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 滞后,但也更加注重与 区域性的规划(研究)相 结合,研究城市环境容 量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 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 化的轨道。

试论城市规划区中的绿地系统规划

试论城市规划区中的绿地系统规划

试论城市规划区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发表时间:2018-03-05T15:02:47.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作者:刘林波郑伯红[导读] 希望本文所叙述的内容能够在某些方面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实现社会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76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特色建设和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应该以城市环境为基础,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

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规划措施进行探讨,为城市绿地工程建设提供规划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1 引言现如今,对城市文明指标加以衡量的依据主要在于对城市规划区之内的绿地系统的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当然,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对城市规划区内绿地系统所开展的规划工作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进程。

本文所研究可以具有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2 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区中,绿地系统规划是最基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从而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对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整体规划,并遵循相关的规划原则,使城市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居民等融为一体,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另外在对城市中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还要对基础建设引起重视,比如公共绿地、风景园林绿地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保证各个子系统规划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3 城市规划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原则在对城市规划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通常来说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分析、以人为本三大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对城市规划区以前呈现的原始状况展开分析并汇总,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规划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对城市未来的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并准确的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将措施工作、预测工作以及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谈道路绿地群落设计

谈道路绿地群落设计
车带或人行道绿带 ( 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 间 的绿化带 )可挡视线 、 , 减弱噪声等 , 时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 面: 选择 () 1 植株无刺或少刺 , 叶色有变 , 耐修剪, 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 它的树形高矮;2 枝叶丰满、 () 株形完美 , 花期长, 花多而显露, 防止过多萌发
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 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 文就此 问题做一阐述。
【 关键词】 道路绿化 乡土植物 绿地 群落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9— 0 7 2 1 )2—04 0 s3 A 10 4 6 (0 0 0 16- 1
1 群落模式构建——道路绿地群落设计 .
谈 道路 绿 地 群 落设 计
齐新才 河南博达 园林艺术工程公司 44 0 冯俊峰 600 河 南新金珠 园林景观工程公 司 4 5 5 6 10
【 摘
要】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 中的主要 组成部分 , 在现代城市建设 中的作 用 日益突 出, 道路绿化也 直接 关 系到 一个城 市的精神 内涵 , 因此 。 市的 城
枝过长妨碍交通;3 繁殖容易 , () 易于管理 , 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123地被植物的选择。选择适宜的乡土物种是 至关重要的。另外多 .. 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 还有一些藤本植物也可以做地被应用。 I24 . . 草本花卉 的选择。一般露地 花卉以宿根花卉 为主 , 与乔灌 草 巧妙搭配 , 合理配置, 、 一 二年生草本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 不宜多用 。 1 3道路绿地群落配置模 式 . 道路绿化应引入群落机 制, 把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结合起来考虑 , 通过在水平结构上把乔木 、 灌木种类交错配置 , 既避免竞 争 , 又形成了错 落有 致的三维层次结构。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 先要服 从交通 安全 的需要 , 能有 效组织 车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城市在城市的规划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供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计划经济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尤其是一些以前的中小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化的进程迅速加剧,这些都对城市的规划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必须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步入正轨。

1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城市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

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只能是机械的目标控制,直到改革开放,了解了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的方法,才逐渐从政府的过多控制,转变为随着市场调节而自主发展。

城市的发展体现的更多的是公众利益。

从体制上,方法上,传统的计划经济都不能适应这种新出现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以来沿用的城市规划方法对城市的土地的真正价值不能正确认识,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使城市建设缺少资金,而且传统的城市规划是强制性的,如果还是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城市规划,开发商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严重挫伤开发商的积极性,最终受损的还是公众的利益。

必须看到,城市规划要体现城市的长远利益。

但是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能力还相对较差,不能正确起到协调开发商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责任。

同时,传统的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对土地的利用和控制,从项目的立项到进行可行性研究都缺少科学的论证,很多时候居然是当地领导的行政命令和个人喜好了,出现了大量的违章建筑,造成了土地的荒废和浪费。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规划蓝图中既定目标的尽快实现,完全忽视了土地开放过程中政府的适当调控作用,导致了在土地的拍卖过程中出现了投机现象。

