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幸福与幸福学

合集下载

幸福的原理哲学

幸福的原理哲学

幸福的原理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7年11月重新定义“幸福”和推论了幸福原理: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 ,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

幸福是人与人激情的热流从心河弛向爱之深海的温馨;是善良人的单纯。

当人们付出责任的汗水,其额头必然散发出幸福的光芒。

为幸福学的产生奠定了论论基础。

以下是根据张荣寰2008年相关学术中阐述和总结的幸福原理:1.幸福不是宗派神学的禁欲体验,也不是礼教理学的享乐感受,更不是金钱地位的无限欲望,而是信念和向往实现的人格满足。

2.幸福来自从我做起的祝福,即来自每个人由衷的祝福,只要你选择首先祝福他人,幸福就从此开始蔓延。

这种蔓延将使你的身心都发生变化,从思想上无私的给予,而首先达到了人格上的满足。

这种满足将引领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便你是个不幸的人,因着习惯性的祝福他人,帮助他人实现幸福,就会得到相应的幸福。

3.幸福来自依靠,最直接的是依靠自我人格的提升,将人格、生态、产业和一切公共事物赋予理性,最有价值的幸福就此诞生。

人的幸福只能是人格社会的产物;是新淑女,是新君子和谐共进的结果。

人与人相互正面的影响,将提升这种响应的满足感,这种他人或者自身带来的满足感就是幸福。

我就是你的幸福,因为你就是我的幸福。

彼此确指的是什么?只能是人格的升华、生态的净化、产业的更新。

4.幸福是自我人格影响的正面结果,幸福不是以往社会的剥削压迫,也不是灾祸人格的谬误思想,偏激情感、野蛮意志、低贱个性,而是人格社会的为真理信仰、为命运修养、为幸福负责、为统一开放、为未来优先的公益意识和行为。

是幸福人格的正确的思想、仁爱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个性、光明的行为。

5.幸福是与生具来的使命,幸福不是有可能实现的想象,而是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忠实感情;幸福不是随波逐流或者任性施威的情欲,是幸福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合理的生活过程、文明的风尚和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幸仰是与生具来的使命。

关于幸福的定义和理论

关于幸福的定义和理论

三、幸福定律
五、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
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六、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 痛之中,那么此时的渴求被满足的感觉仍然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幸福就是知足,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但别人仍在苦苦追 求的,甚至一生都在追求不到的感到庆幸,感到知足。
四、幸福的原理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 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我们要把幸福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认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 生活;个人幸福依赖于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 人的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创造和斗争. 因为: 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 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 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 所以: 幸福的定义就是: 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 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 精神上的愉悦。 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 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 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个令 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 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 足之时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 获得都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三、幸福定律
中国幸福学认为,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
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由此我们就推导 出幸福的六个定律。

01崔开源讲义-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讲义

01崔开源讲义-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方法讲义
------哲学家爱默生《幸福的方法》P136
3第三章:幸福的冥想
3.1爱自己和关爱他人 2、善意的冥想练习
(1)根据你助人时的亲身体验,尝试消除自助和 助人的概念。发现助人行为与道德无关,而是源自你 内心的喜悦。(人之初,性本善) (2)想像一下未来的关爱他人的情形,体验其中 的快乐感受。 (3)把你的想像转化为实际行动,认真观察和体 验整个过程。
我应当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3第三章:幸福的冥想
3.5想像
1、背景:一些绝症病人因为转变了心境,反而 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死亡,以感恩的心态,珍惜 每天的生活。很多人竟然出现了康复的奇迹。
2、方法 (1)给你未来的子女写一封信,给他(她) 你所知道的有关幸福的建议。 (2)假设你已经100岁,请给自己现在的生 活提出建议,告诉他目前如何做才能更幸福。
2、总体结构
第一章:幸福是什么?
第二章:实现幸福 第三章:幸福的冥想
2.1第一章:幸福是什么?
2.1.1: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 合。(意义:就是值得做的、有价值的。)
幸福是当下的快乐和长远利益的结合。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他认为自己有意义的事 情里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种解释决不仅仅限于生命力的某些时刻,而 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的感受, 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提示:需要在宁静的环境中感悟和体验。感悟和 体验之后,可以和你周围的人分享。
3第三章:幸福的冥想
3.2幸福强心剂
1、定义解释 在追求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小的、 具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做幸福强心剂。
(1)从小事情上着手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快乐。
(2)最好的休息是在空闲时间做有创造性的事

高校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高校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高校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幸福感成为了学生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未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因此,了解和探究高校学生幸福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业成就是高校学生学术能力和学业表现的综合体现。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学术进步等方面。

幸福感则是一个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的高低与个人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高校学生的幸福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业成就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幸福感对学业成就具有积极影响。

幸福感高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容易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他们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困难应对能力,在面对学习挑战时能够更好地保持积极情绪和心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就。

