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探究.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者:郑红霞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年第06期【摘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也不同。
改革初期,理念的认识和学习最为重要,到了现在,操作层面的困惑和困难越来越多,正如很多老师所说的,“这样做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努力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应该成为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自读交流;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形式化、过空过大,教材的使用方法等。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问题凸显了目前课程改革中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方面的严重缺失,为了帮助老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案例分析法着重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怎样使用教材的问题。
一、【案例】以下是某位老师执教《囚绿记》(作者:陆蠡)一课时的两次课例描述:(一)【第一次课例描述】教学目标:1.自读交流,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2.合作探究,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写作特点;3.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啊?请说说理由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说喜欢红色、白色之类的颜色,很快有学生就站起来说喜欢绿色,并且说绿色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是一个让人倍感柔和的颜色。
老师趁机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绿色既然这么柔和,但却有人想囚住她,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囚绿记》,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随后让一位朗诵较好的同学为大家泛读了一遍课文,并在PPT上展示问题:1.作者为什么“囚绿”?2.“囚绿”之前之后分别写了什么?在那位学生读完之后,很快就有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说作者是出于“喜爱”囚绿,并且用课文中的原句“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这句话作为佐证。
教师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表扬了这种在课文中找原句作为自己观点佐证的做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的 、 态 的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创 设 开 放 的语 文 实 践 情 境 , 过 有 动 通
效 的实 施 策 略促 使 语 文 与 生 活 紧 密联 系 .使 语 文 学 科 与 其 他 学 科 紧 密联 系 . 课 内外 紧 密联 系 . 语 文 教 学 不 再 壁 垒 使 使
森 严 . 而 活化 语 文 课 内学 > 。 从 - j
学 习效 率 ,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 要的语文实践能 力 。” 诸
多学者认 为语 文离不开“ 实践 ” 离不 开“ , 情境 ” 才能 “ , 体会 、
感悟 ” 。这充分说 明语文学科与外延 学科或课程有着 “ 剪不 断” 的关系 。那么 , 如何注意语文学科 与其他语文资源 的整 合 、引导学生树立 大语 文的观念和 意识 这一问题在现 阶段
A to a d es h ni g x e met S ho,10 0 uh r d 2
Z e ag J ns, hn h ̄i ,i gu C ia n a
长期 以来 , 传统 的语 文课 程有一个潜在 价值 取 向: 培养 “ 家 ” 汉语言学 家” 将汉语 知识 和学科结构 作为研 究 作 和“ ,
a d i t ga e itn n n p a ig lg t a g a e p o c n n e r td lse i g a d s e k n ih l ln u g r f - y i in y t i i gT xb o s te o l o r e o fr t n frsu e c r n n . e t o k h n y s u c fi o mai t — a n o o d n s e c e s t d n so l fr t n d s e n t nca so m e t ta h r— u e t n y i o mai i mi ai , s r o l s n o s o l e c a g fif r t n i t e o l l c t d n s x h n e o no mai s h n y p a e su e t. o Ke r s l n u g ;o r h n ie p a t a cii e ; n r y wo d a g a e c mp e e sv r c i l t t s i c _ c a vi _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一句出自《论语·学而篇》的名句。
它让我想
到了一句俗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亲身去实践、亲身去
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书本、讲解、测试等方式来学
习知识。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但局限在理论,使得
学生们往往缺乏实践的机会和能力。
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去真正遇到问题,去思考、去实践,才能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在工作中,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行动计划,并亲自去执行。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理论,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更好
的效果。
在学习中,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听取讲座等方式获取到许多知识。
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学习一门外语,光
记单词和语法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只有在实
际应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的用法和表达方式,才能够真正运用自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
在纸面上,我们可能会以为自己对某个领域
非常了解,但一旦亲身去实践,也许会发现自己对某些东西一无所知。
实践中的困难和挑
战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知识的有限性,从而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懈地追求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专题六作业选取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从实验承载的知识,学生技能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等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本作业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例,尝试探索在初中化学中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1、药品: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硫酸2、原理:实验室用稀盐酸跟大理石(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收集和检验。
4、仪器:其仪器与氢气的仪器大致相同、不同为在二氧化碳收集中不用排水法收集。
