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的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主要包括主控制器、传感器、电源、显示屏等模块。

主控制器采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备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满足手环对实时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的需求。

传感器包括心率检测、血氧检测、步数统计等模块,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为手环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

显示屏采用OLED屏幕,可显示时间、步数、心率等数据。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算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算法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算法、运动监测算法等,用于对手环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则涉及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同步等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老年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血氧等生理数据,并通过传感器模块将数据传输至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显示屏展示给老人或家属查看。

同时,当发现异常数据时,可及时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家属或医生注意。

2. 运动计步运动计步功能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

手环内置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老人的运动状态,统计步数和运动量。

老人可通过手环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同时也可为医生提供参考数据,帮助医生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

3. 远程通信老年智能手环可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同步。

家属或医生可通过手机APP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和运动情况,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关爱和照顾。

四、实现过程及关键技术1. 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在硬件选型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性能稳定、功耗低的STM32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为此,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种重要解决方案。

该设备通过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手段。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老年智能手环的基础,主要包含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部分。

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控制通信模块等任务。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监测、血压监测、步数统计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电源模块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通信模块则负责与手机等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老年智能手环功能的关键。

在软件设计中,主要包含操作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部分。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数据处理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

数据传输通过蓝牙等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手机等设备上。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老年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步数等健康数据。

通过集成的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这些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

同时,手环还可以设置心率、血压的警戒值,当超过警戒值时,及时向老年人发出提醒,避免因健康问题造成的意外伤害。

2. 社交互动除了健康监测功能外,老年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互动功能。

通过蓝牙等通信方式,老年人可以将手环与手机等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聊天、语音通话等互动操作。

同时,手环还可以与家人或医护人员共享健康数据,方便家人或医护人员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 运动记录与提醒老年智能手环还可以记录老年人的运动数据,如步数、运动时间等。

基于STM32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课程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作者:陆翔白培瑞王鹏杨业旺孙农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8期[摘要]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课程,设计了一款能够二次开发的人体生理参数实验教学平台。

该文分析了平台架构,对光电容积法测血氧脉搏原理和加速度传感器计步原理进行介绍,并对开发平台步态及心率准确性进行测试,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实现了预期功能。

[关键词] 生理参数监测;可穿戴;嵌入式;运动计量;光电容积法[基金项目] 2018-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8KB140);2018-2021年度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本科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BJRC20180505);2016-2021年度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资助[作者简介] 陆翔(1982—),男,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视觉跟踪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白培瑞(1971—),男,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分析、视觉跟踪、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研究。

[中图分类号] TP368.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8-0382-03; ; [收稿日期] 2020-03-31引言随着社会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了一门以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在与医学技术结合的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笔者所在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立于2017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笔者设计了一款能够测量人体生理参数并且能够二次开发的學习平台。

本文主要对光电容积法测脉搏原理进行介绍,通过生理参数传感器对人体的血氧含量以及脉搏进行测量;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人体运动参数并计算相应的运动消耗[1]。

此外考虑了开发平台应具有的可扩展性与开放性,预留了蓝牙接口与IO口,便于实现人机交互及功能拓展[2]。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逐渐提升。

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健康助手。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该手环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健康监测体验。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结合多种传感器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活动追踪、提醒等功能。

系统主要由手环主体、传感器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

三、硬件设计1. 主控制器:选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满足手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需求。

2. 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指标。

3. 蓝牙通信模块:采用蓝牙4.2模块,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无线通信,方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4. 电源模块: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配合低功耗设计,保证手环的续航能力。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RTOS(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处理:通过STM32内置的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健康指标。

3. 蓝牙通信协议:遵循蓝牙SIG制定的标准协议,实现手环与手机端的通信。

4. 用户界面: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老年人操作和使用。

五、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通过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体温等健康指标,并通过手机端展示给用户。

2. 活动追踪:记录老年人的步数、运动轨迹等信息,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

3. 提醒功能:设置闹钟、吃药提醒等,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远程控制:通过手机端App,家人可以远程查看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和活动轨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六、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和优化工作。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的课题内容

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的课题内容

一、概述智能手环作为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具有监测健康数据、提醒用户运动情况、记录运动轨迹等功能。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的大背景下,开发一款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智能运动手环成为了当前科技研发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二、研究意义1.传统运动手环的局限性: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多以简单计步、心率监测为主,功能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2.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

三、研究内容1.硬件设计:选择stm3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适用于智能手环的传感器模块、显示屏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等。

2.软件开发: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运动数据采集算法、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管理等软件。

3.功能优化:利用stm32的性能优势,优化智能运动手环的多项功能,例如睡眠监测、跑步轨迹记录、消息提醒等。

四、研究方法1.硬件设计:根据手环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模块,并进行电路设计和PCB制作。

