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与小草作文导写
大树与小草 作文

大树与小草作文大树与小草。
大树和小草,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
大树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而小草则柔弱而顽强,虽然个体微小,但却生机勃勃,绿草茵茵,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它们虽然不同,但却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大树是大自然的庇护者,它们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
大树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为小动物提供栖息之地,为人类遮风挡雨。
大树的树干粗壮,树叶茂密,可以抵挡风雨,给人们提供阴凉和清新的空气。
大树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维护生态平衡。
大树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大自然。
小草则是大自然中的顽强者,它们虽然个体微小,但却生机勃勃,绿草茵茵,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小草在大自然中生命力顽强,它们可以生长在崎岖不平的山崖上,可以顽强地生长在干旱的沙漠中,可以顽强地生长在人们的田园里。
小草的存在,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和丰富,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大树和小草,虽然不同,但却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大树为小草提供了栖息之地,为小草遮风挡雨,为小草提供了生存的条件;而小草则可以为大树添上一抹绿色,为大树的根部保持湿润,为大树的生长提供养分。
大树和小草相互依存,相互衬托,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和丰富。
大树与小草,虽然不同,但却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美丽画卷。
大树高大挺拔,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而小草柔弱而顽强,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它们的存在,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和丰富,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希望我们能像大树一样稳重和庄严,也能像小草一样顽强和生机,共同构成美丽的大自然。
小草和树作文范文

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小草和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它们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草作为自然界中最小的植物之一,它非常适应各种环境。
无论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带,还是在湿润的雨林中,小草总能随处生长。
与其它植物相比,小草的适应性极强,而且它也很容易生长繁殖。
小草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时而浅绿,时而深绿,让人们在城市喧嚣和压抑的环境中找到一丝自然的慰藉。
除此之外,小草还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土壤、固定风沙和调节气候的使命。
而与小草相反的,是生长在地面以上的大树。
树是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它们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长,时间也可以达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树因为生长在地面以上,它的生长体积、结构和根系都非常庞大,对其生长环境也有很高的要求。
一棵大树有时可以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同时,大树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对抵抗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小草和树都是大自然中的精灵,那么它们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它们起到的作用虽然很简单,但却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
小草和树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草不仅能够减轻水灾和防护氧化物对土壤的伤害,还能够吸收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在净化环境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而树更是保育生物多样性、防止农田侵蚀、减轻洪灾、控制气候变化等多种作用于一身。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树和小草面临的环境变化使得它们的生命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而这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生态。
总结来说,小草和树是自然界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它们的作用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发挥了整合的作用。
小草和树的生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懂得如何与它们保持合理的关系,保护和维护生环境,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作文“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升格展示 整体构思

材料作文“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升格展示整体构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狂风中的大树和小草,是大自然中一幅美丽而壮观的画面。
