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2018年《248法语(外)》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8法学专业考研真题(10)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同学派关于法的性质有不同理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律不外乎主权者的命令B.批判法学派认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最主要标准是实施效果C.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应与社会主流道德和人性的正义准则保持一致D.历史法学派认为一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制度决定着法的内容和性质1.【答案】C【考点】西方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解析】法律不外乎主权者的命令,是19世纪英国法哲学家、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约翰·奥斯丁的观点,A项错误。
社会法学派强调法律实施的效果,认为法律优劣的主要标准是实施效果,B项错误。
自然法学派主张法是人的理性,强调自然法普遍永恒,且高于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时才是真正的法律,人定法应于自然法保持一致,C项正确。
历史法学派认为法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D项错误。
2.关于法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义务为本位是法律的本质特征B.法律应当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C.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只能通过司法予以实施和实现D.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在一国之内所有人都应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2.【答案】B【考点】法律的特征【解析】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故A项错。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从这个意义上看,法律体现国家的意志,故B正确。
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方式,C项错误。
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在一国主权范围之内,法律具有普遍效力,所有人都得遵守。
(2)法律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错误。
3.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民事法律关系均为相对法律关系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C.在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现实的D.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答案】A【考点】法律关系【解析】民事法律关系不仅包括相对法律关系,还包括绝对法律关系,如物权关系与人身权等,故A表述错误,应选A项。
西南科技大学241法语2011-2018年(缺15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精都教育——全国 100000 考生的选择
我们的梦想,为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原版考研真题试卷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模拟、题库、讲义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 /
2014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精都教育——全国 100000 考生的选择
我们的梦想,为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
原版考研真题试卷
更多考研真题、笔记、模拟、题库、讲义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 /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3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3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3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精都教育——全国 100000 考生的选择
我们的梦想,为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研 究 生 入 库、讲义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 /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2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B卷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B卷一、填空题1.____山下的卡日曲,全长5,464公里。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发源于______山_____又称为"彩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3.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属于一种____文化。
4.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5.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主张"__"和"良知"。
6.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
_的最高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属于圣哲的范畴。
7.中唐反佛的代表人物是__,他是站在维护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反佛的。
8.基督教所依据的经典为________和《新约全书》。
9.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____"。
10.制度与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
11.__"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经书。
12.南宋史学家郑樵仿《史记》体例作《》200卷,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隋代。
13.《永乐大典》是__代规模最大的类书。
14."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__朝。
