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药品购销技术》第3章常用药物介绍 3-11抗肿瘤药物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抗肿瘤药物-常用抗肿瘤药ppt课件

第三章 抗肿瘤药物-常用抗肿瘤药ppt课件

-
31
-
32
(1)大剂量一次给药所杀灭的癌细胞数远
比分次用药所杀灭的和为多。
(2)间歇给药,可诱导G0期细胞进入增 殖期,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3)有利于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
-
26
2.序惯疗法 即按一定顺序,先后使用几种
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1)对增殖较慢的实体瘤:一般先用周期非
特异性药物,杀灭增殖期细胞,驱动G0期细 胞进入增殖周期,进而用周期特异性药物,予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淋巴细胞白血
病、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以及多发性骨
髓瘤也有效。骨髓抑制较严重,脱发发生
率高,胃肠反应较轻,膀胱刺激性较强,
引起化学性膀胱炎是本药特有的不良反应
。久用可抑制性腺。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肺
毒性和心脏的毒性等
-
11
白消安 Busulfan 对骨髓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主要用 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毒性 反应是骨髓抑制,久用可导致肺纤维 化,闭经,睾丸萎缩。
以杀灭。
(2)对增殖较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
物杀灭增殖周期内某一时期的肿瘤细胞,再用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
(3)同步化疗法:先用作用于S期或M期的药
物,使肿瘤细胞大量积聚于某一期,使细胞增
殖同步化,然后再选用对某一期有特效的药物
进行治疗。
-
27
3.联合疗法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毒性,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
7
巯嘌呤 Mercaptopurine (6-MP)
为抗嘌呤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对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大剂 量可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主要 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少数病 人可出现黄疸,孕妇可致畸胎。

药物化学13-抗肿瘤药PPT课件

药物化学13-抗肿瘤药PPT课件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 ,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实现 个体化精准治疗。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或调控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 ,抑制肿瘤生长、扩散或诱导细胞凋 亡。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激活剂或调节剂,增强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控制肿瘤生 长。
THANKS.
抗肿瘤药的疗效与副
04
作用
抗肿瘤药的疗效评估
01020304临床试验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比较抗 肿瘤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
差异。
生存率
评估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后 生存时间的延长情况。
肿瘤缩小率
观察抗肿瘤药对肿瘤的抑制作 用,以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为指
标。
症状改善
评估抗肿瘤药对患者症状的改 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肿瘤药的制备工艺
化学合成法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原料转 化为目标药物。工艺流程长、技
术难度高,但成本较低。
生物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 在微生物或细胞中表达目标蛋白 或抗体,再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药 物。工艺相对简单,但成本较高。
天然产物提取法
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 性的化合物,再进行分离纯化和 结构修饰。成本低,但产量有限。
抗肿瘤药的质量控制
杂质控制
对抗肿瘤药物中的杂质 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稳定性研究
研究药物的稳定性,确 保药物在储存和运输过 程中不会发生降解或变
质。
质量标准制定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对抗肿瘤药物的各项指
标进行检测和控制。
生产过程监控
对药物的生产过程进行 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出 的药物符合质量要求。

教案-抗恶性肿瘤病药

教案-抗恶性肿瘤病药

授课序次授课学时授课类型授课题目抗菌药物概论重点难点分析了解本章药物按抗菌谱的分类、各类中的药物及其药名。

熟悉阳性菌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四环素、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抗菌谱、抗药性和交叉抗药性。

掌握各类抗生素代表药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各类抗生素常用药在抗菌作用、不良反应和应用方面的持点。

教学内容与过程辅助手段时间分配第一节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一、常用术语抗菌药: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仅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抑菌药。

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杀菌药。

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又分为窄谱抗菌药和广谱抗菌药。

前者仅对单一菌种或一属细菌有效,后者不仅作用于G+、G—细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常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表示。

MIC指在体外试验中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MBC指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化疗指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病原体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

耐药性、抗生素、抗菌后效应。

二、机体、病原体、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病原体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机体的免疫状态和防御功能也至关重要,当机体的防御功能占主导地位时,就能战胜病原体,使其不能致病或促进康复,属于内在因素,而化疗药物则是外在因素,为机体彻底消灭病原体和促进痊愈创造有力条件。

但也必须注意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问题。

第二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一、抑制细菌胞壁的合成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三、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四、抑制细菌核酸合成五、抑制细菌也算代谢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一、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