尤其是前几年,房地产过热的时候,开发商为了追求房地产利润的最大化,从各方面压缩公共利益,造成房屋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房价不断上升等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

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

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摘要:上海城市绿化曾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近20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作用功不可没。

现在社会处于多变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绿化发展从宏观到中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横向到纵向、从外延到内涵都产生了新的要求和特点。

因此,对规划进行适时修编势在必行,以解决当前局部性问题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上海;绿化;规划;发展文章编号:1000-6664(2010)10-0006-03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9-16;修回日期:2010-09-25Abstract:Shanghai city landscaping was once in a very low level for a long period,and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20years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planning of Shanghai landscaping is indispensible for these achievements.The present society is in a changing era,and there are many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city landscap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whether from the macro view to the medium view,from theory to practice,from horizontal perspective to vertical perspective,or from extension to connotation.Therefore,timely revision of the planning is imperative to address the current local problems and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Shanghai;landscaping;planning;development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Realistic Thinking of Shanghai Landscaping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程清文CHENG Qing-wen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上海乃至对中国的关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 J/T 85- 2002)(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其他绿地”(Other Green Space)的概念[1],同年10月16日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则明确规定必须进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即“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2]”。

而市域绿地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绿地,在《标准》中都属于“其他绿地”,相应的,在《纲要》中专列了“其他绿地”一节。

“其他绿地”概念的提出,将过去城市绿地的概念从仅限于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到按当时《城市规划法》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而《纲要》所作的规划要求,则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市域。

这无疑对我国城市“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是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路程上的一步重大推进。

然而,由于对“其他绿地”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规划的目的任务不甚明确等原因,目前“其他绿地”的规划往往只停留在分述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绿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划范围,也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其他绿地”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剖析“其他绿地”的概念,分析现行相关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状况,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编制问题。

1“其他绿地”概念的剖析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对绿地的定义看,不同学科对绿地相关概念的界定略有差别;不同专业人士对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绿地约定俗成的理解的影响,使得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错综复杂。

正确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做好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大环境规划的前提。

而要正确理解“其他绿地”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

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

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摘要:林地作为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当前,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向标。

生态林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备自净功能的系统,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文章就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应用;探索随着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生态用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为绿色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

分析林业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是今后林地建设数量和质量转变的关键。

1城市绿化林地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城郊林地疏散效率低下,生态空间供给有限,生态游憩需求增加,城市高速发展,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等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林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层林、多层林、纯林、混交林、群落结构简单、景观水平不高、变化大。

此外,林地冠层密度不同,树种为常绿阔叶植物,色彩丰富度低,林地美丽度低,群落稳定性差。

管道保护路面多为水泥土路面,路网密度不能满足养护需要,路面宽度2-5m,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

现有的林地水系由池塘、河道和边沟组成。

大部分供水系统为断水网络,水质营养过剩,驳船暴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被搬迁的农舍基础分散,农舍建筑陈旧破旧,结构稳定性差。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保护性住房所需的电力设施和供排水设施。

在林地安全领域,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不能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2提升改造规划目标林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林地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林地资源开发应以数量和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林地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

在对林地进行科学的抚育与管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天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对被破坏的原始生态空间进行修补,对人为干扰较小,从而达到改善单株与林分的总体健康状况,提升目标树的优势程度,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地资源的总体可持续发展。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2018 年第 11 期
现代园艺
生态绿化
试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蒋鹏飞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理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稳定的环保管理机制,实现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双赢,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仔细思考。简要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分类,并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 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予以讨论,仅供参考。
城市公园中的儿童友好型景观应该利用城市公园 良好的植被条件营建一个自然的乐园,给儿童提供亲 近自然和认识自然的窗口,给儿童提供干净安全、可接 近的水景,可以自由攀爬的树木和恣意打滚的草坪,多 样的生物和多种动手改造自然的机会。同时设计中应 该注意良好的可达性、丰富的植物景观和适合儿童的 尺度空间等。
第五,要积极建立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地表水保 护控制机制,提出具有时效性的规划实施措施,完善经 济性、政策性管理效果,结合规划具体内容提出城市绿 地系统和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并且完善两者协调关系。
第六,在实际管理工作运行体系中,要对指标体系 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监督,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中绿地类 型管理、指标管理、性质管理以及开发控制规模管理 等,保证相应的规划编制能满足实际要求。并且,要秉 持精细化管理原则系统化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应用效 率和建设项目的实际价值。 2 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分类;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就是在一定数量和质量有机 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对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以及 不同规模项目进行绿色环境体系分析的规划结构。从 广义角度分析,就是城市范围内的所有人造景观、自然 景观创设出的绿色潜在空间。 1 城市绿色系统规划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丽君
来源:《硅谷》2009年第04期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

