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贵州省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贵州省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一个神奇的国度,那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

阳光洒在金色的草地上,斑马悠闲地漫步,狮子在远处威严地巡视,大象在河边悠闲地洗澡。

这片土地上,生命在自由地生长,和谐共处。

然而,这个国度的和平并不总是如此。

每当雨季过后,草原上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水资源的争夺,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

水草丰茂的河边,聚集着成群的动物。

狮子、老虎、豹子等各种猛兽在这里寻找猎物,而水则是它们生存的必需品。

草原上的水源并不丰富,于是,一场关于水资源的争夺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在这场战争中,狮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敏锐的嗅觉,成为了争夺水资源的佼佼者。

狮子们常常占据着水源附近的地盘,其他动物要想喝水,就必须经过它们的领地。

然而,狮子们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挑战者,一场场激烈的打斗就此展开。

在这场争夺战中,最让人惊叹的是斑马的勇敢。

尽管体型娇小,但斑马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它们会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从狮子身边快速穿行,寻找水源。

有时,斑马还会团结起来,与狮子展开殊死搏斗,捍卫自己的权益。

然而,这场争夺战并非总以动物的意愿为转移。

有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打破原有的平衡。

河水猛涨,使得原本的水源变得多余,动物们纷纷转移阵地,寻找新的水源。

这时,争夺战便会暂时平息。

在这片草原上,生命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存与和谐。

动物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争夺,但在这场战争中,它们也学会了相互尊重、团结互助。

正是这种精神,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得以延续。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文章中提到的“水资源的争夺战”,对动物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分)3.文章中提到的斑马在争夺战中的表现,体现了哪些品质?(3分)4.文章中提到的“这场争夺战并非总以动物的意愿为转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分)5.文章通过讲述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们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道理?(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题目】阅读以上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中提到的诗人李白,他的字号是什么?2.李白的诗歌风格有哪些特点?3.文章中提到的《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李白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大自然在反抗

02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森林砍伐
总结词
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 退化。
详细描述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 息地。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 样性受到威胁,同时还加剧了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水资源污染
总结词
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全球的水资源,威胁人类和生态健康。
发展可持续性科技
创新技术
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环保材料和生 产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6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环保组织的兴起
环保组织的兴起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在世界各地涌现。这些组织 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做 出了积极贡献。
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实践
为了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 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例如,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只有当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
• 大自然的重要性 •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 大自然反抗的表现 • 大自然反抗的后果 • 如何应对大自然的反抗 •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01
大自然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01
生态平衡是地球生物圈正常运转 的基础,它维系着各种生物种群 的繁衍生息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02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 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土地荒 漠化等严重后果,对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

上世纪末,美国《时代周刊》评 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 物”, R· 卡逊榜上有名。
大自然是 她唯一永远 的恋人。
卡逊对公众 和政府加强对环境 的关注和爱护的呼 吁, 最终促成了美 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以及“世界地球日” 的建立。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 保护运动的先驱。
1970年4月22日:第1个世界地球日
广场上留下了数以吨计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
垃圾,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公布了录像和照片, 令人触目惊心。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有所触动?请 以“环保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文章中心】
文章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生动通俗的 文字, 描述了滥施化学杀虫剂所导致的自 然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严 重后果, 表达了作者反对盲目改造大自然
的理念, 并指出科学界已经找到了一条不
破坏自然平衡的控制害虫的新的道路。
(问题是严重的,前途是光明的)
红色字体是科普作品的共性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三)相关评价
美国评论家保罗· 布罗克
斯在1988年评论道:“在
初版25年后, 《寂静的春天》
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 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 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 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该书有多种中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四、课文分析

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 2.人们使用杀虫剂控制害虫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3.什么是“自然平衡”?昆虫界的自然平衡指什么?
二、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2年
《海之边缘》
《帮助孩子想象》 《变换无穷的海岸》

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理解附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理解附答案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理解附答案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