15._被后人尊为"医圣"。
16.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往往以___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17.___是隋代石匠李春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18.中国画注重"神似",以__为主。
19.唐代出现的____作的《茶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20.迄今的考古研究表明,___人是人类群体中有史料证明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21.被众口一词视为希腊民主制的典范。
22.但丁的《神曲》是用当时_的民族语言写成23.画家___是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一道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中的一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822法学综合二》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问:该协议是否违法?说明理由。
3 某a国有企业的总经理王某,多次将本单位生产的产品以低于市场价 30%的价格出售给自己子女经营的b私营企业,使b企业非法获利1000多 万元。 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说明理由。
2 a公司签发5000元支票一张给b公司,b公司将金额改为15000元后背 书转让给c公司。 问:a、b公司对该支票承担什么责任?请说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由。
3 某市卷烟厂是该市的纳税大户。由于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生 产的香烟大量积压,直接影响到该厂的生存和市里的财政收入。为此, 市政府下发文件,给每个单位下达了购买香烟的任务。 问:市政府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2 简述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 3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分工。 4 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5 简述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6 简述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 7 简述抢劫罪的构成。 8 我国证据补强原则的含义、适用范围和补强程度。 9 逮捕的条件和权限划分。 10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 三、案例分析(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被告于某,男,23岁,临时工。1999年8月25日,被告因被疑有流氓
行为被某区公安分局收容审查。在审查中,他交待了与女青年张某在交 朋友时多次发生两性关系,据被告人交代并不知张的真实年龄,只听张 对自己的母亲讲自己是十八岁,已接了父亲的班、在父亲的工厂当工 人。经调查,张某的实际年龄未满十四岁,某公安分局认为奸淫幼女, 情节严重,请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张得知于被捕,即给公检法机关写 信,表示和于发生关系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自己愿意承担责任。
烟台大学法学院822法学综合二历年考研真题

2000年烟台大学法学院综合考试考研真题考试科目:综合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2分)1外资企业2间接故意3惯犯4国际私法5公共秩序保留6法律体系7一般法8事后审查9法的历史类型10国家结构形式11消费者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2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证券法的“三公原则”。
5准据法的特点。
6国际民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含义。
8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有哪些表现?9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10政策与法律的差别有哪些?三、案例分析(每题6分,共18分)1甲、乙两人因丙欠其6000元而将丙14岁的女儿骗走,并写信告知丙:欠钱不给,死路一条,带6000元领女儿,否则后果自负。
丙收到信后派丁去领女儿,甲、乙坚持只有拿6000元钱,才能将丙的女儿领回。
后甲、乙两人策划以3000元的价格将丙的女儿卖给外地打工仔为妻。
在此之前,甲、乙强奸了丙的女儿。
问:如何认定本案的性质?2a公司签发5000元支票一张给b公司,b公司将金额改为15000元后背书转让给c公司。
问:a、b公司对该支票承担什么责任?请说明理由。
3某市卷烟厂是该市的纳税大户。
由于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生产的香烟大量积压,直接影响到该厂的生存和市里的财政收入。
为此,市政府下发文件,给每个单位下达了购买香烟的任务。
问:市政府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2002年烟台大学法学院综合考试考研真题考试科目:综合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2分)1法的创制2判例法3司法适用4法律意识5宪法监督6社会经济权利7企业市场准入制度8产品质量9商业银行10结合犯11犯罪对象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3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
4基本权利的基本性质。
5宪政的基本内容。
6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7企业设立的条件。
8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法学综合二考研真题B卷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法学综合二考研真题B卷行政法学一.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析我国行政主体的种类。
(10分)2.《行政许可法》对有关行政审批的实施机关与程序的规范。
(10分)二.法条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试对下列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6分)2.试对下列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法》第五条)"(6分)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案例分析时,应当阐明理由)2011年12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作出皖政地(2011〕769号《关于马鞍山市2011年第35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批准征收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街道范围内农民集体建设用地10.04公顷,用于城市建设。
