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x1-4 DNA和蛋白质技术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全方位讲解课件3.2.3

②若问 D、A、B 具体是什么生物,则 D 主要为绿色植物, A 主要为动物,B 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 营腐生的动物。
③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 包括 D 和 A 生物。
跟踪训练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B.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 键的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 两个重要组成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 同概念上的重合,如鹰捕食蛇,鹰与蛇又都捕食蛙,是捕食与 竞争关系。
跟踪训练 2 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 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①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
量中的一部分 ②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③
图中 X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根据图中
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被蜘蛛吃下但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蜘蛛是肉食性动物,至少是次级消费者, 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 X 是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消耗的,代表 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是用蜘蛛的同化量除以猎物种群的同化量,储存在猎 物种群有机物中的能量不是猎物种群的同化量的全部,不能算 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写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 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③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 包括 D 和 A 生物。
跟踪训练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B.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 键的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 两个重要组成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 同概念上的重合,如鹰捕食蛇,鹰与蛇又都捕食蛙,是捕食与 竞争关系。
跟踪训练 2 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 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①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
量中的一部分 ②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③
图中 X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根据图中
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被蜘蛛吃下但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蜘蛛是肉食性动物,至少是次级消费者, 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 X 是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消耗的,代表 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是用蜘蛛的同化量除以猎物种群的同化量,储存在猎 物种群有机物中的能量不是猎物种群的同化量的全部,不能算 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写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 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 (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5-1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 [关键点击] 1.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
等位基因对数)。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 Bb ↓ ↓ CC ↓ Dd
2×
2
× 1
×2=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 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 与 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 少种? 先求 AaBbCc、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 种配子,AaBbCC→4 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 因而 AaBbCc 与 AaBbCC 配子间有 8×4=32 种结合方式。
4种
1种(AbD或Abd或 abD或abd)
一个雄性个体
4种
4种(AbD、Abd、abD、abd)
2.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常用方法:植物体常采用测交法或自交法;动物体常采
用测交法。自交后的比例为9∶3∶3∶1;测交后的比例为
1∶1∶1∶1。 (2)结果分析:若出现相应性状的分离比,则符合自由组定 律;否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6 3 1 2 + + ∶ 12 12 12 12=3∶1,由此推断亲本黄色卷尾鼠基因型为
(AaBb)双杂合子,控制鼠毛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3.(2013·安徽名校联考)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
植株的基因型为A-B-,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
四、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选材(豌豆); 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④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 绎推理→测交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 1.[判一判] (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 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5.2 染色体变异(人教版)

胞与细胞之间分离(解离)。
【例7】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
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
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
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1)实验原理 :低温抑制________ 纺锤体 的形成,以致影响 染色体 被拉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使得细 ________ 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方法步骤:洋葱根尖培养→固定→制作装片(解离 漂洗 染色 →________→________→制片)→观察。 (3)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及用途: 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②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将染色体染上颜色(染色)。 ③解离液[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细
离体培养
花药 ― ― → 单倍体植株 (2)过程: ― ― ― ― ― ― → 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正常生殖的纯合子― ― →新品种。
(3)优点包括: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②获得 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4)缺点:技术复杂一些,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选择 秋水仙素处理
(5)培育抗病高产植株:
①原理: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减少,
人工 秋水仙素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萌 诱导 单倍体幼苗 发的种子或幼苗 正常
几乎全部动物、 过半数高等植物
植物特点
果实、种子较大, 生长发育延迟, 结实率低 香蕉(3N)、普 通小麦(6N)
举例