如β-内酰胺酶可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而灭活;合成酶可使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丧失其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引起耐药性。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03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常见抗肿瘤药物介绍
细胞毒类药物
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 DNA合成,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等。
激素类药物
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 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 细胞凋亡,如他莫昔芬 、来曲唑等。
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 进行治疗,如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 等。
靶向治疗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如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因子等,设计合成 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进入细胞内与靶点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
大分子靶向药物
包括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等,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发 挥抗肿瘤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而抗体偶联药物 则可以将细胞毒药物精确地导向肿瘤细胞。
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 小,而恶性肿瘤可严重 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
常见肿瘤类型及其特点
A
上皮性肿瘤
包括癌和肉瘤,分别来源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 上皮组织。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肉瘤则多见 于青少年。
间叶组织肿瘤
包括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多发 生于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这类肿瘤 多为良性,但部分类型有恶变可能。
免疫治疗药物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 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如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药物选择原则及适应症判断
个体化治疗原则
01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药物适应症判断
02
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范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药物副作用及风险评估

《抗肿瘤药物》课件

《抗肿瘤药物》课件

抗肿瘤药物分类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
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DNA或细胞分裂过程来抑制 肿瘤生长。
通过选择性地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生物过程,以 抑制肿瘤生长。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 的杀伤作用。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物
如紫杉醇和顺铂等,通过阻断肿 瘤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抑制肿瘤生长。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抗肿瘤药物》的PPT课件。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抗肿瘤药 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应用场景
1 治疗肿瘤
2 研究发展
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 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包 括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
抗肿瘤药物也在临床试验 和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 用,帮助科学家了解肿瘤 生长和扩散的机制。
靶向药物
包括厄洛替尼和帕尼妥布,通过 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中的特定 蛋白质来阻止肿瘤生长。
免疫疗法
如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 通过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来攻击 肿瘤细胞。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
阻断细胞增殖
抗肿瘤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2
诱导细胞凋亡
某些药物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自发地进行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4 临床试验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评估抗肿瘤药物的 疗效和安全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未来的发展趋势
1
个体化治疗
基因检测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将使抗肿瘤药物更加个体化,提高治疗效果。
2
新技术的应用
如基因编辑和免疫细胞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带来新的突破。
3
多学科合作
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抗肿瘤药物精品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精品PPT课件

最早用于临床,其治疗作 用和毒性与盐酸氮芥相似 。
N NN NN N
曲他胺(TEM)
P-16
19
氮丙啶的氮原子上的吸电子基团可以提 高氮丙啶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X NPN
N
X = O 替派 X = S 塞替派
用于临床的: 替哌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 塞替哌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的治疗 。
P-11
8
1.氮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脂肪氮芥的氮原子和β位的氯原子作用生成乙撑亚胺离子,极 易与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起烷化反应。
RN
Cl -C l-
Cl
-C lRN
RN
XRN
Cl 亚乙基亚胺正离子
X
X
Y-
RN
Y
X
R为脂肪烃
推电子作用
Cl
SN2反应 强烷化剂
选择性差
X、Y分别代表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
P-12
HOOC (CH2)3
N(CH2CH2Cl)2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
苯乙酸氮芥
H H2 HOOC C C
NH2
N(CH2CH2Cl)2
美法伦(溶肉瘤素)
O HN
N(CH2CH2Cl)2
ON H
乌拉莫司汀
P-13
11
肿瘤细胞中存在甾体激素受体
O (ClH2CH2C)2N C O
O OH OP
OH
雌二醇
磷酸雌莫司汀(前列腺癌、胰腺癌)
O O CH2O C (CH2)3
OH
N(CH2CH2Cl)2
O
氢化泼尼松
泼尼莫司汀(恶性淋巴瘤)
P-13
12
3. 代表药物
*氮甲(formylmerphalan)

抗肿瘤药物教学课件ppt

抗肿瘤药物教学课件ppt
详细描述
这些反应通常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止吐药、止泻药等处理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或暂停治疗。
心脏毒性
总结词
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律 失常等。
详细描述
心脏毒性的症状可能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密切监 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如发现异常,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或调整化疗方案。
分类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VEGFR抑制剂 、BRAF抑制剂等。
适应症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癌、结直肠癌、乳 腺癌等实体瘤。
免疫疗法类
01
定义
免疫疗法类抗肿瘤药物是通过激 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瘤细胞,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因子治疗等。
03
02作用机制Fra bibliotek分类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药物 、调节免疫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历程
1 2
早期抗肿瘤药物
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等,这些药物的开 发和应用对肿瘤化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细胞毒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胞毒药物的发展,如环磷酰胺、阿霉素 等,肿瘤化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 疗和纳米技术等,并探讨了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展望
从临床需求、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展望了未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对未来临床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药品购销技术》常见病药物治疗

