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技术-光纤

合集下载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光电子技术是指将光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利用光的特性进行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存储。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铜缆,光纤具有更大的传输带宽和更低的传输损耗。

光纤通信广泛应用于电话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

通过光纤的高速传输和大容量传输特点,人们可以更快地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流。

光电子技术在光纤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光纤的制造、光纤放大器、光纤的连接和光纤的调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光纤通信更加高效和可靠。

二、光网络光网络是指将光纤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构建起高速、大容量的光传输网络。

光网络是未来通信发展的趋势,其具有传输容量大、速度快、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等优势。

光电子技术在光网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光交换机、光分路器、光纤放大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光信号的分发、转接和放大,使光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得到提升。

三、光传感技术光传感技术是指利用光学原理实现信息的检测、监测和测量。

光传感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光纤传感、光学传感、激光雷达等。

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纤的特性来检测温度、压力、湿度等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和安全防护等领域。

光学传感技术利用光的散射、吸收和反射等特性来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和观测,广泛应用于遥感、生物医学和军事等领域。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激光技术实现距离测量的传感器,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

四、光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是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光存储技术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长期保存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和长期保存。

光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光盘、光存储器和光存储系统等设备。

其中,光盘是一种使用激光读写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音视频存储、软件存储和数据备份等方面。

光电子技术——光纤与光纤技术简介56页PPT

光电子技术——光纤与光纤技术简介56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光电子技术——光纤与光纤技术简介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光电子技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通信领域,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前景更是广阔。

本文将就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通信速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铜线传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光纤通信技术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容量传输的特点,实现了更高效、更稳定的通讯方式。

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量数据的传输,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二、光无线通信技术光无线通信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应用。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受限于电磁波频段的限制,通信距离和传输速度都有一定的限制。

而光无线通信技术则利用了光的性质,可以实现更长距离的通信传输,并且传输速度更快。

光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铁路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光传感技术光传感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又一项重要应用。

光传感技术通过利用光的特性来检测和测量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压力、位移等。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不受磁场干扰等优点,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在光纤通信中,可以利用光传感技术实现对光纤线路的实时监测,提高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光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又一项重要应用。

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而光存储技术通过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了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存储。

光存储技术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光纤通信技术、光无线通信技术、光传感技术和光存储技术等都为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光电子技术将继续为通信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的前沿技术

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的前沿技术

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的前沿技术光纤通信是指通过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来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

光纤通信相比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而光电子学则是光与电的相互转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科学和技术领域。

在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的研究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前沿技术,为信息传输和处理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光纤传感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传感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纤在传输信号的同时感知外界的物理量,例如温度、压力、形变等。

这种技术通过测量光照射到光纤上的反射或透射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环境信息的检测和测量,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以及远距离传输等优势。

光纤传感技术在工业、医疗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光纤通信调制技术光纤通信调制技术是光纤通信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信息在光纤中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传统的调制技术主要采用电调制方式,即利用电信号对光源进行调制。

然而,随着光电子学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调制技术也迅速崛起。

其中,利用光或其他非电调制方式来实现光信号调制的技术备受关注。

这种基于光调制的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低等特点,有望在未来的光纤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光纤传输增强技术光纤传输增强技术是指在光纤通信中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距离的技术手段。

在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光信号会出现衰减和失真的情况,从而影响信息的传输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提出了多种光纤传输增强技术。

例如,通过引入光放大器、光纤衰减补偿技术以及非线性光纤等方式,可以实现长距离高速的光纤传输,为光纤通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光电子学集成技术光电子学集成技术是指将光学和电子学相结合,实现光学和电子功能的互通互联。

它可以使不同的光电子器件通过微细光纤或光波导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光电子学集成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光纤通信的集成度和灵活性,还可以减小系统的体积和功耗。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光电子技术是指将光与电子相结合的技术领域,它在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速、高效、高质量的通信需求越来越强烈,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将介绍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光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光纤通信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数据,具有大容量、低损耗、抗干扰等优点。

现代通信网络普遍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网络质量大幅改善。

光纤通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进程。

二、激光技术激光是光电子技术的核心之一,它具有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等特点。

激光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光存储、激光打印、激光扫描等。

光存储技术以其高速、高密度的特点,成为数字信息存储的重要手段。

激光打印和激光扫描技术则大大提高了印刷和扫描的效率和质量。

三、光电子器件与器材光电子器件与器材是光电子技术的基础。

例如,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光电子器件的应用使得通信设备更加小型化、高效化。

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和器材的不断发展,为通信与信息处理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质量的硬件支持。