大树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仍然屹立不倒;小草矮小柔软,顽强生长,即使被风吹雨打,依然傲立于原地。
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大树和小草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树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庇护之所,是其他生物的栖身之处;小草则是大树的陪衬,也是土壤的保护者。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在狂风中,大树和小草都会遭受风雨的考验。
大树虽然坚固稳定,但也需要经受狂风的摧残;小草虽然柔软顽强,但也会被风雨摧残。
面对自然的力量,大树和小草展现了不同的坚强与柔韧,体现了生命的力量与韧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中,找到生活中的启示和反思。
他们共同面对风雨,彼此支撑,共同成长。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愿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像大树和小草一样,保持坚强与柔韧,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1.2 主题概述本文主要探讨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在自然界中它们分别象征着坚强与柔韧。
大树是狂风中的支柱,承受着风雨的考验,展现出坚强和稳定的品质。
而小草虽柔弱,却能顽强地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和柔韧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大树和小草的对比,探讨它们在狂风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以及它们共同面对风雨时表现出的情感表达。
结合不同结局下的反思与启示,总结出关于生活的启示,并展望未来。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从大树和小草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坚定地前行。
2. 正文2.1 大树的坚强与稳定大树是森林中的巍然之物,它们常常被风雨摧残,却始终屹立不倒。
大树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稳固地支撑着巨大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
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大树都能坚守自己的位置,展现出坚强与稳定的品质。
在风雨中,大树的树干会随风摇摆,但它们却能很好地保持平衡,不轻易倒下。
【童话作文】童话作文500字 大树和小草

【童话作文】童话作文500字大树和小草从前有一棵又高又壮的大树,它站在一片绿草地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大树有着浓密的枝叶,宛如一把巨大的翠绿伞。
在炎热的夏天,行人经过这片草地,都喜欢在大树下休息,享受大树带来的清凉。
大树自认为很强大,甚至有点傲慢。
它总是站在那里高高在上,俯视着周围的一切。
有一天,一棵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在大树的阴影下苦苦生长。
大树看不起小草,觉得它太渺小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小草并不在意大树的轻视。
它默默地生长着,努力把细小的根扎进泥土里吸取养分,用最微弱的力量追逐阳光。
小草看似柔弱,但它的毅力却是大树所不能及的。
夏天过去了,秋风秋雨来临,大树的枝叶开始枯萎,渐渐地褪去了它曾经的繁华。
大树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消退,心情沮丧。
而小草却依然矗立着,它并没有因为大树的衰败而放弃。
寒冬来临,大树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大树感到寒冷,但它无法运动,只能守在原地等待春天的到来。
而小草在大雪中也并未休眠,它在地下坚持生长,为自己积攒能量。
终于,春天来了,大树慢慢苏醒过来,新的绿叶又开始茂盛。
大树感到更加自负,觉得自己才是这片草地的主宰。
小草也重新探出头来,它那柔软的叶子和嫩绿的颜色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
夏天又一次到来,大树再次成为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但是这一次,人们发现,大树的阴影下,不仅有清凉,还有一片青青的小草。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惊讶地问道。
那时,大树才知道,原来小草一直在他的身边,努力生长着。
大树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骄傲和傲慢,深感愧疚。
它向小草道了歉,并发誓要从此与小草一起守护这片草地。
从那以后,大树和小草变得更加亲密,它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春夏秋冬,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大树学会了谦虚和珍惜,懂得了与小草相互关怀和包容。
而小草也感到欣慰,它明白只有大树的庇护,自己才能茁壮成长。
这棵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强大还是弱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应该学会相互尊重和关怀,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材料作文“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升格展示 整体构思

材料作文“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升格展示整体构思狂风中的大树与小草狂风肆虐,大树伫立,小草低垂。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幅画面,展现了大树和小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之力,也展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大树是一种高大而坚实的植物,它们能够抵御风暴和诸如此类的自然灾害。