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

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
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政策保证;近期,高度重视和强调走符合我国国情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道路。

(三)技术层面
国家出台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以及城市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居住区等技术规范、标准,对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指导性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配置作出原则规定,有效的保证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要求。

二、把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

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和从事绿地系统规划的技术人员,着重要研究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城市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其它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与城市交通、城市防洪、文物保护等其它专业规划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

必须注意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的划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确定,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我们认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可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相一致。

但是,从地域生态的完整性和市域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方面来深入分析,这个范围根据地域环境因素特征(如水系、山体等),可以大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

具体范围应根据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以维护地域地形地貌的相对完整为原则,可考虑以城市规划区外围的自然河流、山体作为边界。

(三)规划指标的确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虽然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中对绿地只规定了下限,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控制要求;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城市所处的位置、发展规模、城市性质、以及用地条件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参考国外同类型城市的绿化指标,我们可以在城市规划区内,在总体规划人均用地不突破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

在城市规划区外,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外围的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大地景观环境。

(四)绿线管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确定后,关键是落实绿化用地,国家要求并在我省部分城市已经实行的绿线管制制度十分有效。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现状和规划的各类城市绿地(主要是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重要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等)以平面坐标将其边界和拐点划定,可以分类成为图则,并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确定,从而保证绿化用地。

(五)特色的体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优秀与否,重要衡量标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解、深化的程度和城市特色的体现两方面,后者显得格外明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能够保护城市自然地貌,创造独特的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地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等方面,具有其他各类规划无法比拟的作用。

因此说,文化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灵魂。

合肥市利用旧城墙和护城河建设开敞式的公共园林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像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旧城新市之间,以“国文化和包公文化”为主线,构成了合肥“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独特城市风貌。

马鞍山市是一座冶金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河流、湖泊、山地较多,城市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五十年代建市以来,以长江岸线、雨山湖四周及城区九座山峰为绿化重点,以“李白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九峰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独特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六)老城区的界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老城区的绿化规划。

老城区相对于新城区而言,它是有一定历史、一定的空间地域、一定的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的城市建成区。

老城区不完全等同古城区,二者在保护的程度和更新的力度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绿地系统规划中采取的对策也是不同的。

老城区的界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不同规模、不同布局形式的城市有不同的界定方式。

首先,古城区一定在老城区范围内;第二,新老城区分散布局的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时确定;第三,在老城区基础上发展的城市,应该根据建设年代、设施状况、文化价值水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后划定。

三、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
(一)为创建园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1992年,合肥与北京、珠海等成为第一批国家园林城市,1996年,马鞍山也成为第三批国家园林城市,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有符合地方实际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之后,安徽省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在全省城市布置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任期目标的一项内容,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

2000年以后,芜湖、淮北、安庆、铜陵、黄山、淮南、池州等城市相继获得安徽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省形成了浓厚的创建园林城市氛围。

由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指导建设有力,淮北、安庆、黄山、铜陵、淮南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殊荣,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保证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二)为政府民生工程提供工作帮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区而言,注重和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和安徽省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规划建设活动相结合,和“为绿色通道工程”活动相结合,和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

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区域绿化水平。

在城市建成区内,以水系整治和水环境建设、老城区改造、城市公园、游园、道路广场等为重点,保障年度建设计划的落实,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成为政府民生工程的主要内容。

(三)为广大群众参与提供有效途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规划编制的过程往往与规划的成果同样重要。

这是因为,编制的过程不仅分析问题,提出方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与领导的沟通,社会各界的参与,充分检验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特别是规划成果,正因为有了居民的知情、社会的关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必须公开展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城市重点建设工程,还是居民生活小区的开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得到市民广泛的理解、支持和重视,这就是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最有效的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