【例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D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 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 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 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创新大课堂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走近细胞

( )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 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 体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组成了生 物膜系统
C [图示细胞中a是高等植物细胞,b是动物 细胞,c是细菌。A项中c不存在染色体。B 项中c具有细胞壁。D项中高等动、植物细
细胞膜、细胞NA分质子以
及核糖体,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2)常见的两种原核细胞
【解惑】 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 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三、细胞学说 1.[连一连]
细并 胞由 是细 一胞 个和 有机细体,胞一产切动物所植构物成都由 细胞发育而来, 2.内容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关键点击]
1.细胞多样性
(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 构等各不相同。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 同。
(3)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4.显微镜观察的像及移动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
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 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下方 ,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 上方移动,即物像位于哪个方向,那么应 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5.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的比较
物像 大小
看到 细胞 数目
是否遵循遗传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规律
规律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 体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
C.三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 体
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组成了生 物膜系统
C [图示细胞中a是高等植物细胞,b是动物 细胞,c是细菌。A项中c不存在染色体。B 项中c具有细胞壁。D项中高等动、植物细
细胞膜、细胞NA分质子以
及核糖体,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2)常见的两种原核细胞
【解惑】 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 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三、细胞学说 1.[连一连]
细并 胞由 是细 一胞 个和 有机细体,胞一产切动物所植构物成都由 细胞发育而来, 2.内容细胞是一个 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关键点击]
1.细胞多样性
(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 构等各不相同。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 同。
(3)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性与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4.显微镜观察的像及移动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
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细胞在显微镜下的 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下方 ,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 上方移动,即物像位于哪个方向,那么应 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5.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的比较
物像 大小
看到 细胞 数目
是否遵循遗传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规律
规律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

(对应学生用书P238)
一、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DNA 提取的方法 (1)基本思路:选用一定的 物理 或 化学 方法分离具有不 同 物理 或 化学 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原理:利用 DNA 与RNA、蛋白质 和 脂质 等在物理 和 化学 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 DNA,去除其他成分。
NaCl溶液
80℃~100℃ 冷却
(2)PCR反应过程
①变性:当温度上升到 90℃ 为 单链 。
以上时,双链DNA解聚
②复性:温度下降到 50℃左右 时,两种 引物 通过碱基
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③延伸:温度上升到 72℃左右 时,溶液中的4种脱氧核 苷酸(A,T,C,G)在 DNA聚合酶 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
【答案】 A
3.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大步,这三
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
A.95℃、55℃、72℃
B.72℃、50℃、92℃
C.50℃、92℃、72℃ D.80℃、50℃、72℃
【解析】 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90℃~95℃)时,双链DNA 解旋为单链,称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50℃左右(40℃~60℃) 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称为 复性;当温度上升到72℃(70℃~75℃)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 核苷酸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缓冲溶液 pH
①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 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②原理: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一
3.
定pH下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 的作
电 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
泳
的电极移动。因各种分子 带电性质 的差异以
一、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DNA 提取的方法 (1)基本思路:选用一定的 物理 或 化学 方法分离具有不 同 物理 或 化学 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原理:利用 DNA 与RNA、蛋白质 和 脂质 等在物理 和 化学 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 DNA,去除其他成分。
NaCl溶液
80℃~100℃ 冷却
(2)PCR反应过程
①变性:当温度上升到 90℃ 为 单链 。
以上时,双链DNA解聚
②复性:温度下降到 50℃左右 时,两种 引物 通过碱基
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③延伸:温度上升到 72℃左右 时,溶液中的4种脱氧核 苷酸(A,T,C,G)在 DNA聚合酶 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
【答案】 A
3.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大步,这三
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
A.95℃、55℃、72℃
B.72℃、50℃、92℃
C.50℃、92℃、72℃ D.80℃、50℃、72℃
【解析】 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90℃~95℃)时,双链DNA 解旋为单链,称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50℃左右(40℃~60℃) 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称为 复性;当温度上升到72℃(70℃~75℃)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 核苷酸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缓冲溶液 pH
①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 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②原理: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一
3.