在狂风中,大树显得异常坚定和自信,即使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它仍然能够展现自己强大的气质和生命力。
当大树在风暴中不断摇晃,仍能稳稳地站在原地,意味着它是一个有坚韧性、有拼搏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人,即使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与原则。
与大树相比,小草显得相对柔弱一些。
它们不能像大树那样高耸入云,也不能像大树那样长寿。
当风暴咆哮时,小草往往会弯曲甚至折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生命之力。
相反,小草们有着非常坚强的毅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当风暴过去时,它们很快就会自我修复,重新在阳光下抬头生长,重新展现出它们细腻而顽强的生命力。
小草的这种性格,能够启发我们学会坚持,即使面对挫折也能够勇敢面对,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
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大树和小草都有它们所处的角色和位置。
大树通常被认为是主角,它们所担负的责任是提供稳定和生命的保障,为其他生灵创造了优美的生存环境。
而小草作为配角,虽然表现相对柔弱,但它们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能够起到抗风纳沙、固定土壤的作用,甚至还能为各类昆虫、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因此,小草的价值和地位同样不可忽视。
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环境下,大树和小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它们给我们启示: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往前发展。
小草对大树的情意作文

小草对大树的情意作文范文一:小草与大树的情意大树高大挺拔,小草无私奉献,他们之间的情意就像是一对至交好友,互相依存,互相关照。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小草和大树之间情感的理解。
首先,大树和小草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小草和大树之间不仅是一种关系,它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牵挂,是一份信任,是一份责任。
当大树在炎热的夏天饥渴时,小草便悄悄地向大树输送水分,给大树以滋养,让大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大树也不忘回报小草的恩情,它利用自己的枝干为小草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让小草能够在大树的阴影下生长茁壮。
这种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对于生命的渴望和无私的奉献。
其次,大树和小草之间的情感也既包容又融合,彼此相互扶持。
当大树在风雨中摇晃不定时,小草便紧紧地抱住大树的根系,让大树回复自己的平衡感。
大树也不忘为小草提供扶持。
有时候,大树的枝叶会掩盖小草,影响小草的生长和发展,但大树始终不会放弃对小草母体的保护。
这种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对于生命的关爱和无私的信任。
最后,大树和小草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美丽的艺术。
当大树在阳光下摒弃着自己的枝干时,小草便踏着青葱的草叶,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静静地欣赏大树的美丽,感受大树的气息与魅力。
这种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对于生命的美丽和无私的赞赏。
范文二:小草爱大树,爱的是一份执着与坚韧小草爱大树,爱的是一份执着与坚韧。
即使大树在狂风中摇晃不定,即使大树在雷雨中嘶吼欲哭,小草依然不屈不挠,牢牢地攀着大树的根系,不离不弃,永不放弃。
小草只有几寸长,但它有是那么的强壮和顽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持之以恒,铸就成就”。
首先,小草的爱是一种奋斗的信仰。
当小草看到大树在阳光下摇摆着自己的身躯时,小草便会咬着牙坚定自己的信仰,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相信生命的力量。
当然,小草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它可能会被狂风吹倒,被陡坡推开,但这都不能动摇小草对大树的信仰和坚持。
这种信仰的展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对于生命的希望和无私的奋斗。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通用50篇)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通用5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通用50篇)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第一篇在远处,你也许不会注意到那大树下还隐藏着一株小草。
中考作文辅导:“小草与大树”导写资料

(活出自我风采,活出自己的底气) ③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定位好自己的人生; ④ 人要摆正心态 但如果通篇只谈嫉妒心的危害,或只谈人无完人,就算作 是偏离题意了。至于写知足常乐,人要诚实谦虚,或知难而进, 或学会减压,宽容等等,则属于跑题了。
[精彩素材] ①自知之明:
1、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喜好演算的三毛选择了文学,不乐意屈 从的陶潜选择了隐居,不擅长谄媚的苏轼选择了自由。 2、光绪十一年,28岁的辜鸿铭做了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在 国外长大的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但国学根基不深。一次, 总督府宴会,清末大儒沈曾植也参加了。辜鸿铭在宴会上高谈阔 论许久,沈曾植在旁一言不发。辜鸿铭好奇地问:“先生为何沉 默不语?”沈曾植回答说:“你说的话我都能懂,你要懂我的话, 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辜鸿铭受此刺激,从此浸润于中国典籍 之中,“穷四书、五经之奥,兼涉群籍”。十余年后,辜鸿铭再 向沈曾植挑战,沈高挂免战牌。 ②正视自我:
