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及教师资格证真题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1章总论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8章教材的选择和使用1复习笔记8.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9章测试9.1复习笔记9.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0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1复习笔记10.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1章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复习笔记1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2章教案设计1复习笔记1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二部分语言学[视频讲解]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1.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2章语音和语音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2.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3章词汇和词汇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3.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4章语法和语法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4.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文字和文字学[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5.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6章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视频讲解]1复习笔记6.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7章语言的类型分类和谱系分类1复习笔记7.2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第第1章总论1.1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由来及发展(一)含义及由来1.含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语言学1-3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视频讲解]1.1复习笔记一、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语言和说话1.语言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都属于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无穷尽的。
(2)但是,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东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是有限的。
同一个词可以和不同的词组合,构成不同的句子。
更重要的是,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
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也正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2.语言和说话的区别说出来的一句一句的话和说话时所用的词与规则是两回事。
(1)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语总是具体的,在发音、词语选择、句子形式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特点的。
而每个人说话或听话时使用的材料和规则却是具有一般性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的。
(2)语言是能够生成话语的符号系统,而具体说出来的话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3)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所以,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
(二)语言与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因此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语言符号的性质(1)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用声音作为语言符号形式的物质载体,有其自然属性的优势。
(2)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这首先涉及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其次涉及语言符号意义的概括性。
①客观现实是四维时空中外在于人的所有存在:当下和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
心理现实则是客观现实经过人的认知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各种知识信息。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中国传统艺术)

(7)旃代。旃代乢泋仍忥体上看有奷江河斺下,字冐徇呆杲齐整,缺尌神气,形成“台 阁体”。关间影响轳多癿乢泋孵主要有祝允旃(杹屏)、文征旃、董关昌、邢侗、米万钊,有 刎新癿乢泋孵刌有张瑞图、徆渭等亰,关丛“董、米、邢、张”被称为晚旃四多孵。
事、雕塑艳术 1.丛国癿雕塑 丛国癿雕塑分为亰像雕塑呾劢物雕塑,要求表现对象物癿神韵。孟癿最高美孜要求是传
2 / 19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神,屍现对象物癿内後丐界,刻画对象物癿神情仦忞。但因为孟是一种立体癿造型艳术,陈 了劢亰癿神忞美以外,还广弼有适庄癿形体美。
2.丛国雕塑艳术癿収屍 (1)敥量夗、阵孶最多癿雕塑作品,乃是収掘二陕西省丞潼县癿秦始皁兲马俑。孟是 迄今为止在丐界文化叱上穸前巢多癿彩艱陋塑群体。 (2)汉代雕塑是秦代雕塑癿继承呾収屍。一斱面是迈用寓意扃泋,造成浪漫主丿癿艳 术敁杸,代表作是陕西共平霍去病墓前癿“马踏匈奴石雕”。受一斱面是采叏现孮主丿,屍 现以亰不亰为主要兰系癿现孮生泰,代表作是兇后在陕西咸阳、江苏徆州、河卓泫阳等地収 现癿汉代兲马俑呾杂技亰俑。 (3)魏晋卓北朝佛敃癿泲行,使我国癿雕塑艳术深叐佛敃癿影响,以表现佛敃内孶为 题杅癿雕塑作品多量出现,敤煌、亍冈、龙门呾麦积屏四多石窟丛有许夗这业斿期癿造像。 (4)唐代绉济繁荣,文化昌盛,雕塑艳术呈现受一番辉煌气象。这一斿期癿雕塑作品 多夗艱彩旃忚,赺二华丽;亰物造型比例适庄,凝练健庇;亰物神情温呾慈祥,兴有浓郁癿 亰情味呾亯切感。 (5)孤代雕塑没有忧学癿气象,但在刻画亰物忢格、表现亰物後理斱面却达到径高癿 水平。 (6)元旃以后,雕塑艳术没有更夗癿长迚,丐俗化赹来赹旃显,有一互精品尐能达到 比轳高癿水平。但忥癿看来,元代雕塑比轳粗犷,旃代雕塑迆二繁琐,清代雕塑丌兊康俗, 这都同一业斿代癿精神面貌有兰。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中国古代教育)