2011年12月23日,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作出2011年37号《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将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内容予以公告,并载明征地方案由花山区人民政府实施。
苏月华名下的花山区霍里镇丰收村丰收村民组B11-3房屋在本次征收范围内。
苏月华于2011年9月13日去世,其生前将该房屋处置给四原告所有。
原告古宏英系苏月华的女儿,原告沙明保、沙明虎、沙明莉系苏月华的外孙。
在实施征迁过程中,征地单位分别制作了《马鞍山市国家建设用地征迁费用补偿表》、《马鞍山市征迁住房货币化安置(产权调换)备案表》,对苏月华户房屋及地上附着物予以登记补偿,原告古宏英的丈夫领取了安置补偿款。
2012年年初,被告组织相关部门将苏月华户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除。
原告沙明保等四人认为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政府非法将上述房屋拆除,侵犯了其合法财产权,故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政府赔偿房屋损失、装潢损失、房租损失共计282.7680万元;房屋内物品损失共计10万元,主要包括衣物、家具、家电、手机等5万元;实木雕花床5万元。
(NEW)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4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2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1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0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5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4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2012年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43法语考研真题山东科技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二外法语试卷一、Complétez les phrases en choississantA.B.C ou D.(1×40=40)1.① voilà arrivée.A.LuiB.MoiC.Le2. Combien de repas les Français prennent-ils ① jour?A.chaqueB.leC.parD.tout le3.Que pensez-vous ① ce film?A.àB.deC.enD.pour4. Aujourd’hui,nous prenons ① poisson comme le plat du jour.A.unB.duC.de laD.le5. Nous ne savons pas ① est vendu là.A.ce quiB.qu’est-ce quiC.ce qu’D.qu’est-ce qu’6.① qui mangent trop perdent leur santé .A.CeluiB.CellesC.CeuxD.Celle7.C’est la seule personne que je ① dans cette université.A.saisB.connaisC.connaisseD.connaîtrai8.Je dors ① depuis que j’ai déménagé.A.le mieuxB.meilleurC.le meilleurD.mieux9. Elle nous conseillent de voir ce film ① l’histoire est très émouvante.A.oùB.quiC.dontD.que10. ① faire ses devoirs ,il est allé voir un film.A.PourB.NonC.Au lieu deD.Ne pas11. Les maisons qu’ils ont ① construire sont très grandes.A.faitesB.faitC.faiteD.faits12.Sa femme ne veut pas parler à① .A.n’importe quiB.n’importe quoiC.n’importe lequelD.n’importe où13. Je prendrai ma voiture pour partir ① vacances .A.enB.àC.durantD.dans14. Je te donne mon adresse,peux-tu me donner ① ? tienneB.le tien vôtreD.le vôtre15. Elle a quitté cette ville pour habiter ① .A.d’ailleursB.ailleursC.par ailleursD.dans ailleurs16.Dirigez-vous ① la caméra lentement .A.àB.surC.versD.pour17.Dites-lui les problèmes ① vous réfléchissez beaucoup.A.desquelsB.auxquelsC.queD.dont18. ---Quelqu’un m’a téléphoné pendant mon absence?---Non, ① ne t’a téléphoné.A.rienB.chacunC. onD. personne maison est ① vide,il n’y a personne dedans.A.touteB.toutD.tous20. Dites-moi ① vous avez besoin.A.ce queB.dontC.ce dontD.que21. Est-ce que vous n’avez pas ① temps de faire du tourisme?A.leB.lesC.deD.du22. Les parents de Julie croyait qu’elle allait ① téléphoner.B.lesC.luiD.leur23.Ils veulent s’installer ① Canada.A.enB.à laD.au24. Sans énergie, ① vie n’est possible.A.certaineB.personneC.quelqueD.aucune25.