其次,学业成就对幸福感也有正向影响。

学业成就的提高可以给予学生内心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增加其幸福感和自我肯定感。

优异的学业成绩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还能够为其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此外,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也对高校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业成就产生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缓解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而高校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业成就的提高又会进一步增强其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的幸福感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关联。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社交问题等因素导致的学生幸福感降低,进而影响其学业成就。

同时,低学业成就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幸福感,使其产生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幸福学的知识点总结

幸福学的知识点总结

幸福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文化和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在幸福学中,对幸福的定义通常包括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

主观感受是指个体的心理感受,包括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快乐感等;客观条件是指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包括健康、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

有学者将幸福定义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即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并且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感。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1.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大脑神经活动、荷尔蒙分泌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幸福感的产生。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情绪状况、人格特征、认知习惯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评估和应对方式,从而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等都会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4.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指个体的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与个体的财务满足感、消费满足感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

5.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不同文化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幸福的感知和满足度。

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对于个体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幸福感的大小和稳定性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三、幸福感的测量幸福感的测量是幸福学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问卷调查、生理指标和行为观察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常见的正面和负面情感量表、满意度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生理指标方面,通过大脑神经活动、荷尔蒙水平、心率变异性等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幸福感。

行为观察则可以通过个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行为来评估个体的幸福感。

四、幸福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幸福感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幸福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例如幸福感较高的人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更容易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ZDD

《儿童幸福与学校教育》ZDD
• 快乐的生活与有价值的活动:
• 什么才是对学生有益的东西?(有价值的关系和活动,是充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
第一部分:幸福与教育
• 工作与幸福(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怎样过?) • 过一种美好生活(道德至善的生活和繁荣兴旺的生活) • 论有价值的活动之深度(自我:个人的自我与他人的自
我;自我理解是一种很实用的美德,它在我们人生道路 上扮演者指南针的作用) • 生命的意义(个人充实的生活源于成功地从事有价值的 活动)
•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 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梁启超在儿女们面前亦严亦慈,亦师亦友,亦尊亦亲,扮演好 了亲情上的好父亲、心灵上的好朋友,学识上的好老师.....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聆听
暑期读书交流汇报
儿童幸福 与
学校教育
2022.8.20
第一部分:幸福与教育
• 幸福与教育最初的问题:
• 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归根结底并不是说个体要成为自私的快乐主义者,而是说个 体过一种道德意义上正直的生活
• 幸福与需求的满足:
• 用一种慎重的态度来多维度地思考学校应该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方面做些什么
第二部分: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未来之路
• 何谓幸福?
• (精神上的快乐和身体上的快乐)
• 在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里为所有人谋幸福
• (自由探索的时光;负责任的自我管理时光;自我发现的时光)
• 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
• (学会统筹安排)
第二部分:以幸福为主旨的教育
• 脚踏实地:尽可能地做出明智的、小规模的改变,务实的选择好于心怀乌托邦式的梦想 • 拓展阅读:
• 《自由的道德》 • 《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 • 《价值的实践》 • 《人类的繁荣兴旺》

尔雅通识课《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答案

尔雅通识课《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1.11塞利格曼是()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我的答案:A2“幸福热”在学术层面的时代表现不包括:()。

∙ A、幸福教育论B、幸福学C、幸福企业D、积极心理学我的答案:C3丹尼尔·卡尔曼是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 A、经济学B、教育学C、哲学D、心理学我的答案:A4央视提出“向幸福出发”等口号是“幸福热”在媒体层面的时代表现。

()我的答案:√5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幸福感跟收入增长一样快。

()我的答案:×幸福与心理学1.21社会投射的心理后果不包括()。

∙ A、相对比较B、相对剥夺感C、受害者心态D、单一选择我的答案:D2总觉得自己被欺负,对一切事物都觉得不公平,这是典型的()。

∙ A、相对比较B、相对剥夺感C、受害者心态D、弱势群体感我的答案:C3现实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

这一悖论表现为:()。

∙ A、财富带给人们的并不是幸福B、财富能带给人们幸福C、财富跟幸福无关D、财富跟幸福呈正比例关系我的答案:A4当你拥有自由时,可以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的答案:×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为世界第二位。

()我的答案:√幸福与心理学1.31心理学的目标不包括()。

∙ A、预测发生的事情B、控制发生的事情C、理解发生的事情D、改变人的命运我的答案:D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的答案:√3异常聪明的人一般身体和心理上没有普通人那么健康。

()我的答案:×幸福与心理学1.41斯滕伯格所提出的爱的内涵要素中不包括如下()。

∙ A、激情B、亲密C、承诺D、思念我的答案:D2心理咨询通常能解决()。

∙ A、客观现实问题B、主观现实问题C、客观现实问题和主观现实问题D、实际问题我的答案:B3心理学的目标包括()。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 3课时第二章 2课时第三章 3.5课时第四章 2.5课时第五章 3。