❖ 露珠多彩,人生多姿 ❖ “我原来也是一棵大树,后来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
3、钟离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 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当钟 离春被人取笑丑陋外貌时,她却可以以渊博的学识及敏捷的辩词赢 得了齐宣王对她的信任和敬佩,被封为王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 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4、宋朝词人柳永,早年热心仕途,然而连遭打击,他终于认识到 自己的天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自己的最佳身份不是封侯拜相, 而是文人。于是他彻底顿悟,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潜心研究 制词、音律,吟风弄月,流连于舞榭歌台,将宋词的温柔旖旎推向 了极处。 ③定位人生: 5、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平凡的山区 教师,却做出了不平子。他们没有追求都市华丽的生活,而用平淡 的生活成就了自己身为教师的价值。 6、如果你是一个清洁工,担负那又脏又累的工作,却能换来环境 的整洁、美丽;如果你只是一位工人,你的熬夜劳作却能创造价值, 满足市场所需;如果你是位普通的农民,你用滴滴的汗水就能筑起 五谷丰仓;如果你是位默默无闻的园丁,你会迎来桃李满天下;哪 怕你仅是个街边的擦鞋匠,你也能让鞋“旧貌换新颜”,使人精神 焕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
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
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
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
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
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
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引文材料是一则寓言,涉及的物象有狂风、大树和小草。
面对狂风的肆虐,大树奋力抗争,即使折断了腰;而小草屈腰伏身,最终扬起了脸。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的问话,苏格拉底的回答“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至关重要,似乎模棱两可,但决不偏指一方,彰显了材料的多元性,也为审题立意创设了足够的运作的空间,探究其赞美大树和小草的原因,从根本上提取升华,就应是此材料的意旨所在,从其中一点或将两者结合考虑,都是较佳的切入角度。
温馨导航材料的寓意表示:面对强大的压力,大树展现了坚韧的形象;而小草则是“以柔克刚”的代表,面对狂风,它没有像大树那样顽强的抗争,而是屈腰伏身,紧贴大地,最终慢慢地扬起高贵的头。
的确是“噩梦醒来是早晨”、“历经风雨见彩虹”。
苏格拉底由衷的礼赞,实际就是对小草面对狂风侵袭时选择的充分肯定。
由此可以得出,直面生活中的苦难与强压,堪称伟大;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更值得赞赏。
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两个主体:一是大树,二是小草。
材料中体现的观点也很明确:“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原因:大树在狂风中“奋力抗争,不屈不挠”,小草在狂风中“抖动战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最终的结果是:“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这里,顽强抗争的大树体现了“刚性”,屈腰伏身的小草体现了“柔性”。
在生活中,既要有大树一样的“刚”,又要有小草一样的“柔”,只有刚柔相济,既有所坚持,又有所顺应,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这种立意是最切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把材料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来写,或没有看清前提是“在狂风中”。
这是寓意型材料,审题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同样是面对狂风,大树的态度是“不屈”,结果是“折腰”;小草的态度是“屈身”,结果是“扬脸”。
可见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如何面对狂风”的问题:是应该“不屈”,还是应该“屈身”?二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意。
材料中的“狂风”象征“强大的敌人”“巨大的困难”等;“大树”象征“刚强”,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草”则象征“柔韧”,象征“能屈能伸”的精神。
三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材料倾向相反的方向思考。
如大树宁折不弯,精神可嘉,却其不懂得审时度势,以硬碰硬的做法不值得效仿。
小草审时度势,屈身伏地,保存实力,可谓明智之举;但这也可理解成“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根据以下分析,可作如下三个方面的立意:一是从大树的角度。
可以肯定“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否定“不识时务、以卵击石”的做法。
二是从小草的角度,可肯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精神,也可以否定“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行为。
三是从大树和小草的角度,既肯定不屈不挠,又肯定审时度势。
●佳作一宁折不弯屈子魂“你把生命拓展成平原,在上面种植诗歌。
”“你把不屈悬上日月,照耀着你心中的山河。
”——题记一直有这样一条不屈的河在你心中无尽地奔腾、流淌,携带着无数怨愤,悲怆却无悔的沙石翻滚向生命的尽头。
或许,你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怆的长诗,字字渗透出你的高洁、忠贞、耿直,可这些高尚得发出光芒的品质,却被昏庸腐朽的君王灌注进悲剧的浊浆。
你的悲剧,是一个仁者的悲剧,一个义者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