① que soit votre courage,vous n’y arriverez pas.A.QuellesB.QuelC.quelsD.Quelle26.Le TGV roule ① 270 km à l’heure?A.parB.versC. àD.de27.Nous admirons bien ces maisons ①.A.verts pommesB.vertes pommesC.vertes pommeD.vert pomme28.On a envie de faire une excursion ① un temps si beau.A.enB.parC.sousD.avec29.Je veux bien savoir ① tu t’occupes maintenant.A.ce queB.dontC.queD.ce dont30.Il me donne ① travail que je ne sais pas où commencer.A.trop deB.tant deC.tellementD.pas mal de31.Il peut nous aider ① trouver la maison.A.deB.dansC.dansD. à32.Mon vélo est en panne,je vais donc ① réparer.A.le faireB.lui faireC.faire leD.faire lui33.Elle ne boit ① de l’eau chaude .A.pasB.jamaisC.queD.plus34.De nous tous,c’est Marie qui danse ① .A.bienB.mieuxC. très bienD.le mieux35.Voici la maison ① il est propriétaire.A.oùB.qu’C. de laquelleD.dont36. Il a perdu son travail depuis dix mois, il est ① .A.en congéB.au chômageC.en retraiteD.en grève37. Ces revues sont ① qui nous intétessent profondément.A.celles-ciB.ceuxC.cellesD.ceux-ci38. Il a eu ① protester,personne ne l’a écouté.A.beauB.bellesC.bienD.bon39. Ils sont de bons amis depuis des années, ① seront-ils toujours?A.ainsiB.leC.enD.les40. Lisez le mode d’emploi, ① pouvoir réparer l’appareil .A.afinB.afin queC.afin deD.pour que二、Mettez les verbes entre parenthèses à la forme convenable. (1×10=10)1. Quoi que vous ① (faire),il y a toujours des mécontents.2. Après ① (se lever),elle s’habille vite.3. Je te rendrai la revue dès que je la ① (lire).4. Il est impossible que tu ① (dire)la vérité.5. Les robes qu’elle ① (acheter) coûtent chères.6. Elle était très satisfaite qu’il ① (finir)cela.7. Si vous aviez manqué votre train,qu’est-ce que vous ① (faire)?8.Le père espère que ses enfants ① (comprendre)ce qu’il a fait.9. Le téléphone a sonné au moment où je①(prendre) ma douche10.C’est ① (forger) qu’on devient forgeron..二、Compréhension écrite.(2×10=20)Texte 1.Plutôt seul que mal accompagné.Il y aujourd’hui 18 millions de Français qui vivent seuls, soit 35% de l’ensemble de la population .Le phénomène est particulièrement important dans les grandes villes. A Paris, un ménage(一户人家)sur deux est une personne seule…Parmi ces personnes seules,il y a bien sûr les personnes âgées, souvent des veuves.Mais il y a aussi beaucoup de célibataires et de divorcés,pour lesquels la vie solitaire est plus ou moins choisie ou subie.Les hommes et les femmes célibataires sont à peu près en nombreéquivalent ,mais ils n’appartiennent pas aux mêmes catégories socilales.Les hommes célibataires sont plus souvent de milieu modeste, avec un faible niveau d’instruction .Les petits paysans,notamment ,ont du mal à trouver une épouse .Pour les femmes,ce sont au contraire les femmes diplômées qui vivent moins souvent en couple que celles ayant un bas niveau de qualification .Mais on peut supposer que c’est parce que leur situationmatérielle leur permet de vivre seules si elles le souhaitent.1. Aujourd’ hui en France,les gens vivent seuls représentent ① .A. une moitié de la population totale.B. un tiers de la population totale.C. un quart de la population totaleD. une grande partie de la population totale2. Ceux qui ont une vie solitaire sont surtout chez ①A. les jeunesB. les veuvesC. les célibataires et les divorcésD. les célibataires,les personnes âgées et les divorcés3.Les hommes célibataires sont ① .A. plus nombreux que les femmesB. moins nombreux que les femmesC. aussi nombreux que les femmesD. très peu4. Dans la phrase“mais ils n’appartiennent pas aux mêmes catégories socilales…”,“appartenir à ”signifie ① .A. faire partie deB. se retenir àC. tenir àD. être à5. Quelle est la raison la plus importante pour les femmes diplômées qui vivent seules ?A. Avoir un diplômeB. Avoir un bon avenirC. Avoir une vie tranquilleD. Avoir une bonne condition de vieTexte 2.Famille, je vous aimeLa célèbre formule de Gide “Famille, je vous hais” a tendance à être remplacée aujourd’hui par “Famille, je vous aime”.Il fait bon vivre en famille puisque les jeunes quittent leur famille de plus en plus tard,parfois à 25 ans. Les jeunes pensent que les parents respectent leur vie personnelle,qu’ils les aident dans leurs études et qu’il peuvent communiquer avec eux facilement.Avant quinze ans, les jeunes se sentent un peu etouffés,ils aimeraientêtre plus autonomes.Mais les parents veulent