5课时第六章 3.5课时第七章 2课时第八章 3课时第九章 3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

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

2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

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幸福的理论1。

2。

1认知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

2.2判断理论: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2。

3态度协调论: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

2.4体内生化论: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

1。

2.5目标理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2课时) 教学内容: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2。

认识增强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生理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2.1.1多巴胺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幸福与幸福学
一、重难点解析
1.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获得满足或部分获得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幸福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渴求,可以将幸福分为利人幸福、利己幸福、害人幸福和害己幸福;根据幸福所属本性,可将幸福划分为求生的幸福、懒惰的幸福和不满足的幸福;根据对幸福的需要,可以将幸福分为物质幸福、人际幸福和精神幸福;根据创造性,可以将幸福分为创造性幸福与消费性幸福;根据对幸福的理解,可以将幸福分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和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根据感受,可以将幸福分为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

3.幸福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真实性与虚幻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

4.幸福具有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群体性和衍生性等特性。

5.幸福感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6.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包括富裕感、愉悦感、期望感、安定感、归属感、向心感、自由感和情谊感。

7.幸福感的特性包括暂时性、递减性、曲折性、需求性和愉悦性。

8.幸福感可以分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9.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对幸福的根本态度、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概括和总结。

10.幸福观可以分为西方幸福观、中国幸福观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三大类。

11.幸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性科学。

12.幸福学理论包括认知决定论、判断理论、目标理论、态度协调论、体内生化论、活动理论、状态理论、动力平衡理论、社会标签论。

二、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幸福就是人们的()在获得满足或部分获得满足时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A.需求
B.欲望
C.目标
D.渴求
2. 以()界定的幸福,即幸福是建立在旁观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的,而不是由被观察者自我判断的。

A.外界标准B.情绪体验C.个体自我评价D.目标实现标准
3.()不是幸福感的构成要素。

A.富裕感B.愉悦感C.健康感D.期望感
4.()主要是被调查者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程度和自豪感,是特定群体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

A.向心感 B. 归属感 C. 安定感 D. 期望感
5.()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如合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

A.生理幸福B.心理幸福C.伦理幸福D.社会幸福
二、多项选择题
1.幸福是每个人的渴求,根据每个人所渴求事物性质的不同,幸福大致可以分为()。

A.利人幸福B.利己幸福C.害人幸福D.害己幸福
2.根据人们追求幸福所属本性的不同,幸福可以分为()。

A.求生的幸福B.满足的幸福C.懒惰的幸福D.不满足的幸福
3. 根据对幸福的需要,幸福可以分为()。

A.物质幸福
B.人际幸福C.社会幸福 D.精神幸福
4. 根据幸福得到满足时的主观感受,幸福可以分为()。

A.生理幸福B.人际幸福C.伦理幸福D.心理幸福
5. 幸福的四要素论认为,幸福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

A.情感B.信仰C.自由D.金钱
6. 幸福主要有()等几方面的特性。

A.多样性B.不可替代性C.群体性D.衍生性
7.幸福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主观幸福感B.客观幸福感C.心理幸福感D.社会幸福感
8.社会幸福感的维度包括()。

A.社会整合B.社会认同C.社会贡献D.社会实现
9. 理性主义幸福观包括()。

A.苏格拉底的幸福观B.柏拉图的幸福观
C.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斯宾诺莎的幸福观
10. 感性主义幸福观包括()。

A. 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观B. 伊壁鸠鲁的幸福观
C. 爱尔维修的幸福观D. 霍尔巴赫的幸福观
11. 功利主义幸福观包括()。

A. 爱尔维修的幸福观
B. 霍尔巴赫的幸福观
C. 边沁的幸福观
D. 密尔的幸福观
12. 幸福学是一门()的学科。

A.综合性B.问题性C.应用性D.灵思性
13.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有()。

A.主观性B.整体性C.相对稳定性D.绝对性
14. 主观幸福感一般被认为是由()维度组成的。

A. 积极情感
B. 消极情感
C.整体生活满意
D. 特殊领域生活满意
三、判断题
1.与快乐相比,幸福持续的时间更长。

()
2.幸福都是快乐,快乐都是幸福。

()
3.快乐是渴求不断积累后,在获得满足时的愉悦感觉。

()
4.虚幻性幸福是指幸福本身是虚幻的、假的。

()
5.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
四、名词解释
1.幸福
2.幸福感
3.幸福观
4.幸福学
五、简答题
1.简述幸福的类型。

2.简述幸福的辩证关系。

3.简述幸福的特性。

4.简述幸福感的构成要素。

5.简述幸福感的特性。

6.简述幸福感的分类。

7.简述幸福学的学科性质。

8.简述幸福学的意义。

9.简述幸福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