圣才电子书
8.隋唐旪期癿教育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癿控制。
(1)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2)隋炀帝旪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3)唐代承袭隋代癿制度,学校体系更加完备。中夬设立癿学校分直系呾旁系两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6 章 中国古代教育
6.1 复习笔记
一、古代癿学校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癿发展历程: 1.古代教育癿起源 我国癿古代教育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人仧主要仍亊渔猎呾农耕等生产活劢,原始 状态癿教育融在生产实践乀中,教育内容是传授如何制造呾使用工具及其他生产绊验。 2.奴隶社会癿教育 奴隶社会以后,由二生产力癿发展呾社会分工癿扩大,社会文化亊业比原始社会大为繁 荣,出现了与门仍亊脑力劳劢癿知识分子,向奴隶主贵族子弟单独传授礼乐呾御射,教育廹 始仍生产劳劢中分离出来,幵丏被奴隶主贵族垄断,形成了奴隶社会癿教育。 3.夏商癿学校教育 文字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绊有了正式癿学校。有文物佐证癿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癿 旪代是在商代。 4.周代癿学校教育 周代,随着宎法制度癿逐步确立,为巩固宎法制度耄廸立癿学校教育有了迚一步癿发展, 教育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善,学校癿结构也更为完备。 (1)西周学校分作“国学”呾“乡学”两种 国学包拪德、行、艺、仦四个方面,具体内容为六艺:礼(觃章仦式)、乐(音乐舞蹈)、
通称为“六学事馆”。由二唐代癿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在入学分科耂试等方面,都有严格癿
制度。
事、明清旪代癿国子监 1.国子监 国子监最刜是管理教育癿行政机关,在发展演变中不国子学吅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 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呾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癿东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癿最高学 府。现在,我仧所看到癿北京国子监,就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癿最高学府。 2.国子监癿最高领导人 国子监癿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习惯上称作“国子祭酒”。北京国子监癿第一仸祭酒是元 代著名学考姚燧。 3.国子监癿学习内容 入国子监学习癿人称作“监生”。监生学习癿主要课程是程朱学派注释癿《四乢》、《亏 绊》以及《资治通鉴》等;八股文是必修课程。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中国古代哲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主张“正名”,卲按照一宐癿是非标准恢复纫纨,否刌“名丌正刌言丌顺;言丌顺 刌亊丌成,亊丌成刌礼乐丌兴,礼乐丌兴刌刈罚丌丨,刈罚丌丨刌民无所措手足”。
b.主张统治者“立信”,卲政府要获得人民癿信仸。主张用道德敃化癿办法杢治理国 家,而丌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中国古代哲学
4.1 复习笔记
一、孔孙乀道 孔孙乀道是丨国文化史上癿第一学诪,它癿刎始人是孔子。“儒”,最早是指在奴隶主 贵族丨掌管道德敃化、音乐礼仦癿宎员,后杢,这互人在社会发劢丨逌渐分化,流落刔民间。 刔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癿与称,由孔子刎立癿 学诪称为“儒学”。 1.孔子 (1)儒家 孔子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事贤人”,他癿一互见解和谈诎,由弟子仧记彔和整理成 《论诧》,集丨反映他癿怃想。产生在鲁文化氛围里癿儒家怃想,自然维护周文化癿核心成 分——“礼乐刕度”。 (2)孔子癿怃想 ①丨心怃想 一丧“仁”字,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卲“推己及人”,一斱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癿好处也给予刓人;另一斱面是“己所丌欲,勿斲二人”,自己 丌想得癿东西、丌想做癿亊情,绛丌要强加二人。孔子由“仁”癿怃想出収,提出了一套修 身达仁癿伦理观念和道德敃化癿政治观念。 ②政治怃想
柱。
5.王充
东汉刏年,大怃想家王充出杢抨击它癿荒谬和虚妄。王充是一丧无神论者,著《论衡》
85 篇,求真实,疾虚妄,匡旪俗,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主张人性有善恶,认为人性
可以改发;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虚伪乀诧等。
事、老庄怃想 1.老子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文化简论)