fournir à leurs enfants une protection contre l’environnement souvent agressif.Après 16 ans, l’âge difficile de l’adolescence ,le dialogue entre parents-enfants n’est plus aussi facile. On s’oppose assez souvent sur des problèmes matériels.Mais on s’entend bien quand même ,les conceptions de la vie ne sont pas opposées et il est si pratique d’habiter chez ses parents plutôt que de payer un loyer.Quant aux parents,même s’ils trouvent le réfrigérateur vide,ils ne sont pas mécontents d’avoir l’affection des enfants .Questions:6. Dans la phrase “la célèbre formule de Gide ‘Famille,je vous hais’”…,“formule”signifie ici ① .A.solutionB.formationC.expressionD.programme7. Généralement,les jeunes quittent leur famille ① .A.avant 25 ansB.moins de 15 ansC.à l’âge de 25ansD.à partir de 25 ans.8. Dans la phrase “il fait bon vivre en famille”, “il fait bon”signifie ① .A.il fait chaudB.il est utile deC.il est agréable deD.il fait un temps magnifique9. “L’âge difficile de l’adolescence”,signifie ① .A.l’âge où les jeunes n’étudient plusB. l’âge où les jeunesne rentrent plus à la maisonC. l’âge où les jeunes ne veulent plus écouter leurs parents commeautrefoisD. l’âge où les jeunes se disputent plus souvent10. Pourquoi les jeunes se sentent un peu étouffés chez leurs parents?A.Parce que les parents ne sont pas affectueux .B.Parce que les parents s’occupent trop d’eux.C.Parce qu’ils doivent payer un loyer.D.Parce que l’environnement est agressif.四、Traduisez les textes suivant en chinois.(10)Depuis toujours, les hommes, cherchant à communiquer, reportent sur les techniques le soin d’ améliorer cette communication. C’est ainsi qu’en un siècle, du téléphone à radio, de la télévision à l’ ordinateur, et aujourd'hui àInternet, les techniques n’ont cessé d’ améliorer cette communication au point que beaucoup croit le problème résolu. Pourtant, la longue histoire de la communication montre quatre faits: chaque nouvelle technique résout un problème de communication précédent, mais en créé d’autres; aucune technique ne remplace la précédente, elle s’ajoutent les unes aux autres; les techniques de communication, conçues pour réduire les déplacement humains, ont eu en réalité le résultat inverse, créer le besoin de se rencontrer physiquement; aucune technique n’a suffit à elle seule à changer radicalement les rapports humains et sociaux.五、Traduisez les phrases suivantes en français. (2×10=20)1.因为天气不好,况且我也很忙,所以我今晚不去看电影了。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文学理论与古代汉语考研真题B卷

2018年山东烟台大学文学理论与古代汉语考研真题B卷第一部分文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话语蕴籍2.艺术概括.3.创作个性4.文学风格5.文学批评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2.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1.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四、解释句中翻象前的涧羲和用法(每徊1分,共16分)1. 自牧儡夷,淘美且巽。
2.薄赋敛,庾畜穑,以资食康。
3.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纸敢也。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圈者,而俊乃今将圆南。
5.四醴不勤,五毂不分。
孰焉夫子?6.数石之重,中人弗腾。
7.且夫我营周少仲尼之周,而鞚伯夷之羲者,始吾弗信。
8.多行不羲粪,必自薨,子姑待之。
9.里韶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10.然谋臣舆爪牙之士不可不餐而撑也。
11.物稍因不散,卒颐仆不能起。
12.姜氏何厥之有?13.且熠奔辟而忝两君。
14.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15.不痛,人亦不自寤。
16.赦之,以勤事君者。
五、名嗣解释(每个3分,共12分)1.隶瘦棣夔2.逆提3.平水歆4.讙控同六、周赣下面文章回答周题(共17分)范宣子裁政,赭侯之骼重,郯人病之。
二月,郯伯如昏。
子逢寓斟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狗晋园,四郯讙侯不固令德,而周重骼,儒也惑之。
儒固君子畏阈家者,非纸贿之患,而熙令名之雌。
夫著侯之贿,聚於公室,则赭侯武;若吾子赖之,则晋园甙。
睹侯甙,则登园壤;香园甙,则子之家壤。
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园家之基也。
有基燕壤,熙亦是貉乎?有德则桀,樊则能久。
寺云∶'鳞只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上帝陶女,燕武商心。
'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戴而行之,是以速至遛安。
毋率使人潮子'子资生我',而渭子'浚我以生'乎?象有幽以焚其身,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