《药品购销技术》常见病药物治疗

《药品购销技术》常见病药物治疗CATALOGUE目录•感冒药物治疗•咳嗽药物治疗•疼痛药物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合理用药与注意事项CATALOGUE感冒药物治疗症状治疗原则药物治疗030201普通感冒症状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症状以休息、饮水为主,适当使用抗病毒药物。

治疗原则药物治疗CATALOGUE咳嗽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常见原因1 2 3常见原因药物治疗注意事项过敏性咳嗽CATALOGUE疼痛药物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头痛痛风流行性肌痛又称流行性胸痛,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症状之一。

流行性肌痛肌肉劳损CATALOGUE胃肠道疾病药物治疗抗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药胃溃疡抗酸药同上,用于缓解疼痛和反酸症状。

胃粘膜保护剂同上,促进胃粘膜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用于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抑制胃酸分泌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炎症反应。

如思密达、洛哌丁胺等,抑制肠道蠕动,减轻腹泻症状。

止泻药补液盐抗生素调整肠道菌群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等,针对病因治疗,消除肠道感染。

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补充肠道益生菌,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

CATALOGUE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头痛恶心皮疹失眠常见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心律失常严重不良反应03就医01密切观察02停药或换药应对措施CATALOGUE合理用药与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处方规定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频率进行用药。

不要擅自停药未经医生允许,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定期复查与随访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遵医嘱用药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类规划教材
《药品购销技术》
第3章 常用药品介绍
第1节 抗肿瘤药物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分为以下六类: 1. 烷化剂 2. 抗代谢物 3. 抗肿瘤抗生素 4. 激素类药物 5. 植物药 6. 其他抗肿瘤药(包括铂类、门冬酰胺酶、靶向治疗等)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6.抗肿瘤靶向药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如吉非替尼、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索拉菲尼、 维莫非尼等。 (2)抗体靶向药物 主要为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利妥昔 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二)常用抗肿瘤药物介绍
氮芥
【适应症】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腔、心包及腹腔积液。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4~6mg/m2,每周1次,连用2次, 休息1~2周重复。 【用药注意】常见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 时可引起溃疡。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 骨髓严重抑制者禁用。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3. 抗肿瘤抗生素
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 (1)蒽醌类 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阿柔比星、米托蒽醌等。 (2)多肽类和蛋白质类 如博来霉素、放线菌素D等。 (3)其他类 如力达霉素、西罗莫司等。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4.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烷化剂
本类药物通过影响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细胞的分裂增殖受到 抑制或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可分为: (1)氮芥类 如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 (2)亚硝基脲类 如卡莫司汀、司莫司汀等。 (3)乙撑亚胺类 如塞替派。 (4)甲烷磺酸类 如白消安等。
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通过影响微管蛋白质装配、 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生长停滞于分裂中期。 常用药物:长春碱类、紫杉烷类和高三尖杉酯碱。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5.抗肿瘤激素类
(1)类固醇类激素 包括雌激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如己烯雌酚、炔雌醇、他莫昔芬、丙酸睾酮、氟他胺等。 (2)非类固醇激素 包括左甲状腺素等。
他莫昔芬
【适应症】治疗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转移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g,每天2次。 【用药注意】孕妇和有眼底疾病者禁用;运动员及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二)常用抗肿瘤药物介绍
司莫司汀
【适应症】用于脑原发肿瘤及转移瘤,与其它药物合用可治疗恶 性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黑色素瘤。 【用法用量】成人100~200mg/m2,儿童一次80~100mg/m2, 顿服,睡前与止吐剂、安眠药同服,每6~8周一次。 【用药注意】预防感染,注意口腔卫生;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骨髓严重抑制者禁用。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抗代谢药
通过干扰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利用,使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 特异性药。可分为: (1)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 如氟尿嘧啶、替加氟等。 (2)嘌呤核苷合成酶抑制剂 如6-巯基嘌呤等。 (3)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等。 (4)DNA多聚酶抑制剂 如阿糖胞苷。 (5)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羟基脲等。
(二)常用抗肿瘤药物介绍
利替加氟
【适应症】治疗消化系肿瘤,对乳腺癌和肝癌也有效。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0.6~1.2g,分3~4次服用。总量 20~40g为一疗程。静脉滴注:每日1g。 【用药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二)常用抗肿瘤药物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