2.软件开发: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包括移植操作系统、编写驱动程序和用户界面设计等。

3.功能验证:通过实际跑步、睡眠监测等场景测试,验证智能运动手环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研究成果1.硬件方面:成功设计出满足功能需求的智能运动手环硬件,并实现小型化、低功耗等特点。

2.软件方面:开发出稳定、高效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界面交互等功能。

3.功能优化: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实现了智能运动手环的多项功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六、结论基于stm32的智能运动手环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市场前景,通过本研究的工作,成功实现了智能运动手环的设计和开发,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七、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智能运动手环的功能和性能,并逐步推广和应用到移动健康监测、运动指导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健康数据和运动建议。

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设计与制作

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设计与制作

• 190•针对越来越多“猝死”事件的发生,本文设计一个可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可以实时监测佩戴者的心率,统计其步数,当数据发生异常时立即发送定位短信至目标手机进行报警。

本设计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HXDZ-30102-ACC 血氧心率传感器和3轴加速传感器ADXL34负责采集心率、血氧、步数数据,SIM868 GSM/GPRS/GPS 模块实现GPS 定位和发送短信。

经过测试与对比,心率监测报警器正常工作,检测到的数据在正常误差范围内,运行稳定。

当下,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跑步、游泳、登山等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

微信还推出了微信运动功能,记录行走的步数。

与此同时,学生跑步猝死的新闻、户外运动爱好人士因为运动过量引发急性心衰导致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智能手环,一般智能手环包括时间、计步、睡眠记录等功能,但其并不具备心率监测、报警等功能。

如果在运动或者日常生活中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率,一旦出现异常能产生报警,那么就能减少由于心率问题产生的猝死案例。

1 系统设计本文拟设计一个基于STM32的可穿戴式的心率监测报警器,同时添加计步功能,用以统计运动步数。

系统通过加速度计检测运动步数、血氧心率传感器监测心率与血氧,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由显示模块显示;如果检测到的数据异常则会自动产生报警并发送定位信息短信至目标联系人,同时也可以手动发送定位短信给目标联系人以寻求获得帮助。

2 硬件设计考虑到心率监测报警器的可穿戴性,系统的硬件设计需考虑到尺寸、功耗及外观等因素。

系统硬件的选取与设计倾向于尺寸小、功耗低的芯片与电子元器件,同时需要设计良好的PCB 板布局与连线,以求获得较佳的性能与外观。

2.1 最小系统系统的控制系统采用STM32F103系列的单片机。

STM32F103C8T6穿戴式心率监测报警器设计与制作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 李文祺 高佳锋 尚玲珑 蓝 翔 肖志坚 郑定超图1 心率监测报警器电路图• 191•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 内核的32位的微控制器,是一款48管脚封装、低功耗的单片机,且性能稳定价格实惠。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针对老年人的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市场的新宠。

其中,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设计及实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阐述如何利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一款具有多功能特性的老年智能手环,包括设计原理、功能模块设计以及软件算法等方面的实现细节。

二、系统总体设计1. 设计原理本系统以STM32系列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传感器模块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将数据传输至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此外,系统还具有实时定位、通讯、运动监测等功能,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2.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电源模块、通讯模块等。

其中,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用于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通讯模块则负责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三、功能模块设计1. 健康监测模块健康监测模块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STM32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此外,系统还具有异常报警功能,当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可及时向用户或医护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2. 运动监测模块运动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运动状态,如步数、距离、运动时间等。

此外,系统还可根据老年人的运动数据,为其提供科学的运动建议和健康指导。

3. 实时定位与通讯模块实时定位与通讯模块通过GPS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老年人的实时定位和通讯功能。

当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手环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

此外,家人或医护人员也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老年人的位置信息,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安全情况。

四、软件算法与实现1. 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处理算法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设计应运而生。

该设计以实现健康监测、安全防护及简单互动等功能为主,通过穿戴式手环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安全的智能化生活体验。

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STM32的老年智能手环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测试结果。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健康监测、安全防护等功能。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1)主控制器: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满足手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需求。

(2)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检测模块、血压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等,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3)通信模块:支持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方便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互动。

(4)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式电池,具备低电量提醒功能,保证手环的续航能力。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算法及界面设计等方面。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实现健康监测和安全防护功能。

同时,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和操作。

三、功能实现1. 健康监测功能通过集成的心率检测、血压检测等传感器模块,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通过算法处理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得出健康指标,如心率异常、血压异常等,并通过蓝牙或Wi-Fi将数据传输至手机或其他设备。