(所以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可用来制取氢气)5、步骤:略【实验能力培养】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集体做这个实验之前,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证整个过程中中伴随着、生成气体、沉淀、验满火柴熄灭等现象,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利用实验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观察加入盐酸后大理石表面的现象、观察二氧化碳收集满之后,火柴的熄灭、观察石灰石变浑浊的过程等等,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反应的本质,最终推出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好奇、有趣,我们可以借此激发他们渴求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必要途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涉及到:基本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和检验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
这就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要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做分组实验时,先往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再加盐酸溶液,这个简单的实验,却问题百出,有些同学竟不会从试剂瓶中取液体,试剂瓶的标签也没有对着手心,往锥形瓶中装大理石也不会。
还有的同学袖手旁观,怕盐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好像这个实验与自己无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朗文诗话》中,意思是说通过纸面
上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学会一项技能或者掌握一门知识,光是纸上得来远远不够,必
须亲身去实践,亲身去感受才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重
要意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比如学习游泳,光看教科书
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跳进水里去练习,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会。
再比如学习骑自
行车,光看别人骑的姿势和原理是不够的,必须亲自上车练习,才能掌握平衡和技巧。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学好一门技能或者掌握一项知识,一定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
书本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是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
能力的。
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去做,不断去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比如一
个销售人员,光靠书本上的销售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际销售活动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再比如一个演讲者,光靠说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
不断的演讲实践去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定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事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事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知识的传递与积累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从古老的口头传说,到现代的数字信息,知识的传播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演变,一个不变的真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理念在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体现。
以科学研究为例,科学家们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科学家必须亲自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科学的进步。
在工程领域,这一理念同样适用。
工程师们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掌握工程原理,但仅仅拥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工程师必须亲自参与工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正如我国古代工匠鲁班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工程技术的水平。
在艺术领域,这一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家们需要通过学习艺术理论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但仅仅拥有艺术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亲自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是一种体验。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在教育领域,这一理念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们需要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但仅仅拥有教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教师必须亲自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教育理论的正确性。
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
在个人成长方面,这一理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但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成长必须亲自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正如古人所说:“熟能生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探究,延伸实验教学时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探究,延伸实验教学时
空
韩淑霞;潘银娟
【期刊名称】《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1页(P84-84)
【作者】韩淑霞;潘银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外国语学校;浙江省上虞市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实验程式化,学会动手更动脑”的实践运用 [J], 徐惠敏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中如何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J], 卓兴启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J], 高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创新设计 [J], 杨允亮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生物实验教学 [J], 范娓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油田中心小学张玉平高效课堂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一、科学分组,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前提.《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至6人,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兼顾综合水平与能力,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配备最优化的学习小组。
在一个小组中,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
