵600倍。喷药的重点 是果穗。
• • • • • •
6 认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霜霉病侵果问题。 发生区域:很多区域均有发生,只表现在个别园子。 为害:主要是果粒和穗轴的感染,造成严重减产。 发生原因:霜霉病早发,没有做好花前花后的防治。 对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一旦春季雨日多,在花前要有一至 两遍针对霜霉病早发的药。 • 建议:霜霉病侵果,可造成严重减产,为了不给生产带来严重 损失,建议做好春季雨日的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