四、光子晶体与光学薄膜光子晶体和光学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技术中。

光子晶体是一种周期性的光学结构,拥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和调制特性。

光子晶体的应用使得光纤通信系统的波长分离、滤波和调制等处理技术更加高效可靠。

光学薄膜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和反射率,使得光学器件的性能得到提升。

五、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光学传感器通过测量光的特性来感知物理和化学量,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等特点。

光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电流测量、压力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为工业自动化和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涵盖了光纤通信、激光技术、光电子器件与器材、光子晶体与光学薄膜以及光学传感器等多个方面。

光电子技术——光纤与光纤技术简介

光电子技术——光纤与光纤技术简介

★涂覆层直径
普通光纤 内层 - 170~200um 外层 - 245um
125um 245um
.
9
1. 光 纤 简 介
•光纤工作原理
光纤利用光在 界面上的全反射原 理进行工作。
.
10
1. 光 纤 简 介
•光纤剖面折射率示意图
芯层
芯层 包层
包层
G.652
G.655
.
多模
11
1. 光 纤 简 介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与光纤制造工艺
.
1
内容
1. 光纤简介 2. 光纤制造工艺 3. 主要光纤产品介绍 4. 光纤技术发展概况
.
2
1. 光 纤 简 介
.
3
1. 光 纤 简 介
•什么是光纤(optical fiber)?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是以光脉冲的 形式来传输信号,材质以玻璃或有机玻璃为主的 网络传输介质。
D-405M '83
D-135M '83
FTM-2.4G '90
商用
D-1.12G '87
D-560M '85
FTM-600M '89
C-34M '80
ITS-2400 '92
SMS-2500 '94
ITS-600 '91
SMS-600 '93
NB-WDM(窄带波分复用)
SONET
PDH SDH PDH
DFB Long Wave
MQW External Mod.
WDM
W32 '98 W16 '97
W8
10G

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光纤传输研究

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光纤传输研究

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光纤传输研究第一章:引言光电子技术是以光子为信息载体,通过光子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的一门学科。

在光电子技术领域中,光纤传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光纤传输的主要优点是高速、大带宽、低损耗和抗干扰性强,因此在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现有的光纤传输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的介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输。

光纤是由光导芯和包层构成的,其中光导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小的损耗的玻璃材料,而包层则是由低折射率且光学透明的材料构成。

光通过光纤的传输是依靠反射和折射两种机制实现的,光纤内部的光信号经过反射和折射之后可以在光纤内部传输,达到远距离范围的信息传输。

传输时采用光纤连接器把不同的光纤进行一定的连接。

第三章: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光纤传输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

在传输速度、带宽、传输距离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1. 单模光纤传输技术单模光纤传输技术是最早的光纤传输技术。

它的特点在于,光线在光纤中只能按一条路径传输,可以实现更长距离的信息传输,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通讯。

2. 多模光纤传输技术多模光纤传输技术是指允许光信号用多个路径传输。

与单模光纤相比,多模光纤传输技术具有低成本、更大的带宽和更宽的传输距离。

然而,多模光纤传输技术的缺点是在快速的大范围信息传输时,会出现扩散、互补干扰等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通常被应用于局部通讯和短距离数据传输。

3. 光纤通道技术光纤通道技术是光纤传输技术的一种变种。

它采用了固定的单模光纤制成光纤通道,可以实现高频宽带信息传输和精密光学测量等。

4. 光纤陀螺仪技术光纤陀螺仪技术是基于光纤旋转测量原理的旋转角速度测量装置。

它由光源、光电探测器、光纤耦合器和光纤传感环等组成。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光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已经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光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是光电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光电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传感器等组成。

光电二极管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而半导体激光器则可以发射出高亮度的激光光束。

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为通信技术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是光电子技术的核心,它通过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来传输信息。

相比传统的电信号传输方式,光纤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带宽。

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分为单模光纤通信和多模光纤通信两种方式,其中单模光纤通信用于远距离传输,而多模光纤通信则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四、光口技术光口技术是一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技术。

通过光口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光与电之间的互相转换,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光口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传感器、光存储器等技术领域。

五、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是光电子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它主要通过利用光在纤芯中传播的特性来实现对环境变量的测量。

利用光纤传感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湿度、光强等参数的准确测量。

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实时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领域。

六、光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核心应用。

它主要通过利用激光器将信息转换成光信号,并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传输到目标地点。