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

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

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07现代文阅读(二)答案及解析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07现代文阅读(二)答案及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语文部编版4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真题汇编卷07现代文阅读(二)一、现代文阅读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此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撞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起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十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里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

经典例题1 (2011年高考山东卷)《古怪的重水》 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 写起?(4分)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 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②结构上,讲 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 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 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 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科普文的说明方法
⑤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 进行说明。
作用:使说明内容明确,条理清楚
⑥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 的说明。
作用: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科普文的说明方法
⑦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 通过同点或异点的分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
考点3:分析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句子内 涵 1.赏析一句话 经典例题1 (2012年高考山东卷)《没有天堂》 ①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 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 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 生存的情况。
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
主要是准确和简明,除此之外, 科普文的语言还具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的特点。
考点1:分析文本的段落作用(开头部分)
【答题思路】作用类题型,从内容和结构两 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 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 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
考点1:分析文本的段落作用(开头部分)
科普文的结构
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 引论: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本论:详细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结论: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北师大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在反抗》(含答案)

北师大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在反抗》(含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同步练习第一课时1.《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读物【】。

A.《寂静的春天》B.《我们周围的海洋》C.《海之边缘》D.《帮助孩子想象》2.课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寂静的春天》,作者R·卡逊是一位【】。

A.科学家B.人文学者C.新闻记者D.职业革命家3.《大自然在反抗》介绍了A·D·毕凯特博士设计的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使读者看到光明的前景。

这位毕凯特博士是一位【】。

A.生物学家B.人文学者C.文学家D.职业政治家4.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

这七个人中科学家有【】A.四位B.五位C.六位D.七位5.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述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B.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害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

C.商界和政府不提供捐助,是研究生物控制方法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D.昆虫学家毕凯特找到了一种不用任何化学药物而有效控制昆虫的方法。

6.下列对《大自然在反抗》一课内容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如何导致许多有害昆虫抗药性增强的。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的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为根治害虫提出根本的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的方法。

二.阅读理解,回答1---4题。

大自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

实际成本较低
不会破坏自然平衡
9.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这个新的计划?
说明科学家能够 “在大自然实际情
况的启发下”发现限制生物种群的新方
法。前途是光明的。
10. 全文分几部分?逻辑思路如何?
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
化学治虫没有达到目的
1 - 4 段 (中心论题 ,遭到大自然的反抗。 ) 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 分析问题 5 - 29段 第三部分 30 - 37段 (四层)
1929年, 她 从宾夕法尼亚女子 学院毕业, 进入伍 兹霍尔海洋生物实 验室学习。 1932年, 卡逊在 约翰 ·霍普金斯大 学获得动物学硕士 学位。
《寂静的春
天》是她最重
要的作品。
但她首先是
因为讲述大海
而成名的。
出于对自然 的热爱, 她率先对 政府和工业界的发 展观提出批评, 记 录了工业文明所带 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直接推动了现代环 保事业的发展。 卡逊对DDT给鸟类造成的影响特别关心。
3.什么是“自然平衡”?
生物界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 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它具有的“环境防御 作用”使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
4.在昆虫世界自然平衡怎样控制着有害昆虫 的大量繁殖? 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存在制约着有 害昆虫的数量的增加。这些昆虫是保持自然 平衡使之对人类有利的同盟军。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 保护运动的先驱。
三、关于《寂静的春天》
(一)写作背景
《寂静的春天》(1962)是世
界上较早出版的一本环境科学
普及读物。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环 境问题开始突出时,她花了四年 时间遍阅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
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
告,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此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在反抗》阅读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
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

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

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

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

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

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

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

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

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

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

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

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

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

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

”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

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

其数量比喷药前增
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

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19.“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20.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1.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2.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l9.(1)体现:①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

②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

(1分)
(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0.(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烈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21.(1)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

结合文本分析。

(2)引用和举例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结合文本分析。

22.(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曰趋严重。

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

(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6分。

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