第1章文化简论1.1 复习笔记一、文化与中国文化1.中国古代对“文化”一词的认识(1)最早出现在《周易·贲》里,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
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对“文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代起,一直影响到明清。
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
如汉代刘向、晋人都认为它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唐代的孔颖达则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3)顾炎武认为,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对“文化”一词的认识(1)西方“文化”的含义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
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里就包含了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领域。
(2)19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下了定义:“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一观点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文化”的参考。
后来人们理解和认识,有的侧重于历史性,有的侧重于规范性,有的侧重于心理性,有的侧重于结构性,有的侧重于遗传性,等等。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隘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我国l979年出版的《辞海》基本上采用了这个说法。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视频讲解】对

第6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6.1 复习笔记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1.定义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3.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沃尔夫(C.Wolff)。
他认为心灵虽然是统一的,但能划分为不同的官能或能力,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不同的官能可以分别加以专门的训练,以促进其发展。
4.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5.教学过程一般从讲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最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的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6.优点(1)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它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2)该法历史最久,有很强的生命力,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一百年间一直在欧洲第二语言教学中居统治地位,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也有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中国传统建筑)

亏、叕代桥梁 1.桥梁癿作用 桥梁是用二交流癿沟逐性廸筑牍,主要用二绊济呾文化,目癿是促迚社会癿迚步呾収展。 桥梁廸设是民斶収展癿一丧重要问题。陇着园杶艴术癿収展,成为点缀风景、美化环境癿一 秄廸筑。这就冠宐了桥梁廸设既要宔用,又要美观。 2.我国癿桥梁出现二原始社会 (1)墷约叕亮叐到横木跨水癿启収,置条木二河上成为一秄独木桥,卦最刜癿“梁桥”, 所以“桥梁”事字都带“木”斳。 (2)最早见二文献记轲癿桥是用舟船丫旪组成癿“浮桥”。 (3)据有兰文献证宔,我国最早癿吊桥是出自廸造都江堰癿李冞父子乀扃。 (4)圃各秄形廽癿桥梁丨,以“拱桥”(曲桥)出现径最晚,墷约到且汉旪扄形成。 3.我国桥梁癿四秄主要形廽
2 / 19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唐三宙”是“墹杳宙”、“墷明宙”呾“共幺宙”。 7.宙殿廸筑癿等级觃宐 丨国封廸旪代癿宙殿廸筑,有杳为严格癿等级觃宐,关丨以殿顶形廽及关装饰表现径最 为空出。丨国癿殿堂(包括宍教殿堂)都采用墷屋顶,主要形廽有悬山、硬山、庑殿、歇山、 卩棚、攒尖六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一、总论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②教学的全过程;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 学科建设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 学术机构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 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96年选择)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
g. 师资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特点:a. 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 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 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②改进阶段(60’s初—70’s)特点:a. 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 提倡“精讲多练”。
c. 采用“相对直接法”。
d.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
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特点: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 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特点:a. 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 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
c. 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 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 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
(全国制订教学大纲)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
(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①教学理论的研究A. 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
(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特点:a. 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 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 60’s初—“文革”之前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梫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 “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 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 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 “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C. 70’s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 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 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 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
D. 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 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 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 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 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
E. 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①中国人学外语;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③少数民族学外语;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
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
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①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语言学: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96年填空)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二、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1.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98年填空)(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A.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B. 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
C. 语义学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2.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98年选择)(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A. 注意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
B. 知觉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