光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等优势,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宽带接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七、光电子技术的挑战与发展尽管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光纤通信技术需要高质量的光纤线路和光纤连接器,这对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模光纤: 芯径约10微米, 光在其中几乎沿轴向传输,传输带宽10GHz 多模渐变型光纤: 芯径约50微米,光的传输轨迹近似为正弦型,传输带 宽从数百MHz 到数GHz; 多模阶跃型光纤: 芯径约62.5微米,光传输轨迹为“之”字形,传输带 宽10MHz到50MHz。 石英光纤: 损耗小、性能好,常用于通信 塑料光纤损耗大、易于耦合、制作容易,用于短距离能量传导等, 未来 希望向光纤入户与局域网方向发展。 考虑到目前情况,本章主要介绍石英光纤。
光纤的结构参数
(5)折射率分布n(r)
纤芯折射率分布通式为:
r nr n01 2 a
1 2
n0 为纤芯中心折射率,r取值范围为0≤r≤a,α为折射率分布系数。α取值不
同,折射率分布不同:
α =∞时,折射率为阶跃型分布。 α=2时,折射率为平方律分布(渐变型分布的一种)。 α=1时,折射率为三角型分布。
光纤界面光传输情况
光纤的结构参数
(3)相对折射率Δ
相对折射率Δ定义为纤芯折射率同包层折射率的差与纤芯折射率之比:
一般n1只略大于 n 2 :单模光纤
n1 n2 n1
0.3%
,多模光纤
1% ,于是
2 N . A. n12 n2 n1 n1 n2 n1 2
光纤的结构参数
(2)数值孔径: N.A. 光纤可能接受外来入射光的最大受光角( 全反射要求:
1 c sin
1
n2 2 2 n cos n 1 n n n0 sin n1 sin 90 c 1 c 1 1 2 n 1

2. 渐变光纤
优化设计的渐变光纤,其BL积达约 10(Gb/s).km,比阶跃光纤提高了3个数量级。
第一代光波系统就是使用的渐变光纤。 单模光纤能进一步提高BL积,需要采用电磁导波 和模式理论来讨论。
• 归一化频率V:
确定传输模式的参数。可 由波动方程导出。
V k0 a n n
2 1

光纤损耗谱特性
2.5 第一传输窗口
OH离子吸收峰
损 耗 (dB/km)
第二传输窗口
在1.55m 处最小损 耗约为 0.2dB/km 第三传输窗口
瑞利散射
红外吸收
0.2
850
紫外吸收
1300 1550
波 长 (nm)
损耗主要机理:材料吸收、瑞利散射和辐射损耗
AllWave® 光纤
AllWave vs. Conventional Fiber



光纤的结构参数


(1)直径: 纤芯直径2a、包层直径2b 细要求:1 成本,光纤直径应尽量小, 2 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石英光纤很脆,粗则易断; 粗要求:对接、耦合、损耗 平衡要求:总粗小于150μm。 典型单模光纤芯径约10μm(多取9μm),包层直径 125μm 多模阶跃光纤芯径62.5μm,包层直径125μm 多模渐变型光纤芯径约50μm,包层直径125μm
不同的折射率分布,传输特性完全不同
1. 阶跃光纤
-数值孔径(NA)
代表光纤接收光的本领
(示意图,比例不符) c i
n0
n1 n2
2 2 NA n0 sin i n1 n2
n1 sin c n2 sin 900 n2 cos c 1 n2 n1
这里代表光纤损耗,L是光纤长度,习惯上光纤的损耗 通过下式用dB/km来表示:
Pout 10 (dB / km) log10 4.343 L P in
POUT--出纤光功率 Pin--入纤光功率
示例

对于理想的光纤,不会有任何的损耗, 对应的损耗系数为0dB/km,但在实际 中这是不可能的。实际的低损耗光纤在 900nm波长处的损耗为3dB/km,这表 示传输1km后信号光功率将损失50%, 2km后损失达75%(损失了6dB)。之所 以可以这样进行运算,是因为用分贝表 示的损耗具有可加性。


制造光纤预制棒 的MCVD流程示意图
光纤拉丝装置示意图
塑料光纤

聚合物(塑料)光纤(POF):用于用户接入。 尽管塑料光纤与玻璃光纤相比有更大的信 号衰减,但

韧性好,更为耐用 直径大10~20倍,连接时允许一定的差错, 而不致牺牲耦合效率 廉价的塑料注入成形技术,可用于制造光连接 器、光分路器和收发设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归一化频率(V) 表示在光纤中传播模式多少的参数,定义为
V
2a
0
2 N . A. k 0 a n12 n2
它与平板波导中的归一化频率定义一致。a和 N.A.越小,V越小,在光纤中的传播 模式越少。一般地,当 V 2.4时,只有基模能传播;而当V 2.4 时,为多模 传输态。
多模光纤 2a=50 m 单模光纤 2a=4~10 m 外径: 2b=125m