定pH下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 的作
电 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
泳
的电极移动。因各种分子 带电性质 的差异以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1-4-1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
定
(√) (5) 人的精子、卵细胞中只有 23个 DNA分子,受精卵中只有 46个 (× )
(6)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关键点击] 1.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区别 项目 精子形成过 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误区警示] 1.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
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
的,如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2.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 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
裂过程中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
3.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没有先后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也分 离,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同源染色体: 配对 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
都 相同 ,一条来自
源染色体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同
2.[连一连]
【解惑】
(1)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人的
X和Y染色体,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得多,但减Ⅰ过程中能
联会,仍称为同源染色体。(2)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
裂图取自同一生物体,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为雄性,故图②产 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4.(2013·南京模拟)下列是某高等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
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效应B细胞或效应T细胞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x3-1 基因工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质粒的T-DNA 转化 上→农杆菌→导入
将含有目的基因
的表达载体提纯
→取卵(受精 卵)→显微注射 →受精卵发育→ 获得具有新性状
Ca2+处理细胞→ 感受态细胞→重 组表达载体与感
过程 植物细胞→整合到
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表达
受态细胞混合→
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分子
的动物
(4)将一个基因从DNA分子上切割下来,需要切两次,同
时产生4个黏性末端。
(5)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都相
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
一般不相同。 (6)限制酶切割位点应位于标记基因之外,不能破坏标记基因, 以便于进行检测。 (7)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与细胞膜上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基因 工程中的载体是DNA分子,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 膜载体是蛋白质,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D.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其抗性基
因,因此以蛋白质的氨
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通常不同;只有目
的基因表达,使受体表现出目标性状或获得目标产物才标志
着基因工程操作的成功;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用 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误区警示]
(1)一般情况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 因的片段,但有时可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 因,这样可避免质粒和质粒之间、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之 间的连接。
(2)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
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转化的实质是目的基因整合 到受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2015年高考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1-1-4

⑤ 免疫 ;⑥ 信息传递 等 ③产生可 遗传的变异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思维激活
识图分析:下面的图1、图2均涉及蛋白质、核酸元素组成 及其内在关系,请仔细辨析并解读。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提示
(1) 图 1中由 A 、 B、 C三种大分子之间的关系可推断 A
(2013课标Ⅱ、重庆理综,2012安徽理综、海南卷、上海卷, 2011海南,2010江苏……)
1.图解核酸结构层次
图一
核酸结构层次图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图二
DNA、RNA组成成分比较图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核苷 酸 遗传 物质 举例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结构物质 :角蛋白、肌纤 维蛋白等
主要 功能物质:① 运输 ——血红 功能 蛋白、载体;② 催化 —— 酶(多数);③ 免疫 ——抗体; ④ 调节 ——胰岛素、生长激素 分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决 定生物性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M1、M2、M3、
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由于脂肪含C、H 较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 mRNA, 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 酸的m4是指核苷酸;不同核酸的核苷酸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 B
含糖。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思维激活
识图分析:下面的图1、图2均涉及蛋白质、核酸元素组成 及其内在关系,请仔细辨析并解读。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提示
(1) 图 1中由 A 、 B、 C三种大分子之间的关系可推断 A
(2013课标Ⅱ、重庆理综,2012安徽理综、海南卷、上海卷, 2011海南,2010江苏……)
1.图解核酸结构层次
图一
核酸结构层次图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图二
DNA、RNA组成成分比较图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核苷 酸 遗传 物质 举例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结构物质 :角蛋白、肌纤 维蛋白等
主要 功能物质:① 运输 ——血红 功能 蛋白、载体;② 催化 —— 酶(多数);③ 免疫 ——抗体; ④ 调节 ——胰岛素、生长激素 分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决 定生物性状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解析
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M1、M2、M3、
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由于脂肪含C、H 较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基 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 mRNA, 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 酸的m4是指核苷酸;不同核酸的核苷酸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 B
含糖。
多维课堂· 师生互动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NA与二苯胺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 )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2.[判一判] (1)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子链,因此DNA的合成方 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 (√)
(2)变性过程中高温使DNA变性解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 酶的作用。
(3)延伸过程用到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因此在PCR扩增时
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滤去析出物 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 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即呈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B [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时,滤取析 出物;将丝状物溶解在0.015 mol/L的NaCl中,加入二苯胺
的亲和力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分离方法 ①凝胶色谱法:也称做 分配色谱法,是根据 相对分子质量
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②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 程。常用的电泳法有 琼脂糖凝胶电泳 和 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
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