2. 安全防护功能手环内置GPS定位模块和紧急求助按钮。

当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快速按下求助按钮,手环将发送位置信息至家人或医护人员。

同时,手环还可设置电子围栏功能,当老年人离开安全区域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

3. 简单互动功能通过友好的界面设计和语音交互功能,使老年人能够轻松使用手环进行操作和互动。

例如,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手环的开关机、查看健康数据等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TM32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
摘要围绕可穿戴思路,从健康监测、实时防护角度出发,提出了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以STM32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主要包含智能手表和防护头盔2个模块。

实现了多功能手表、计步、体参测量、跌倒检测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嵌入式处理器;可穿戴设备;体参监测;跌倒检测
中图分类号TP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14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子技术进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电子产品嵌入到衣服、帽子、鞋、手表等物体上,形成智能穿戴设备,对方便我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

本文介绍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可穿戴实时监测保护系统设计,具有体参测量、多用手表、一键定位报警、运动数据采集、身体危险监测与报警等功能,适合户外运动、户外作业等各类人群的应用。

1 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微型智能手表和可嵌入帽子2个模块组成。

2个模块都以STM32微处理器为核心,既可相互配合工作,也可独立运行。

1.1 微型智能手表模块设计
微型智能手表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脉率测量模块、计步模块、触摸屏、无线传输模块等组成。

在实现传统手表功能的基础上,还可监测脉搏体参数据,并根据人体运动时手势的变化,进行走动步数监测。

脉率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

将红外传感器嵌入手表底部,检测由于心脏周期性收缩和扩张产生的搏动心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整形后,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得出脉率数据[2-4]。

1.2 可嵌入式帽子模块设计
帽子模块主要由体温监测模块、人体姿态检测模块、GPS 定位模块、GSM通信模块等组成。

采用三维角度传感器MPU6050模块检测人体姿态信号,作为老人、户外作业人群等使用群体摔倒时的判断依据,实现摔倒意外监测功能。

采用单片机控制GPS模块,完成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户外定位、导航等功能。

系统设计最大特色是一体设计,采用无线供电贴片,取消所有外置接口。

这种设计能够大大加强可穿戴设备的防水防潮防尘能力,显著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2 系统软件设计
2.1 智能手表模块软件设计
手表模块软件部分主要负责多用手表的功能实现、脉率测量、计步测量和帽子端无线数据传输。

主程序流程如图3
所示。

采用前后台结构的模块化编程。

主程序完成各个功能
模块的初始化、通端控制。

手表、脉率测量、计步等功能,一旦启动,都有相应的中断程序负责监控处理,各个功能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后,按照指定的格式,将数据放在显示缓冲区。

主程序循环对显示缓冲区的内容进行屏幕刷新。

脉率测量程序利用STM32内置高级计数器来实现,通过计算预置系统时间内脉搏脉冲引起的计数器计数值来获得脉率信息,并进行数字滤波,消除工频干扰。

体参数据由2.4G无线传输模块,从帽子端接收到数据,手表端会进行数据正确性判断、整理,然后储存在外部储存器中,最后刷新屏幕进行显示。

2.2 可嵌入式帽子端软件设计
帽子端的软件部分主要负责人体姿态数据的采集、跌倒判断以及报警处理等,流程图如图4所示。

采用定时中断,获取MPU6050姿态数据,如果姿态数据在正常范围内,则进行卡尔曼数字滤波,减少数据干扰。

滤波后如果判断为跌倒姿态,则计数器Count加1,连续T次为跌倒状态,则启动报警,并发送定位信息。

调整参数T的大小,可以控制跌倒报警的灵敏度,
避免正常活动,如跑步、弯腰拾取物体等动作产生的误报警[5-6]。

3 结论
本设计开发了基于STM32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可穿戴
实时监测防护系统。

该系统可通过嵌入在头盔或者帽子中的模块实时监测人体体参数据显示在手表模块上。

当检测到用户摔倒、体温过高、脉率失常等异常情况时,能自动进行短信或语音报警并提供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

体参信息可长时间记录并能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在线获取健身运动建议。

系统经过测试,实现了跌倒报警、脉率测量、地理位置发送、健康状况分析等功能,可在可穿戴式手表、帽子产品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封顺天.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4(3):52-57.
[2]楼然苗,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2版.北京: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3]赵祥,周建斌,周靖,等.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红外脉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5(6):
75-78.
[4]张家盛,张加岭,等.可穿戴式心率检测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2):107-108.
[5]刘莉,郑冬云,刘晓军.基于MPU6050的老年人跌倒监测系统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5(5):327-330.
[6]曲凤娟.可穿戴式跌倒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J].科技视界,20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