在那个暗无天日,日月无光的年代,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只有你,只有你,睁着悲愤的双眸,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看昏君误国,西风残照……你泣血垂膺,宁折不弯,“与江底的泥沙为伴,是我最好的归宿。
”或许葬身江底,才能结束那种目睹惨象,心怀远志却无能为力的折磨。
可是,当以死言志付诸行动,你所忧愤的情形,仍在残忍地上演。
生命如歌,你把生命谱写得凄哀悱恻,最后,用消失划上了凄然的休止符。
你的一生,一直沿着“忠君爱国”向前延伸。
当被遥远流放,你牵念的,是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哪怕在投江的瞬间,你的理想,你的信念和你的一颗忠心都始终对楚国不离不弃。
你最大的愿望,最后还是一片遗憾,你敬爱一生的君主最后还是没有幡然悔悟,你无法瞑目!你的忠贞与耿直给你带来的不是嘉赏与尊荣,反而是半生的罹难,可你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在你的心中,品行高洁是鲜花香草,奸佞变节是臭物萧艾。
而你,在我们心中,是香草,万世景仰。
你的《离骚》,起伏回荡,一唱三叹,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言已尽,意无穷。
你将“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思想浸渍其中。
可是,思想终归是思想,黄昏已至,黑夜不远。
你叹,一步一步地走着,看着迫近的黑夜,众芳的荒芜,投身江流,最后将灵魂变成傲立的白荷。
理想、信念、尊荣、生命与诗歌,像巨石激荡起千层白浪,你不知是否会有人因此觉醒。
无论结果如何,历史变成哀悼的回忆,而你却被这片你曾经活过的大地上的人们永远地铭记。
历史的水声幽幽地诵读你的诗,我的眼前浮现出你看夕阳在天边沉落的情景。
画卷中的你,永远那么凛然,可谁能读出你的悲伤,读懂你悲伤的人生诗歌!无论时光流逝多少年,你一直占据着一块叫做“尊敬”的心域。
在那里,你的品行,你的精神让血液有了更为强劲的力量,在我们年轻蓬勃的身体中流淌不息。
不知什么语言有资格来表达对你的尊敬,那么用别人的一首诗来纪念你——初闻新作已忘归,字字落地皆生辉。
汨罗江边咏天语,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闻豪杰为贼屈,天下英雄不胜悲。
赏荐这是一篇歌颂爱国诗人屈原的佳作,习作者以圆熟的文笔,热情洋溢地赞扬屈原忠贞不贰的伟大一生,力挺其宁折不弯的高贵品质。
语言深刻,蕴涵丰富,有着荡气回肠的酣畅淋漓。
文前题记,文末选诗,别具一格,恰切地深化了主题。
●佳作二低头的智慧我看到了,看到风席卷着沙霸道地来了,身旁的树干们顽强地抗争着;我听到了,清晰地听到沙砾猛打树干的啪啪声,还有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
这一刻,我毅然决然地俯下身,低下头,默默地等待着……狂风过后明朗天,就这样,我昂起高贵的头。
也许有人说我胆小,有人说我懦弱。
我承认自己胆小,但决不承认懦弱。
有时,低头,正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
想那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手下是怎样的忍辱负重啊,为赢得信任,不露锋芒,忍辱负重,自称贱臣,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小心伺候,做到百依百顺,三年不愠怒,无恨色。
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夫差生病,勾践“问疾尝粪”,最终博得吴王夫差之欢心,得以重返越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苦心焦思,励精图治,富民兴国,一雪前耻。
还有楚王韩信,曾受一青年屠夫的侮辱,当那屠夫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时,韩信注视了对方很久,很久,之后慢慢低下身来,从其胯下钻了过去。
所有人都骂他是懦夫,都嗤之以鼻,都不屑一顾。
而韩信不理睬别人的冷嘲热讽,胸有强兵百万,发愤努力,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威名大振。
嘉庆皇帝,平日见和珅贪赃枉法,欺上瞒下,本想在登基之后狠狠整治他,可初登皇位的他没有一丝实权,一切的权利都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中。
嘉庆皇帝深知乾隆对和珅宠爱有加,于是,他在朝堂之上不发一言,在私下里也不多说一句,甚至责备那些弹劾和珅的人,而暗地里搜罗和珅的罪证,暗暗积攒着力量,耐心等着时机到来——终于,乾隆驾崩,满朝上下还没来得及悲痛的时候,嘉庆就以二十大罪名拿下了和珅,抄了他的家。
和珅在家自缢而亡。
低下头,忍一时屈辱之气;低下头,藏一时锐利的锋芒;退一步海阔天空,举首处,阳光灿烂。
低头,是沉着的相时而动;低头,是睿智的蓄势待发;低头,是变通的与时俱进!当疯狂的风与沙肆虐的时候,我选择低下头,所以,我和我的伙伴们的足迹能遍布山川大河的每个角落。
有时,低头的确是一种智慧。
真的。
赏荐人们在礼赞大树刚直不阿之时,也会对小草的机敏变通报以欣赏的微笑。
本文紧紧围绕“低头,有时也是一种智慧”展开行文,列举越王勾践、韩信、嘉庆皇帝三个典型事例充分证明,最后又突出强调。
结构缜密,论证有力,的确是一篇优秀之作。
题意理解作文取材于寓言故事,“狂风”可以理解为困难、挫折、磨难、压力……可以理解为具体到生活中的经济危机、失业、地震、伤残、疾病……,也可以理解为邪恶势力、反动统治、残暴手段……“大树”可以理解为正义力量、英雄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有正义感的人、勇敢的人、坚持不动摇的人……,“小草”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地位卑微的人群,也可以理解为力量不足的、尚处在弱势地位的人……顽强抗争的大树体现了“刚性”,屈腰伏身的小草体现了“柔性”。
在生活中,既有“大树”一样的“刚性”,又有“小草”一样的“柔性”;“刚性”有“刚性”的美德,“柔性”有“柔性”的优势,如果能刚柔相济,既有所坚持,又有所顺应,那是最好的结果。
三、试题评价作文所选材料平实易懂,能引发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思考,不局限于只看到“大树”宁折不弯的精神,也能够看到“小草”到遇到强势屈腰伏身的智慧。
适合写议论文。
材料比较宽泛,学生不易把握,苏格拉底的话,容易让学生陷入两难的选择,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审题上有一定难度。
材料中“狂风终于累了,走了。
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容易引起学生误解,以为“大树”的抗争的结果只能是无谓的牺牲,只有小草“柔”的智慧方可取。
这样的思想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