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 血红蛋白 的释放→分离血
或平板
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要先灼烧接种环其目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以分别为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
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 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
滤。其目的是
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
。
。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
等的、冷却后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4)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沸水中加热 5 min,溶液变成蓝色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1.PCR原理
DNA 热变性 2.PCR反应过程 (1) 变性 :当温度上升到 90 ℃ 以上时,双链DNA 解聚为单链。 原理
(2) 复性 :温度下降到 55 ℃左右 时,两种 引物 通过碱基 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等的差异,在电泳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 各种分子的分离。(4)根据图示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的携带者含有两种血红蛋白,原因是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 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答案】
(1)生理盐水 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
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2)除去小分子杂质 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4)2 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
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考向三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2013·山东卷)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生 胡萝卜素的微生物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 的是 酵母菌R提供 和 和 。 。
【答案】 (2)碳源 滤去不溶物
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4)(实验)对照
课时作业(三十五)
2.DNA粗提取实验材料和方法的选择
(1)不同生物的组织中DNA含量不同
在选取材料时,应本着DNA含量高、材料易得、便于提 取的原则。 (2)材料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不同 ①植物组织:取材→研磨→过滤→沉淀。 ②鸡血:制备鸡血细胞液→提取核DNA→溶解细胞核内 DNA→析出并滤取DNA→DNA再溶解→提取较纯净的
玫瑰香。
(√)
(3)从橘皮里面提取的芳香油色泽鲜艳,并带有橘香味。 (× )
DNA的粗提取与分离
[关键点击]
1.DNA与蛋白质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较
2 mol/L NaCl 溶液
0. 14 mol/L NaCl 溶液
溶解规律
DNA
溶解
析出
蛋白质
部分发生 盐析沉淀
NaCl 溶液从 2 mol/L 溶解 降低过程中,溶解度 逐渐增大
并搅拌,可
(2)步骤二中,过滤后收集含有DNA的
。
(3)步骤三、四的操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中,通过向溶液中加入 的量浓度至 液中的杂质。 调节NaCl溶液的物质
mol/L时,DNA将会析出,过滤去除溶
(4)步骤七:向步骤六过滤后的 冷却的
中加入等体积的 色
②实验流程
2.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性质:不溶于 水 ,微溶于乙醇,易溶于 石油醚 等有机溶剂。 (2)实验设计 ①方法:萃取法, 石油醚 最适宜作萃取剂。 ②实验流程
(3)鉴定方法: 纸层析 法。
[优化落实]
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判一判] (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 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 (2)DNA不溶于冷酒精,可用酒精进一步提取DNA。(√)
红蛋白溶液 粗分离:用 透析 法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 的杂质 纯化:用 凝胶色谱 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 纯度鉴定: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四、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
①方法:水蒸气蒸馏 法。 ②实验流程
(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
①方法:一般用 压榨 法。
试剂,需沸水浴加热几分钟,才呈蓝色;用菜花替代鸡血为
实验材料,需要对材料的细胞壁进行处理。调节NaCl溶液浓 度改变不同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加入木瓜蛋白酶分解蛋白 质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故B正确。]
2.下图表示以鸡血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
操作程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 使鸡血细胞破裂。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 反复冲洗、
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 7.0的缓冲
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 是 。 ,若要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 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
洗脱出来。
(× )
(2)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与分子本身 的大小和形状无关,而与所带电荷的差异有关。 (× ) (√)
(3)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电泳迁移速率完全 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四、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4.[判一判]
(1)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油水混合物中要加入氯化钠, 使油水混合物发生盐析,从而将玫瑰油和水分开。 (× ) (2)从玫瑰花里面提取的芳香油呈淡黄色,并带有甜韵的
,静置2~3 min,溶液中会出现
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
(5)步骤七:DNA遇 溶液呈 色。 试剂,沸水浴5 min,冷却后,
解析
破碎红细胞应用蒸馏水,使之吸水涨破。DNA在不同
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 DNA溶解,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DNA析出。可通过 加入蒸馏水将2 mol/L的NaCl溶液稀释为0.14 mol/L的NaCl 溶液。DNA不溶于冷酒精,遇二苯胺加热呈蓝色。
【解析】
(1)微生物接种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
线法,为了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接种过程要进行无菌操作, 接种前对接种环灼烧是为了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2)蔗糖主要提供碳源,也可作为能源物质,硝酸盐含氮
元素,可提供氮源。 (3)胡萝卜素不是很稳定,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 致其分解,由于萃取剂往往具有挥发性,且易燃烧,如果直 接加热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燃烧爆炸,萃取后需将 原料中的固体物滤去。 (4)用标准样品可以对照检查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的纯度。
DNA。
[误区警示]
(1)本实验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原因是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可选用鸡血细胞作材料。 (2)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 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 DNA从溶液中析出。
[演练提升]
1.(2011·江苏高考)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3) 延伸 :温度上升到72 ℃左右时,溶液中的4种脱氧核苷
酸(A、T、C、G)在 DNA聚合酶 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三、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原理及方法 (1)原理: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 大小 、
所带 电荷 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
(写出一种方法)。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
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 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携带者有 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
度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洗涤红细胞所用的溶液是生理盐水,根据
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臵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 破,释放出血红蛋白。(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 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小分子杂质;可通过增加缓冲液的量或 及时更换缓冲液等方法缩短透析时间,能尽快达到理想的透
析效果。(3)由于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
需要再添加。
(× )
(4)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不做标记,控制“94℃~55℃~72℃”温度循环3次,则在 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25%。 (5)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