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在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读课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由学习最困难学生一人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
遇到简单的话题,让学生们抢着去交流。
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能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仍没有锻炼的机会,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无组织,盲目性的倾向。
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最实质性的学习。
二、授予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合作小组,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
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积极地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课 外探 究性 学习小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 的重 要补充 , 能将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 能让学生应 用 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解决生活 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 题, 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 次的探究 。 2 . 探究性学 习小组的学习方式能使初一学生养成 良好的探 究习 惯, 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 拓宽学生知识 视野和学习方式转 变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 更好地融合实践和理论。3 . 能养成学生吃苦耐
解 世 界 ,而 他 们 所 能认 识 和理 解 的也 往 往 局 限 于 他 们 自己可 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科学学科 比一般 学科更强调动手的能力 , 开展科学探究性学习小组 ,
潘银 娟
甚至几代人的共 同努力 。
三、 探 究性 学 习小 组 开 展 的 成 效
课题组通过一年的实践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 知、 实践 、 探索等能力 , 而且使教 师的业务水平也 有
的 学 生去 飞吧 。 四、 探 究 性 学 习小 组 开 展 活 动带 给 我 们 的 思 考
可以提高学生 的技能 , 并更好地巩固课本 知识 组开 展 的过 程
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考虑 ,课题组初步设计 以 初一科学课本为主要载体 ,并适 当添加 以常见 的生 活内容为对象 的探究 。探究性学习小组开展 的过程
分为 : 1 . 准备阶段 。 2 . 选题阶段。 3 . 实施阶段 。 4 - / J 、 结 阶段 。 二、 探 究 性 学 习小 组 开 展 的意 义
回顾 探究 活动 的操作与实施过程 ,我们 深刻地 意识到一些 困惑和 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和关 注。 1 . 学生实践操 作能力欠缺 。学生使用实验器 材
了进 步 。
1 . 初一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实践 与尝试使 学生在 动手操作上获取了感性认识 ,加深 了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 , 培养了正确 的学 习方法和科学的探究精 神 , 通 过对非智力 因素的发展调 动了智力 因素 。
2 .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学 会 了 应 用 研 究 性 成 果,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 拓宽 了学生 的知识视野和加快 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好地融合 了 实践 和理 论 。 3 . 提高 了学生 的合作意识 。活 动中更多 的是要 求学生能学会 与人合作 。 4 . 学生 充分 运用 各种 资 源 , 如 图书馆 、 新 华 书 店、 大 自然等 。从收集资料 、 记录资料到整理 、 分析 、 得出结论 , 使学生懂得知识 的获取不只来 自于课堂 , 大 自然是一个更 广阔的知识宝库 ,获取知识 的途径 是多样的 , 培养 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 。 同时也逐 步 形成了运用实践说 明问题 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生有 了很大的成功 ,教师 也有 了很大 的收获 。1 . 积累与整理学生研究性学 习 成果 , 为教师教学提供 了共享性 资源 , 促进了学科教 师的钻研 , 也挖掘 了教材中的研 究性学 习资源 , 提高 了教师的业务水平。2 . 教师通过对学习小组的指导 , 明白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 ,只有与社会实践相 结合 , 才 能变 得鲜活起来 , 作为一个活动 的指导者 , 对活动 的体会尤为深刻 , 在整个活动中 , 老师要摆正 自己的位置 。 老师应是 活动 的组织者 、 引导者和参与 者, 而 不 是 指 挥 者 。3 . 通 过 这 样 的课 外 探 究 活 动 , 不 仅锻炼 了学生 , 更锻炼 了老师 。 老师知识 的单一性 已 不再适合 于这一学科 ,它促使老师去寻求更多 的知 识来 充实 自己。更让我们的老师体会到 了学生 的潜 能是无限的 , 学生具有 巨大 的发展空间 , 放手让我们
0
教 材探 析
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
课外探究 , 延 伸 实验 教 学 时 空
一 韩 淑霞
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指 出: “ 科学课 程将通过科 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 究活动的过 程和方法 , 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 学生对科学的 兴趣是学习科 学最直接和持久的 内部动力 ,对学 生 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 ”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内 容安排 , 科学课 的教学必须借助实验 、 实物模 型 、 标 本、 图片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 揭示科 学 规律 。在 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上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 ,注重创设学习科学 的情境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 欲,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体验学习科 学的乐趣 。 而事 实上课堂 中实施科学探究 的时间是有 限的 ,学生不 能完全解决老师布置的或 自己所想 的问题 ,只能被 动接受缺乏创造性思维 , 久而久之便感到乏味。 更何 况以下几种情况的实验 、探 究或调查是无法在课堂 上完成的。1 . 需 要较 长时间来 完成的 , 如《 植物是通 过哪个器官吸水 的》 。2 . 需要 一些特定 工具 和特定 环境 的 , 如《 光 的反射 和折射规 律》 《 水和盐 哪个更 容易结冰》 。 3 . 地点必须在室外的 , 如《 用多种方法实 地测量操 场第一跑道和第八跑道的总长》 。 4 . 很难让 学生同步完成 实验 的, 如《 种子的萌发所需要 的外界 条件》 。我们课题组为了解决课 堂教学的局限性 , 让 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然科学和科学学科特点 ,从初一 开始成立探究性学 习小组 。 这样 一方 面, 可以提高学 生对科学课程的学 习兴趣 ; 另一方面, 可以使学 生养 成 良好的动手操作 习惯 。正如美 国的实用 主义 教育 理论家杜威所说 , 人类天生具有制作 的本能 , 并 提出 了“ 从做 中学 ” 的教育思想 。 心理学的研究 也表 明, 对 于儿童来说 , 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 , 技能的形 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 ,而知识 的获取主要通过感 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 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