模场直径MFD
对单模光纤,2a与处 于同一量级,由于衍射 效应,模场强度有相当 一部分处于包层中,不 易精确测出2a的精确值, 因而只有结构设计上的 意义,在应用中并无实 际意义,实际应用中常 用模场直径2w,即光 斑尺寸表示,近似为:


纤芯掺入Ge和P 折射率 包层掺入B 折射率
光纤光缆的制作

用气相沉积法制作具有所需折射率分布的预制棒 (典型预制棒长1m,直径2cm) 使用精密馈送机构将预制棒以合适的速度送入炉 中加热 成缆--光缆 预制棒制作技术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等离子体化学气 相沉积法(PCVD)、棒外气相沉积法(OVD)和轴向 气相沉积法(VAD)
2. 渐变光纤

渐变光纤的芯区折射率不是一个常数,从芯区中心的最大值 逐渐降低到包层的最小值。光线以正弦振荡形式向前传播。 入射角大的光线路径长,由于折射率的变化,光速在沿路径变 化,虽然沿光纤轴线传输路径最短,但轴线上折射率最大,光传 播最慢.通过合理设计折射率分布, 使光线同时到达输出端, 降低模间色散。

1979年,光纤损耗又降到0.2dB/km (在 1.55 m处)
--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导致了光波技术领域的 革命,开创了光纤通信的时代。
光纤的基本知识( n1 n2)

阶跃折射率光纤: 渐变折射率光纤: 变的
n1 是光纤半径r的函数,即从中心到r=a折射率是渐
n1 为常数,折射率仅在n1 、 n2 分界面上发生突变,
所有大于 临界角C的 光线都被限 制在纤芯内。
以不同入射角进入光纤的光线将经历不同的 途径,虽然在输入端同时入射并以相同的速 度传播,但到达光纤输出端的时间却不同, 出现了时间上的分散,导致脉冲严重展宽。 模间色散
1. 阶跃光纤
c i
n0
n1 n2
经历最短和最长路径的两束光线间的时差:
2 n1 L L n1 T L c sin c c n2
4.1.1 光纤的结构

光纤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玻璃丝,由纯石英经复杂的 工艺拉制而成。 光纤中心部分(芯Core)+同心圆状包裹层(包层 Clad)+涂覆层
包层 芯
树脂被覆层

特点:ncore>nclad 光在芯和包层之间的界面上反复
进行全反射,并在光纤中传递下去。
根据芯区折射率径向分布的不同,可分为:
ITU-T标准光纤
G.652:普通单模光纤(SMF) G.653:色散位移光纤(DSF)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产品: 康宁LEAF;长飞:大保实
特种光纤:
保偏光纤(PMF) 色散补偿光纤(DCF) 掺铒光纤(EDF)等
光纤的种类

光纤的芯径、折射率差()、所使用波长可传 播的模的数量不同
k0
4.1.2 光纤的分类(1)
按照光纤传输模式的多少分: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按照光纤截面折射率分布分: 阶跃型光纤
梯度型光纤(多模光纤) 双包层(W型) 三角分布--色散位移光纤(DSF G.653),非零 色散位移光纤(NZ-DSF G.655)
4.1.2 光纤的分类(2)
于是得
n2 n1
max )的正弦与入射区折射率的乘积。
2
N.A.代表光纤接收入射光的能力,只有 max 的光锥内的光才可能在光纤中发 生全反射而向前传播。 对于波长 1.55 μm 处典型值 n1 1.46, n 1.455,可算得 N . A. 0.12 。
2
2 N . A. n0 sin max n12 n2
e=2.71828
电场强度 降到峰值 的1/e
E0/e
2w
2a
W a 0.69 1.1619 V
3 2
2.879 V
6
•三种主要类型光纤的比较
4.1.3 光纤的结构设计与制造

各种不同的结构、特性参数和折射率分布 的光纤,可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纤芯和包层都用石英作为基本材料,折射 率差通过在纤芯和包层进行不同的掺杂来 实现。
但实际光纤通信系统中所用的光纤都存在损耗
和色散,当信号强度较高时还存在非线性。

?在实际系统中,光信号到底如何传输?其传输 特性、传输能力究竟如何?——本章讨论的要点。
第四章 光波导技术基础
4.1 光纤概述
4.2 光纤的损耗特性
4.3 光纤的色散特性及色散限制
4.1 光纤概述

60年代,光纤损耗超过1000dB/km 1970年出现突破,光纤损耗降低到约 20dB/km (1m附近波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